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模具是由彼此对应的并且形状相同的一对半模配合而成的,由于玻璃瓶模与玻璃杯模的性质是相同的,即不论是用于制造啤酒、红酒或黄酒或其它类似的洒瓶的玻璃模具还是用于制造玻璃杯的玻璃模具均是由两半模(一对半模)构成的,现以制备玻璃杯的玻璃模具为例,由于玻璃杯的制造工艺涉及口环及冲头等的部件,因此这种玻璃模具的结构由图2所示,包括一对半模1(图中示意了一对中的其中一个半模),在半模1的上部构成有一由第一平面111、斜面112和第二平面113构成的口环配合体11,斜面112位于第一、第二平面111、113之间,并且该斜面112的倾斜方向朝着半模腔的方向倾斜。当上述模具付诸使用时,即付诸制造玻璃杯时,将口环2放置到一对半模1上,即,将口环2与前述的口环配合体11相配合,再将模芯3置入于口环2中央的中央通孔中,并且将一对半模1携前述的口环2和模芯3安装到夹具上(业界称抱钳),由夹具将一对半模1夹持,进而由夹具携一对半模1安装到玻璃制品成型机上。
上述结构的一对半模1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容易使成型后的杯体上留下合模痕迹,即在杯体上呈现能由肉眼轻而易举地观察到的筋(业界称合模飞边),从而影响杯子的质量,严重时使杯子整体报废。特别是上述结构的模具只能加工档次较低的杯子,而低档次的杯子在市场毫无竞争优势。以往,人们普遍认为造成杯子上的合模飞边的原因是由夹具造成的,因此将改进的重点倾注于夹具,但是实际的收效聊胜于无。然而,经本申请人分析并且认为,在杯体遗留飞边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夹具,而在于模具自身的结构有失合理性。因为,前述的由第一平面111、斜面112和第二平面113构成的口环配合体11的结构是并不合理的,当口环2与口环配合体11配合时,下一过程便由冲头即模芯3下压至玻璃模具型腔,形成玻璃制品,在这一过程中,斜面112处会受到来自口环2的挤压力,使一对半模1形成彼此斥开的趋势,即在一对半模1之间产生微隙,而微隙又难于被夹具的夹持力消除,从而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最终成型的杯体上,在杯体上形成类似于筋条状的合模飞边。
鉴上,有必要对上述玻璃模具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保障一对半模可靠合拢而藉以避免在成型后的产品上留下合模飞边的玻璃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包括彼此的形状相同的并且面对面设置的各具有模腔的一对半模和配置在一对半模的顶部的用于将一对半模彼此合拢的口环,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半模朝向所述口环的一端的端面上各构成有一突起于端面的口环配合体,一对半模的端面上的口环配合体彼此围合成整体的环状;所述口环朝向所述的一对半模的端面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围绕口环的圆周方向凹设构成有一口环配合体腔,所述的口环配合体探入所述的口环配合体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构成于所述一对半模的端面上的口环配合体具有彼此对应的内、外表面和顶表面,其中:内表面朝向所述的模腔,而外表面朝向半模的外侧,并且内、外表面均与顶表面衔接;所述的口环配合体腔具有第一、第二腔壁和第三腔壁,其中:第一腔壁与所述的内表面相对应,第二腔壁与所述的外表面相配合,而第三腔壁与所述的顶表面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口环配合体腔是与所述口环配合体相适配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表面与所述端面相垂直,而所述的外表面则朝着半模的外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一对半模朝向口环的一端的端面上构成有突起于端面的口环配合体,并且在口环朝向端面的一侧的表面凹设有一与口环配合体嵌配的口环配合体腔,因此当口环安装于一对半模上时能保证一对半模的可靠合拢效果,不会导致在成型后的玻璃容器产品上留下合模飞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玻璃模具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图2和图3,给出了彼此的结构和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面对面放置的用于制造玻璃杯(带把手)的一对半模1,各半模1具有模腔13,并且在各半模1上还间隔开设有与模腔13平行的一组冷却孔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在一对半模1朝向上的一端即朝向口环2的一端的端面12上并且围绕半模1的端面12的长度方向(即圆弧方向)各构成有一突起于端面12的口环配合体11,该口环配合体11的断面形状趋向于梯形,它(口环配合体11)具有三个表面即内、外表面114、115和顶表面116,其中:内表面114与端面12垂直,而外表面115与端面12之间构成倾斜,并且朝向半模1的外侧倾斜,倾斜角度优选为30-60°,较好地为40-50°,最好为45°,本实施例选择45°。
上面提及的口环2朝向半模1的端面12的一侧的表面凹设构成有一与前述的口环配合体11相适配的口环配合体腔21,该口环配合体腔21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腔壁211、212和213,其中:第一腔壁211为竖直面并且与前述的内表面114相对应,第二腔壁212为倾斜面,与前述的外表面115相配合,而第三腔壁213实质上为口环配合腔21的腔底面,并且为水平面,与同样为水平面的前述的顶表面116相对应。
由上述说明可知,口环配合体11与口环配合体腔21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为榫卯关系,当两者配合后,即,当口环配合体11探入到口环配合体腔21内后,便可由口环2将一对半模1朝向彼此合拢的方向合模,并且由于外表面115为斜面以及由于第二腔壁212也为斜面并且两者相配合(图2示),因此更有利于保障一对半模1彼此合拢。因合模效果好而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在杯体上遗留合模飞边的情形。
使用时,由夹具(图中未示出,因为属于公知技术)将一对半模1夹住,口环2通过口环配合腔21与半模1上的口环配合体11配合,将模芯3插入口环2的中央通孔22。由于对杯子的成型过程属于公知技术,因此不再赘述。但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不限于制作杯子的玻璃模具,瓶模同样适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已有技术中的不足,达到了发明目的,并且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