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0516U -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00516U
CN201800516U CN2010202817546U CN201020281754U CN201800516U CN 201800516 U CN201800516 U CN 201800516U CN 2010202817546 U CN2010202817546 U CN 2010202817546U CN 201020281754 U CN201020281754 U CN 201020281754U CN 201800516 U CN201800516 U CN 201800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mounting structure
vehicular battery
batter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175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业林
衣本钢
张恒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8175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00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00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005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属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地板总成的技术领域。所述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具有位于座椅正下方的凹陷部。其中,所述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置放在所述凹陷部内并与所述地板总成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电池。与传统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通过座椅、凹陷部、壳体对电池的各个方位进行保护,有效地防止来自侧面、后面的撞击力给车用电池带来的损坏。

Description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利用电池(储能电池或动力电池等)向电动机提供电能以驱动车辆。
已经知道一种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在这种安装结构中,将电池安装在前排座椅下,其缺点是电池可能会被后排乘客踢到,以致对电池本体或周边的冷却系统造成损坏。为克服这种安装结构的缺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0480035012.2公开了一种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将电池安装在前排座椅的下部,并单独设置一个电池保护部件来保护电池免受后排乘客的踢踏。此种电池安装结构只能对电池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其仅针对电池的后侧进行保护,而电池的其它方位未能受到保护。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情况下,电池有可能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电池安装结构对电池的保护不够周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周全地保护电池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具有位于座椅下方的凹陷部,其中,所述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置放在所述凹陷部内并与所述地板总成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电池。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凹陷部具有前侧壁、后侧壁以及连接前侧壁与后侧壁的底壁。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中地板、连接中地板与前地板的前中地板连接板,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的后侧构成所述凹陷部的前侧壁,所述中地板的前侧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所述中地板的后侧通过从所述底壁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座椅为位于所述中地板上方的后排座椅,所述壳体的上部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横梁,所述壳体的后侧与所述固定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坐落在所述底壁上。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半部及下半部,所述上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上翻边,所述下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下翻边连接形成前端连接部及后端连接部,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部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壳体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均为表面镀锌的板件。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前侧的中横梁,所述中横梁的前侧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焊接,其后侧与所述中地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与所述中横梁形成第一中空吸能腔。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地板下方左右两侧的左后纵梁及右后纵梁,所述中横梁、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固定横梁以及所述中地板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体。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与所述中地板的后端固定连接的后地板,所述后地板的上部间隔凸设有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位于后排座椅的后方,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之间形成有副凹陷部,所述副凹陷部内置放有用于容纳副电池的副壳体,所述副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上。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前固定座为用于加固的上横梁,且所述前固定座的下方设有用于加固的后横梁,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横梁均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
优选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副凹陷部的下方设有后地板下纵梁,所述后地板下纵梁固定在所述后地板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具有位于座椅下方的凹陷部,并还包括置放在所述凹陷部内并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电池。与传统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通过座椅、凹陷部、壳体对电池的各个方位进行保护,有效地防止来自侧面、后面的撞击力给车用电池带来的损坏。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特征以及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壳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地板总成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中地板              2   前中地板连接板
3   中横梁              4   座椅
5   电池                6   上半部
7   下半部              8   固定横梁
9   左后纵梁            10  右后纵梁
11  后地板              12  上半部
13  下半部              14  前固定座
15  后固定座            16  副电池
17  后横梁              18  后地板下纵梁
19  中地板加强板        20  前侧壁
21  后侧壁              22  底壁
23  前端连接部          24  后端连接部
25  第一中空吸能腔      26  第二中空吸能腔
27  第三中空吸能腔      28  第四中空吸能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组成部分。
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总成。地板总成具有位于座椅4正下方的凹陷部,如图1中左侧所示。
其中,座椅4为位于地板的中地板1上方的后排座椅4,以便防止乘客的脚踢到电池5,而损坏电池5的内部构造及其外围设备(例如冷却系统、线缆、管道等)。当然,座椅4也可以为前排座椅。在座椅4为前排座椅的情况下,可以将凹陷部的深度增大,或者增加电池保护部件,以防止乘客从侧面踢到电池5。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置放在所述凹陷部内,并与所述地板总成固定连接。壳体内设有电池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凹陷部形成的空腔基本上为长方体,其各侧面和下方封闭,仅上方开口。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凹陷部可以在电池5的两侧留有充足的空间,以便为电池5布置正负极出线、电池控制器、电池冷却系统等。容易理解,所述壳体与所述地板总成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以便可以将电池5拆卸下来,进行维护、更换、检测等。
如图1所示,所述凹陷部具有前侧壁20、后侧壁21以及底壁22。所述底壁22的前后分别与前侧壁20和后侧壁21相接。所述地板总成主要包括后述的前地板、中地板、后地板等结构。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连接所述中地板1与前地板(未图示)的前中地板连接板2。如图1所示,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2的后侧通过向下弯折延伸构成所述凹陷部的前侧壁20;所述中地板1的前侧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底壁22,所述中地板1的后侧通过从所述底壁22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21。所述前侧壁20的后侧与所述底壁22的底部焊接固定。另外,壳体的上部与后排座椅4的底部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间隙。
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后侧壁21固定连接的固定横梁8。所述固定横梁8固定在所述中地板1上。更具体地说,所述固定横梁8固定在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21上。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中地板1的下部设有用于提高机械强度的中地板加强板19。所述中地板加强板19设置所述电池5和固定横梁8的后方。为固定壳体以可靠地保护电池5,壳体的后侧与固定横梁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壳体的前侧与前中地板连接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坐落在所述凹陷部的底壁22上。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包括上半部6和下半部7。上半部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弯折形成有上翻边。下半部7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弯折形成有下翻边。上翻边与下翻边大致水平延伸。所述上翻边与下翻边贴合形成前端连接部23及后端连接部24。其中,后端连接部24与固定横梁8螺栓联接。前端连接部23与前中地板连接板2的后部螺栓联接。壳体的上半部6与下半部7均为表面镀锌的板件。其优点在于,镀锌的壳体可以不用涂装,本身具备比较好的防腐、防锈效果。换言之,所述壳体的上半部6、下半部7分别是由镀锌板冲压而成,其良好的结构强度能够为电池5提供了一个极其有效的防护罩。这样,所述壳体的上半部6、下半部7不仅可以保护电池5免受外界硬物的撞击,还可以屏蔽电磁信号等的干扰。顺带提及,所述壳体的上半部6和下半部7可以采用适当的密封,使两者与电池5之间形成密闭的冷却通道,以便对电池5进行冷却。对电池5的冷却方式例如可以为风冷。
如图1所示,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中横梁3。所述中横梁3的前侧与前中地板连接板2焊接固定在一起,其后侧与中地板1的底部(即所述凹陷部的底壁22)焊接固定。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中地板1下方左右两侧的左后纵梁9及右后纵梁10。中横梁3、前中地板连接板2、左后纵梁9、右后纵梁10、固定横梁8以及中地板1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体。其中,中横梁3与前中地板连接板2对扣焊接,形成封闭截面的”方箱式”结构,保证了后排的座椅4和电池5的安装强度。亦即,如图1所示,前中地板连接板2、中横梁3相互扣合,形成第一中空吸能腔25。在容纳电池5的壳体受到车辆前后方向的碰撞时,该第一中空吸能腔25一方面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防止电池5受到损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地板总成的抗扭强度。同理,壳体的下半部7、固定横梁8、以及中地板1的后侧(即凹陷部的后侧壁21)形成第二中空吸能腔26。该第二中空吸能腔26同样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防止电池5受到损坏,提高地板总成的抗扭强度。而且,中横梁3与前中地板连接板2、左后纵梁9、右后纵梁10、固定横梁8共同在电池5周围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方形架,可以有效地将来自侧面、后面的撞击力传递和分散出去,给电池5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地板总成的中地板1、前中地板连接板2、固定横梁8、左后纵梁9、右后纵梁10分别是由钢板冲压成型,结构强度较好。中地板1、前中地板连接板2、电池5后部的固定横梁8、左后纵梁9、右后纵梁10焊接固定成一体,为电池5提供了牢靠的承载空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还可满足电池5较高的装配精度要求。
电池5与壳体的上半部6、壳体的下半部7装配后,通过螺栓安装到前中地板连接板2和固定横梁8上,在电池5出现问题需要拆卸、检测、维修时,具有充足的操作空间,非常方便。
电池5与壳体的上半部6、壳体的下半部7的装配一体化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搬运的方便性、安装、拆卸的工作效率。壳体的上半部6和下半部7与电池5之间可以形成通风路径,为电池5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了保障。
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时,先将前中地板连接板2、中地板1、中横梁3、固定横梁8焊接在一起,然后,将电池5与壳体的上半部6、下半部7装配并安装到位,最后再安装座椅4。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利用座椅4下方的空间,不影响车辆其它系统的布置和美观要求。在中地板1、前中地板连接板2等形成的凹陷部的保护下,后排座椅上的乘客的脚踢不到电池5及其冷却等系统,后行李箱中的硬物冲击同样不会对电池5及其冷却系统等造成损害。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后地板11。所述后地板11与所述中地板1的后端固定连接。如图1右侧(车辆后部)所示,所述后地板11的上部间隔凸设有前固定座14和后固定座15。所述前固定座14和所述后固定座15位于座椅4的后方。而且,所述前固定座14和所述后固定座15之间形成有副凹陷部。所述副凹陷部内置放有用于容纳副电池16的副壳体。所述副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前固定座14和所述后固定座15上。这样,能够避免乘客的脚踢到副电池1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前固定座14为用于加固的上横梁。且前固定座14的下方设有用于加固的后横梁17。而且,前固定座14和后横梁17均焊接固定在后地板11上。另外,如图1所示,副凹陷部的下方设有后地板下纵梁18。后地板下纵梁18焊接固定在后地板1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如图1所示,所述前固定座14和后固定座15的截面形成大致呈ㄇ状。具体而言,前固定座14与后地板11形成第三中空吸能腔27;后固定座15与后地板11形成第四中空吸能腔28。这样,前固定座14和后固定座15一方面能够将来自侧面、后面的撞击力传递和分散出去,给副电池16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空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地板总成的抗扭强度。
在组装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时,将副电池16、副壳体的上半部12、副壳体的下半部13通过螺栓或螺母固连的方式装配到前固定座14、后固定座15、与后地板11焊接形成的副凹陷部内。
应当注意,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中,电池5和副电池16可以具有基本为矩形平面六面体的形状,其中容纳有多个电池模块。应注意,可以使用各种电池,如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电池来形成电池模块或电池单元。所述电池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单元电池。可以使用单个单元电池以替代电池模块。单个单元电池包括一个单元电池。其中,所述车用电池可以为储能电池组或动力电池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图形,其绘制精度均低于设计图的精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12)

1.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具有位于座椅下方的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还包括置放在所述凹陷部内并与所述地板总成固定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容纳有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具有前侧壁、后侧壁以及连接前侧壁与后侧壁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中地板、连接中地板与前地板的前中地板连接板,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的后侧构成所述凹陷部的前侧壁,所述中地板的前侧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所述中地板的后侧通过从所述底壁的后端向上弯折延伸而形成所述凹陷部的后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为位于所述中地板上方的后排座椅,所述壳体的上部与所述后排座椅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横梁,所述壳体的后侧与所述固定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坐落在所述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半部及下半部,所述上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上翻边,所述下半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形成有下翻边,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下翻边连接形成前端连接部及后端连接部,所述后端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部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均为表面镀锌的板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前侧的中横梁,所述中横梁的前侧与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焊接,其后侧与所述中地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与所述中横梁形成第一中空吸能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地板下方左右两侧的左后纵梁及右后纵梁,
所述中横梁、所述前中地板连接板、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固定横梁以及所述中地板通过焊接固定成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总成还包括与所述中地板的后端固定连接的后地板,所述后地板的上部间隔凸设有前固定座和后固定座,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位于后排座椅的后方,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之间形成有副凹陷部,所述副凹陷部内置放有用于容纳副电池的副壳体,所述副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固定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座为用于加固的上横梁,且所述前固定座的下方设有用于加固的后横梁,所述前固定座和所述后横梁均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凹陷部的下方设有后地板下纵梁,所述后地板下纵梁固定在所述后地板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CN2010202817546U 2010-07-28 2010-07-28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0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17546U CN201800516U (zh) 2010-07-28 2010-07-28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17546U CN201800516U (zh) 2010-07-28 2010-07-28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00516U true CN201800516U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7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175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00516U (zh) 2010-07-28 2010-07-28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0051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884A (zh) * 2011-12-22 2014-08-27 技术推进公司 具有以优化方式安置的电能存储器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
CN104760555A (zh) * 2015-02-12 2015-07-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撞击防护结构和汽车
CN111688463A (zh) * 2020-05-25 2020-09-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车身与电池包一体化结构
CN112498496A (zh) * 2019-08-26 2021-03-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结构
WO2021119164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Bren-Tronics,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0884A (zh) * 2011-12-22 2014-08-27 技术推进公司 具有以优化方式安置的电能存储器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
CN104760555A (zh) * 2015-02-12 2015-07-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撞击防护结构和汽车
CN104760555B (zh) * 2015-02-12 2017-04-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撞击防护结构和汽车
CN112498496A (zh) * 2019-08-26 2021-03-1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结构
WO2021119164A1 (en) * 2019-12-11 2021-06-17 Bren-Tronics,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11688463A (zh) * 2020-05-25 2020-09-2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车身与电池包一体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84972C1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US9873456B2 (en) Onboard battery for vehicle
JP6181723B2 (ja) 車体構造及び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201800516U (zh) 车用电池的安装结构
US10358048B2 (en) Onboard battery for vehicle
EP2072308B1 (en) Electric vehicle
EP2767427B1 (e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JP5642650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車両搭載用構造体
US10549706B2 (en) Battery pack mounting assembly
JP6997525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US10272761B2 (en) Battery pack
US10431791B2 (en) Traction battery pack shield and shielding method
US20220081040A1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US10601008B2 (en) Battery pack
JP5706967B2 (ja) 車両駆動用バッテリの搭載構造
US11745573B2 (en) Integrated frame and battery pack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6769903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KR20210058551A (ko) 차량의 배터리시스템
KR102281771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하우징
JP2013136308A (ja) 車両
CN209617269U (zh) 一种动力电池碰撞保护结构及电动汽车
US11173777B2 (en) Battery pack mounting system and mounting method
US20220169312A1 (en) Dash Pa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010130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JP6777580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