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10502U -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2U
CN201910502U CN2010206021935U CN201020602193U CN201910502U CN 201910502 U CN201910502 U CN 201910502U CN 2010206021935 U CN2010206021935 U CN 2010206021935U CN 201020602193 U CN201020602193 U CN 201020602193U CN 201910502 U CN201910502 U CN 201910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board
plane
pcb
connecting portion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021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军
李圣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021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10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10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10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板连接器,用于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并使二者电性连通,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PCB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上的若干个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PCB板贴合焊接,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PCB板贴合焊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PCB板连接结构,可以仅采用一个连接器便可以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并使二者电性连通,占用空间小,并使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可双面布线且互不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CB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将两块PCB板垂直导通连接的常规方式是通过两个连接器,一个公连接器40,一个母连接器30,分别焊接于第一PCB板10和第二PCB板20上,然后通过此公母产品的互配,或者在上面基础上再增加一条线束或转接设备来达到两块PCB板的垂直或其他角度的连接,实现信息或电的连接传输。
现有技术在使用中有如下局限性:
1、该垂直连接必需要有两个能互配的连接器做为中转配合连接,增添了所使用的连接器类型和数量;
2、当出现基于适用空间有限,而增加两个连接器互配则增大了设备空间,无法适用于较小空间或特殊窄空间的使用要求;
3、通过公母产品中转互配时,公母连接器的配合可靠性,稳定性均较差;
4、该方法为了加强公母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强度,需要将公母连接器的接脚穿过PCB板,不利于PCB板的双面布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采用一个连接器便将两块PCB板连接,占用空间小,实现两块PCB板电性连通,不影响PCB板另一表面的布线,并可使PCB板互连稳定可靠的PCB板连接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使用该PCB板连接器的PCB板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PCB板连接器,用于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并使二者电性连通,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PCB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上的若干个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PCB板贴合焊接,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PCB板贴合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体具有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相等且相邻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器中,所述金属端子具有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三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凹槽,所述第四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入相应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器中,所述金属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卡柱,所述绝缘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柱适配的卡孔,所述卡柱的侧面上设有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器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片状或柱状。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体上设有定位柱、避空孔和避空槽。
使用上述PCB板连接器的PCB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PCB板连接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贴合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采用SMT焊接工艺焊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垂直,所述PCB板连接器为两个,两个所述PCB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PCB板的两侧,两个所述PCB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中,所述绝缘体的第三平面上设有定位柱和避空孔,所述绝缘体端面上设有避空槽;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通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固定在绝缘体上的金属端子,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的电性连通,并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根据需要确定金属端子的数量、种类及排列顺序,可以仅采用一个连接器便可以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并使二者电性连通,占用空间小,并使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可双面布线且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PCB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四;
图13、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PCB板连接器另外两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 PCB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体1、以及设置在绝缘体1上的十三个金属端子。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通过PCB板连接器垂直固定连接,即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之间形成的第一夹角为90度,且第一PCB板100的端面与第二PCB板200的表面相连,并通过金属端子实现电性连通。金属端子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等,即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一平面和第一PCB板100贴合焊接,第二平面和第二PCB板200贴合焊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电性连通包括电连通、信号连通,为了使金属端子可以通过20A的大电流,实现电连通和信号连通的金属端子采用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因此将金属端子具体分为电源端子3和信号端子2,电源端子3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具体为第一电源平面3a和第二电源平面3b,信号端子2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具体为第一信号平面2a和第二信号平面2b,电源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具体为第一电源连接部31和第二电源连接部32, 信号端子2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具体为第一信号连接部21和第二信号连接部22。根据第一PCB板100一侧和第二PCB板200电和信号连通数量的需要确定电源端子3的数目为三个,信号端子2的数目为十个;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电和信号连通的排列顺序确定电源端子3和信号端子2在绝缘体1的排列顺序,从绝缘体1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分布依次为五个信号端子2、三个电源端子3、五个信号端子2。
结合图5及图6所示,绝缘体1为一方形柱体,具有的相邻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三平面1a和第四平面1b,第三平面1a和第四平面1b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三平面1a和第四平面1b分别与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平行。第三平面1a上靠近绝缘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柱14,第三平面1a上还设有避空孔15,绝缘体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避空槽16。
信号端子2使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信号连通。结合图3及图7所示,信号端子具有第一信号平面2a和第二信号平面2b,第一信号平面2a和第二信号平面2b之间的夹角为90度。信号端子2具有连为一体的第一信号连接部21和第二信号连接部22,第一信号连接部21和第二信号连接部22均为柱状,具体地,第一信号连接部21和第二信号连接部22均为方形柱体;第一信号平面2a和第二信号平面2b分别位于第一信号连接部21和第二信号连接部22上。
如图5及图6所示,绝缘体1的第三平面1a具有与第一信号连接部21适配的第一信号凹槽121,第四平面1b具有与第二信号连接部适配的第二信号凹槽122;第一信号连接部21卡入第一信号凹槽121,第二信号连接部22卡入第二信号凹槽122。
如图3所示,信号端子2上与第一信号平面2a相对的表面延伸形成信号卡柱23;绝缘体1上设有与信号卡柱23相适配的信号卡孔123,信号卡柱23与第一信号平面2a的相对面相连的侧面上设有信号凸起231,信号凸起231为倒刺形;利用信号卡柱23和信号卡孔123的配合以及信号凸起231,使信号端子2与绝缘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信号卡柱23的端面与设有信号凸起231的侧面连接的边缘设有倒角,整个信号卡柱23为塔形, 信号卡孔123的边缘设有倒角,使信号卡柱23便于进入信号卡孔123。
结合图4及图7所示,电源端子3使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电源连通。电源端子3具有第一电源平面3a和第二电源平面3b,第一电源平面3a和第二电源平面3b之间的夹角为90度。电源端子3具有连为一体的第一电源连接部31和第二电源连接部32,第一电源连接部31和第二电源连接部32均为片状,具体地,电源端子3由一金属片弯折形成第一电源连接部31和第二电源连接部32,第一电源平面3a和第二电源平面3b分别位于第一电源连接部31和第二电源连接部32上。
结合图5及图6所示,绝缘体1的第三平面1a具有与第一电源连接部31适配的第一电源凹槽131,第四平面1b具有与第二电源连接部32适配的第二电源凹槽132;第一电源连接部31卡入第一电源凹槽131,第二电源连接部32卡入第二电源凹槽132。
如图4所示,第一电源连接部31向远离第二电源连接部32的方向延伸形成两个柱体,柱体向背离第一电源表面3a的方向弯折形成电源卡柱33;绝缘体1上设有与电源卡柱33相适配的电源卡孔133,两个电源卡柱33相背离的侧面上设有电源凸起331,利用电源卡柱33和电源卡孔133的配合以及电源凸起331,使电源端子3与绝缘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电源凸起331靠近电源卡柱33端面的表面为一斜面;电源卡柱33的端面与设有电源凸起331的侧面及其对应面相连的边缘设有倒角,电源卡孔133的边缘设有倒角,使电源卡柱33便于进入电源卡孔133。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PCB板连接结构,如图9至图12所示,包括第一PCB板100、第二PCB板200以及两个上述PCB板连接器。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通过两个PCB板连接器垂直连接,信号端子2的第一信号平面2a和第二信号平面2b分别与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采用SMT焊接工艺贴合焊接,电源端子3的第一电源平面3a和第二电源平面3b分别与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采用SMT焊接工艺贴合焊接连接。
由于第一PCB板100和第二PCB板200垂直连接,第一PCB板100两侧和第二PCB板200电和信号连通数量及其排列分布相同,因此使用了两个相同的PCB板连接器,两个PCB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PCB板100的两侧,两个PCB连接器分别与第一PCB板100和所述第二PCB板200焊接。
结合图9及图10所示,绝缘体1的第三平面1a上靠近绝缘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定位柱14,第三平面1a上还设有避空孔15,绝缘体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避空槽16。第一PCB板100上设有与定位柱14相适配的四个定位孔101。绝缘体1的定位柱14从第一PCB板100的一侧穿过定位孔101,且伸出第一PCB板100另一侧的表面,而第一PCB板100另一侧的绝缘体1的避空槽15和避空孔16则起到让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在绝缘体上的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电性连通,实现两块PCB板之间的电和信息的传输;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通过SMT表面贴装焊接工艺与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同时焊接连接,使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可双面布线且互不影响;利用两个PCB板连接器从第一PCB板的两侧加紧固定,使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的互联稳定可靠,且占用空间小。使用该PCB板连接器,可以在绝缘体上固定可通20A的大电流的电源端子,实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间的大电流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体1上固定了十个信号端子以及三个电源端子,需要理解的是,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此,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数目、排列顺序根据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需要连通的电和/或信息的数目确定,可以仅有一个信号端子,也可有多个信号端子;可以仅有一个,也可有多个电源端子;或者多个信号端子和多个电源端子混合搭配。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数目根据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需要连通的电和/信息的排列顺序确定,如图13、图14所示另外两种PCB板连接器的实施例。当仅需要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之间电的连通,绝缘体上仅需固定电源端子;当仅需要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之间信息的连通时,绝缘体上仅需固定信号端子。绝缘体的长度,所设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数量、排列顺序根据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数目、排列顺序来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第一PCB板双面均需与第二PCB板电性连通的需求,使用了两个PCB连接器,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PCB板仅一面需要与第二PCB板电性连通时,仅使用一个PCB连接器即可满足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中,由于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垂直连接,第一PCB板两侧和第二PCB板电和信号连通数量及其排列分布相同,因此使用了两个相同的PCB板连接器从第一PCB板两侧对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进行固定连接,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PCB板两侧和第二PCB板电和/或信号连通数量及其排列分布不相同时,第一PCB板两侧使用的PCB板连接器也不同;当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以其他夹角连接时,第一PCB板两侧使用的PCB板连接器也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垂直连接,信号端子的第一信号平面和第二信号表面相互垂直,电源端子的第一电源平面和第二电源表面相互垂直,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相互垂直,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与绝缘体固定连接后,便可以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垂直连接,需要理解的是,第一信号平面和第二信号表面的夹角、电源端子的第一电源平面和第二电源表面的夹角、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的夹角并不局限于此,第一信号平面和第二信号表面的夹角、电源端子的第一电源平面和第二电源表面的夹角、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的夹角根据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之间的夹角确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绝缘体上设有定位柱、避空孔、避空槽,需要理解的是,定位柱、避空孔、避空槽是了加强连接器与PCB板的连接强度,绝缘体上也可以不设定位柱、避空孔、避空槽,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对第一PCB板表面布线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信号端子的第一信号连接部和第二信号连接部均为方形柱体,需要理解的是,第一信号连接部和第二信号连接部也可以为其他柱状,例如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柱体,只要柱体的一个侧面为平面即可。
在本发明的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体为方形柱体,需要理解的是,绝缘体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绝缘体为三角柱体、横截面为扇形的柱体等,只要绝缘体具有夹角与第一夹角相等且相邻的两个平面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PCB板连接器,用于将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固定连接并使二者电性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PCB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上的若干个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具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相等,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一PCB板贴合焊接,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二PCB板贴合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具有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相等且相邻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具有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平面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平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第三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凹槽,所述第四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卡入相应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卡柱,所述绝缘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柱适配的卡孔,所述卡柱的侧面上设有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片状或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上设有定位柱、避空孔和避空槽。
7.一种PCB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PCB板连接器;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贴合焊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采用SMT焊接工艺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垂直,所述PCB板连接器为两个,两个所述PCB连接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PCB板的两侧,两个所述PCB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CB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三平面上设有定位柱和避空孔,所述绝缘体端面上设有避空槽;所述第一PCB板上设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CN2010206021935U 2010-11-11 2010-11-11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0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21935U CN201910502U (zh) 2010-11-11 2010-11-11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21935U CN201910502U (zh) 2010-11-11 2010-11-11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10502U true CN201910502U (zh) 2011-07-27

Family

ID=44302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0219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10502U (zh) 2010-11-11 2010-11-11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105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965A (zh) * 2010-11-11 2012-08-01 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5965A (zh) * 2010-11-11 2012-08-01 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CN102625965B (zh) * 2010-11-11 2014-07-09 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6300U (zh) Usb插座连接器
CN1338798A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结合及其结合方法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204597020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787009A (zh) 一种dc电源端子组及大电流电连接器
CN102625965B (zh)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CN201910502U (zh) 一种pcb板连接器及pcb板连接结构
CN211256243U (zh) 一种经编机压电贾卡提花装置
CN203747159U (zh) 电连接器
CN213816644U (zh) 一种新型的板对板连接装置
CN206259592U (zh) 大电流直连pcb连接器及其组件
US2013006542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05159651U (zh) 电连接器
CN202840188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及can总线结构
CN204067706U (zh) 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3466322U (zh) 板对板连接器之插头结构
CN202817245U (zh) 软性电路板转间距电连接器
CN201402858Y (zh) 电路板用的公共电极引接装置
CN104882702B (zh) 二合一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5231372U (zh) 高效防电磁干扰可正反插接式连接器
CN202855969U (zh) 一种侧立式d-sub插座
CN213401633U (zh) 一种smt板下插座连接器
CN204946967U (zh) 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芯的支架和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6469867B (zh) 连接器、线束组件及汽车can总线用连接器
CN219534931U (zh) 一种大电流免焊端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7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Guangming high tech Zone East Road on the East Road No. eighteen South Sheng L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8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of Gongming jade root road and Nanming Road Interchange Huahong ICT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hinning Electron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411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