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8774U -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8774U
CN201828774U CN2010205583352U CN201020558335U CN201828774U CN 201828774 U CN201828774 U CN 201828774U CN 2010205583352 U CN2010205583352 U CN 2010205583352U CN 201020558335 U CN201020558335 U CN 201020558335U CN 201828774 U CN201828774 U CN 201828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driving force
base portion
installation portion
photosensitive dru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83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介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583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8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8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87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处理盒包括设置在处理盒两侧壁间的感光鼓组件,感光鼓组件包括感光鼓和安装在感光鼓端部上的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安装部和沿安装部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表面具有啮合部、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上,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啮合部、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定义了三条横截面轮廓的边界,至少有一条横截面轮廓边界上的一点距离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弹性变形结构的凸起与打印机驱动部分的啮合孔啮合进行动力传递,传动更加平稳可靠。

Description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成像设备上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使用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组件以及使用安装有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组件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成像设备中,都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处理盒,处理盒都至少包括显影辊、感光鼓、送粉辊、搅拌架、出粉刀、充电辊中的一个或几个部件。电子成像设备在工作时,通过驱动处理盒中的相应部件转动以实现打印的过程。 
现有处理盒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如美国专利US4,829,335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设置在感光鼓一端的螺旋齿轮,通过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螺旋齿轮与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上的螺旋齿轮相啮合,以驱动感光鼓旋转。另一种是如中国专利97119671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从感光鼓一端部伸出的非扭曲的凸起,该非扭曲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相配合以接受并传递驱动力使感光鼓转动。还有一种是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20056212.7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从感光鼓一端部伸出的三个非扭曲的凸起,该三个非扭曲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相配合,以接受并传递驱动力使感光鼓转动。 
在上述第二种驱动方式中,当打印机上驱动部件传递驱动力使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期间,在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启动时,因为要同时克服感光鼓自身重力影响以及与其接触的其它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所承受的初始驱动力通常远大于感光鼓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所承受的工作驱动力;同时在驱动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启动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由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产生的初始反作用力,通常远大于感光鼓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由感 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产生的工作反作用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打印机处于打印图像状态时,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转换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当打印机不处于打印图像状态时,处理盒上的感光鼓回复到静止状态。随着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转换次数的增加,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所承受的较大初始驱动力的次数和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较大初始反作用力的次数也增加,从而使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和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发生塑形变形,影响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之间的配合,使传动不平稳,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在上述第三种驱动方式中,处理盒上感光鼓一端部上伸出的三个非扭曲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配合时,由于塑料树脂产品制造精度等原因,三个非扭曲的凸起并未精确的均匀分布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顶点位置,且三个非扭曲的凸起几何尺寸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同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形状也并不是精确的等边三角形,所以三个非扭曲的凸起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上接受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其中受力最大的非扭曲凸起会最先发生塑形变形,从而影响感光鼓端部上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之间的配合,使传动不平稳,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感光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安装部,沿安装部轴线方向在安装部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从安装部一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表面的啮合部,所述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较近端接近中心孔位置具有形状为外凸表面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沿安装部一端部表面所述一个凸起的伸出方向,在所述一个凸起的中部以内区域,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上,所述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内,啮合部和第一基部 以及第二基部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条边形成相切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定义,且至少有一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上的一点距离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光鼓组件,包括:感光鼓,在沿感光鼓轴线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在感光鼓一纵向端部上,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安装部,沿安装部轴线方向在安装部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从安装部一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表面的啮合部,所述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较近端接近中心孔位置具有形状为外凸表面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沿安装部一端部表面所述一个凸起的伸出方向,在所述一个凸起的中部以内区域,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上,所述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内,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条边形成相切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定义,且至少有一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上的一点距离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包括:感光鼓组件,感光鼓组件纵向设置于处理盒两侧壁间,并有一纵向端伸出于处理盒侧壁外,所述感光鼓组件,包括:感光鼓,在沿感光鼓轴线方向,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所述感光鼓一纵向端部上,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安装部,沿安装部轴线方向在安装部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从安装部一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表面的啮合部,所述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较近端接近中心孔位置具有形状为外凸表面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沿安装部一端部表面所述一个凸起的伸出方向,在所述一个凸起的中部以内区域,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 上,所述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内,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条边形成相切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定义,且至少有一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上的一点距离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到打印机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传动时,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凸起的啮合部可以沿驱动力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当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启动时,打印机驱动部件的啮合孔首先驱动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凸起的啮合部并使其发生弹性变形,其次,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凸起的啮合部将驱动力传递给凸起的其它部分如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使驱动力传递部件跟着转动,进而驱动感光鼓从静止状态转移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通过延长感光鼓从静止状态转移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的周期,把现有技术中较大的初始驱动力分解成较小的初始驱动力,避免了因为较大的初始驱动力使驱动力传递部件凸起的啮合部和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发生塑形变形,使传动更可靠,延长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到打印机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传动时,驱动力传递部件凸起的啮合部可以沿驱动力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当凸起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凸起并未精确的均匀分布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顶点位置,且三个凸起几何尺寸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同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形状也并不是精确的等边三角形,所以三个凸起的啮合部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上接受的初始驱动力是不同的,其中受力最大的凸起的啮合部会最先发生弹形变形,其余二个凸起的啮合部也会根据对应的初始驱动力的大小发生不同程度的弹形变形,因此感光鼓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所承受的工作驱动力将会均匀分布在具有不同程度弹性变形的三个凸起的啮合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三个非扭曲凸起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凸起发生塑形变形的不良现象,使传动更可靠,降低了产品的制造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的感光鼓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与打印机驱动部件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为图4的A-A横截面剖视图; 
图6为图5中一个凸起横截面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为图10中一个凸起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十实施例的透视图。 
以下结合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包括容纳碳粉的粉仓1和收集废粉的废粉仓2,在粉仓1内设有搅拌架、送粉辊、显影辊、出粉刀等组件;废粉仓2内设有感光鼓、充电辊、清洁刮刀等组件。粉仓1与废粉仓2之间通过销钉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上述组件及结构与传统处理盒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结合图2、3、4、5、6,对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感光鼓组件及处理盒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动部件是一个将驱动力从打印机传递到处理盒上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如图1所示,处理盒的感光鼓组件4设于废粉仓2内,并具有一纵向端伸出于处理盒侧壁外,伸出于侧壁外的纵向端部上安装有驱动力传递部件3。驱动力传递部件3通常采用的材料可以 是:聚缩醛(多缩醛)、聚碳酸酯(多碳酸酯)、聚酰胺(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烯酯、或其它类似树脂材料。如图2所示,驱动力传递部件3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30,通过该安装部3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3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如图3、4、5、6所示,安装部3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34,从安装部30一端部表面3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高度为H的凸起31、32和33,,凸起31、32和33均匀分布在垂直于安装部30轴线35且中心在安装部30轴线35上的圆周上。凸起3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3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3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313,第一基部312和第二基部313靠近中心孔34;沿凸起31的伸出方向,在凸起31的中部高度H1以内区域H2,在垂直于安装部30轴线35方向上,沿A-A方向凸起31的任一横截面轮廓314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36,啮合部311、第一基部312和第二基部313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36内,啮合部311、第一基部312和第二基部313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36的三个顶点3613、3623、3633,啮合部311、第一基部312和第二基部313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36的三条边361、362、363形成相切点3611、3612、3621、3622、3631、3632,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314的边界3141、3142、3143,边界3141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3611、3612定义,边界3142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3621、3622定义,边界3143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3631、3632定义,且边界3143上的一点A与假想外切三角形36的对应边363的距离D1至少0.3毫米以上。凸起32和33具有与凸起31相同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驱动力传递部件3通过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5相配合以传动驱动力,二者间的配合关系及打印机驱动部件5的结构在后说明。 
当将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上时,打印机的驱动部件5会与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3相配合。如图3所示,打印机驱动部件5上设有一啮合孔50,啮合孔50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每一边所在的面为沿轴向扭曲的扭曲面,啮合孔50内沿驱动部件5轴线52方向伸出中心定位柱51。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3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轴线52与安装部30轴线35大致重合,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30端表面的中心 孔3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3的凸起31、32和3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31的啮合部3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31的第一基部312和第二基部3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32和33与啮合孔50的啮合方式与凸起31相同。当打印机的驱动部件5接收指令开始旋转,凸起31、32和33上的啮合部与啮合孔50的内壁面紧密接触,接受驱动部件5的驱动力,由于凸起31、32和33与啮合孔50的尺寸、形状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凸起31、32和33上的啮合部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上接受的初始驱动力是不同的,其中受力最大的凸起的啮合部会沿驱动力方向最先发生弹形变形,其余二个凸起的啮合部也会沿驱动力方向根据对应的初始驱动力的大小发生不同程度的弹形变形,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凸起的啮合部将驱动力传递给凸起的其它部分如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后,使驱动力传递部件3跟着转动进而使感光鼓也一起转动。在旋转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驱动部件5的驱动力将会均匀的分布在具有不同程度弹性变形的凸起31、32和33上,同时降低了初始驱动力,从而保证了打印的稳定性,延长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二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6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60,通过该安装部6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6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6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64,从安装部60一端部表面67伸出二个非扭曲的凸起61和62。凸起6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6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6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613,第一基部612和第二基部613靠近中心孔64。凸起61的结构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31的结构相似,凸起62的形状大致呈“一”字形,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6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60端表面的中心孔6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6的凸起61和62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61的啮合部6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61的第一基部612和第二基部6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三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7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70,通过该安装部7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7 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7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74,从安装部70一端部表面7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凸起71、72和73。凸起7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7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7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713,第一基部712和第二基部713靠近中心孔74。凸起71和72的结构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31的结构相似,凸起73的形状大致为圆弧形,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7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70端表面的中心孔7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7的凸起71、72和7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71的啮合部7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71的第一基部712和第二基部7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73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四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8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80,通过该安装部8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8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8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84,从安装部80一端部表面87伸出二个非扭曲的凸起81和82。凸起8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8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8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813,第一基部812和第二基部813靠近中心孔84。凸起81的结构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31的结构相似,凸起82的形状大致为圆弧形,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8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80端表面的中心孔8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8的凸起81和82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81的啮合部8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81的第一基部812和第二基部8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82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10、11,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五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9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90,通过该安装部9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9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9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94,从安装部90一端部表面9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凸起91、92和93,凸起91、92和93均匀分布在垂直于安装部90轴线且中心在安装部90轴线上的圆周上。凸 起9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9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9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913,第一基部912和第二基部913靠近中心孔94。沿凸起91的伸出方向,在垂直于安装部90轴线方向上,凸起91的任一横截面轮廓914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96,啮合部911、第一基部912和第二基部913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96内,啮合部911、第一基部912和第二基部913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96的三个顶点9613、9623、9633,啮合部911、第一基部912和第二基部913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96的三条边961、962、963形成相切点9611、9612、9621、9622、9631、9632,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914的边界9141、9142、9143,边界9141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9611、9612定义,边界9142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9621、9622定义,边界9143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9631、9632定义,边界9143上的一点E与假想外切三角形96的对应边963的距离D2至少0.3毫米以上,边界9141上的一点B与假想外切三角形96的对应边961的距离D3至少0.3毫米以上,边界9142上的一点C与假想外切三角形96的对应边962的距离D4至少0.3毫米以上。凸起92和93具有与凸起91相同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9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轴线52与安装部90轴线大致重合,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90端表面的中心孔9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9的凸起91、92和9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91的啮合部9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91的第一基部912和第二基部9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92和93与啮合孔50的啮合方式与凸起91相同。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六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0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100,通过该安装部10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10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10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104,从安装部100一端部表面10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凸起101、102和103。凸起10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10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10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1013,第一基部1012和第二基部1013靠近中心孔104,凸起101的形状大致呈“凸”字形。凸 起102和103具有与凸起101相同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10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100端表面的中心孔10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0的凸起101、102和10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101的啮合部10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101的第一基部1012和第二基部10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七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1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110,通过该安装部11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11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11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114,从安装部110一端部表面11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凸起111、112和113。凸起11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11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11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1113,第一基部1112和第二基部1113靠近中心孔114,凸起111的形状大致呈弓形。凸起112和113具有与凸起111相同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11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110端表面的中心孔11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1的凸起111、112和11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111的啮合部11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111的第一基部1112和第二基部11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八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2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120,通过该安装部12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12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12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124,从安装部120一端部表面127伸出四个非扭曲的凸起121、122、123和125。凸起12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12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12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1213,第一基部1212和第二基部1213靠近中心孔124。凸起121的结构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31的结构相似,凸起122、123和125的形状大致为圆弧形,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12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120端表面的中心孔12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2的凸起121、122、123和125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121的啮合 部12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121的第一基部1212和第二基部12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122、123和125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九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3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130,通过该安装部13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13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13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134,从安装部130一端部表面137伸出三个非扭曲的凸起131、132和133。凸起13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13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13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1313,第一基部1312和第二基部1313靠近中心孔134,凸起131的形状大致呈“凸”字形,凸起131的横截面轮廓上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凸部1314。凸起132和133具有与凸起131相同的机构,在此不再赘述。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13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130端表面的中心孔13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3的凸起131、132和133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131的啮合部13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131的第一基部1312和第二基部13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驱动力传递部件第十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4具有一个外形大体上为圆柱状的安装部140,通过该安装部140将驱动力传递部件14和感光鼓40安装于废粉仓2上。安装部140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144,从安装部140一端部表面147伸出二个非扭曲的凸起141和142。其中凸起141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啮合部1411、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一基部1412、一个形状为外凸曲面的第二基部1413,第一基部1412和第二基部1413靠近中心孔144。凸起141的结构与本发明驱动力传递部件第一实施例中的凸起31的结构相似,凸起142的形状大致为圆弧形,当驱动部件5与驱动力传递部件14处于啮合状态时,驱动部件5的中心定位柱51进入安装部140端表面的中心孔144中,驱动力传递部件14的凸起141和142位于驱动部件5的啮合孔50中,凸起141的啮合部1411与啮合孔50内壁上的面501紧密接触,凸起141的第一基部1412和第二基部1413靠近中心定位柱51,凸起142靠近中心定位柱51。 
诚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例如,将凸起做成单独部件,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方式将凸起连接到安装部上,此等微小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
安装部;
沿安装部轴线方向在安装部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
从所述安装部一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
所述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表面的啮合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较近端接近中心孔位置具有形状为外凸表面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
沿所述安装部一端部表面所述一个凸起的伸出方向,在所述一个凸起的中部以内区域,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上,所述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所述啮合部和所述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均位于所述假想外切三角形内,所述啮合部和所述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啮合部和所述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与所述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条边形成相切点,所述啮合部和所述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所述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所述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的起点和终点由所述相切点定义,且至少有一条所述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上的一点距离所述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为三个。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组件,包括:
感光鼓;
其特征在于:在沿感光鼓轴线方向,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安装在感光鼓一纵向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为三个。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鼓组件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感光鼓组件纵向设置于处理盒两侧壁间,并有一纵向端伸出于处理盒侧壁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为三个。
CN2010205583352U 2010-10-04 2010-10-04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8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83352U CN201828774U (zh) 2010-10-04 2010-10-04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83352U CN201828774U (zh) 2010-10-04 2010-10-04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8774U true CN201828774U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6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833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8774U (zh) 2010-10-04 2010-10-04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8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733A (zh) * 2015-03-30 2015-06-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碳粉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733A (zh) * 2015-03-30 2015-06-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碳粉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10941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2067077U (zh) 一种处理盒
CN101568887B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和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N101916055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607611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A2613964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2087494A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CN201828774U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CN201897693U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及处理盒
CN102262376A (zh) 显影剂组件及显影盒
CN102331692B (zh) 成像设备使用的驱动装置及具有该驱动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445893A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
CN101021706B (zh) 显影剂盒
CN205263477U (zh)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3753987A (zh) 一种滚印盖章装置
CN203299518U (zh) 一种显影盒
JP3183618U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回転部材、画像形成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957668A (zh) 新型碳粉盒检测装置及碳粉盒
CN203299519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1174020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1069513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5318096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1097112Y (zh) 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3299520U (zh) 一种显影盒
CN201174034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510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