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8687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8687U
CN201828687U CN2010205454313U CN201020545431U CN201828687U CN 201828687 U CN201828687 U CN 201828687U CN 2010205454313 U CN2010205454313 U CN 2010205454313U CN 201020545431 U CN201020545431 U CN 201020545431U CN 201828687 U CN201828687 U CN 201828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docking section
delivery portion
storage tank
hos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454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鸿斌
尧中华
郑启升
冯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454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8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8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8687U/zh
Priority to TW100218042U priority patent/TWM4285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可传输光学信号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光学传输部以及可传输电源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电源传输部,所述光学传输部沿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突出于电源传输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先后发布了1.0,1.1,2.0及3.0等版本,而USB的传输速率也在逐渐地得到提高。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人们仍然在不断努力地提高USB的传输速率,然而,由于USB连接器采用的是金属导电端子来传输信号,而若想进一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将不得不考虑采用更多的导电端子来传输信号,另外,由于金属导电端子自身的缺陷,在传输信号过程中,金属导电端子难免会存在信号的流失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的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可传输光学信号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光学传输部以及可传输电源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电源传输部,所述光学传输部沿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突出于电源传输部。
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方形结构之第一对接部,所述电源传输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圆形结构之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之前端面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之前端面。
所述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收容腔以及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模组包括暴露在第一收容腔内的透镜以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纤。
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第一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成型在第一本体上并向前凸伸的支撑板以及成型在金属壳体上并包覆支撑板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包覆支撑板上方的顶壁、包覆支撑板两侧的两侧壁以及包覆支撑板下方并抵靠在支撑板下方的底壁,所述第一收容腔位于支撑板与顶壁之间。
所述电源传输部包括组装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成型在第二本体上并向前凸伸的圆形插接体、自插接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的第二收容腔、用以侦测是否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并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中心端子、位于中心端子的外围并位于第二收容腔内以传输正极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位于第一电源端子的外围并包覆插接体以传输负极电源的第二电源端子,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面向前突出于插接体的前端面。
所述光学传输部与电源传输部沿上下方向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形成有卡持槽,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设有卡持在卡持槽内的卡持臂,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位于收容部后方并包覆在两卡持臂外围的延伸壁。
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方设有收容第二本体的开槽以及位于开槽上方并与开槽相贯通的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向上凸伸并固持在凹槽内的凸柱。
所述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容置槽以及位于第一容置槽后方的光纤装置,所述光纤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容置槽后方并向前暴露在第一容置槽内的透镜以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
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容置槽、位于第二容置槽内的凸出部、突伸入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三、第四电源端子以及固持在凸出部上的侦测端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第二容置槽的前端。
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互相隔开设置并且呈上下堆叠排布或左右并排排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连接器包括可传输光学信号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光学传输部以及可传输电源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电源传输部,所述光学传输部可提供光学信号的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所述电源传输部可为连接器提供电源,另外,光学传输部沿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突出于电源传输部,从而可以使光学传输部先于电源传输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外绝缘层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5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左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一插头连接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200(即插座连接器)相对接,所述连接器100包括沿上下方向组装在一起的光学传输部10及电源传输部20、围绕在光学传输部10与电源传输部20外围的外绝缘层30以及线缆40。所述线缆40包括与光学传输部10相连接的光缆以及与电源传输部20相连接的电缆。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光学传输部10包括第一本体1、设置在第一本体1上的光纤模组3、夹持在第一本体1与光纤模组3之间的弹簧4、固持在第一本体1上的盖板5以及包覆第一本体1的金属壳体6。第一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自主体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上方设有自前侧凹陷的第一收容腔121以及位于第一收容腔121的后方并自上向下凹陷的凹陷部122,所述凹陷部122沿第一本体1上下方向延伸的深度小于第一收容腔121。所述凹陷部122与第一收容腔121沿前后方向相连通,凹陷部122的前端向下凹陷形成有与第一收容腔121相贯通的通槽123以及位于通槽123后方并与通槽123相贯通的若干细长第一槽道124。凹陷部122在通槽123的中间位置设有向下凹陷并与第一收容腔121沿前后方向相贯通的容纳槽125,凹陷部121在容纳槽125的后方设有向前凸伸入容纳槽125内的定位柱126,弹簧4的后端固持在定位柱126上。第一本体1在第一槽道124后方设有与第一槽道124相贯通并较第一槽道124宽的第二槽道127。所述支撑板12在第一收容腔121的前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形成一前宽后窄大致呈V形的挡止块128,支撑板12在第一收容腔121的前端左右两侧各形成一向上凸伸的抵块129。所述盖板5收容在凹陷部122内,凹陷部122的两侧分别凹设有一圆孔1221,所述盖板5上设有一对固持柱51可分别固持于圆孔1221内。此外,盖板5的前端向后凹设有一与容纳槽125相对应以收容弹簧4的开口52。主体部11的下方设有一向上凹设的开槽13以及位于开槽13上方并与开槽13相贯通的凹槽14。主体部11的下方两侧设有一对自外侧向内凹陷的卡持槽15。
所述光纤模组3收容在第一收容腔121内并可在第一本体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其包括在第一收容腔12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30以及安装在基座30上的光纤35。所述基座30前端中间位置设有与挡止块128相配合且前宽后窄的V形槽31。基座30在V形槽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对透镜32,所述光纤35安装在透镜32的后端并与透镜32进行光耦合以提供高速光学信号传输。所述基座30在每一对透镜32的外侧设有定位孔34。基座30的后端设有一向后突伸的限位柱36,弹簧4的前端固定在限位柱36上,因此,所述弹簧4夹持在第一本体1与基座30之间以推动基座30向前滑动。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光纤35分别收容于第一通槽124内且不会沿第一本体1横向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牵制基座30,防止基座30沿第一本体1横向方向过度移动。当光纤35安装到第一本体1上后,将所述盖板5固定于凹陷部122内以将光纤35抵压限制于第一槽道124内,可有效防止光纤35沿前后方向移动时向上翘起。另外,光纤35向前穿过较第一槽道124宽的通槽123以安装在基座30上,向后穿过较第一槽道124宽的第二槽道127以与光缆连接,该通槽123及第二槽道127可为光纤35的前端及后端收缩或拉伸提供空间。
金属壳体6将第一本体1包覆从而起到很好地屏蔽效果。金属壳体6包括包覆支撑板12且呈方形结构的收容部61以及位于收容部后方并向下延伸的延伸壁62。所述收容部61包括包覆支撑板12上方的顶壁611、包覆支撑板12两侧的侧壁612以及包覆支撑板12下方并抵靠在支撑板12下方的底壁613,所述第一收容腔121的上方被顶壁611包覆而位于支撑板12与顶壁611之间。所述顶壁611上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卡孔63,第一本体1的上方设有一与该卡孔63相卡持的卡块16,从而使金属壳体6可更好地固持在第一本体1上。延伸壁62自顶壁611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并位于两侧壁612的后方,所述延伸壁62包覆在主体部11两侧的卡持槽15外。所述延伸壁62上设有通孔621以及位于通孔621上方的卡持片622。
所述电源传输部20包括组装在第一本体1下方的第二本体7以及设于第二本体7上的中心端子8、第一电源端子91及第二电源端子92。所述第二本体7设有向前凸伸的圆形插接体75、自插接体75的前端面向后凹设的第二收容腔71,所述中心端子8位于第二收容腔71内用以侦测连接器100是否插入对接连接器200内。所述第一电源端子91位于第二收容腔71内并位于中心端子8的外围以传输正极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92包覆插接体75并位于第一电源端子91外围以传输负极电源。第二本体7的后端收容在第一本体1的开槽13内并设有固持在凹槽14内的凸柱72。第二本体7的两侧设有向上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卡持槽15内的卡持臂73,卡持臂73的两侧设有可与延伸壁62上的通孔621相卡持的凸块731,延伸壁62上的卡持片622卡持在卡持臂73的两侧,从而使光学传输部10与电源传输部20可很好地固持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光学传输部10与电源传输部20组装后,金属壳体6的前端面向前突出于第二本体7的前端面。
请参照图8所示,与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0为一插座连接器200,该插座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本体50,绝缘本体50设有自前端面向后凹陷的第一容置槽601及第二容置槽701、位于第二容置槽701内的凸出部702。所述插座连接器200还包括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并位于第一容置槽601后方的光纤装置602、突伸入第二容置槽70内的第三、第四电源端子703、704以及固持在凸出部702上的侦测端子705。光纤装置602同样包括位于第一容置槽601后方并向前暴露在第一容置槽601内的透镜603以及位于透镜603后方并与透镜603进行光耦合的光纤(未图示),光纤装置602在透镜603的两侧设有一对与定位孔34相对接的柱体604,从而使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的中心线完全对齐,确保光学信号传输的品质。图7所示的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容置槽601与第二容置槽701的前端沿前后方向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板12、第一收容腔121、收容在第一收容腔121内的光纤模组3以及包覆支撑板12的收容部61共同形成第一对接部101以插入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容置槽601内,从而使连接器100上的光纤模组3与对接连接器200上的光纤装置602之间进行光学传输。所述插接体75、第二收容腔71、中心端子8、第一电源端子91以及第二电源端子92共同形成第二对接部201以插入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二容置槽701内,所述中心端子8与侦测端子705相对接,第一、第二电源端子91、92分别与第三、第四电源端子703、704相对接,从而不仅为连接器100提供了电源传输功能,而且可为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之间的对接提供了侦测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包括仅可传输光学信号的光学传输部10以及提供电源的电源传输部20,无需再提供传输差分信号或者其他信号的导电端子,并且采用光纤进行光学传输信号的速度远远大于采用采用导电端子传输各种信号的速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还单独设置了提供电源传输功能的电源传输部20并与提供光学信号传输的光学传输部10相分离设置,从而可为连接器100提供充足的电源传输能力。
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接部1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呈方形结构,该第二对接部2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呈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对接部10之前端面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10之前端面,即第一对接部10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20,当该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时,该第一对接部10将先于第二对接部20进入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容置槽601内从而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由于第一对接部10与第一容置槽601均呈方形结构,第一对接部10插入后将可防止连接器10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后插入的第二对接部20无需调整即可插入第二容置槽701内,因此,先插入的第一对接部10即可将连接器进行定位,可达到防呆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对接部10为方形结构,类似于USB插接口的外形,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接部10也可类似于HDMI、DisplayPort、Diiva等插接口的外形,同样可达到防呆的目的。
当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插入对接连接器200时,光纤模组3上的定位孔34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的光纤装置603上的柱体604相配合,当定位孔34的长短尺寸与柱体604不一致时,光纤模组3可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沿前后方向滑动来调整,使插头连接器100上的光纤模组3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603配合灵活、可靠。当插头连接器100从对接连接器200拔出后,基座30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向前滑动,此时,挡止块128抵持在基座30前端的V形槽31内,一方面,该挡止块128位于光纤模组3前端可防止光纤模组3向前滑出第一收容腔121,另一方面,该挡止块128与光纤模组3上的V形槽31相配合从而可防止光纤模组3在第一本体1横向方向上的晃动,该抵块129向后抵持在光纤模组3前端同样可防止光纤模组3向前滑出第一收容腔121。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最佳实施例为插头连接器,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连接器100也可为插座连接器,可参照图8所示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在该插座连接器200中,该光学传输部600与电源传输部700为上下两个隔离的部分并由绝缘本体1一体相连形成,第一容置槽601与光纤装置602将形成第一对接部60,而第二容置槽701、凸出部702、侦测端子705及第三、第四电源端子703、704将形成第二对接部70,而该实施方式与图7略有不同的是,该第一容置槽601的前端将向前突出于第二容置槽701的前端,即第一对接部60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70,这样,当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对接部10与第二对接部20前端对齐时,同样可以保证插头连接器100的第一对接部10优先与插座连接器200的第一对接部60相对接或者说优先进入第一容置槽60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接部10与第二对接部20互相隔开设置且呈上下堆叠排布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对接部10与第二对接部20也可呈左右并排排布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可为插头连接器,也可为插座连接器,该连接器100、200包括可传输光学信号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光学传输部10、600以及可传输电源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电源传输部20、700,所述光学传输部10、600可提供光学信号的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所述电源传输部20、700可为连接器提供足够的电源,另外,光学传输部10、600沿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突出于电源传输部20、700,从而可以使光学传输部10、600先于电源传输部20、700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所述光学传输部10、60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方形结构之第一对接部101、60,所述电源传输部20、70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圆形结构之第二对接部201、70,所述第一对接部101、60之前端面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201、70之前端面,当该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时,该连接器100的第一对接部101将先于第二对接部201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一对接部60相对接,第一对接部101对接后将可防止连接器10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后对接的第二对接部201无需调整即可与对接连接器200的第二对接部70相对接,因此,先对接的第一对接部101即可将连接器100进行定位,可达到防呆的目的;
当连接器100为插头连接器时,所述第一对接部101包括第一收容腔121以及收容在第一收容腔121内的光纤模组3,所述光纤模组3包括暴露在第一收容腔121内的透镜32以及与透镜32进行光耦合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纤35;
所述光学传输部10包括第一本体1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6,所述第一对接部101包括成型在第一本体1上并向前凸伸的支撑板12以及成型在金属壳体6上并包覆支撑板12的收容部61,所述收容部61包括包覆支撑板上方的顶壁611、包覆支撑板12两侧的两侧壁612以及包覆支撑板12下方并抵靠在支撑板12下方的底壁613,所述第一收容腔121位于支撑板12与顶壁611之间;
所述电源传输部20包括组装在第一本体1上的第二本体7,所述第二对接部201包括成型在第二本体7上并向前凸伸的圆形插接体75、自插接体75的前端面向后凹设的第二收容腔71、用以侦测是否与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并位于第二收容腔71内的中心端子8、位于中心端子8的外围并位于第二收容腔71内以传输正极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子91以及位于第一电源端子91的外围并包覆插接体75以传输负极电源的第二电源端子92,所述金属壳体6的前端面向前突出于插接体75的前端面,从而使第一对接部101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201;
所述光学传输部10与电源传输部20沿上下方向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本体1的两侧形成有卡持槽15,所述第二本体7的两侧设有卡持在卡持槽15内的卡持臂73,从而使光学传输部10与电源传输部20可更好地固持在一起,所述金属壳体6设有位于收容部61后方并包覆在两卡持臂73外围的延伸壁62;
所述第一本体1的下方设有收容第二本体7的开槽13以及位于开槽13上方并与开槽13相贯通的凹槽14,所述第二本体7上设有向上凸伸并固持在凹槽14内的凸柱72;
当连接器100为插座连接器时,所述第一对接部60包括第一容置槽601以及位于第一容置槽601后方的光纤装置602,所述光纤装置602包括位于第一容置槽601后方并向前暴露在第一容置槽601内的透镜603以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
所述第二对接部70包括第二容置槽701、位于第二容置槽701内的凸出部702、突伸入第二容置槽701内的第三、第四电源端子703、704以及固持在凸出部702上的侦测端子705,所述第一容置槽601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第二容置槽701的前端;
所述第一对接部101、60与第二对接部102、70互相隔开设置并且可呈上下堆叠排布或左右并排排布设置。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可传输光学信号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光学传输部以及可传输电源并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电源传输部,所述光学传输部沿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突出于电源传输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方形结构之第一对接部,所述电源传输部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呈圆形结构之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之前端面向前突出于第二对接部之前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收容腔以及收容在第一收容腔内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模组包括暴露在第一收容腔内的透镜以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以传输光学信号的光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输部包括第一本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成型在第一本体上并向前凸伸的支撑板以及成型在金属壳体上并包覆支撑板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包覆支撑板上方的顶壁、包覆支撑板两侧的两侧壁以及包覆支撑板下方并抵靠在支撑板下方的底壁,所述第一收容腔位于支撑板与顶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传输部包括组装在第一本体上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成型在第二本体上并向前凸伸的圆形插接体、自插接体的前端面向后凹设的第二收容腔、用以侦测是否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并位于第二收容腔内的中心端子、位于中心端子的外围并位于第二收容腔内以传输正极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子以及位于第一电源端子的外围并包覆插接体以传输负极电源的第二电源端子,所述金属壳体的前端面向前突出于插接体的前端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传输部与电源传输部沿上下方向组装在一起,所述第一本体的两侧形成有卡持槽,所述第二本体的两侧设有卡持在卡持槽内的卡持臂,所述金属壳体设有位于收容部后方并包覆在两卡持臂外围的延伸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下方设有收容第二本体的开槽以及位于开槽上方并与开槽相贯通的凹槽,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向上凸伸并固持在凹槽内的凸柱。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第一容置槽以及位于第一容置槽后方的光纤装置,所述光纤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容置槽后方并向前暴露在第一容置槽内的透镜以及与透镜进行光耦合的光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第二容置槽、位于第二容置槽内的凸出部、突伸入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三、第四电源端子以及固持在凸出部上的侦测端子,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第二容置槽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互相隔开设置并且呈上下堆叠排布或左右并排排布设置。
CN2010205454313U 2010-09-27 2010-09-27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8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54313U CN201828687U (zh) 2010-09-27 2010-09-27 连接器
TW100218042U TWM428522U (en) 2010-09-27 2011-09-27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54313U CN201828687U (zh) 2010-09-27 2010-09-27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8687U true CN201828687U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6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4543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8687U (zh) 2010-09-27 2010-09-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8687U (zh)
TW (1) TWM4285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070A (zh) * 2011-06-07 2012-1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9070A (zh) * 2011-06-07 2012-1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2819070B (zh) * 2011-06-07 2014-10-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US9134484B2 (en) 2011-06-07 2015-09-15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28522U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3205B (zh) 连接器
CN101876731B (zh) 连接器
CN101825747B (zh) 连接器
CN102043204B (zh) 连接器
CN201926774U (zh) 转接器
CN102082341B (zh) 连接器
CN102590955A (zh) 光纤连接器
CN201828685U (zh) 转接器
CN102082342A (zh) 连接器
CN102236132B (zh) 连接器
CN101930097A (zh) 连接器
CN201497817U (zh) 连接器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1828687U (zh) 连接器
CN201773197U (zh) 连接器
CN102087390B (zh) 光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38225U (zh) 连接器
CN204302533U (zh) 一种mpo/mt光纤连接适配器
CN10215781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043202B (zh) 连接器
CN202256785U (zh) 连接器
CN201583694U (zh) 连接器
CN201796160U (zh) 连接器
CN201666962U (zh) 连接器
CN207424304U (zh) 光纤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