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2955U -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2955U
CN201832955U CN2011200233681U CN201120023368U CN201832955U CN 201832955 U CN201832955 U CN 201832955U CN 2011200233681 U CN2011200233681 U CN 2011200233681U CN 201120023368 U CN201120023368 U CN 201120023368U CN 201832955 U CN201832955 U CN 201832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king oven
door
heat
moves
chassis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233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义雄
沈火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GSHE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GSHE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GSHE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GSHENG WIN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233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2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2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29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热风机和支架;烘箱的底板、顶板和各块侧板均由2块钢板和1块位于2块钢板之间的绝热板构成;出风口设置在烘箱的顶板上;烘箱的2扇移门均动连接在位于烘箱框架的前侧部位上;送风管设置在烘箱的底板上,其内侧开有1排风孔,风孔斜向内上方的方位呈25至45°角设置;热风机由其出风管穿过烘箱与送风管相连通;支架有2个,均位于烘箱1内,且分别位于烘箱的左部和右部,使用时能搬出烘箱。该实用新型干燥效果好,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以及相应的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冷铁是指为增加铸件局部冷却速度,在砂型、砂芯表面或型腔内安放的金属激冷物。铸件因为其结构的需要,往往各个部分壁厚不均,较厚的部位在冷却的过程中就冷却得慢,壁厚薄的部位就冷却得快,这就使得同一个铸件的各个部位冷却速度不均,会导致铸件的壁厚的部位产生缩孔或壁薄的部位出现拉裂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造型时,在壁厚的部位加放冷铁,用冷铁来吸收铁水的温度,加速这个部位的冷却速度,缩短和其他壁厚薄的部位冷却的时间差。
冷铁被铸造企业所广泛使用。由于冷铁的表面易吸附水分,在铁水浇注过程中,会使得铸件的表面产生气孔,尤其是球铁铸件,铸件表面的气孔更加明显,除此之外,组成铸型的砂型和砂芯也含有一定的水分,故而大部分的铸造厂在造型结束后,都对放置有冷铁的铸型型腔进行烘烤,从而对砂型、砂芯以及冷铁进行烘干。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仍会导致铸件的位于冷铁附近的部分产生气孔,从而影响铸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冷铁烘干装置以及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热风机和支架;
烘箱为长方体壳形的箱体;烘箱包括框架、钢板、绝热板、出风口和移门;
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为长方体壳形箱体的骨架;烘箱的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均由2块钢板和1块绝热板构成;绝热板由保温材料制成,被夹在2块钢板之间,2块钢板由各自板体的边缘处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出风口设置在烘箱的顶板上,且位于顶板的右侧中部;烘箱的移门有2扇,按照左右方向铅垂设置,分为左移门和右移门;左移门和右移门均动连接在位于烘箱的框架的前侧部位上,且能相对于框架作左右向的移动; 
送风管包括前侧风管、左侧风管和后侧风管;前侧风管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前部;后侧风管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后部;左侧风管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在烘箱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左部;左侧风管的前端与前侧风管的左端相连通,左侧风管的后端与后侧风管的左端相连通;前侧风管、左侧风管和后侧风管的管壁上均开有1排沿着管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作为风孔的通孔,且各风孔位于管体的上部内侧,各风孔的朝向按照斜向内上方且与水平面呈25°至45°角设置;
热风机包括风机、热交换室、出风管和阀门;风机的外壳与热交换室的外壳固定连接;风机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室的进风口相连通;出风管左右向水平设置,其左端头密闭固定连接在热交换室的出风口处,其右端穿过烘箱的左侧板与送风管的左侧风管相连通;阀门设置在出风管上; 
支架有2个,是均由左右向水平设置、前后向水平设置和铅垂设置的钢管焊接而成的分层的物品搁置架;2个支架均位于烘箱1内,且分别位于烘箱的左部和右部,使用时能搬出烘箱。
上述送风管的风孔为圆形,且斜向内上方且与水平面呈30°角设置,各个相邻风孔的间距为400至600mm。
上述烘箱还包括加强筋架和垫脚;烘箱的框架主体由12根角铁位于假想长方体的12条棱的相应1条棱的位置上,且12根角铁各个相应的端头位于假想长方体的相应1个顶点处,每个顶点处的相应的3个端头固定在一起而构成;
烘箱的加强筋架为呈矩形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架,加强筋架的各加强筋从下方焊接固定在烘箱的底板上以及焊接固定在构成框架主体的各根下部角铁上;
烘箱的垫脚有6个,均从下方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框架主体底部的四个角上以及框架主体底部的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上;烘箱由其垫脚坐落在地面上。
上述烘箱的左移门和右移门的各自的底部均安装有5个滚轮,左移门和右移门的各自的顶部均安装有滑板;框架还包括2条滚道和2条滑道;2条滚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固定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底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滚道分别称为前滚道和后滚道;2条滑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顶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滑道分别称为前滑道和后滑道;
左移门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后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左移门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后滚道中;
右移门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前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右移门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前滚道中;
左移门的左侧中部设有把手,右移门的右侧中部设有把手;框架主体的与左移门和右移门相接触的部位之间的空隙部位处设有粘结固定在框架主体上的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在左移门和右移门处于关闭状态下,两者的相对位置处也设有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
上述的冷铁烘干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从左方固定连接在烘箱的左侧板的外壁上,且位于烘箱的左侧板的前侧上部;控制箱内安装有风机转速控制器和热交换室温度控制器。
上述热风机还包括垫脚;热交换室位于烘箱的左侧前部;风机位于热交换室的后方,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前方;热交换室的出风口设置在热交换室的右侧前部,;阀门位于出风管的中部;热风机的垫脚有4个,分别从下方固定连接在风机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以及热交换室的左前部和右前部;热风机由其垫脚坐落在地面上。
采用上述的冷铁烘干装置的一种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是用上述冷铁烘干装置对冷铁进行烘干,将冷铁从烘干装置中取出后在2小时内用于造型,再在距离冷铁取出烘干装置的8小时内,进行涂敷涂料并对涂料进行烘干;将冷铁在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时,具有以下步骤:
①将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的3至5t冷铁放置在冷铁烘干装置的支架上,支架的每个架层放置一层冷铁,各个相邻的冷铁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②将左移门移到最右侧,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的支架放入烘箱内,且位于烘箱的左部,将左移门移到最左侧,再将右移门移到最左侧,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的支架放入烘箱内,且位于烘箱的右部,将右移门移到最右侧;
③打开热风机的出风管上的阀门,通过控制箱设定热风机的风机的转速和热交换室的温度,使得热风机输出热风的温度在180至250℃,气流量为1100至2400m/h,开启热风机,使得烘箱内的温度保持在60至100℃;
④3至6个小时后,关闭热风机和热风机的出风管上的阀门;拉开移门,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的支架从烘箱内取出,烘干后的冷铁在2个小时内投入使用,烘干后的冷铁超过2个小时未使用,需在使用前重新进行烘干。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将冷铁放置在铸型型腔的造型中进行烘烤,并不能去除冷铁内部深层中的水分,本实用新型的冷铁烘干装置结构简洁,可对大批量的铸造用冷铁进行烘干处理,利用该烘干装置烘干后的冷铁用于造型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铸造而可防止铸件的位于冷铁附近的部分产生气孔,从而保证铸件的质量。(2)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装置使用起来简单便捷,且运行稳定,烘干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铁烘干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左侧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冷铁烘干装置拉开右侧移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从图1上方观察时送风管和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的标记如下:
烘箱1,框架11,钢板12,绝热板13,出风口14,移门15,左移门15-1,右移门15-2,加强筋16,垫脚17,把手18,
送风管2,前侧风管21,左侧风管22,后侧风管23,风孔24,
热风机3,风机31,热交换室32,出风管33,阀门34,垫脚35,
支架4,
控制箱5,
冷铁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冷铁烘干装置包括烘箱1、送风管2、热风机3、支架4和控制箱5。
烘箱1为长方体壳形的箱体,体积为40m3。烘箱1包括框架11、钢板12、绝热板13、出风口14、移门15、加强筋架16和垫脚17。
框架11包括框架主体、2条滚道和2条滑道。框架主体为长方体壳形箱体的骨架,框架主体由12根角铁位于假想长方体的12条棱的相应1条棱的位置上,且12根角铁各个相应的端头位于假想长方体的相应1个顶点处,每个顶点处的相应的3个端头焊接固定在一起而构成。2条滚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底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滚道分别称为前滚道和后滚道,且该2条滚道由一块长方形的钢板经过冲压而制成,在板体上形成沿左右向(也即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2条相互平行的U形凹槽,也即在横截面上观察时,在3个向上凸起的板段中间形成2个下凹的部位。2条滑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顶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滑道分别称为前滑道和后滑道,且该2条滑道由3块相互平行且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并由各自的板体的上端焊接固定在前侧顶部的角铁上而形成,所述的3块板体按照从后向前的次序依次称为后挡板、隔板和前挡板。后滑道位于后挡板与隔板之间,前滑道位于隔板与前挡板之间。
烘箱1的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均由2块钢板12和1块绝热板13构成,绝热板13由保温材料制成,被夹在2块钢板12之间,2块钢板12由各自板体的边缘处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出风口14设置在烘箱1的顶板上,且位于顶板的右侧中部。
烘箱1的移门15有2扇,按照左右方向铅垂设置,分为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的各自的底部均安装有5个滚轮,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的各自的顶部均安装有滑板。
左移门15-1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后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左移门15-1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后滚道中,从而左移门15-1能沿着框架主体的前侧底部的角铁和前侧顶部的角铁相对于框架主体作左右向的移动。
右移门15-2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前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右移门15-2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前滚道中,从而右移门15-2能沿着框架主体的前侧底部的角铁和前侧顶部的角铁相对于框架主体作左右向的移动。
左移门15-1的左侧中部设有把手18,右移门15-2的右侧中部设有把手18。框架主体的与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相接触的部位之间的空隙部位处设有粘结固定在框架主体上的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在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处于关闭状态下,两者的相对位置处也设有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
烘箱1的加强筋架16为呈矩形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架,加强筋架由1组沿前后向水平设置的角铁和1组沿左右向水平间隔设置在前后向的角铁之间的角铁构成,同方向的各根相邻加强筋的间距相等。加强筋架16的各加强筋从下方焊接固定在烘箱1的底板上以及焊接固定在构成框架主体的各根下部角铁上。
烘箱1的垫脚17有6个,均从下方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框架主体底部的四个角上以及框架主体底部的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上。烘箱1由其垫脚17坐落在地面上。
送风管2包括前侧风管21、左侧风管22和后侧风管23。前侧风管2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前部。后侧风管23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后部。左侧风管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左部。左侧风管22的前端与前侧风管21的左端相连通,左侧风管22的后端与后侧风管23的左端相连通。前侧风管21、左侧风管22和后侧风管23的管壁上均开有1排沿着管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且等间距设置的作为风孔24的圆形通孔,且各风孔24位于管体的上部内侧,各风孔24的朝向按照斜向内上方且与水平面呈30°角设置(也即风孔24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锐角为30°,所述内上方是指朝向烘箱1的箱体的中部上方),各个相邻风孔24的间距为500mm(详见图4)。其中,前侧风管21的风孔24按照斜向后上方的方位设置,后侧风管23的风孔24按照斜向前上方的方位设置,左侧风管22的风孔24按照斜向右上方的方位设置。
热风机3包括风机31、热交换室32、出风管33、阀门34和垫脚35。热交换室32位于烘箱1的左侧前部。风机31位于热交换室32的后方,且风机31的外壳与热交换室32的外壳固定连接。风机31的出风口朝向前方,风机31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室32的进风口相连通。热交换室32的出风口设置在热交换室32的右侧前部,出风管33左右向水平设置,其左端头密闭固定连接在热交换室32的出风口处,其右端穿过烘箱1的左侧板与送风管2的左侧风管22相连通。阀门34设置在出风管33上,且位于出风管33的中部。热风机3的垫脚35有4个,分别从下方固定连接在风机31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以及热交换室32的左前部和右前部。热风机3由其垫脚35坐落在地面上。
控制箱5从左方固定连接在烘箱1的左侧板的外壁上,且位于烘箱1的左侧板的前侧上部。控制箱5内安装有风机转速控制器和热交换室温度控制器。
支架4有2个,是均由左右向水平设置、前后向水平设置和铅垂设置的钢管焊接而成的分层的物品搁置架。2个支架4均位于烘箱1内,也可以搬出烘箱1,且分别位于烘箱1的左部和右部。
本实施例的冷铁烘干装置,在使用时具有以下步骤:
①将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的3至5t冷铁6放置在烘干装置的支架4上(每块冷铁约重5公斤至20公斤不等),支架4的每个架层放置一层冷铁6,各个相邻的冷铁6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②将左移门15-1移到最右侧,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6的支架4放入烘箱1内,且位于烘箱的左部,将左移门15-1移到最左侧,再将右移门15-2移到最左侧,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6的支架4放入烘箱1内,且位于烘箱的右部,将右移门15-2移到最右侧。
③打开热风机3的出风管33上的阀门34,通过控制箱5设定热风机3的风机31的转速和热交换室32的温度,使得热风机输出热风的温度在180至250℃,气流量为1100至2400m/h,开启热风机3,使得烘箱1内的温度保持在60至100℃。
④3至6个小时后,关闭热风机3和热风机3的出风管33上的阀门34。拉开移门15,用叉车将放置有冷铁6的支架4从烘箱1内取出,烘干后的冷铁在2个小时内投入使用,烘干后的冷铁超过2个小时后需重新进行烘干。

Claims (6)

1.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箱(1)、送风管(2)、热风机(3)和支架(4);
烘箱(1)为长方体壳形的箱体;烘箱(1)包括框架(11)、钢板(12)、绝热板(13)、出风口(14)和移门(15);
框架(11)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为长方体壳形箱体的骨架;烘箱(1)的底板、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均由2块钢板(12)和1块绝热板(13)构成;绝热板(13)由保温材料制成,被夹在2块钢板(12)之间,2块钢板(12)由各自板体的边缘处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出风口(14)设置在烘箱(1)的顶板上,且位于顶板的右侧中部;烘箱(1)的移门(15)有2扇,按照左右方向铅垂设置,分为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均动连接在位于烘箱(1)的框架(11)的前侧部位上,且能相对于框架(11)作左右向的移动; 
送风管(2)包括前侧风管(21)、左侧风管(22)和后侧风管(23);前侧风管(21)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前部;后侧风管(23)沿左右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后部;左侧风管(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在烘箱(1)的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左部;左侧风管(22)的前端与前侧风管(21)的左端相连通,左侧风管(22)的后端与后侧风管(23)的左端相连通;前侧风管(21)、左侧风管(22)和后侧风管(23)的管壁上均开有1排沿着管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作为风孔(24)的通孔,且各风孔(24)位于管体的上部内侧,各风孔(24)的朝向按照斜向内上方且与水平面呈25°至45°角设置;
热风机(3)包括风机(31)、热交换室(32)、出风管(33)和阀门(34);风机(31)的外壳与热交换室(32)的外壳固定连接;风机(31)的出风口与热交换室(32)的进风口相连通;出风管(33)左右向水平设置,其左端头密闭固定连接在热交换室(32)的出风口处,其右端穿过烘箱(1)的左侧板与送风管(2)的左侧风管(22)相连通;阀门(34)设置在出风管(33)上; 
支架(4)有2个,是均由左右向水平设置、前后向水平设置和铅垂设置的钢管焊接而成的分层的物品搁置架;2个支架(4)均位于烘箱1内,且分别位于烘箱(1)的左部和右部,使用时能搬出烘箱(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2)的风孔(24)为圆形,且斜向内上方且与水平面呈30°角设置,各个相邻风孔(24)的间距为400至600m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1)还包括加强筋架(16)和垫脚(17);烘箱(1)的框架主体由12根角铁位于假想长方体的12条棱的相应1条棱的位置上,且12根角铁各个相应的端头位于假想长方体的相应1个顶点处,每个顶点处的相应的3个端头固定在一起而构成;
烘箱(1)的加强筋架(16)为呈矩形网状分布的加强筋架,加强筋架(16)的各加强筋从下方焊接固定在烘箱(1)的底板上以及焊接固定在构成框架主体的各根下部角铁上;
烘箱(1)的垫脚(17)有6个,均从下方焊接固定在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框架主体底部的四个角上以及框架主体底部的前侧中部和后侧中部上;烘箱(1)由其垫脚(17)坐落在地面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1)的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的各自的底部均安装有5个滚轮,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的各自的顶部均安装有滑板;框架(11)还包括2条滚道和2条滑道;2条滚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固定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底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滚道分别称为前滚道和后滚道;2条滑道分前后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框架主体的位于前侧顶部的角铁上,从而该2条滑道分别称为前滑道和后滑道;
左移门(15-1)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后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左移门(15-1)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后滚道中;
右移门(15-2)由其顶部的滑板向上伸入前滑道中,而在前后方向上被该滑道限位,右移门(15-2)由其底部的滚轮坐落在前滚道中;
左移门(15-1)的左侧中部设有把手(18),右移门(15-2)的右侧中部设有把手(18);框架主体的与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相接触的部位之间的空隙部位处设有粘结固定在框架主体上的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在左移门(15-1)和右移门(15-2)处于关闭状态下,两者的相对位置处也设有用于密封的耐高温的条形橡胶片。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5);控制箱(5)从左方固定连接在烘箱(1)的左侧板的外壁上,且位于烘箱(1)的左侧板的前侧上部;控制箱(5)内安装有风机转速控制器和热交换室温度控制器。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铁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3)还包括垫脚(35);热交换室(32)位于烘箱(1)的左侧前部;风机(31)位于热交换室(32)的后方,风机(31)的出风口朝向前方;热交换室(32)的出风口设置在热交换室(32)的右侧前部,;阀门(34)位于出风管(33)的中部;热风机(3)的垫脚(35)有4个,分别从下方固定连接在风机(31)的左后部和右后部以及热交换室(32)的左前部和右前部;热风机(3)由其垫脚(35)坐落在地面上。
CN2011200233681U 2011-01-24 2011-01-24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2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33681U CN201832955U (zh) 2011-01-24 2011-01-24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233681U CN201832955U (zh) 2011-01-24 2011-01-24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2955U true CN201832955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3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23368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2955U (zh) 2011-01-24 2011-01-24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29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478A (zh) * 2011-01-24 2011-09-14 江苏兴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冷铁烘干装置以及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CN102280219A (zh) * 2011-05-27 2011-12-14 常熟市豪威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线加工用的烘箱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9478A (zh) * 2011-01-24 2011-09-14 江苏兴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冷铁烘干装置以及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CN102179478B (zh) * 2011-01-24 2013-08-21 江苏兴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冷铁烘干装置以及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CN103551538B (zh) * 2011-01-24 2016-01-20 江苏兴盛风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CN102280219A (zh) * 2011-05-27 2011-12-14 常熟市豪威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线加工用的烘箱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9478B (zh) 冷铁烘干装置以及冷铁用于铸造时的使用方法
CN201832955U (zh) 一种冷铁烘干装置
CN101185966B (zh) 大型铸钢件生产工艺及其缓冷装置
CN202021202U (zh) 一种冷轧机轧辊表面加热的装置
CN105964956A (zh) 一种钢锭真空感应炉冶炼浇铸方法
CN109130043B (zh) 一种流延设备用吸风装置
CN102632206B (zh) 一种使用缓冷坑的新型环保安全加热装置的方法
CN203417969U (zh) 汽车隔热板滚动压花机
CN105290384A (zh) 一种铸件保温装置
CN202293361U (zh) 飞机复合材料门体成型模具
CN205258537U (zh) 半连续立式板材淬火机列
CN204309388U (zh) 具有强制冷却装置的转印机
CN210755030U (zh) 一种立式浇注铸轧机
RU2561540C2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тливки чушек
CN103316977A (zh) 汽车隔热板滚动压花机及压花工艺
CN105463167A (zh) 半连续立式板材淬火机列
CN105274570B (zh) 一种先进的阴极炭块与钢棒预热装置
CN203992250U (zh) 一种消失模模具进气结构
CN207581653U (zh) 一种新型的3d曲面玻璃加工装置
CN203125824U (zh) 搪塑模具的预热炉局部温度补偿系统
CN205147215U (zh) 一种宝珠砂冷却装置
CN204555591U (zh) 一种新型转移镀铝膜烘干装置
CN105149377A (zh) 镁合金挤压板在线热风加热装置及加热卷取方法
CN205887982U (zh) 一种砂型模具烘干架
CN204675987U (zh) 一种显示触控设备基板玻璃的化学强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821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