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76570U - 光纤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光纤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76570U
CN201876570U CN2010205627558U CN201020562755U CN201876570U CN 201876570 U CN201876570 U CN 201876570U CN 2010205627558 U CN2010205627558 U CN 2010205627558U CN 201020562755 U CN201020562755 U CN 201020562755U CN 201876570 U CN201876570 U CN 201876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ule
fiber adapter
keeper
hous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627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16448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1876570(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627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76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76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765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壳体,具有一内部容置空间,其后端一体成型地设有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其内壁顶面设有一导槽以及一顶面卡制孔,其内壁底面设有一底面卡制孔;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系设置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具有一对应于该导槽之凸条、一对应于该顶面卡制孔之顶面卡制块以及一对应于该底面卡制孔之底面卡制块;至少一光纤套管,系同时穿设于该第一、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藉由上述结构,可免除习用光纤适配器因为超音波熔接所产生的缺点,透过该卡制孔与卡制块之卡合设计,更可提升其结构强固性。

Description

光纤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创作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尤指一种以卡合方式取代熔接方式进行组装而免去熔接组装所导致外观缺陷之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光纤系一种光传导工具,让光在玻璃或塑料所制成的纤维中,利用全反射原理进行传输,其具有以下优点:1.低损耗、高频宽;2.重量轻、尺寸小、弯曲半径小;3.不导电、不辐射、不感应。
低损耗、高频宽的特点系因为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耗损比电在电线中的传输耗损低得多,并且频带较宽,使得数据传输能够大量、快速地进行;重量轻、尺寸小、弯曲半径小的特点使得光纤在空间的利用上具有相当大的便利性;不导电、不辐射、不感应的特点则是由于光纤系由非金属介质之材料制造而成,所以具有相当优异的抗电磁讯号干扰之能力,故能够避免利用金属作为传输介质所引起的辐射干扰,地回路以及感应相关之问题。
因此,相关产业之厂商无不致力于光纤传输之发展,使得光纤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金属传输线路,目前已被大量地用作讯号传输之媒介。
再者,当各类电子装置之间欲透过光纤来进行数据传输时,即必须透过光纤连接器与光纤适配器之系统,一般而言;该光纤适配器系作为母头,其装设于一电子装置中并容置有该电子装置之光纤;该光纤连接器则作为公头,并具有其本身之光纤;使用时将该光纤连接器插置于该光纤适配器中,并使得该光纤连接器与该电子装置之光纤予以对接,便可构成其连接 关系,藉以达到数据传输之目的。
然而,目前习用光纤适配器系具有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一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以及一光纤套管,其中,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系为相互对应之结构,各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与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亦为相互对应之结构,各具有一套管定位部,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系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之容置空间中,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系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之容置空间中,该光纤套管系设置于该第一、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中,该第一、第二壳体系以其容置空间相对应地接合。
上述之接合方式,系以超音波熔接机将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接合处以超音波熔接的方式进行接合,以完成该习用光纤适配器之组装;然而,其采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对接的方式,系有尺寸公差之问题;此外,使用超音波熔接易产生熔接后接合处毛边、熔接后偏误歪斜以及毛边修整不易等缺陷;并且,超音波熔接需耗损额外的电力能源,过程亦久,不论是货币或时间成本均相当耗费。
故倘若相关厂商能够研究开发出其它的光纤适配器结构及其组装方式,将可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创作人有鉴于习用之光纤适配器使用超音波熔接所产生之相关缺陷,故乃积极着手从事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创作。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卡合方式取代熔接方式进行组装而免去熔接组装所导致外观缺陷之光纤适配器。
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创作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包括:
壳体,具有一前端开口、一后端开口以及一连通于该前、后端开口之内部容置空间,该壳体之后端一体成型地设有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该壳体之内壁顶面设有一导槽以及一位于该导槽上之顶面卡制孔,该壳体之内壁底面则设有一底面卡制孔,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
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系设置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前端,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第一定位孔之第二定位孔、一设置于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顶面并对应于该导槽之凸条、一设置于该凸条并对应于该顶面卡制孔之顶面卡制块以及一设置于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底面并对应于该底面卡制孔之底面卡制块;
至少一光纤套管,系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之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之第二定位孔。
相较于习用光纤适配器具有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本创作光纤适配器之壳体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免去了熔接组装的过程,以期改善习用光纤适配器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具有尺寸公差以及需要熔接组装所产生的缺点;另外,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系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后端一体成型地设置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也减少了组装工站的负担,提升了组装效率。
透过上述之结构组成,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在组装的过程中,仅需要如下步骤即可完成:
一、将该光纤套管经由该壳体之前端开口插置于该壳体之第一光纤套 管定位件的第一定位孔中;
二、将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经由该壳体之前端开口,以其第二定位孔对应于该光纤套管与该第一定位孔的方式,置入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前端。
经由该二组装步骤,该光纤套管系放置于该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中,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之顶面卡制块与底面卡制块系分别嵌入其所对应之顶面卡制孔与底面卡制孔,藉此,将该光纤套管定位于该第一、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中,并将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卡制固定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中。
因此,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免除了习用光纤适配器具有第一、第二壳体而存在尺寸公差且需进行熔接组装所产生的缺失;再者,透过该卡制块与卡制孔的设置,更具有组件组装的强固性而增进其抗拉强度;故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具备新颖性与进步性无疑,实具有可专利性之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分解图。
图3A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壳体后视图。
图3B是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壳体前视图。
图4是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顶面、底面卡制块嵌入顶面、底面卡制孔示意图。
图5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6是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俯视图。
图7是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系本创作光纤适配器(1)之第一实施例,其为一LC(Lucent Connector)型之光纤适配器,包括:
壳体(11),具有一前端开口(111)、一后端开口(112)以及一连通于该前、后端开口(111、112)之内部容置空间(113),该壳体之后端一体成型地设有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114),该壳体之内壁顶面设有一导槽(115)以及一位于该导槽(115)上之顶面卡制孔(116),该壳体之内壁底面则设有一底面卡制孔(117),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114)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141);
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系设置于该壳体(11)之内部容置空间(113)前端,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第一定位孔(1141)之第二定位孔(121)、一设置于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顶面并对应于该导槽(115)之凸条(122)、一设置于该凸条(122)并对应于该顶面卡制孔(116)之顶面卡制块(123)以及一设置于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底面并对应于该底面卡制孔(117)之底面卡制块(124);
至少一光纤套管(13),系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114)之第一定位孔(1141)以及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之第二定位孔(121),以供一光纤连接器之光纤插芯(图中未示)与另一光纤连接器之光纤插芯(图中未示)对接起来,以进行讯号传递。
其中,该壳体(11)系为一长方体结构,其二侧边分别朝外凸设有一锁固凸部(118),并于该锁固凸部(118)上穿设有一锁固孔(1181);此外,该 壳体(11)更具有二分设于二侧边之侧边卡制孔(图中未示)。
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114)之至少一第一定位孔(1141),在本实施例中,其个数系为二个。
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系为一T字型结构,该凸条(122)系凸出形成于该T字型结构之长边顶面,该顶面卡制块(123)系凸出形成于该凸条(122),该底面卡制块(124)系凸出形成于该T字型结构之长边底面,该顶面卡制块(123)以及底面卡制块(124)以侧视观之,均为一三角状的不可逆结构设计,亦即,一旦该顶面卡制块(123)以及底面卡制块(124)分别顺向嵌入该顶面卡制孔(116)以及底面卡制孔(117),便无法逆向脱离;另外,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另具有二分设于该T字型结构短边之二侧边且对应而嵌入于该侧边卡制孔之侧边卡制块(图中未示),藉由该侧边卡制块嵌入该侧边卡制孔,以增加其结构强固性。
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之至少一第二定位孔(121),在本实施例中,其个数系为二个,并且分别设置于该T字型结构短边之左右二端。
该至少一光纤套管(13),在本实施例中,其个数系为二个,并同时对应且分别穿设于该二第一定位孔(1141)与该二第二定位孔(121)。
当该光纤适配器(1)欲进行组装时,系先将该二光纤套管(13)经由该壳体(11)之前端开口(111),分别轴向插置于该壳体(11)之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114)的二个第一定位孔(1141)中。
之后,将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以其T字型结构之短边在前长边在后之方式,经由该壳体(11)之前端开口(111),轴向置入该壳体(11)之内部容置空间(113)前端。
在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置入该壳体(11)的组装过程中,系以该 二第二定位孔(121)对应于该二第一定位孔(1141)与该二光纤套管(13)的方式予以置入,置入的同时,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之凸条(122)系沿着该壳体(11)之导槽(115)移动,直到该顶面卡制块(123)与底面卡制块(124)分别嵌入该顶面卡制孔(116)与底面卡制孔(117)。
此时,该二光纤套管(13)即被定位于该第一、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14、12)之第一、第二定位孔(1141、121)中,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12)亦被卡制固定于该壳体(11)之内部容置空间(113)中,该光纤适配器(1)之组装过程即告完成。
当该光纤适配器(1)被装设于该电子装置之设置面板(图中未示)上的装设孔(图中未示)时,系将该锁固凸部(118)贴合、靠抵于该设置面板上,并且以螺丝或铆钉(图中未示)定置于该锁固孔(1181)中,藉以将该光纤适配器(1)锁附固定于该设置面板上。
请参考图5、图6所示,系本创作光纤适配器(1)之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将该光纤适配器(1)固定于该设置面板上之结构设计。
本实施例光纤适配器(1)之壳体(11)的二侧边分别朝外凸设有一抵靠凸部(119),该抵靠凸部(119)与该壳体(11)前端之间设置一卡掣弹片(1191)。
当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被装设于该电子装置之设置面板上的装设孔时,在装设过程中,该卡掣弹片(1191)系遭到该装设孔边缘的压迫而下压,直到该卡掣弹片(1191)通过该装设孔后,始反弹回复至原本位置,此时,该抵靠凸部(119)即贴合、抵靠于该设置面板,该设置面板即被该抵靠凸部(119)与卡掣弹片(1191)夹置其中,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即被 固设于该设置面板上。
请参考图7所示,系本创作光纤适配器(1)之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差别亦仅在于:将该光纤适配器(1)固定于该设置面板上之结构设计。
本实施例光纤适配器(1)之壳体(11)顶面与底面中央各设有一止挡凸部(120),该止挡凸部(120)设有一凹槽(1201),该止挡凸部(120)与该壳体(11)后端之间设有至少一可动止挡部(1202)。
当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被装设于该电子装置之设置面板上的装设孔时,系具有二种固定方式:
一、以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后端插置于该装设孔,在装设过程中,该可动止挡部(1202)系遭到该装设孔边缘的压迫而下压,直到该可动止挡部(1202)通过该装设孔后,始朝上反弹回复至原本位置,此时,该止挡凸部(120)即贴合、抵靠于该设置面板,该设置面板即被该止挡凸部(120)与可动止挡部(1202)夹置其中,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即被固设于该设置面板上。
二、该装设孔设有对应于该凹槽(1201)之凸片(图中未示),当本实施例之光纤适配器(1)装设于该装设孔时,该凸片即置入该凹槽(1201),进而将该光纤适配器(1)固定于该设置面板上。
故藉由上述之结构,本创作之光纤适配器系采用单一壳体取代习用光纤适配器将二壳体超音波熔接为一壳体的制造方式,此举不仅避免了超音波熔接可能导致熔接后接合处毛边、熔接后偏误歪斜以及毛边修整不易等缺陷,亦避免习用二壳体可能有尺寸公差之问题;再者,使用卡制块与卡制孔之结合设计,亦增强其抗拉强度;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创作之较佳 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创作实施之范围;故,凡依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光纤适配器              (11)壳体
(111)前端开口              (112)后端开口
(113)内部容置空间          (114)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
(1141)第一定位孔           (115)导槽
(116)顶面卡制孔            (117)底面卡制孔
(118)锁固凸部              (1181)锁固孔
(119)抵靠凸部              (1191)卡掣弹片
(120)止挡凸部              (1201)凹槽
(1202)可动止挡部           (12)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
(121)第二定位孔            (122)凸条
(123)顶面卡制块            (124)底面卡制块
(13)光纤套管

Claims (12)

1.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光纤适配器包括:
壳体,具有一前端开口、一后端开口以及一连通于该前、后端开口之内部容置空间,该壳体之后端一体成型地设有一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该壳体之内壁顶面设有一导槽以及一位于该导槽上之顶面卡制孔,该壳体之内壁底面则设有一底面卡制孔,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孔;
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系设置于该壳体之内部容置空间前端,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第一定位孔之第二定位孔、一设置于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顶面并对应于该导槽之凸条、一设置于该凸条并对应于该顶面卡制孔之顶面卡制块以及一设置于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底面并对应于该底面卡制孔之底面卡制块;
至少一光纤套管,系同时穿设于该第一光纤套管定位件之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之第二定位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壳体为一长方体结构,其二侧边分别朝外凸设有一锁固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锁固凸部穿设有一锁固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至少一第一定位孔之个数系为二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系为一T字型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凸条系凸出形成于该T字型结构之长边顶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底面卡制块系凸出形成于该T字型结构之长边底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第二定位孔之个数为二个,并且分别设置于该T字型结构短边之左右二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壳体更具有二分设于二侧边之侧边卡制孔,该第二光纤套管定位件另具有二分设于该T字型结构短边之二侧边且对应而嵌入于该侧边卡制孔之侧边卡制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顶面卡制块以及底面卡制块系为一三角状的不可逆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是该至少一光纤套管之个数为二个。
12.如权利要求1至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为一LC(LucentConnector)型之光纤适配器。
CN2010205627558U 2010-10-15 2010-10-15 光纤适配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76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27558U CN201876570U (zh) 2010-10-15 2010-10-15 光纤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27558U CN201876570U (zh) 2010-10-15 2010-10-15 光纤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76570U true CN201876570U (zh) 2011-06-22

Family

ID=44164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6275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76570U (zh) 2010-10-15 2010-10-15 光纤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765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488A (zh) * 2012-01-11 2012-06-27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装配方法
WO202203711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0488A (zh) * 2012-01-11 2012-06-27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装配方法
WO2013104137A1 (zh) * 2012-01-11 2013-07-18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520488B (zh) * 2012-01-11 2017-04-05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适配器及其装配方法
WO2022037119A1 (zh) * 2020-08-18 2022-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CN114730056A (zh) * 2020-08-18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249B (zh) 光连接器插座、插座壳体、光连接器适配器、适配器壳体
CN205450350U (zh) 一种使用mt型光纤接触件的中性光连接器
CN201876570U (zh) 光纤适配器
CN109314337A (zh) 连接器
CN104991311B (zh) 一种中性光纤连接器
CN211605453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母座结构
CN205790699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2472047U (zh) Sc适配器
CN104577521B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3773090U (zh) 光纤适配器
CN201689193U (zh) 光纤连接器
CN106641533A (zh) 一种具备二次锁紧机构的汽车管路塑料快插接头
CN204302533U (zh) 一种mpo/mt光纤连接适配器
CN201852963U (zh)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适配器
CN205985592U (zh) 一种USB 3.1 Type‑C母座外壳
US11474304B2 (en) Light screen of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N211014723U (zh) 光模块
CN211603624U (zh) 一种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塑料光纤连接装置
CN20181300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813045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2122459B (zh) 一种用于全自动加封操作的一次性塑壳锁封
CN219799841U (zh) 带安装指示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组件
CN111338035A (zh) 一种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塑料光纤连接装置
CN202735544U (zh) 一种高性能光纤快速成端组件
CN21957468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防拆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17

Address after: 300 457 days No. 32 Taixiang Road,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First and Second Floors of Connector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Lianyun Communications (Tianj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0457 Jinbin No. 5 Workshop, 45 Muning Road, Jincheng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Lianz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