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98012U -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Google Patents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98012U
CN201798012U CN2010205494132U CN201020549413U CN201798012U CN 201798012 U CN201798012 U CN 201798012U CN 2010205494132 U CN2010205494132 U CN 2010205494132U CN 201020549413 U CN201020549413 U CN 201020549413U CN 201798012 U CN201798012 U CN 201798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parts
cup
breast
wome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494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口真美江
下村紫织
加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co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al Corp filed Critical Wacoa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98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980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该女性用衣服的胸罩1包括左右一对罩杯部2、2,前中心构件6,杯托部9,背片部8,及肩带部11。前中心构件6由非伸缩性构件构成,且在连接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连结罩杯部2、2的方式而设置。背片部8连结于罩杯部2、2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伸。肩带部11将罩杯部2、2与背片部8接合。杯托部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P2在下胸围线附近以与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背景技术
对于以胸罩为代表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而言,除了有具备支托乳房的保护功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将乳房调整为良好形状并托起的具有修整功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包括介于罩杯部的表层布与内层布之间的支持构件、及设置在内层布的肌肤侧的乳房上推构件。
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以覆盖罩杯部的前下部分及中间部分的方式来配置乳房上推构件,由此在穿戴状态下能够使乳房的体积朝前中心侧的上方聚拢,从而可形成乳房的美丽轮廓及丰满的乳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01284号公报
另一方面,作为乳房丰满的女性所担负的烦恼,则有着“因乳房显眼而感到害羞”、“衣服的尺寸难以配合”等。对此,在现有的产品阵容(productLineup)中,大多如上述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一样具有丰胸效果,而业界期望能出现一种能够解决乳房丰满的女性烦恼的、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slim)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包括: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将左右乳房分别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前中心构件,在连接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至少连结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方式而设置,且由非伸缩性构件或者难伸缩性构件构成;杯托部,从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各自的腋侧部分沿着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缘延伸;背片部,连结于所述罩杯部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伸;肩带部,以将所述罩杯部与所述背片部接合的方式设置;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以与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胸围线(under bust line)附近的方式设置。
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左右一对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通过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彼此连结在一起,从而在前中心的肌肤侧形成由该前中心构件保持形状的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如果由带杯托部的罩杯部所支撑的乳房在来自肩带部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则左右的乳房在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内会恰好保持成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
此处,在该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前中心构件具有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从而可充分确保罩杯部之间的空间的保形性。此外,前中心构件以沿着至少连接左右的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而连结左右一对罩杯部的方式设置。像这样在乳房丰满度较大的乳房顶部附近通过连结左右的罩杯部,可抑制乳房向腋侧移动。此外,因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与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胸围线附近,所以不会因杯托部的突出而妨碍到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可将左右乳房的充分的体积收容于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内,可抑制乳房向腋侧移动,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另外,下胸围线是指将左右的乳房的轮廓线(verge’s line)的最下点、或位于其正下方的点加以连接的腰身的线。
而且,优选罩杯部由腋侧的第一面板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构成,肩带部连结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上缘部分,前中心构件将左右的罩杯部的第二面板彼此接合。根据此构成,通过已受到来自肩带部的提拉力的第一面板使乳房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聚拢的乳房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体积被牢固地保持在朝左右的第二面板的肌肤侧及前中心构件的肌肤侧扩展的空间内。因此,可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更苗条。
而且,优选前中心构件呈网状。在此情况下,前中心的通气性良好,因此可抑制左右的乳房的接触部分的出汗。
而且,优选左右的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在比前中心构件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带状构件彼此连结。在此情况下,在上下方向上也可充分确保罩杯部之间的空间。而且,能够缓和杯托部对于左右乳房的接触部分的触碰感,因而可确保穿戴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在前中心相分离的方式留有间隔而配置,左右一对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彼此之间通过前中心构件而互相连结。在此情况下,由前中心构件保持形状的罩杯部的空间形成于前中心的肌肤侧。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如果由带杯托部的罩杯部所支撑的乳房在来自肩带部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则左右的乳房在罩杯部之间的空间内会恰好保持成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可使乳房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另还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模型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从侧方观察到的图3的穿戴状态的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比较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胸罩(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2:罩杯部;2a:上缘部分;2c:腋侧部分;2d:前中心侧部分;3:第一面板;4:第二面板;6:前中心构件;8:背片部;9:杯托部;9a:末端部;10:带状构件;11:肩带部;P2: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的一例的胸罩1,是所谓的钢丝型件(wire form)型胸罩,包括用于覆盖穿戴者的乳房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罩杯部2、2利用难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布料、例如不织布或软质发泡聚氨酯形成。罩杯部2、2以在胸罩1的前中心相分离的方式留有预定的间隔而配置,且各自以将被覆的左右的乳房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
各罩杯部2由腋侧的第一面板3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4所构成。第一面板3与第二面板4,例如以沿着通过相当于穿戴者的乳房的乳房顶部的位置而上下延伸的接线L的方式,利用缝接彼此连结在一起。关于接线L的位置,只要在能够利用第二面板4大致覆盖乳房的前中心侧部分的范围内,则即便稍微偏离相当于乳房的乳房顶部的位置也可以。此处,乳房的乳房顶部是指包含乳头在内的乳房的前端部分。
罩杯部2的上缘部分2a以朝向上方成为凸状的方式缓慢地弯曲。另一方面,下缘部分2b以沿着乳房的轮廓线的方式缓慢地弯曲。另外,罩杯部2的腋侧部分2c将上缘部分2a的腋侧端部与下缘部分2b的腋侧端部接合。前中心侧部分2d以随着罩杯部2、2间的间隔向下方推进而逐渐变窄的方式弯曲,同时将上缘部分2a的前中心侧端部与下缘部分2b的前中心侧端部接合。
此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的前中心侧部分2d、2d彼此之间通过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6互相连结在一起。前中心构件6例如由被称作网眼织物(tulle net)的呈网状的布料而形成。前中心构件6的上缘部分6a在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的上端位置附近沿左右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另外,上缘部分6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被预先设定成位于连接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的直线的附近。像这样以将乳房体积大的乳房顶部周边的罩杯部2、2彼此接合的方式来设置前中心构件6,由此可防止乳房向腋侧移动。这里的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是指呈曲面状的罩杯部2、2的顶点的位置,是在穿戴状态下的罩杯部2、2朝最前方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下缘部分6b在罩杯部2的前中心部分2d的下端位置以朝上方成为凹状的方式弯曲。此外,前中心构件6的左右的腋缘部分6c沿着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弯曲成凹状,且缝接在第二面板4的表面侧。
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即、前中心构件6以覆盖连接左右的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位置的直线附近与带状构件10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而设置。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将前中心构件6设置成包含连接上述左右的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的区域即可,例如可在与带状构件10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设置前中心构件6。即便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乳房体积大的乳房顶部周边将罩杯部2、2彼此连结,也能够使乳房向前中心侧聚拢,从而防止乳房向腋侧移动。
另一方面,在罩杯部2的下缘部分2b通过缝接连结着基部7。基部7沿着罩杯部2的下缘部分2b及前中心构件6的下缘部分6b的形状弯曲,同时向左右方向延伸。朝背侧延伸的背片部8分别缝接在基部7的两端。背片部8例如由伸缩性的纤维材料构成,在背片部8的背侧的端部设置有钩扣9。通过该钩扣9,左右的背片部8、8可以互相自由地搭扣或脱扣。
此外,在罩杯部2与基部7之间设置着杯托部9。杯托部9沿着罩杯部2的下缘部分2b呈圆弧状延伸。杯托部9的腋侧的末端位置P1与罩杯部2的腋侧部分2c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杯托部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P2以接近下胸围线并且与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这里的下胸围线是指将左右的乳房的轮廓线的最下点、或位于其正下方的点加以连接的腰身的线。
该杯托部9被内包在缝接于罩杯部2的下缘部分2b与基部7的上缘部分7a的带状构件10内。带状构件10通过胸罩1的前中心,且沿着基部7的上缘部分7a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因此,左右的杯托部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9a、9a在比前中心构件6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带状构件10而成为互相连结的状态。
另外,胸罩1具有左右一对肩带部11、11。肩带部11例如将伸缩性的布料成形、缝制为绳状,且以在罩杯部2处将第一面板3上镶边的上缘部分2a的腋侧端部、与背片部8的上缘部分接合的方式设置。在肩带部11的中间部分安装着长度调节具12,穿戴者可适当调节肩带部11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罩杯部2、杯托部9及基部7的表面侧,缝接有由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织布、针织布等材料构成的表层布13。就表层布13而言,例如覆盖罩杯部2的上缘部分2a及前中心侧部分2d的部分被施以蕾丝加工,以提高胸罩1的美观。
以下,对具有所述构成的胸罩1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图3是从上方观察到的胸罩1穿戴在人体模型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侧方观察到的该穿戴状态的图。如上所述,在胸罩1中,留有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的前中心侧部分2d彼此之间是通过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6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在将胸罩1穿戴在人体模型A的乳房B的情况下,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前中心构件6所保持形状的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形成于前中心的肌肤侧。
对于人体模型A而言,即便穿戴了胸罩1,乳房B也几乎不会发生变形。因此,在从上方观察人体模型A时,罩杯部2、2间的空间S成为以乳房B、B的乳沟为顶点的剖面大致三角形状,其底部(底边部分)从一方的罩杯部2的第二面板4经过前中心向另一方的罩杯部2的第二面板4扩展。
此外,图5是表示胸罩1穿戴在人体上的穿戴状态的主视图。在将胸罩1穿戴在人体C的乳房D的情况下,由带杯托部9的罩杯部2支撑的乳房D在来自肩带部11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向前中心侧聚拢。如上述一样,在胸罩1中,前中心构件6具有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具有充分的保形性而形成于前中心。
因此,如图5所示,从腋侧向前中心侧聚拢的左右的乳房D、D在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内恰好保持成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因此可使乳房D、D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因将左右的乳房D、D的体积集中于前中心以抑制乳房体积向腋侧移动,尤其能抑制乳房D的腋部的线条外凸。另外,图5中由点划线表示的直线BT,是示意性地表示连接左右的罩杯部2、2的乳房顶部位置的直线。
另一方面,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胸罩穿戴在人体上的状态的主视图。比较例的胸罩101虽然在具有罩杯部102、基部103、杯托部104、背片部(未图示)及肩带部105的点上与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相同,比较例的胸罩与胸罩1的不同点在于:在前中心,杯托部104延长至罩杯部102的前中心侧部分102d的上方为止,基部103朝该杯托部104的延长部分之间突出。
在将该比较例的胸罩101穿戴在人体C的乳房D的情况下,由带杯托部104的罩杯部102支撑的乳房D在来自肩带部105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向前中心侧聚拢,关于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相同。然而,在未使用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6的胸罩101中,胸罩101的前中心与左右的乳房D、D的乳沟密接,从而在前中心,在罩杯部102、102间未形成空间。
因此,即便左右的乳房D、D从腋侧向前中心侧聚拢,如图6所示,左右的乳房D、D在前中心不会成为一整块那样,从而难以获得聚拢感强的轮廓。另外,乳房D的体积不会集中于前中心,所以几乎发挥不了抑制乳房体积向腋侧移动的效果。由此,其结果为,乳房D的腋部线产生较大凸起,与穿戴胸罩1时相比乳房D、D的外形线条相对地接近裸体形状。所谓裸体形状是指在不穿戴胸罩的状态下的乳房形状。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胸罩1中,留有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左右一对罩杯部2、2的前中心侧部分2d彼此之间通过非伸缩性或难伸缩性的前中心构件6连结在一起,由该前中心构件6保持形状的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形成于前中心的肌肤侧。因此,在穿戴状态下,如果由带杯托部9的罩杯部2支撑的乳房D在来自肩带部11的提拉力的作用下从腋侧朝前中心侧聚拢,则左右的乳房D、D在罩杯部2、2间的空间S会恰好保持成好像一整块一样,从而可形成聚拢感强的轮廓。
在此,在胸罩1中,如上述一样,前中心构件6具有非伸缩性或者难伸缩性,罩杯部2、2间的空间S的保持形状性得以充分确保。另外,杯托部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P2在下胸围线附近与罩杯部2的前中心侧部分2d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从而不会因杯托部9的突出而妨碍到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因此,左右乳房D、D的充分的体积可全部收容于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内,可抑制乳房D向腋侧移动,因此可使乳房D的外形线条看起来苗条。
而且,在胸罩1中,罩杯部2由腋侧的第一面板3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4所构成,肩带部11在罩杯部2处将第一面板3上镶边的上缘部分2a的腋侧端部与背片部8的上缘部分接合,前中心构件6将左右的罩杯部2、2的第二面板4彼此接合。根据此构成,通过已受到来自肩带部11的提拉力的第一面板3,使乳房D从腋侧向前中心侧聚拢,聚拢的乳房D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体积被牢固地保持在向左右的第二面板4、4的肌肤侧及前中心构件6的肌肤侧扩展的空间S内。因此,可使得乳房D的外形线条看起来更苗条。
而且,在胸罩1中,使用网眼织物等的呈网状的材料作为前中心构件6。由此,前中心的通气性良好,因此可抑制左右的乳房D、D的接触部分的出汗。
此外,在胸罩1中,优选左右的杯托部9、9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9a、9a在比前中心构件6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带状构件10而彼此连结。由此,罩杯部2、2间的空间S在上下方向均得以充分确保。而且,可缓和杯托部9对于左右的乳房D、D的接触部分的触碰感,因此可确保穿戴时的舒适性。

Claims (6)

1.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将左右乳房分别朝前中心侧挤压的方式形成;前中心构件,在连接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乳房顶部的直线附近以至少连结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方式而设置,且由非伸缩性构件或者难伸缩性构件构成;杯托部,从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各自的腋侧部分沿着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缘延伸;背片部,连结于所述罩杯部的腋侧部分而朝背侧延伸;肩带部,以将所述罩杯部与所述背片部接合的方式设置;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位置以与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下端位置大致一致、且穿戴时位于下胸围线附近的方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杯部由腋侧的第一面板与前中心侧的第二面板构成;所述肩带部连结于所述第一面板的上缘部分;所述前中心构件将所述左右的罩杯部的所述第二面板彼此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心构件呈网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在比所述前中心构件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带状构件彼此连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的末端部在比所述前中心构件更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带状构件彼此连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以在前中心相分离的方式留有间隔而配置;左右一对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部分的彼此之间通过所述前中心构件而互相连结。
CN2010205494132U 2009-10-07 2010-09-30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80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3464A JP5365457B2 (ja) 2009-10-07 2009-10-07 カップ付き女性用衣類
JP233464/09 2009-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98012U true CN201798012U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6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4941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8012U (zh) 2009-10-07 2010-09-30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65457B2 (zh)
CN (1) CN2017980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829A (zh) * 2017-09-14 2020-04-17 金旗股份有限公司 女式内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7343A (zh) * 2014-09-16 2014-12-17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 大规格文胸以及加工工艺
JP6928234B2 (ja) * 2017-04-10 2021-09-01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2019031760A (ja) * 2017-08-08 2019-02-28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付き衣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5686B2 (ja) * 1997-04-09 2000-05-29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付き女性用衣類
JP2006200090A (ja) * 2005-01-24 2006-08-03 Takagi:Kk カップ部分を有する女性用衣料
JP3129339U (ja) * 2006-12-05 2007-02-15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1829A (zh) * 2017-09-14 2020-04-17 金旗股份有限公司 女式内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65457B2 (ja) 2013-12-11
JP2011080165A (ja) 201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6347B2 (en) Combination brassiere and tank top
CN100589776C (zh)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CN109982591A (zh) 女式内衣
CN201798012U (zh)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CN102811637A (zh) 具有罩杯部的女性用衣服
CN1977681B (zh) 基础衣料
CN101164460B (zh)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CN106360821A (zh) 玲珑无钢圈文胸
US2626395A (en) Brassiere
CN201430927Y (zh) 可阶性调整内衣
KR200462424Y1 (ko) 기능성 브래지어
KR100982759B1 (ko) 가슴을 모아 풍만함을 연출할 수 있는 가슴 고정 브래지어
CN101336753B (zh) 胸罩
CN201683063U (zh) 带抹胸的运动背心
CN105455204A (zh) 带有罩杯部的衣服
CN206333380U (zh) 玲珑无钢圈文胸
US2474699A (en) Brassiere
CN203692570U (zh) 一种多穿文胸
CN106539136A (zh) 电动按摩乳罩
CN201491730U (zh) 一种塑形可外穿胸衣
CN202112321U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CN202800151U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KR20060057556A (ko) 기능성 브래지어
CN213096131U (zh) 无肩带高侧比弹性骨架的半杯文胸
CN213785401U (zh) 一种正反两穿双领美背背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