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87464U -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87464U
CN201887464U CN2010206206043U CN201020620604U CN201887464U CN 201887464 U CN201887464 U CN 201887464U CN 2010206206043 U CN2010206206043 U CN 2010206206043U CN 201020620604 U CN201020620604 U CN 201020620604U CN 201887464 U CN201887464 U CN 201887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connecting termi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20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战利
柏兴林
杨兴磊
文承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20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8746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4998 priority patent/WO2011150828A1/zh
Priority to EP11789207.5A priority patent/EP2575228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87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87464U/zh
Priority to US13/731,888 priority patent/US9214800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3/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of short duration, e.g. lightn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9/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 H02H9/0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02H9/0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limiting excess current or voltage without disconn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using spark-gap arrester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雷电路,属于电子通信领域。所述防雷电路包括:防雷单元和接口,所述防雷单元和所述接口电性连接;所述防雷单元包括内接端子座、三个压敏电阻以及一个放电管;其中,所述三个压敏电阻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其中的两个压敏电阻还与所述放电管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管还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并接地。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在放电管上串联压敏阻以及降低防雷电路的残压。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雷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子通信领域中,需要通过防护技术保障通信设备稳定可靠运行,例如,在通信设备的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设置防雷电路可以保障通信设备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参见图1,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包括防雷单元S1(如虚线框所示)、四排外接端子座S2和转接端子座S3,防雷单元S1包括内接端子座S11、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第三压敏电阻S14和第四压敏电阻S15以及放电管S16,内接端子座S11包括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四内接端子N1,其中,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另一端并联在一起并分别与第四压敏电阻S15的一端和第四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第四压敏电阻S15的另一端与放电管S16的一端电性连接,放电管S16的另一端接地;四排外接端子座S2包括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转接端子座S3包括第一转接端子A、第二转接端子B、第三转接端子C和第四转接端子D,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分别与第一转接端子A、第二转接端子B、第三转接端子C和第四转接端子D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防雷电路可以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220V单相配电方式和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如图1所示的220V三相配电方式,通过电缆将第一转接端子A、第二转接端子B、第三转接端子C和第四转接端子D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四内接端子N1,再将220V的L1相线、L2相线和L3相线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 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L23,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如图2所示的220V单相配电方式,通过电缆将内接端子L11、L12和L13均电性连接至转接端子A以及将第四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至第四转接端子D,将220V的L相火线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如图3所示的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通过电缆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均电性连接至第二转接端子B以及将第四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至第三转接端子C,将110V的L1相火线和L2相火线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L23。
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上述任一一种配电方式,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两端的电压为220V或110V,其中,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越高,其自身的电阻值越低,两端的电压越低,其自身的电阻值越高,所以此时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的电阻值很大,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分流的电流接近于零,而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上的大部分电流都输送给通信设备。当防雷电路外接的L1、L2、L3或L相线受到雷击后,使得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或第三内接端子L13的电压变的很高,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的很高,此时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的电阻值变的很低,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分别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上的大部分电流分流到放电管S16上,再由放电管S16释放到接地处,而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输送给通信设备的电流很小,如此实现防雷功能。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受到雷击后,第一压敏电阻S12、第二压敏电阻S13和第三压敏电阻S14上的电流很大,三者并联后的并联电流更大,很难找出能够承受并联电流的第四压敏电阻S15,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包括第四压敏电阻S15的电压和放电管S16的电压,所以防雷电路的残压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避免在放电管上串联压敏阻以及降低防雷电路的残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雷电路,所述防雷电路包括:
防雷单元和接口,防雷单元和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防雷单元包括内接端子座、三个压敏电阻以及一个放电管;
其中,所述三个压敏电阻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其中的两个压敏电阻还与所述放电管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管还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并接地。
避免在放电管15上串联一个压敏电阻,且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了防雷电路的残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使用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使用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方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使用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示意图;
图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示意图;
图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示意图;
图7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示意图;
图8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示意图;
图9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示意图;
图10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示意图;
图11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示意 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防雷电路示意图;
图1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示意图;
图14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示意图;
图15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示意图;
图1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示意图;
图17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包括:
防雷单元1和六排外接端子座2,防雷单元1包括内接端子座11、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以及放电管15,其中,内接端子座11包括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六排外接端子座2包括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第四外接端子L2p、第五外接端子N2和第六外接端子N21。
其中,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四内接端子L1p电性连接,第一压敏电阻12的另一端与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另一端并联在一起并分别与放电管15的一端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放电管15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 第三外接端子L23、第四外接端子L2p、第五外接端子N2和第六外接端子N21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防雷单元1还可以包括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为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
其中,参见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6,防雷电路直接与机柜本体6的端口电性连接。其中,机柜本体6的端口包括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例如,机柜本体6包括第一电源端口PSU1、第二电源端口PSU2和第三电源端口PSU3,第一电源端口PSU1分别与防雷单元1中的第一滤波电感16和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第二电源端口PSU2分别与防雷单元1中的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第三电源端口PSU3分别与防雷单元1中的第三滤波电感18和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另外,该机柜还可以外接一个插座,该插座分别与防雷单元1中的第一滤波电感16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其中,当使用检测设备检测防雷电路时,该插座可以为检测设备供电。
其中,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可以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220V单项配电方式和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
如图4所示的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使用短接片S将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四内接端子L1p电性连接在一起;分别将220V的三相线L1、L2和L3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L23,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六外接端子N21。
其中,如果L1、L2和L3相线受到雷击,使得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四内接端子L1p的电压变的很高,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电压也随之变的很高,此时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电阻值变的很低,使得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分别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上的大部分电流分流到放电管15 上,再由放电管15释放到接地处,如此实现防雷功能。
如图5所示的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使用短接片S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在一起;将220V的L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六外接端子N21。
其中,如果L相线受到雷击,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的电压变的很高,第一压敏电阻12和第二压敏电阻13的电压也随之变的很高,此时第一压敏电阻12和第二压敏电阻13的电阻值变的很低,使得第一压敏电阻12和第二压敏电阻13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上的大部分电流分流到放电管15上,由放电管15释放到接地处,如此实现防雷功能。
如图6所示的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使用短接片S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四内接端子L1p和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在一起;将110V双火线L1和L2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和第五外接端子N2,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六外接端子N21。
其中,如此L1和L2相线受到雷击,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和第五内接端子N1的电压变的很高,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电压变的很高,此时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电阻值变的很低,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和第五内接端子N1上的大部分电流分流给放电管15,放电管15再释放到接地处,如此实现防雷功能。
其中,放电管15不可以直接与火线相连,参见图4、5和6,内接端子座11包括六排内接端子,放电管15的一端与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并在实现三种配线方式时,可以避免火线直接与放电管15相连,从而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该防雷电路的残压为放电管15的电压,所以该防雷电路的残压比现有的防雷电路的残压低。
其中,六排外接端子座2与内接端子座11直接电性连接,在实现不同的配电方式时,只需要通过短接片S将部分内接端子连接在一起,从而不需要在六 排外接端子座2与内接端子座11之间预留空间用于接线,从而减少了防雷电路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防雷电路的残压。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该防雷电路可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和220V单相配方式,参见图7,该防雷电路包括防雷单元1、四排外接端子座S2和转接端子座3;
防雷单元1包括内接端子座11、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以及放电管15,内接端子座11包括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第一压敏电阻12、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四内接端子L1p电性连接,第一压敏电阻12的另一端与第五内接端子N1电性连接,第二压敏电阻13和第三压敏电阻14的另一端并联在一起并与第六内接端子N11和放电管15的一端电性连接,放电管15的另一端接地。
四排外接端子座S2包括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转接端子座3包括第一转接端子L31、第二转接端子L32、第三转接端子L33、第四转接端子L3p、第五转接端子N3和第六转接端子N31,第一转接端子L31和第二转接端子L32分别与第一外接端子L21和第二外接端子L22电性连接,第三转接端子L33和第四转接端子L3p与第三外接端子L23电性连接,第一转接端子N3和第六转接端子N31与第四外接端子N2电性连接。
其中,转接端子座3和内接端子座11分别设置成插座和插头的形式,或转接端子座3和内接端子座11分别设置成插头和插座的形式,相应地,通过将转接端子座3插在内接端子座11上,使转接插座3中的第一转接端子L31、第二转接端子L32、第三转接端子L33、第四转接端子L3p、第五转接端子N3和第六转接端子N31分别与内接端子座11中的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 子N11电性连接。
其中,四排外接端子座S2和转接端子座3可以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转接端子座3可以直接插到内接端子座11上,也可以直接从内接端子座11上拨出。
进一步地,防雷单元1还可以包括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为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
参见图7,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将220V的三相线L1、L2和L3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L23,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使用本实施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使用短接片S将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L23电性连接在一起;将220V的L相线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上,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上。
其中,在该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见图7和8,内接端子座11包括六排内接端子,放电管15的一端与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并在实现上述两种配线方式时,可以避免火线直接与放电管15相连,从而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该防雷电路的残压为放电管15的电压,所以该防雷电路的残压比现有的防雷电路的残压低。
其中,转接端子座3与第六内接端子座11直接以对插的方式电性连接在一起,在实现不同的配电方式时,只需要通过短接片S将部分外接端子连接在一起,从而不需要在转接端子座2与内接端子座11之间预留空间用于接线,从而减少了防雷电路的体积。
其中,参见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该机柜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6,该防雷电路与机柜本体6的端口电性连接。该机柜还可以外接一个插座,该插座与该防雷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机柜本体6的端口包 括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该防雷电路、机柜本体6的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以及该插座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的相应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了残压。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该防雷电路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和220V单相配方式,参见图9,该防雷电中包括防雷单元1、三排外接端子座4和转接端子座3;
防雷单元1的结构与实施例2提供的防雷单元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三排外接端子座4包括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N2,转接端子座3包括第一转接端子L31、第二转接端子L32、第三转接端子L33、第四转接端子L3p、第五转接端子N3和第六转接端子N31,第一转接端子L31、第二转接端子L32和第三转接端子L33与第一外接端子L21电性连接,第四转接端子L3p和第五转接端子N3与第二外接端子L22电性连接,第六转接端子N31与第三外接端子N2电性连接。
其中,转接端子座3和内接端子座11分别设置成插座和插头的形式,或转接端子座3和内接端子座11分别设置成插头和插座的形式,相应地,通过将转接插座3插到内接端子座11上,使转接端子座3中的第一转接端子L31、第二转接端子L32、第三转接端子L33、第四转接端子L3p、第五转接端子N3和第六转接端子N31分别与内接端子座11中的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
其中,三排外接端子座4和转接端子座3可以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转接端子座3可以直接插到内接端子座11上,也可以直接从内接端子座11上拨出。
进一步地,防雷单元1还可以包括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为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
参见图9,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将110V的双火线L1和L2分别电性连接到第一外接端子L21和第二外接端子L22,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三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0,使用本实施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使用短接片S将第二外接端子L22和第三外接端子N2电性连接在一起;将220V的L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三外接端子N2上。
其中,在该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见图9和10,内接端子座11包括六排内接端子,放电管15的一端与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并在实现上述两种配线方式时,可以避免火线直接与放电管15相连,从而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该防雷电路的残压为放电管15的电压,所以该防雷电路的残压比现有的防雷电路的残压低。
其中,转接端子座3与内接端子座11直接以对插的方式电性连接在一起,在实现不同的配电方式时,只需要通过短接片S将部分外接端子连接在一起,从而不需要在转接端子座2与内接端子座11之间预留空间用于接线,从而减少了防雷电路的体积。
其中,参见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6,该防雷电路与机柜本体6的端口电性连接。该机柜还可以外接一个插座,该插座与该防雷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机柜本体6的端口包括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该防雷电路、机柜本体6的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以及该插座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的相应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防雷电路的残压。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包括防雷单元1、 四排外接端子座S2和旋转端子5;
防雷单元1的结构与实施例1提供的防雷单元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四排外接端子座S2包括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
参见图12,旋转端子5包括旋转盘51和固定盘52;旋转盘51包括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第八触点h、第九触点1、第十触点2、第十一触点3、第十二触点4、第十三触点5、第十四触点6、第十五触点7和第十六触点8,第一触点a与第四触点d电性连接,第二触点b、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电性连接在一起,第三触点c、第七触点g和第八触点h电性连接在一起,第九触点1与第十二触点4电性连接,第十触点2、第十三触点5和第十四触点6电性连接在一起,第十一触点3、第十五触点7和第十六触点8电性连接在一起;固定盘52包括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第八触点H和第九触点J。
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一外接端子L21和固定盘52的第一触点A电性连接在一起,第二内接端子L12、第三内接端子L13、第四内接端子L1p、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分别与固定盘52中的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第八触点H和第九触点J电性连接,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分别与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电性连接;旋转盘51安装在固定盘52上且可以在固定盘52上旋转。
进一步地,防雷单元1还可以包括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为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
如图11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旋转旋转盘51使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和第八触点h与固定盘52上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第八触点H和第九触点J电性接触;将220V三相线L1、L2和L3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 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旋转旋转盘51使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和第八触点h与固定盘52上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第八触点H和第九触点J电性接触;使用短接片S将外接端子L21、L22和L23电性连接在一起;将220V的L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再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旋转旋转盘51使第九触点1、第十触点2、第十一触点3、第十二触点4、第十三触点5、第十四触点6、第十五触点7、第十六触点8分别与固定盘52上的第四触点D、第二触点B、第一触点A、第九触点J、第八触点H、第七触点G、第六触点F和第五触点E电性接触;再将110V双火线L1和L2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见图14,内接端子座11包括六排内接端子,放电管15的一端与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在实现不同配线方式时,可以避免火线直接与放电管15电性连接,从而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该防雷电路的残压为放电管15的电压,所以该防雷电路的残压比现有的防雷电路的残压低。
其中,四排外接端子座S2、旋转端子5与内接端子座11直接电性连接,在实现不同的配电方式时,只需要通过短接片S将部分外接端子连接在一起,从而不需要在防雷电路中预留空间用于接线,从而减少了防雷电路的体积。
其中,参见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6,该防雷电路与机柜本体6的端口电性连接。该机柜还可以外接一个插座,该插座与该防雷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机柜本体6的端口包括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该防雷电路、机柜本体6的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以及该插座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的相应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了残压;另外,通过旋转旋转盘就可以实现不同配电方式,方便了用户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5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雷电路,包括防雷单元1和四排外接端子座S2;
防雷单元1的结构和实施例1提供的防雷单元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四排外接端子座S2的结构与实施例4提供的四排外接端子座S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三个接端子L23和第四外接端子N2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防雷单元1还可以包括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为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第一滤波电感16、第二滤波电感17和第三滤波电感18分别与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电性连接。
如图15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使用短接片S将第三内接端子L13和第四L1p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连接在一起;利用电缆将第二外接端子L22电性连接至第二内接端子L12,将220V三相线L1、L2和L3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第二外接端子L22、第三外接端子L23,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220V三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使用短接片S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六内接端子N11连接在一起;利用电缆将第二外接端子L22电性连接至第二内接端子L12,将220V的L相线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220V单相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7所示,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实现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即使用短接片S将第五内接端子N1和第四内接端子L1p连接在一起以及将第一内接端子L11、第二内接端子L12和第三内接端子L13连接在一起;利用电缆将第二外接端子L22电性连接至第五内接端子N1,将110V双火线L1和L2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外接端子L21和第二外接端子L22,将N相线电性连接至第四外接端子N2。
其中,在该110V双火线配电方式的电路结构中,防雷电路可实现防雷功能,具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1的部分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见图17,内接端子11包括六排内接端子,放电管15的一端与第六内接端子N11电性连接,在实现不同配电方式时,可以避免放电管15与火线直接相连,从而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该防雷电路的残压为放电管15的电压,所以该防雷电路的残压比现有的防雷电路的残压低。
其中,参见图1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6,该防雷电路与机柜本体6的端口电性连接。该机柜还可以外接一个插座,该插座与该防雷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机柜本体6的端口包括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该防雷电路、机柜本体6的电源端口或信号端口以及插座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的相应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给放电管15串联一个压敏电阻,另外,防雷电路的残压只包括放电管的电压,从而降低了防雷电路的残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路包括:
防雷单元和接口,所述防雷单元和所述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防雷单元包括内接端子座、三个压敏电阻以及一个放电管;
其中,所述三个压敏电阻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其中的两个压敏电阻还与所述放电管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管还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并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接端子座包括第一内接端子、第二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第四内接端子、第五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
所述三个压敏电阻分别为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
相应地,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接端子、第二内接端子和第四内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内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压敏电阻和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并联在一起并分别与所述第六内接端子和放电管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放电管的另一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为六排外接端子座,所述六排外接端子座包括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第四外接端子、第五外接端子和第六外接端子;
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第四外接端子、第五外接端子和第六外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接端子、第二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第四内接端子、第五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包括四排外接端子座和转接端子座,所述四排外接端子座包括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座包括第一转接端子、第二转接端子、第三转接端子、第四转接端子、第五转接端子和第六转接端子; 
所述第一转接端子和第二转接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和第二外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转接端子和第四转接端子与所述第三外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五转接端子和第六转接端子与所述第四外接端子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包括三排外接端子座和转接端子座,所述三排外接端子座包括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和第三外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座包括第一转接端子、第二转接端子、第三转接端子、第四转接端子、第五转接端子和第六转接端子;
所述第一转接端子、第二转接端子和第三转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转接端子和第五转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六转接端子与所述第三外接端子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端子座和所述内接端子座分别为插座和插头的形式,或所述转接端子座和所述内接端子座分别为插头和插座的形式;
将所述转接端子座插在所述内接端子座上,使所述第一转接端子、第二转接端子、第三转接端子、第四转接端子、第五转接端子和第六转接端子分别与所述内接端子座中包括的第一内接端子、第二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第四内接端子、第五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包括四排外接端子座和旋转端子,所述四排外接端子座包括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
所述第一外接端子、所述第一内接端子和所述旋转端子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所述第二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第四内接端子、第五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旋转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端子包括旋转盘和固定盘,所述旋转盘安装在固定盘上且所述旋转盘在所述固定盘上旋转;
所述固定盘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第八触点和第九触点,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一外接端子和所述第一内接端子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第八触点和第九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第二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第四内接端子、第五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电性连接;
所述旋转盘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第八触点、第九触点、第十触点、第十一触点、第十二触点、第十三触点、第十四触点、第十五触点和第十六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第四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三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九触点和第十二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十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十三触点和第十四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一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十五触点和第十六触点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旋转所述旋转盘,使所述旋转盘中的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和第八触点分别与所述固定盘中的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第六触点、第七触点、第八触点和第九触点电性接触连接;或使所述旋转盘中的第九触点、第十触点、第十一触点、第十二触点、第十三触点、第十四触点、第十五触点和第十六触点分别与所述固定盘中的第四触点、第二触点、第一触点、第九触点、第八触点、第七触点、第六触点和第五触点电性接触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包括四排外接端子座,所述四排端子座包括第一外接端子、第二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
所述第一外接端子、第三外接端子和第四外接端子分别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的第一内接端子、第三内接端子和第六内接端子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雷电路,其特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单元还包括三个滤波电感;
所述三个滤波电感分别与所述内接端子座电性连接。
12.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包括防雷电路和机柜本体;
所述防雷电路与所述机柜本体的端口电性连接。 
CN2010206206043U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87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206043U CN201887464U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PCT/CN2011/074998 WO2011150828A1 (zh) 2010-11-22 2011-05-31 一种防雷电路
EP11789207.5A EP2575228B1 (en) 2010-11-22 2011-05-31 Lightning protection circuit
US13/731,888 US9214800B2 (en) 2010-11-22 2012-12-31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206043U CN201887464U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87464U true CN201887464U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8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2060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87464U (zh) 2010-11-22 2010-11-22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4800B2 (zh)
EP (1) EP2575228B1 (zh)
CN (1) CN201887464U (zh)
WO (1) WO201115082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163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安徽中电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过电压保护装置
WO2023061365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连接组件、输入单元、功率转换器及通信电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268478B2 (en) 2016-05-20 2021-10-21 Eric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Distribution block with integrated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4628A (en) * 1971-11-03 1973-01-30 T Sloger Vehicle electrical locking and alarm system
JPH10326702A (ja) * 1997-03-26 1998-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サージ吸収器
CN2376112Y (zh) * 1998-07-21 2000-04-26 深圳市华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防雷装置
CA2254491A1 (en) * 1998-11-25 2000-05-25 Shun-An Liao Display type surge suppressor
CN1177397C (zh) * 2001-09-21 2004-11-2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低压电气设备用防雷装置
CN2786850Y (zh) * 2005-04-12 2006-06-07 上海精达电力稳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雷电电涌保护器
US20060262478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Nisar Chaudhry Surge protected broadban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7209138A (ja) * 2006-02-02 2007-08-16 Daikin Ind Ltd サージ吸収回路
CN2893719Y (zh) * 2006-05-11 2007-04-25 佛山市佛电电器有限公司 单相、三相防雷电子式电能表
US20080122573A1 (en) * 2006-11-08 2008-05-29 Tyco Electronics Power Systems,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Nevad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amping a voltage on a line
US7933108B2 (en) * 2007-12-18 2011-04-26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otor drive with low leakage surge protec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163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安徽中电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过电压保护装置
WO2023061365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连接组件、输入单元、功率转换器及通信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5228A1 (en) 2013-04-03
EP2575228B1 (en) 2015-03-11
EP2575228A4 (en) 2013-07-31
US20130135777A1 (en) 2013-05-30
US9214800B2 (en) 2015-12-15
WO2011150828A1 (zh)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25322U (zh) 一种直流馈线开关的检测装置
US20120128078A1 (en) Power Quality Device Having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N201887464U (zh) 一种防雷电路及机柜
CN106340761B (zh) 网络接口电路及应用其的网络接口连接器
CN106021166A (zh) 基于rs485总线的多主机通信电路
CN115219807A (zh) 防雷测试与绝缘测试兼容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6483766A (zh) 一种收费系统接口的切换电路及方法
CN200997528Y (zh) 防雷型射频模块
CN211426778U (zh) 一种电能表通讯故障排查装置
CN213149586U (zh) 一种多接口本质安全型嵌入式主板
CN207339258U (zh) 一种poe交换机网口防护电路
CN210270872U (zh) 一种便携式串口检测仪
CN202957595U (zh) 电容器的放电装置及放电系统
CN208076688U (zh) 一种空调系统电源质量检测系统
CN207732200U (zh) 一种高压电气用安全连接器
CN111668810A (zh) 一种电源供电控制电路及机器人
CN207571193U (zh) 新型载波通信电能表
CN109039659A (zh) G.fast反向供电系统、终端设备以及局端设备
CN217954558U (zh) 一种用于功耗切换采集的简化电路
CN203251147U (zh) 精密配电监控装置
CN209388145U (zh) 一种复用线束电路以及搅拌机
CN202797961U (zh) 一种等电位连接的免接地通信装置的雷电防护设备
CN207677436U (zh) 一种厚膜电阻器的浪涌保护装置
CN210380806U (zh) 一种通信隔离电路
CN201654894U (zh) 一种具有防攻击保护功能的电能表卡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