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9173U -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9173U
CN201829173U CN2010205220151U CN201020522015U CN201829173U CN 201829173 U CN201829173 U CN 201829173U CN 2010205220151 U CN2010205220151 U CN 2010205220151U CN 201020522015 U CN201020522015 U CN 201020522015U CN 201829173 U CN201829173 U CN 20182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er circuit
start signal
backlight
volt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220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延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220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9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91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该直流升压电路,包括基础升压电路,基础升压电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直流输入端、负载电感、负载电容和驱动输出端,其中,还包括补偿电路,与驱动输出端、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相连,用于在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的控制下分时地对驱动输出端输出的驱动电压进行补偿,以增大或减小驱动电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直流升压电路中增设补偿电路,来增大或减小基础升压电路产生的驱动电压,从而通过一套基础升压电路产生不同值的驱动电压,满足不同LED串的驱动需求。基础升压电路数量的减小,能够减少驱动功耗,且提高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Description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源驱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依靠液晶分子的旋光特性来成像,但液晶分子不能自发光,所以通常需要增加背光源来提供照明。现有技术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LED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平板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多个领域,且通常会采用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LED分时点亮,形成不同颜色的光源。RGB LED背光源技术在LED背光源技术中作为高端技术一直饱受关注。
图1为现有典型背光源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驱动系统中主要包括: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Switching-Mode Power Supply),又可记为AC-DC模块110,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输出;直流升压电路,又可记为DC/DC升压电路(Boost DC-DC Converter)120,用于将直流输出进行升压操作,形成LED串(Series-LED)130所需的驱动电压,将驱动电压加载到LED串130上;恒流源发生器(Constant Current Generator)140,恒流源发生器140由LED驱动模块150控制,通过一个开关电路连接到LED串130,为LED串130提供恒电流,LED串130由驱动电压来开启,再通过恒流源来控制亮度。图2为现有液晶显示器驱动原理示意图,其中包括液晶面板(LCD Panel)210,液晶面板210的像素由源驱动器(Source Driver)220和栅驱动器(GateDriver)230进行控制,时钟控制系统(Timing Control System,简称TCS)240将输入的视频信号源(Visual Signal Source)进行处理,而后分别提供给源驱动器220和栅驱动器230。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LED背光模组(LEDBacklight Module)250,LED背光模组250中包括RGB三色的LED串,由图1和图2中所示的背光源驱动系统分时提供驱动电压和恒流源来点亮LED串。
上述背光源驱动系统的功耗具有如下关系:
Pmodule=PLED+PCC+PDC-DC
其中,Pmodule为背光源驱动系统的功耗;PLED为LED串的功耗;PCC为恒流源发生器的功耗;PDC-DC为DC/DC升压电路的功耗。则背光源的光电效率ηmodule如下式所示:
η mod ule = K × P LED P LED + P CC + P DC - DC
其中,K代表从LED串的电功率到光功率的转换效率,其由不同的显示技术和背光源的特性决定。
由上式可知,LED串的功耗PLED是不容易控制的因素,为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光电效率,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小恒流源发生器和DC/DC升压电路的功耗。然而,RGB三色的LED串所需的驱动电压并不相同,通常,绿LED串(LEDG)和蓝LED串(LEDB)所需的驱动电压比红LED串(LEDR)所需的驱动电压高,因此,现有技术的背光源驱动系统中至少提供两个DC/DC升压电路来分时提供两种大小的驱动电压。
图3为现有典型DC/DC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DC/DC升压电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发生器及其外围电路,外围电路至少包括直流输入端、驱动输出端、负载电感(LLoad)和负载电容(CLoad),直流电压(VIN)从直流输入端输入,在PWM发生器和外围电路的变换下将电荷存储到CLoad上,再通过CLoad从驱动输出端输出驱动电压(VOUT)。驱动输出端与LED串的连接关系如图4所示,CLoad向驱动输出端放电,为LED串提供VOUT。若提供不同的VOUT,则需要不同的直流升压电路,这显然会使PDC-DC的值倍增,进而降低了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以降低背光源驱动系统的功耗,提高液晶显示器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升压电路,包括基础升压电路,所述基础升压电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直流输入端、负载电感、负载电容和驱动输出端,其中,还包括:
补偿电路,与所述驱动输出端、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相连,用于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的控制下分时地对所述驱动输出端输出的驱动电压进行补偿,以增大或减小所述驱动电压。
如上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优选的是,所述补偿电路包括:
由公共电感和公共电容组成的LC振荡电路,所述公共电容与所述负载电容并联在所述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所述公共电感串联在所述公共电容和驱动输出端之间;
充放电切换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背光源驱动序列和LC振荡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的控制下分时地控制所述负载电容与所述LC振荡电路相互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在充电时减小所述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压,在放电时增大所述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压。
如上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优选的是,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包括:
P型场效应管,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所述驱动输出端和公共电感之间;
N型场效应管,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并联在所述LC振荡电路的两端;
补偿电路控制器,包括P开启端、N开启端和控制模块;所述P开启端与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N开启端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产生的控制电压和所述背光源驱动序列,来产生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分别从所述P开启端和N开启端输出;
其中,所述充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充电开启信号和第二充电开启信号,所述第一充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以控制P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以控制N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放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放电开启信号和第二放电开启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以控制N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第二放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以控制P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
如上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优选的是,所述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分别连接一电流传感器,所述公共电容的两端并联有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中引出的分压反馈电压和所述电流传感器产生的电流反馈电压分别连通至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的幅值。
如上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优选的是,所述补偿电路控制器还包括同步信号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相连,用于产生同步信号,发送给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以控制所述基础升压电路和补偿电路交替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驱动系统,包括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恒流源发生器和LED驱动模块,其中,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所述直流升压电路的基础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和恒流源发生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串作为背光源,其中,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系统;所述直流升压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LED串分别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通过在直流升压电路中增设补偿电路,来增大或减小基础升压电路产生的驱动电压,从而通过一套基础升压电路产生不同值的驱动电压,满足不同LED串的驱动需求。基础升压电路数量的减小,能够减少驱动功耗,且提高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典型背光源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液晶显示器驱动原理示意图;
图3为现有典型DC/DC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驱动输出端与LED串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充电电流回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放电电流回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EREF、VOUT和VCOM的序列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直流升压电路不仅包括基础升压电路510,还包括补偿电路520。基础升压电路510包括PWM发生器、直流输入端、负载电感(LLoad)、负载电容(CLoad)和驱动输出端等常规的电路组成,直流输入端输入直流电压(VIN),驱动输出端处输出驱动电压(VOUT)。补偿电路520与驱动输出端、PWM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EREF)相连,用于在PWM发生器和EREF的控制下分时地对驱动输出端输出的VOUT进行补偿,以增大或减小该VOUT
具体的,EREF是根据液晶显示器的系统时钟(TCON)所产生的能够控制驱动LED串点亮时间的脉冲序列,EREF为补偿电路提供时钟基准。PWM发生器中的比较器能输出电压比较结果(VPWM),其作为补偿电路电压,为补偿电路的控制提供驱动电源。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基础升压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补偿电路,共同构成直流升压电路,能够改变驱动电压的值,补偿电路与基础升压电路都受到PWM发生器和EREF的控制,使得补偿电路能够根据EREF的频率分时地改变VOUT,通过一个基础升压电路获得具有不同值的VOUT。在满足驱动电压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了直流升压电路的元件数量,从而能够降低驱动功耗,提高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直流升压电路包括补偿电路和基础升压电路。
图6中所示的基础升压电路为一种典型的常规升压电路结构,包括PWM发生器及其外围电路。PWM发生器的功能是根据EREF以及PWM发生器内部的比较器的输出VPWM来产生开启电压(VGN)。外围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端、LLoad、升压侧N型场效应管(MN1)、CLoad和驱动输出端。直流输入端和驱动输出端通过LLoad相连,CLoad连接在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MN1的源极和漏极并联在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MN1的栅极与PWM发生器的开启电压端相连,开启电压端输出VGN,MN1在VGN的控制下开启或关闭,且控制MN1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的电流.VGN能够根据EREF的频率周期性的打开,从而使VIN的电场能周期性的转换为LLoad的磁场能,再转换为CLoad的电场能,将电荷存储于CLoad,以便提供VOUT
该基础升压电路还可以包括两个基础分压电阻(RF1和RF2),RF1和RF2并联在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MN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流传感器(Current Sensor),该第一电流传感器形成第一电流反馈电压(VSEN)。RF1和RF2之间产生第一分压反馈电压(VFB),VSEN和VFB均反馈回到PWM发生器中,以便PWM发生器调整VGN的大小,从而控制MN1源极和漏极之间流过的电流值大小,输出LED串所需的稳定的VOUT。外围电路中的其他二极管和驱动器(Driver)为其他保护限流等作用的常规元件,此处不再赘述。
该直流升压电路中的补偿电路包括:LC振荡电路和充放电切换模块。LC振荡电路由公共电感(LCOM)和公共电容(CCOM)组成,CCOM与LCOM并联在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LCOM串联在CCOM和驱动输出端之间,LCOM和CCOM之间处形成的电势称为公共电压(VCOM);充放电切换模块与PWM发生器、EREF和LC振荡电路相连,用于在PWM发生器和EREF的控制下分时地控制CLoad与LC振荡电路相互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在充电时减小驱动输出端的VOUT,在放电时增大驱动输出端的VOUT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LC振荡电路的充放电过程来补偿驱动电压。LC振荡电路的充电过程是首先将CLoad的电场能转换为LCOM的磁场能,而后将LCOM的磁场能转换为CCOM的电场能,即完成对CCOM的充电。此时电荷从CLoad转移到CCOM上存储,VOUT的电压值下降。LC振荡电路的放电过程是首先将CCOM的电场能转换为LCOM的磁场能,而后将LCOM的磁场能转换为CLoad的电场能,即CCOM放电,完成电荷从CCOM向CLoad的转移,VOUT的电压值增大。
通过LC振荡电路来补偿VOUT,从而利用一个直流升压电路提供两种电压值的VOUT,降低了驱动功耗,提高了背光源的光电效率。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二为基础,提供了充放电切换模块的一种优选实现方式。该充放电切换模块包括:P型场效应管(MBP1)、N型场效应管(MBN1)和补偿电路控制器。MBP1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驱动输出端和LCOM之间;MBN1的源极和漏极并联在LC振荡电路的两端;补偿电路控制器具体可以为一单片机等控制装置,包括P开启端、N开启端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集成于补偿电路控制器的内部,其具体功能可以由补偿电路控制器内部的软件和/或硬件功能结合实现。P开启端与MBP1的栅极相连,输出P开启电压(VPMOS)来控制MBP1的开启或关闭,N开启端与MBN1的栅极相连,输出N开启电压(VNMOS)来控制MBN1的开启或关闭。补偿电路控制器与PWM发生器和EREF分别相连,用于根据PWM发生器产生的VPWM和EREF,来产生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分别从P开启端和N开启端输出,控制LC振荡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其中,充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充电开启信号和第二充电开启信号,第一充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以控制MBP1开启,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第二充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在MBP1关闭后控制MBN1开启,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放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放电开启信号和第二放电开启信号,第一放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以控制MBN1开启,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关闭,第二放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在MBN1关闭后控制MBP1开启,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关闭。
上述补偿电路的工作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下面分别详述如下:
在充电过程下,由CLoad向CCOM充电,电流回路如图8所示。补偿电路控制器从P开启端和N开启端分别输出第一充电开启信号和第二充电开启信号。第一充电开启信号控制MBP1开启,第二充电开启信号控制MBN1关闭,此时CLoad、MBP1、LCOM、CCOM和地线之间的回路导通,CLoad的电场能首先转换为LCOM的磁场能,LCOM中的电流逐渐增大,该电流回路如图8中实线箭头所示;此后,第一充电开启信号控制MBP1关闭,第二充电开启信号控制MBN1开启,相当于第二充电开启信号控制MBN1在MBP1关闭后再开启。LCOM、CCOM、MBP1和地线之间的回路导通,使LCOM的电流减少,LCOM的磁场能向CCOM的电场能转化,向CCOM充电,该电流回路如图8中虚线箭头所示。LCOM和CCOM中间的VCOM电势增大。上述过程完成了CLoad向CCOM充电的过程,同时也使VOUT的电压下降,获得了第一种数值的驱动电压。
在放电过程下,由CCOM向CLoad放电,电流回路如图9所示。补偿电路控制器从P开启端和N开启端分别输出第一放电开启信号和第二放电开启信号。第一放电开启信号控制MBP1关闭,第二放电开启信号控制MBN1开启,此时LCOM、CCOM、MBN1和地线之间的回路导通,CCOM的电场能首先转换为LCOM的磁场能,LCOM中的电流逐渐增大,该电流回路如图9中实线箭头所示;此后,第一放电开启信号控制MBP1开启,第二放电开启信号控制MBN1关闭,相当于第二放电开启信号控制MBP1在MBN1关闭之后再开启。CLoad、MBP1、LCOM和CCOM之间的回路导通,使LCOM的电流减少,LCOM的磁场能向CLoad的电场能转化,向CLoad充电,该电流回路如图9中虚线箭头所示。上述过程完成了CCOM放电,向CLoad充电的过程,同时也使VOUT的电压上升,获得了第二种数值的驱动电压。
上述第一充电开启信号、第二充电开启信号、第一放电开启信号和第二放电开启信号可以通过输出对应的脉冲来控制各场效应管的开启和关闭。
充放电过程由EREF的时序来控制,如图10所示为EREF、VOUT和VCOM的序列变化示意图。由于绿LED串和蓝LED串的VOUT大小类似,记为VLEDG和VLEDB,且大于红LED串的VOUT值(VLEDR),所以设计EREF的高电平对应于绿LED串和蓝LED串的点亮时间,低电平对应于红LED串的点亮时间。如图10所示,在EREF为高电平时,VCOM的电压值下降,向CLoad充电,使得VOUT具有较高的电压值,满足绿LED串和蓝LED串的驱动需求。在EREF为低电平时,向CCOM充电,VCOM的电压值上升,使得VOUT具有较低的电压值,满足红LED串的驱动需求。VOUT的增减幅度与VCOM相同,均为VLEDG-VLEDR
MBP1和MBN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可以分别连接一电流传感器,CCOM的两端并联有两个分压电阻,补偿电路中的分压电阻具体记为RBF1和RBF2;RBF1和R1BF2中引出的第二分压反馈电压(VFBCOM),以及MBP1和MBN1各自的电流传感器产生的第二电流反馈电压(VN)和第三电流反馈电压(VP)分别连通至补偿电流控制器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的幅值。
基础升压电路和补偿电路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在工作,优选的是通过基础升压电路和补偿电路之间的通信来实现协调工作。补偿电路控制器还包括同步信号模块,与PWM发生器相连,用于产生同步信号(ECOM),发送给PWM发生器,以控制基础升压电路和补偿电路交替工作。当补偿电路工作时,ECOM处于高电平,则基础升压电路可以判定补偿电路在工作,所以基础升压电路中断,等待补偿电路工作结束。当补偿电路没有在进行工作时,ECOM处于低电平,基础升压电路可以判定补偿电路没有工作,可以输出电压。满足上述时序要求的ECOM可以由控制模块根据EREF的频率来产生,也可以直接由EREF作为同步通信用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中,可通过调整各元件的参数来得到需要的驱动电压值,控制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单片机中的硬件或软件编程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针对RGB LED背光源中电源部分效率低的问题,在DC/DC升压电路中增加充放电补偿电路,能够以一套直流升压电路获得不同的驱动电压值,从而降低了直流升压电路的驱动功耗,提高了背光源驱动系统的效率,能够提高背光源的光电效率。同时,减少了常规升压电路的数量,还能够降低设备成本。虽然额外增加的补偿电路也有一定的功耗和成本,但是其功耗远小于直接大幅升压电路的功耗,所以直接升压电路的整体成本和功耗均有所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驱动系统,其结构可参见图1和2所示,包括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恒流源发生器和LED驱动模块,其中,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流升压电路,该直流升压电路的基础升压电路分别与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和恒流源发生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其结构可参见图2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LED串作为背光源,其中,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系统;直流升压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LED串分别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能够降低背光源驱动系统的驱动功耗,提高光电效率,保证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直流升压电路,包括基础升压电路,所述基础升压电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直流输入端、负载电感、负载电容和驱动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补偿电路,与所述驱动输出端、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相连,用于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的控制下分时地对所述驱动输出端输出的驱动电压进行补偿,以增大或减小所述驱动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包括:
由公共电感和公共电容组成的LC振荡电路,所述公共电容与所述负载电容并联在所述驱动输出端和地线之间,所述公共电感串联在所述公共电容和驱动输出端之间;
充放电切换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背光源驱动序列和LC振荡电路相连,用于在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的控制下分时地控制所述负载电容与所述LC振荡电路相互进行充电和放电,以在充电时减小所述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压,在放电时增大所述驱动输出端的驱动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切换模块包括:
P型场效应管,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串联在所述驱动输出端和公共电感之间;
N型场效应管,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并联在所述LC振荡电路的两端;
补偿电路控制器,包括P开启端、N开启端和控制模块;所述P开启端与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N开启端与所述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和背光源驱动序列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产生的控制电压和所述背光源驱动序列,来产生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分别从所述P开启端和N开启端输出;
其中,所述充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充电开启信号和第二充电开启信号,所述第一充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以控制P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第二充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以控制N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放电开启信号组包括顺序输出的第一放电开启信号和第二放电开启信号,所述第一放电开启信号从N开启端输出以控制N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所述第二放电开启信号从P开启端输出以控制P型场效应管开启再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场效应管和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分别连接一电流传感器,所述公共电容的两端并联有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中引出的分压反馈电压和所述电流传感器产生的电流反馈电压分别连通至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开启信号组和放电开启信号组的幅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控制器还包括同步信号模块,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相连,用于产生同步信号,发送给所述脉冲宽度调制发生器,以控制所述基础升压电路和补偿电路交替工作。
6.一种背光源驱动系统,包括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恒流源发生器和LED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直流升压电路,所述直流升压电路的基础升压电路分别与所述交流电进入开关电源电路和恒流源发生器相连。
7.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LED串作为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系统;所述直流升压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所述LED串分别相连。
CN2010205220151U 2010-09-07 2010-09-07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9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20151U CN201829173U (zh) 2010-09-07 2010-09-07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20151U CN201829173U (zh) 2010-09-07 2010-09-07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9173U true CN201829173U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67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2201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9173U (zh) 2010-09-07 2010-09-07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917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2279A (zh) * 2012-08-17 2012-12-26 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背光驱动方法
WO2013152603A1 (zh) * 2012-04-09 2013-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电源和显示装置
CN104318903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8364613A (zh) * 2018-02-07 2018-08-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驱动电路、led背光灯、电视终端
CN110047444A (zh) * 2019-05-15 2019-07-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52603A1 (zh) * 2012-04-09 2013-10-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电源和显示装置
CN102842279A (zh) * 2012-08-17 2012-12-26 上海华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及其背光驱动方法
CN104318903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WO2016078314A1 (zh) * 2014-11-19 2016-05-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源、显示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US20160314741A1 (en) * 2014-11-19 2016-10-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power supply,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EP3223269A4 (en) * 2014-11-19 2018-06-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e power supply, display drive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US10283050B2 (en) * 2014-11-19 2019-05-0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riving power supply,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8364613A (zh) * 2018-02-07 2018-08-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驱动电路、led背光灯、电视终端
CN108364613B (zh) * 2018-02-07 2020-03-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Led背光驱动电路、led背光灯、电视终端
CN110047444A (zh) * 2019-05-15 2019-07-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光源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8779B (zh) 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和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214432B (zh) 电源管理与控制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2421230B (zh) 一种led灯色彩调节驱动器
CN201829173U (zh) 直流升压电路、背光源驱动系统和液晶显示器
CN104202876B (zh) 一种单电感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999552A (zh) Led驱动装置
CN102238768A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源驱动模块
CN105557069B (zh) 尤其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具有集成双重输出的紧凑型驱动器
CN106575495B (zh) N色可扩展led驱动器
CN103188853A (zh) 用于led驱动器的功率变换器的预测控制
CN104318903A (zh) 驱动电源、像素单元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显示器
CN202183892U (zh) 单电感器多led灯串的驱动器
CN102752940A (zh) 一种高效率的led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3218976B (zh) Led背光源驱动电路、led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CN102740564A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和led的控制方法
CN101600281A (zh) 一种调光控制的驱动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4202874B (zh) 一种单电感的led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03037589A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及液晶电视
CN103325345A (zh) 发光元件驱动装置、发光元件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01042476A (zh) 液晶显示器与电源驱动系统
CN102394039B (zh) 显示器及显示器的电源供应器控制方法
Liu et al. A novel sequential-color RGB-LED backlight driving system with local dimming control and dynamic bus voltage regulation
CN101699922A (zh) 发光二极管灯驱动电路
CN106685193B (zh) 基于电荷泵的高压ldo电路
CN102543005A (zh) 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以及利用该电路的led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