CN201930531U -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 Google Patents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0531U
CN201930531U CN2010202976167U CN201020297616U CN201930531U CN 201930531 U CN201930531 U CN 201930531U CN 2010202976167 U CN2010202976167 U CN 2010202976167U CN 201020297616 U CN201020297616 U CN 201020297616U CN 201930531 U CN201930531 U CN 201930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mentioned
elastic deformable
disk body
t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976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uldey Animation and Toys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976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0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0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05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包括盘体、弹性变形体以及碰触装置,盘体上设有与另一盘体对接的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将两个盘体背靠背对接成一体且使各盘体上的碰触装置的碰触端均伸出盘体外部,通过触碰碰触装置的碰触端使弹性变形体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故玩耍时无需其他配合使用的道具,且无论该玩具哪一面向上都可以打开该面所在的盘体上的弹性变形体,其玩耍方便、新颖,而且展开的弹性变形体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造型体,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个不同造型的弹性变形体进行对接组合,因此趣味性和娱乐性强,大大提高了玩耍的持久性,可有效提高小朋友玩耍的趣味性和启迪心智,可广泛应用于对变形类的玩具产品中。

Description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形玩具,具体是一种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背景技术
变形玩具作为一种结构多变、启迪智力的玩具受到众多小朋友的喜爱。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变形玩具,其中最多的是如变形车、变形飞机、变形武器等的可通过手动操作的变形玩具,这些变形玩具的结构一般在变形玩具的各组成部分的连接位置设置转动连接结构以实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移变形,但这些结构的变形玩具也逐渐成了缺乏新意、趣味性和娱乐效果不足的产品。
而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6月28日公告的申请号为ZL200720057290.9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变形弹丸玩具,它的特点是包括圆球状变形体及带有磁导体的垫板,圆球状变形体包括底壳体、带有磁吸开关装置的座体、弹性变形体及复位弹簧,弹性变形体包括外表面为球面且可与底壳体拼接为完整球面的两侧壳体,当圆球状变形体滚动至垫板上时,在磁吸开关的作用下由球体自动变形成铁甲人或动物或怪兽,不玩时可使铁甲人或动物或怪兽回收成为滚球。虽这种玩具无需手动操作变形,但这种玩具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配合垫板使用而导致携带不方便,而且整体形状为球形不方便存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变形奇特、玩耍方便且趣味性强的变形造型体与盘体相互结合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点是包括盘体、设置在所述盘体正面的可张合的弹性变形体以及与所述弹性变形体活动卡接的碰触装置,所述盘体上设有与另一盘体对接的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将两个盘体背靠背对接成一体且使各盘体上的碰触装置的碰触端均伸出盘体外部,通过触碰所述碰触装置的碰触端使所述弹性变形体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
其中,上述对接结构包括上述两盘体对接后的锁接件以及供上述碰触装置的碰触端穿过并伸出的穿置位。所述锁接件可以设计成各种形式,可以通过扣接的方式锁接,也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锁接,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锁接,本实用新型的锁接件为设置在盘体背面边缘向下延设的齿牙,所述齿牙与齿牙之间形成齿位,上述两盘体对接时所述齿牙与另一盘体的齿位相扣合而实现两盘体相对接。为了进一步使两对接的盘体连接牢固,且使该玩具更为美观,上述两个盘体的对接处的外围设有一个环套,通过所述环套将所述两盘体对接后锁接成一体。
上述碰触装置包括安装在盘体上的碰触杆以及用于卡接上述弹性变形体的卡条,为实现碰触杆能够伸出盘体,上述穿置位对应设计成供碰触杆穿过的圆孔,所述圆孔贯穿上述盘体及弹性变形体,所述碰触杆穿过圆孔并伸出至另一盘体正面的弹性变形体之上。上述碰触杆上部与所述卡条相连接,所述卡条一端向上凸起且凸起部的端部设有卡扣,上述弹性变形体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有卡位,通过卡扣与卡位相卡接而使所述弹性变形体收合时可固定在盘体上。其中,上述碰触杆的上部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与上述卡条的下边缘相接触,所述卡条通过螺丝和复位弹簧可弹性摆动地固定在盘体上,通过触碰所述碰触杆的下部使碰触杆上移带动卡条向一旁摆动而实现所述弹性变形体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
上述弹性变形体包括一个与盘体可转动连接的造型体A,所述造型体A与盘体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通过触碰上述碰触装置使所述造型体A在弹簧作用下向上弹起展开。所述弹性变形体可以只由一个造型体A构成,但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玩具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弹性变形体还包括至少可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于盘体或造型体A上的造型体B和至少一个固定连接于盘体上的造型体C,所述造型体B收合时通过上述造型体A或盘体上设置的定位结构来固定,所述造型体B或造型体C与造型体A组合成特定形象体。
为了方便携带,为了防止弹性变形体在携带过程中不慎打开而折损的隐患,本实用新型所述盘体对应上述卡条的位置设有锁定件,通过所述锁定件可限制上述弹性变形体在收合状态下被打开。所述锁定件可以设计按压式的锁定柱结构,也可以设计成旋紧式的锁定螺柱结构,还可以设计成左右移动的开关结构等等。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将两个其上设有弹性变形体和碰触装置的盘体相对接的结构,并使各盘体上的碰触装置的碰触端均伸出盘体外部,通过触碰所述碰触装置的碰触端可控制弹性变形体展开或弹性变形体收合时起到固定作用,故玩耍时无需其他配合使用的道具,且无论该玩具哪一面向上都可以打开该面所在的盘体上的弹性变形体,其玩耍方便、新颖,而且展开的弹性变形体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造型体,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个不同造型的弹性变形体进行对接组合,因此趣味性和娱乐性强,大大提高了玩耍的持久性;又由于可在对接的两个盘体的对接处设置一个环套,通过该环套可以将两盘体牢固连接在一起,而且该环套还可起到装饰作用,进一步增加该玩具的美感;又由于该弹性变形体可以由多个独立的造型体组成,各个造型体之间或相互可转动连接或与盘体可转动连接或与盘体固接,从而使该弹性变形体在弹起时可从各个方向展开,且展开后各个造型体可组合成特定形象体,进一步增强了玩具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小朋友的喜爱;又由于在盘体上还设有锁定件,在携带时可通过锁定件锁住碰触装置,防止弹性变形体被打开,因此可方便携带及保护弹性变形体不容易被损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结构新颖,变形奇特,玩法简单,方便携带存放,而且可有效提高小朋友玩耍的趣味性和启迪心智,可广泛应用于对变形类的玩具产品中。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盘体组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盘体组合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盘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中包括盘体2、设置在盘体2正面的可张合的弹性变形体1以及与弹性变形体1活动卡接的碰触装置3,盘体上设有与另一盘体2对接的对接结构,对接结构将两个盘体2背靠背对接成一体且使各盘体上的碰触装置3的碰触端均伸出盘体2外部,通过触碰所述碰触装置3的碰触端使弹性变形体1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故玩耍时无需其他配合使用的道具,且无论该玩具哪一面向上都可以打开该面所在的盘体2上的弹性变形体1,其玩耍方便、新颖,而且展开的弹性变形体1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造型体,小朋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两个不同造型的弹性变形体1进行对接组合,因此趣味性和娱乐性强,大大提高了玩耍的持久性。
如图1至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组合玩具由两个不同形象的弹性变形体1组成,其中一个弹性变形体1仿蛇的形象,另一个弹性变形体1仿鹰的形象。这两个弹性变形体1均包括有造型体A11、造型体B12和造型体C13。仿蛇的弹性变形体1的造型体A11为仿蛇的尾部,如图3所示,该尾部与盘体2可转动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弹簧,该造型体A11与盘体2的连接端设有轴孔113,盘体2上对应设有一个轴座,轴座上对应设有轴孔71,通过一根转轴72穿过两者的轴孔71而实现将两者连接,该实施例的弹簧设计成扭簧73,该扭簧73套设在转轴72上,在轴座的一侧设有一个凸边,该凸边可供扭簧73的一端脚定位,实现造型体A11向下压进盘体2时扭簧73被扭紧而向上展开时可通过扭簧73的扭力实现自动展开。该造型体A11压进盘体2时是通过碰触装置3固定的,该实施例的碰触装置3包括碰触杆31以及用于卡接固定弹性变形体1的卡条32,在盘体2底部对应碰触杆31的位置开设有一个通孔,该碰触杆31可上下移动地垂直插置在盘体2的通孔中且其下部伸出盘体2底部,而卡条32安装在盘体2上部且与碰触杆31的上部相连接,该卡条32设计成一端向上垂直翘起的“7”字形体,其翘起端的端部设有卡扣321,卡条32平置于盘体2的上端面上,在盘体2的上端面设有一个螺孔座,该卡条32一端设有通孔,通过螺丝5可将卡条32可绕螺丝5转动地固定在盘体2上,该弹性变形体1上对应卡扣321的位置设有卡位112,该实施例的卡位112设置在造型体A11上,通过卡扣321与卡位112相卡接可使造型体A11收合时可固定在盘体2上,而通过触碰所述碰触杆31的下部使碰触杆31带动卡条32动作,使卡条32的卡扣321松开对卡位112的卡接可使造型体A11在其本身的扭簧73作用下向上弹起展开。为了实现触碰碰触杆31时能带动卡条32的卡扣321松开对卡位112的卡接,该实施例将碰触杆31的上部设有倾斜部311,该倾斜部311与卡条32的其中一端部的下边缘相接触,因此当触碰到伸出盘体2底部的碰触杆31时,碰触杆31向上移动,同时倾斜部311上移带动卡条32向一旁摆动而使卡扣321脱离造型体A11的卡位112,而为了使卡条32向一旁摆动后能自动复位,该实施例在卡条32与螺丝5的连接处设有复位弹簧33,在盘体2上端部的螺孔座一旁设有一个定位块,复位弹簧33的一端脚卡在该定位块处而实现卡条32能自动复位,当卡条32复位时带动碰触杆31同时复位。该弹性变形体1的造型体B12为仿蛇的头部和颈部,该造型体B12与盘体2的连接也是在两者上设置轴孔后通过转轴72穿过而连接的,在转轴9上同样套设有扭簧73,另外造型体B12收合时是通过造型体A11或盘体2上设置的定位结构来固定,该实施例是在造型体A11上设有挡边111,而在造型体B12上则设有与挡边111配合的挡位,收合时先将造型体B12收进盘体2,用手压着并用另一只手将造型体A11向盘体2收合至造型体A11的卡位112与卡扣321相卡接定位,此时造型体A11的挡边111刚好格挡在造型体B12的挡位121上,从而限定造型体B12向上展开,而当造型体A11脱离卡接使向上展开的同时接触对造型体B12的格挡而使造型体B12也同时向上展开,极具趣味性,更能吸引小朋友的喜爱。该实施例在造型体B12还设有一个与其可转动连接的另一个造型体B12,这个造型体B12设计成仿蛇的嘴部,其连接处同样设有扭簧73,当蛇尾部和蛇头部展开的同时嘴部向前伸出,整个形象体栩栩如生。该实施例还设有一个与盘体2固接的造型体C13,该造型体C13设计成仿蛇的躯干部,该造型体C13与造型体A11和造型体B12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蛇的形象体。
另一个弹性变形体1为仿鹰的形象,该弹性变形体1与仿蛇的弹性变形体1的整体结构基本相同,同样包括有造型体A11、造型体B12和造型体C13,不同的是该弹性变形体1的造型体A11为仿鹰的躯干部,造型体B12有仿鹰的翅膀、头部和尾部三个,造型体C13为仿鹰的脚部。其中仿翅膀的造型体B12与仿躯干部的造型体A11可弹性转动的连接,弹性转动连接是通过在造型体A11和造型体B12的连接处设置轴孔71,然后通过转轴72和扭簧73来配合实现的;仿头部和仿尾部的造型体B12则与造型体A11可转动连接,可转动连接是通过在造型体A11和造型体B12的连接处设置轴孔71,然后通过转轴72穿接而实现的;仿鹰脚部的造型体C13则与盘体2一体成型或粘接在盘体2上。在仿躯干部的造型体A11的中间设有卡位111,碰触装置3的卡条32设置在该造型体A11的卡位111下方,该实施例的卡条32的通孔设置在卡条32的中部,通过螺丝5可将卡条32的两端绕螺丝5转动地固定在盘体2上,在造型体A11的两侧设有挡边112,而在仿翅膀的造型体B12的内侧对应设有与挡边112配合的挡位121。收合时,先将两个仿翅膀的造型体B12收合到仿躯干部的造型体A11靠拢,直至造型体A11的挡边112格挡在造型体B12的挡位121时,将造型体A11向盘体2内收合并通过其上的卡位111与卡条32上的卡扣321相卡接而实现将整个弹性变形体1收合固定在盘体2上;展开时,仿躯干部的造型体A11向上抬起,同时仿翅膀的造型体B12脱离格挡向两侧伸开并向上展开,仿如振翅欲飞的鹰,栩栩如生。
因为两盘体2要实现相背对接,所以盘体2上要设置供从盘体2的背面穿出的碰触杆31穿置的圆孔23,该圆孔23直穿过盘体2及弹性变形体1,圆孔23的位置与所在盘体2上碰触杆31的位置对称且在盘体2的同一直径线上,圆孔23的直径可供所述碰触装置3的碰触杆31穿过,同样在盘体2的下边缘设有供两者相配合的齿牙21和齿位22,将两个盘体2的底部相对,让其中一个盘体2的圆孔23对准另一个盘体2的碰触杆32,对齐后将两者靠合,靠拢后两盘体2上的碰触杆32均伸出对方盘体2的圆孔23,同时两个盘体2的边缘齿牙21刚好与齿位22相扣合,为进一步加固,在两盘体2的扣合处设有上述的环套4,该环套4的外壁面设计成光滑的,而内壁设有缺口41和与缺口41相连的凹槽42,在内壁面上均匀设有三组,而两盘体2对应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边24,也同样均布有三组,通过将凸边24对准缺口41插入至凹槽42处并将凸边24转入凹槽42中而实现环套4将两盘体2相连接成一体,这样的设计连接简单,也方便拆装更换。该环套4不仅实现连接两盘体2的作用,还具有控制对两盘体2上的弹性变形体1的锁定与松开的作用,该盘体2对应上述碰触装置3的位置设有锁定件6,该实施例的锁定件6为一个穿过盘体2侧边的锁定柱61,在盘体2装设卡条32的位置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该锁定柱61穿过该通孔并伸至盘体2内,在锁定柱61上还套设有可使锁定柱61自动向外弹出的回力弹簧62,在锁定柱61上设有挡板,而在盘体2的侧壁内部同样设有挡边,所述回力弹簧62就安装在该挡板和挡边之间,由于锁定柱是向外凸出的,所以环套4的内壁需要设有供锁定柱61插入放置的缺位43和与缺位43相连的槽位44,当两个盘体2的凸边24插入缺口41时锁定柱61也刚好插入缺位43中,当凸边24转入凹槽42中时锁定柱61也定位于槽位44中。为了实现锁定柱61在环套4的槽位44中可以实现锁定,该实施例在缺位43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与其相连的槽位44,其中一侧的槽位44的槽深设为由深渐浅的弧槽位,越远离缺位槽深越浅,故当锁定柱61转入该弧槽位中时,锁定柱61受弧槽位44挤压向盘体2内收缩而挡住卡条32,从而实现限制弹性变形体1在收合状态下被打开;而另一侧的槽位44则为槽深不变的槽位,故当锁定柱61转入该槽位44时锁定柱61上的回力弹簧将锁定柱61向外凸出,从而解除对卡条32的锁定。当然,为了实现锁定柱61可两个不同方向转动,用于供两个盘体2的凸边24旋入的凹槽42也同样在缺口41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又由于是两个盘体2相扣合,且两个盘体2上的锁定柱61位置不同,所以该环套4上对应设有两个供锁定柱61插入并可在其内转动的缺位43和槽位44。这样组合后的玩具两面均是弹性变形体1,且两面都有凸出来的碰触杆31,故无论那一面倒向桌面,都能碰到碰触杆31而使向上的那面的弹性变形体1展开。小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喜爱组合不同形象的弹性变形体1,趣味性更强,更能获得小朋友的青睐。
本实用新型的玩具是进行对抗玩耍的,对抗前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弹性变形体1的形象,不同形象的弹性变形体1具有不同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等,关于攻击力和防御力的数值是通过标贴的形式粘贴在盘体2的上表面,故当弹性变形体1收合时,该标贴是被弹性变形体1挡住而无法看到的;选择完后将两个弹性变形体1组合并将弹性变形体1收合到盘体2上,并确认锁定柱61处于松开状态后即可进行对抗玩耍了,双方各执一个玩具,将其竖立起来,即用环套4的外环边作为着地点,然后用力旋转该玩具,使该玩具竖着转动,当两者的玩具因碰撞或者无法旋转倒下时,此时如果双方的弹性变形体1都展开,则根据双方弹性变形体1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的数值比较判断输赢,如果哪方的弹性变形体1无法展开则直接判断该方输。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盘体(2)、设置在所述盘体(2)上的可张合的弹性变形体(1)以及与所述弹性变形体(1)活动卡接的碰触装置(3),所述盘体(2)上设有与另一盘体(2)对接的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将两个盘体(2)背靠背对接成一体且使各盘体(2)上的碰触装置(3)的碰触端均伸出盘体(2)外部,通过触碰所述碰触装置(3)的碰触端使所述弹性变形体(1)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对接结构包括上述两盘体(2)对接后的锁接件以及供上述碰触装置(3)的碰触端穿过并伸出的穿置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锁接件为设置在盘体(2)背面边缘向下延设的齿牙(21),所述齿牙(21)与齿牙(21)之间形成齿位(22),上述两盘体(2)对接时所述齿牙(21)与另一盘体(2)的齿位(22)相扣合而实现两盘体(2)相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盘体(2)的对接处的外围设有一个环套(4),通过所述环套(4)将所述两盘体(2)对接后锁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碰触装置(3)包括安装在盘体(2)上的碰触杆(31)以及用于卡接上述弹性变形体(1)的卡条(32),上述穿置位对应设计成供碰触杆(31)穿过的圆孔(23),所述圆孔(23)贯穿上述盘体(2)及弹性变形体(1),所述碰触杆(31)穿过圆孔(23)并伸出至另一盘体(2)正面的弹性变形体(1)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碰触杆(31)上部与所述卡条(32)相连接,所述卡条(32)一端向上凸起且凸起部的端部设有卡扣(321),上述弹性变形体(1)上对应卡扣(321)的位置设有卡位(112),通过卡扣(321)与卡位(112)相卡接而使所述弹性变形体(1)收合时可固定在盘体(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碰触杆(31)的上部设有倾斜部(311),所述倾斜部(311)与上述卡条(32)的下边缘相接触,所述卡条(32)通过螺丝(5)和复位弹簧(33)可弹性摆动地固定在盘体(2)上,通过触碰所述碰触杆(31)的下部使碰触杆(31)上移带动卡条(32)向一旁摆动而实现所述弹性变形体(1)脱离卡接且在弹性力作用下展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变形体(1)包括与盘体(2)转动连接的造型体A(11),所述造型体A(11)与盘体(2)的连接处设有弹簧,通过触碰上述碰触装置(3)使所述造型体A(11)在弹簧作用下向上弹起展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变形体(1)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转动连接于盘体(2)或造型体A(11)上的造型体B(12)和至少一个固定连接于盘体(2)上的造型体C(13),所述造型体B(12)收合时通过上述造型体A(11)或盘体(2)上设置的定位结构来固定,所述造型体B(12)或造型体C(13)与造型体A(11)组合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盘体(2)对应上述碰触装置(3)的位置设有锁定件(6),通过所述锁定件(6)可限制上述弹性变形体(1)在收合状态下被打开。
CN2010202976167U 2010-08-19 2010-08-19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0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76167U CN201930531U (zh) 2010-08-19 2010-08-19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76167U CN201930531U (zh) 2010-08-19 2010-08-19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0531U true CN201930531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9761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0531U (zh) 2010-08-19 2010-08-19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05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326A (zh) * 2012-08-13 2013-01-02 黄陈超 多功能宠物玩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5326A (zh) * 2012-08-13 2013-01-02 黄陈超 多功能宠物玩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3243B (zh) 一种可夹持玩具物的翻转变形玩具车
US20120309257A1 (en) Interconnectable and Transformable Toy Building Element
CN202061371U (zh) 机器人形态变形玩具
CN203829639U (zh) 一种变形玩具车
CN203736838U (zh) 一种方形体变形玩具
CN201930531U (zh) 可组合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CN201862262U (zh) 可旋转玩耍的变形盘状玩具
US20170144081A1 (en) Themed building toy
CN101898043B (zh) 变形盘状玩具
CN102335508B (zh) 一种趣味性强的组合玩具
US8257132B2 (en) Doll kit
CN201799102U (zh) 方便携带的变形盘状玩具
CN202010419U (zh) 组合机器人玩具
CN203183675U (zh) 一种组合玩具单体之龙造型玩具
CN202020911U (zh) 一种组合玩具机器人
CN103143173A (zh) 一种组合性强的玩具组合体
CN203264257U (zh) 一种组合性强的玩具组合体
CN201625417U (zh) 一种形态变形玩具
CN104258575A (zh) 层层叠套玩具球
CN201658833U (zh) 在人物和动物造型之间变形的玩具
CN202315285U (zh) 一种趣味变形玩具
CN201643733U (zh) 一种玩具基地平台
CN206867722U (zh) 一种玄武形状变形玩具
CN201880352U (zh) 趣味拼图玩具
CN203183676U (zh) 一种组合玩具单体之猴子造型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