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6760U -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 Google Patents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6760U
CN201856760U CN2010205900920U CN201020590092U CN201856760U CN 201856760 U CN201856760 U CN 201856760U CN 2010205900920 U CN2010205900920 U CN 2010205900920U CN 201020590092 U CN201020590092 U CN 201020590092U CN 201856760 U CN201856760 U CN 201856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valve
check valve
energy
electric locomo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00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卫星
蒋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900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6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6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67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包括车架(44)、行走装置(45)、减震器(36)、轮缘制动器(39)、受电器、电动机、电气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受电器能够从架线上获取外部电能,以为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供电,并驱动电动机带动所述液压泵作功,从而使得液压蓄能器组进行能量储备;液压蓄能器组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马达,并且该液压马达经过链传动同步驱动架线式液压蓄能机车的前、后轮对(50)。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蓄能原理替代蓄电池提供动力,消除了产生电火花的可能性,因而最适于在非安全区域运输。此外,本实用新型制动可靠,并且能有效地防止紧急状态下的误操作。其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运行平稳、等优点。

Description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车,具体地,涉及一种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属于轨道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工矿使用的电机车基本上都是直流架线式或蓄电池式电机车,其采用直流电动机通过齿轮变速箱直接驱动两组行走轮对。这种现有技术的电机车,其电动机一旦停止工作,电机车只能依靠惯性滑行,并且不能使用电气制动。即使是防爆型电机车或防爆安全型蓄电池机车,在使用中仍有产生电火花的可能性(主要是电动机、电阻器和控制器),因而在有沼气或爆炸危险的场地使用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此外,现有工矿电机车的制动多为电气制动、压缩空气制动和手轮制动。电气制动是靠电阻器发热来消耗能量,在下坡运行中不能长时间单一使用,并且不具备完全停车和驻车功能;手轮制动又因操作不便故大多失修,因此如果压缩空气制动出现故障,机车将失去有效的控制。再者,由于齿轮传动为刚性传动,所产生的冲击较大,齿轮变速箱和电动机都易损坏,维修量较大,成本较高,且维修不便。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电机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该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能够根据所行驶的区域而采用不同的行驶驱动形式,从而充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在该车架上的行走装置、减震器、轮缘制动器、受电器、电动机、电气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设有液压泵、液压蓄能器组和液压马达,所述受电器能够从所述架线上获取外部电能,以为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供电,并驱动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液压泵作功,从而使得所述液压蓄能器组进行能量储备;所述液压蓄能器组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马达,并且该液压马达经过链传动同步驱动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机车的前、后轮对。
优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前、后轮对成等距离布置的传动座,该传动座上安装有所述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通过第二弹性联轴器连接于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固定有双联主动链轮;所述前、后轮对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该前、后轮对的轮毂安装在轮对轴上,所述前、后轮对的轮毂上分别安装有互成错位布置的从动链轮,所述双联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安装有传动链,所述车架上固定有传动护罩,该传动护罩上安装有摆动式链条张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轮缘制动器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前、后轮对成对称布置的制动支架,该制动支架包括两根导向立柱和制动梁,该两根导向立柱和制动梁相互连接,所述两根导向立柱上安装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重锤,该重锤上装有与所述前、后轮对的轮缘共同组成制动摩擦副的制动块、用于压迫所述重锤下移的制动弹簧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制动弹簧预压缩量的调整垫圈,所述重锤下部安装有顶升松刹油缸,该顶升松刹油缸通过所述液压系统控制。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立式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中后部,并且用于安装所述液压泵的泵座安装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端的端盖上,所述电动机与液压泵通过第一弹性联轴器联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为橡胶减震器。
优选地,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能量供给-储能部分、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和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所述液压系统的能量供给-储能部分和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包括由所述电动机驱动的所述液压泵、主油箱和装在该主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以及副油箱和装在该副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所述液压泵的输入口与所述主油箱连通,输出口通过管线经由电磁卸荷阀和第一溢流阀连接于截止阀组,该截止阀组连接于所述液压蓄能器组,所述电磁卸荷阀的输出口还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到第二溢流阀的输入口,该第二溢流阀的输入口连接到由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以及第五单向阀组成的单向阀组上,该单向阀组中的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截止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导通端,该第三单向阀的截止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截止端,该第四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五单向阀的截止端,该第五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输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三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之间的管线上;所述副油箱连接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的一个接口上,该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到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的管线上、所述第四单向阀和第五单向阀之间的管线上、以及所述截止阀组上,所述第三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还并联有所述液压马达,所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至所述截止阀组之间的管线上依次地设有由液控单向阀和手控二位换向阀并联而成的阀组、调速阀以及先导型减压阀;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包括液压蓄能器,该液压蓄能器经由截止阀连接到用于控制松刹的手控二通阀,该手控二通阀连接到用于控制事故紧急制动的脚控二通阀上,该脚控二通阀连接到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在所述手控二通阀与所述脚控二通阀之间的管线上连接有两只顶升松刹油缸,所述调速阀与液控单向阀之间的管线还通过单向阀连接到所述截止阀与所述手控二通阀之间的管线,以向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供油。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在安全区域行驶时通过架线-电动机-液压泵-液压蓄能器组来驱动液压马达,再通过链传动(柔性传动)的方式驱动两组行走轮对。在电能-液压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中,随时为机车进行能量储备;当在非安全区域(有沼气或有其它爆炸危险的场地)不用外部电源,只依靠液压蓄能器组的储能行驶,根本没有电火花产生的可能性。此外,电机车的工作制动为动力负反馈制动(即有油压制动),任何场合均可单独使用,事故紧急制动则为重锤和弹簧力制动(无油压制动,因而不怕爆油管),确保机车制动的安全可靠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电气系统全部采用防爆设计,并且用液压蓄能原理替代蓄电池为机车在有沼气或有其它爆炸危险的非安全区域行驶提供动力,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电火花的可能性,因而最适于在有沼气矿井的巷道运输或其它有爆炸危险的场地运输。该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继承了架线式电机车和蓄电池式电机车的优点,同时又克服它们的弱点,既可以和架线式电机车一样在安全区间行驶并能够在运行中积蓄能量,又可以象蓄电池式电机车一样在无架线的区域行驶,在规定的峒室(即矿井下的一种巷道)内进行蓄能,一次蓄能只需数分钟,快捷方便,是一种本质安全型机车。此外,本实用新型制动可靠,工作制动采用有油压条件下的动力负反馈制动,任何场合均可单独使用;事故紧急制动则采用无油压条件下的重锤和弹簧力制动,并且采用脚控方式,符合应急状态下的操作习惯,可有效地防止紧急状态下的误操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简单、转弯半径小、操作便利、运行平稳、维护量少、维修方便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俯视图,其中为清楚显示拆去了前、后车棚和受电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行走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轮缘制动器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中:1液压蓄能器组;2截止阀组;3第一压力表;4第一压力表开关;5先导型减压阀;6调速阀;7第二压力表;8第二压力表开关;9液控单向阀;10手控二位换向阀;11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2液压马达;13第二单向阀;14第三单向阀;15第四单向阀;16第五单向阀;17第二溢流阀;18第一单向阀;19副油箱;20回油过滤器;21、32增压空气过滤器;22电磁卸荷阀;23第六单向阀;24截止阀;25液压蓄能器;26第一溢流阀;27手控二通阀;28电动机;29液压泵;30脚控二通阀;31主油箱;33、34顶升松刹油缸;35司机座椅;36减震器;37轴承箱;38受电器;39轮缘制动器;40摆动式链条张紧装置;41泵座;42第一弹性联轴器;43仪表;44车架;45行走装置;46缓冲联接器;50轮对;50a轮对轴;50b轮毂;51剖分式从动链轮;52传动链;53传动座;53a传动轴;54第二弹性联轴器;55双联主动链轮;56传动护罩;60制动弹簧;61调整垫圈;62重锤;63制动块;64导向立柱;65制动梁;66顶升松刹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包括车架44、行走装置45、减震器36、轮缘制动器39、受电器38、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44上的电动机28、液压泵29、液压蓄能器组1、液压马达12和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受电器38能够从所述架线上获取外部电能,以为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供电,并驱动所述电动机28带动所述液压泵29作功,从而使得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进行能量储备;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马达12,并且该液压马达12经过链传动同步驱动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机车的行走轮对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关车架44、减震器36以及相应的缓冲联接器46等部件的结构以及安装形式已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因此下面对此不再进行描述或仅进行简略描述。对于行走装置45和轮缘制动器39,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改进,以下将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总体布置可以如下:所述电机车的前部为驾驶室,在驾驶室内符合操作习惯的位置装有速度、压力等指示仪表43;功能相当于汽车离合器的手控二位换向阀10;功能相当于集汽车的档位控制和刹车于一身的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控制事故紧急制动的脚控二通阀30;以及松刹用的手控二通阀27。司机座椅35的后部为副油箱19(装有增压空气过滤器和供液压马达回油的回油过滤器),副油箱的两侧为液压蓄能器组1。所述电机车中间部分的上部装有接电用的受电器38,下部为电机车的行走装置45和轮缘制动器39。电动机28采用立式安装,其固定在车架44的中后部,安装液压泵29的泵座41安装在电机输出轴端的端盖上,电动机28与液压泵29由弹性联轴器42联接。机车的后部为主油箱31(装有增压空气过滤器和电磁卸荷阀、安全阀、减压阀、调速阀、溢流阀等元件),主油箱的两侧也为液压蓄能器组1。主、副油箱间用连通管连通,共同构成机车的液压油箱,以利于散热。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并不限于采用上述总体布置形式,根据需要,其完全可以采用其它的布置形式。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36为橡胶减震器。
所述行走装置如图3所示,其包括固定在车架44上且与前、后所述轮对50成等距离布置的传动座53,该传动座53上安装有液压马达12,该液压马达12通过弹性联轴器54连接于传动轴53a(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传动轴53a上固定有双联主动链轮55;所述前、后轮对50安装在所述车架44上,该轮对50的轮毂50b安装在轮对轴50a上,所述前、后轮对50的轮毂上安装有互成错位布置的从动链轮51,所述双联主动链轮和前、后从动链轮上安装有传动链52,所述车架44上固定有传动护罩56,该传动护罩56上安装有摆动式链条张紧装置40。这种设计更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轴距较小,因而机车的转弯半径较小,机车的弯道通过性能好,同时方便维修。
所述轮缘制动器如图4所示,其包括固定在车架44上且与前、后轮对50成对称布置的制动支架,该制动支架包括两根导向立柱64和制动梁65,该两根导向立柱64和制动梁65相互连接,所述两根导向立柱上安装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重锤62,该重锤62上装有与所述轮对50的轮缘共同组成制动摩擦副的制动块63、用于压迫所述重锤下移的制动弹簧60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制动弹簧预压缩量的调整垫圈61,所述重锤62下部安装有顶升松刹油缸66(该油缸一旦失去油压即产生制动),该顶升松刹油缸66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这形成独立的事故紧急制动装置。油缸进油则顶升松刹,油缸失压则排油落下,在重锤和制动弹簧的压迫下产生制动。当遭遇紧急状态时,司机可应急踩下脚控二通阀(脚刹)即产生制动。本设计的轮缘制动器对电机车和其它机动车而言是一种最为安全可靠的新型制动器,它巧妙地利用了“楔”的原理对施加制动的力进行了放大,通过调整制动弹簧的预压缩量来调整制动力的大小,可保证机车能够获得合理的制动力,绝对安全可靠。
所述液压系统附图5所示,其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功能部分:即能量供给-储能部分、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和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
首先描述能量供给-储能部分和行驶-制动控制部分液压管路的连接关系。
所述液压系统的能量供给-储能部分和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包括由所述电动机28驱动的液压泵29、主油箱31和装在主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32、以及副油箱19和装在副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21,所述液压泵29的输入口与所述主油箱31连通,输出口通过管线经由电磁卸荷阀22和第一溢流阀26连接于截止阀组2,该截止阀组2进而连接于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所述电磁卸荷阀22的输出口还通过单向阀18连接到所述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该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连接到由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15以及第五单向阀16组成的单向阀组上,该单向阀组中的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15和第五单向阀16依次连接,其中第二单向阀13导通端连接于主油箱或副油箱,截止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单向阀14的导通端(即第二单向阀13与第三单向阀14同向连接),该第三单向阀14的截止端连接于第四单向阀15的截止端(即第三单向阀14与第四单向阀15相向设置),该第四单向阀15的导通端连接于第五单向阀16的截止端(即第四单向阀15与第五单向阀16同向设置),该第五单向阀16的导通端连接于主油箱或副油箱,所述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三单向阀14与第四单向阀15之间的管线上;所述副油箱19连接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的一个接口上,该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到所述第二单向阀13和第三单向阀14的管线上、所述第四单向阀15和第五单向阀16之间的管线上、以及所述截止阀组2上,所述第三单向阀14与第四单向阀15并联有所述液压马达12,所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至所述截止阀组2之间的管线上依次地设有由液控单向阀9和手控二位换向阀10并联而成的阀组、调速阀6以及先导型减压阀5。
具体地,所述能量供给-储能部分包括主油箱31和装在主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32、副油箱19和装在副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21、防爆电动机28、恒功变量液压泵29及与电动机联接的弹性联轴器42、电磁卸荷阀22(其上集成的二通电磁阀为常闭)、第一单向阀18、第一溢流阀26(用作安全阀),液压蓄能器组1、截止阀组2、第一压力表3及其压力表开关4(连接到液压蓄能器组1的液压管线上即可)、先导型减压阀5、调速阀6、第二压力表7及其压力表开关8(测量相应管线上的压力),可以实现调整供油压力和液压泵卸荷,根据系统中的适时压力自动调整供油量,系统压力大供油量就小,反之供油量就大,以恒功控制的方式变量输出,供出的液压油经过液压蓄能器组进行能量储备,再通过减压阀控制最大输出压力,调速阀控制最大流量,从而控制机车的最大牵引力和最大行驶速度。
所述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包括大通径的液控单向阀9和小通径的手控二位换向阀10形成的阀组(功能相当于截止阀,优于单一大通径手控二通阀,泄漏量较小)、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带转速传感器和远距离数字显示器的定量液压马达12(本设计提供另一种选择为配有手动伺服的变量马达),第二至第五单向阀13、14、15、16组成的单向阀组、向高压系统单向排油的第一单向阀18、用于调整制动力的溢流阀17、用于回油和补油的油箱(可以是主油箱或副油箱)及回油过滤器20。在手控二位换向阀与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的各种配合下,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机车的前进、后退、无级变速、滑行、制动、能量反馈和驻车功能,且制动力可以调控。
在轮缘制动器松刹后,开车的下一步就是将手控二位换向阀10的操作手柄推到通油位置打开液控单向阀9,如需机车前进,则将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的操作手柄逐渐向前推(反之为逐渐往后拉),逐步达到合适的行车速度。通过改变滑阀手柄的位置来改变阀芯通油的开口度,从而达到控制液压油的流量、实现无级变速的目的。
当想让机车继续向前滑行时,在不改变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手柄位置的情况下,可将手控二位换向阀10的操作手柄拉回到断油位置关闭液控单向阀9,液压马达的B口即无压力油输入,但A口的回油路是畅通的。在电机车惯性的驱动下,液压马达12继续旋转,B口在无压力油补充的条件下就会立即形成一定的负压区,单向阀16被吸开(实际上是被与大气相通的油箱内的大气压所推开),油箱内的油经单向阀16和管路流入液压马达的B口,此时的液压马达12实际上已换成了泵的方式工作,将从B口吸入的液压油从A口排出,通过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流回油箱。此时的液压马达基本上处于自由轮工况,所消耗的能量很少,有利于机车的滑行。在这种工况下,系统无需为行车提供动力,液压泵的输出全部进入液压蓄能器组,直至系统达到电磁卸荷阀调定的最高压力后液压泵卸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制动采用了全新的制动方式,即动力负反馈制动:液压马达以泵的方式工作,将推动电机车运动的惯性力或其它外力(如下坡行驶中的重力加速以及各种迫使机车移动的推、拉力)所做的功(动能)转换为液压蓄能器组中的压缩气体势能。系统的适时压力越大,液压马达向系统排油的阻力就越大,因此而产生的制动力也就会越大。其极限值与系统的适时压力(不超过第二溢流阀17的溢流压力)成正比。这种制动力(在极限值以内)与所施加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当需要工作制动或停车制动时,只要将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的操作手柄逐步移向中位,阻断通往液压马达12的进油和回油通路,即进入了制动状况。此时,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通往液压马达的两个油口完全被阻断,机车(即电机车)仍在前进,液压马达仍在旋转,B口在无压力油补充的条件下就会立即形成一定的负压区,第五单向阀16仍被吸开,油箱内的油经单向阀16和管路流入液压马达的B口,此时的液压马达实际上又已换成了泵的方式工作,将从B口吸入的液压油从A口泵出,并且只能通过推开单向阀14、18向高压系统输出,真正起到泵的作用。是机车的惯性动能迫使液压马达(泵工况)向系统的液压蓄能器组提供压力油能量,直至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17调定的压力后溢流。系统有效地回收了在第二溢流阀17溢流前已转换的那一大部分动能,使得这部分原本根本无法利用且必须用其它方式才可抵消其影响的能量得到了有效的再利用。这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制动方式,任何场合均可单独使用。
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包括液压蓄能器25,该液压蓄能器25经由截止阀24连接到用于控制松刹的手控二通阀27,该手控二通阀27连接到用于控制事故紧急制动的脚控二通阀30上,该脚控二通阀30连接到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在所述手控二通阀27与所述脚控二通阀30之间的管线上连接有两只顶升松刹油缸33、34(相当于图4中的顶升松刹油缸66),所述调速阀6与液控单向阀9之间的管线还通过单向阀23连接到所述截止阀24与所述手控二通阀27之间的管线,以向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供油。这样,在所述电机车因故障不能开动时,即使在液压蓄能器组1无液压油的情况下,小容量液压蓄能器的储能也可供两只液压油缸顶升松刹数次,为给让其它机车拖走提供方便。采用脚控二通阀控制刹车,符合应急状态下的操作习惯,可有效地防止紧急状态下的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液压系统设计合理,原理清晰,所用元件较少,操作十分便利,符合驾驶习惯,功能可靠,同时也易于查找和排除系统故障。但是,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液压系统仅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借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液压知识进行相应的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所述电气系统包括高压电路、高低压转换、低压电路,所用的元器件均为防爆型。所述高压电路包括采用炭素滑板接电的受电器、具有保护功能的空气自动开关、直流电动机、具有通断电动机电源的接触器及具有保护功能的热继电器。所述高低压转换为直流变换器及其电源开关。直流变换器为24V蓄电池组供电。所述低压电路包括:24V蓄电池组及其负载的电源开关,车灯、信号灯、电喇叭,电压、速度和压力指示仪表,控制接触器的中间继电器,电磁卸荷阀上的电磁阀,加(卸)载按钮,电动机启动及停止按钮。通过加(卸)载按钮可以控制电磁卸荷阀,实现直流电动机的无负载启动,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熟知的,对此不再赘述。
以上可以看出,本设计的电气系统没有易产生电火花的控制器和电阻器,所用的电气元、器件相对较少,因而对电气防爆而言是防护工作较少、也是最为简单、最为可靠的。在只依靠液压蓄能器组的储能行驶中,只有车灯、信号灯、电喇叭,电压、速度和压力指示仪表使用24V蓄电池组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简单、轴距较小(转弯半径小)、操作便利、运行平稳、维护量少、维修方便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其原理和某些部件还可用于其它机器,如液压绞车、升降机、起重机、工程车等。
由上描述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在安全区域行驶时通过架线-电动机-液压泵-液压蓄能器组来驱动液压马达,再通过链传动(柔性传动)的方式驱动两组行走轮对。在电能-液压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中,随时为机车进行能量储备;当在非安全区域(有沼气或有其它爆炸危险的场地)不用外部电源,只依靠液压蓄能器组的储能行驶,根本没有电火花产生的可能性。此外,电机车的工作制动为动力负反馈制动(即有油压制动),任何场合均可单独使用,事故紧急制动则为重锤和弹簧力制动(无油压制动,因而不怕爆油管),确保机车制动的安全可靠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的电气系统全部采用防爆设计,并且用液压蓄能原理替代蓄电池为机车在有沼气或有其它爆炸危险的非安全区域行驶提供动力,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电火花的可能性,因而最适于在有沼气矿井的巷道运输或其它有爆炸危险的场地运输。该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继承了架线式电机车和蓄电池式电机车的优点,同时又克服它们的弱点,既可以和架线式电机车一样在安全区间行驶并能够在运行中积蓄能量,又可以象蓄电池式电机车一样在无架线的区域行驶,在规定的峒室(即矿井下的一种巷道)内进行蓄能,一次蓄能只需数分钟,快捷方便,是一种本质安全型机车。此外,本实用新型制动可靠,工作制动采用有油压条件下的动力负反馈制动,任何场合均可单独使用;事故紧急制动则采用无油压条件下的重锤和弹簧力制动,并且采用脚控方式,符合应急状态下的操作习惯,可有效地防止紧急状态下的误操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具有结构简单、转弯半径小、操作便利、运行平稳、维护量少、维修方便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6)

1.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包括车架(44)以及安装在该车架(44)上的行走装置(45)、减震器(36)、轮缘制动器(39)、受电器(38)、电动机(28)、电气系统以及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设有液压泵(29)、液压蓄能器组(1)和液压马达(12),所述受电器(38)能够从所述架线上获取外部电能,以为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供电,并驱动所述电动机(28)带动所述液压泵(29)作功,从而使得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进行能量储备;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作为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马达(12),并且该液压马达(12)经过链传动同步驱动所述架线式液压蓄能机车的前、后轮对(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44)上且与所述前、后轮对(50)成等距离布置的传动座(53),该传动座(53)上安装有所述液压马达(12),该液压马达(12)通过第二弹性联轴器(54)连接于传动轴(53a),所述传动轴(53a)上固定有双联主动链轮(55);所述前、后轮对(50)安装在所述车架(44)上,该前、后轮对(50)的轮毂(50b)安装在轮对轴(50a)上,所述前、后轮对(50)的轮毂上分别安装有互成错位布置的从动链轮(51),所述双联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安装有传动链(52),所述车架(44)上固定有传动护罩(56),该传动护罩(56)上安装有摆动式链条张紧装置(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所述轮缘制动器包括固定在所述车架(44)上且与所述前、后轮对(50)成对称布置的制动支架,该制动支架包括两根导向立柱(64)和制动梁(65),该两根导向立柱(64)和制动梁(65)相互连接,所述两根导向立柱上安装有能够上下移动的重锤(62),该重锤(62)上装有与所述前、后轮对(50)的轮缘共同组成制动摩擦副的制动块(63)、用于压迫所述重锤下移的制动弹簧(60)以及用于调整所述制动弹簧预压缩量的调整垫圈(61),所述重锤(62)下部安装有顶升松刹油缸(66),该顶升松刹油缸(66)通过所述液压系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28)立式安装在所述车架(44)的中后部,并且用于安装所述液压泵(29)的泵座(41)安装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端的端盖上,所述电动机(28)与液压泵(29)通过第一弹性联轴器(42)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所述减震器(36)为橡胶减震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其特征是,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能量供给-储能部分、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和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所述液压系统的能量供给-储能部分和行驶-制动控制部分包括由所述电动机(28)驱动的所述液压泵(29)、主油箱(31)和装在该主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32)、以及副油箱(19)和装在该副油箱上的增压空气过滤器(21),所述液压泵(29)的输入口与所述主油箱(31)连通,输出口通过管线经由电磁卸荷阀(22)和第一溢流阀(26)连接于截止阀组(2),该截止阀组(2)连接于所述液压蓄能器组(1),所述电磁卸荷阀(22)的输出口还通过第一单向阀(18)连接到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该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连接到由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15)以及第五单向阀(16)组成的单向阀组上,该单向阀组中的第二单向阀(13)、第三单向阀(14)、第四单向阀(15)和第五单向阀(16)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单向阀(13)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截止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单向阀(14)的导通端,该第三单向阀(14)的截止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单向阀(15)的截止端,该第四单向阀(15)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第五单向阀(16)的截止端,该第五单向阀(16)的导通端连接于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所述第二溢流阀(17)的输入口连接到所述第三单向阀(14)与第四单向阀(15)之间的管线上;所述副油箱(19)连接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的一个接口上,该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的另外三个接口分别通过管线连接到所述第二单向阀(13)和第三单向阀(14)的管线上、所述第四单向阀(15)和第五单向阀(16)之间的管线上、以及所述截止阀组(2)上,所述第三单向阀(14)与第四单向阀(15)还并联有所述液压马达(12),所述手控三位四通比例换向阀(11)至所述截止阀组(2)之间的管线上依次地设有由液控单向阀(9)和手控二位换向阀(10)并联而成的阀组、调速阀(6)以及先导型减压阀(5);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包括液压蓄能器(25),该液压蓄能器(25)经由截止阀(24)连接到用于控制松刹的手控二通阀(27),该手控二通阀(27)连接到用于控制事故紧急制动的脚控二通阀(30)上,该脚控二通阀(30)连接到所述主油箱或副油箱,在所述手控二通阀(27)与所述脚控二通阀(30)之间的管线上连接有两只顶升松刹油缸(33、34),所述调速阀(6)与液控单向阀(9)之间的管线还通过单向阀(23)连接到所述截止阀(24)与所述手控二通阀(27)之间的管线,以向所述液压系统的事故紧急制动控制部分供油。
CN2010205900920U 2010-10-29 2010-10-29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6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00920U CN201856760U (zh) 2010-10-29 2010-10-29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00920U CN201856760U (zh) 2010-10-29 2010-10-29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6760U true CN201856760U (zh) 2011-06-08

Family

ID=4410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009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56760U (zh) 2010-10-29 2010-10-29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67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903A (zh) * 2010-10-29 2011-05-04 蒋正荣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CN111806411A (zh) * 2020-03-26 2020-10-23 同济大学 一种虚拟轨道车辆用轮控式液压制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903A (zh) * 2010-10-29 2011-05-04 蒋正荣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CN111806411A (zh) * 2020-03-26 2020-10-23 同济大学 一种虚拟轨道车辆用轮控式液压制动系统
CN111806411B (zh) * 2020-03-26 2023-11-03 同济大学 一种虚拟轨道车辆用轮控式液压制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903A (zh)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WO2012029341A1 (ja) ハイブリット車又は電気自動車のエネルギー再生装置
JP530165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6627605A (zh) 多动力混合驱动系统
CN201089445Y (zh) 汽车储能减速装置
CN201856760U (zh) 架线式液压蓄能电机车
CN103863090A (zh) 油电双动力节能传动系统
CN104999904A (zh) 基于泵/马达和电机的液压混合动力轨道车辆驱动装置
CN101639055A (zh) 一种车辆动能回收系统
CN205905800U (zh) 一种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系统及电动车
CN201951437U (zh) 一种机车用动力再生型制动及助力一体化装置
CN106143122A (zh) 一种气动汽车
CN103318189B (zh) 蓄电池式快速变频电机车
CN102390262B (zh) 车辆势能回收利用与安全制动控制系统
CN102003356B (zh) 电动车重力发电机
CN202225739U (zh) 车辆势能回收利用与安全制动控制系统
CN213540939U (zh) 一种液压蓄能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及电机车
CN103410690A (zh) 一种路基液压式发电装置
CN106545477B (zh) 一种减速带发电装置
CN1432499A (zh) 车辆的制动储能驱动
CN1317145C (zh) 太阳能能量补偿电动车
CN104340568A (zh) 一种采用交流控制器的重载垃圾运输车
CN2732536Y (zh) 太阳能能量补偿电动车
CN205075664U (zh) 电动车车辆减速发电装置
CN203805688U (zh) 油电双动力节能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