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94730U -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94730U
CN201794730U CN2010205026999U CN201020502699U CN201794730U CN 201794730 U CN201794730 U CN 201794730U CN 2010205026999 U CN2010205026999 U CN 2010205026999U CN 201020502699 U CN201020502699 U CN 201020502699U CN 201794730 U CN201794730 U CN 201794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denser
throttle valve
geothermal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026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朱家玲
付文成
胡涛
李太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205026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94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94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947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Kalina循环耦合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装置。在装置结构上:由高温回热器、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低温回热器以及冷凝器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并联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Kalina地热发电系统;由第二冷凝器、溶剂泵、蒸发器、节流阀以及吸收器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通过节流阀接于分离器、吸收器于高温回热器,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本实用新型。本装置可产生100℃左右的吸收温度,同时将地热废水的排放温度降至60℃左右,达到用低品位的地热能提高机组发电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原系统设备各项参数进行大规模调整,工质种类及状态参数也均与Kalina系统相吻合。

Description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资源利用,具体涉及一种与卡林那(Kalina)循环耦合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发电属于新能源利用。目前利用中低温地热能进行发电主要是基于朗肯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ORC)、水蒸气扩容循环等。Kalina循环是采用NH3-H2O溶液为工质,通过分馏改变工质的浓度,吸收地热能来进行发电的技术,其循环效率比ORC循环提高20%-40%。Kalina循环用于中低温地热发电,地热水源温度要求在200-120℃之间,而发电后排放的地热水温度则高于80℃,即排放温度不能进一步降低,其所含的热能也不能被利用。在地热水排放温度低于80℃的条件下采用Kalina循环,所带来的问题是:较低的地热水排放温度对应的氨水溶液蒸发压力也较低,汽轮机进口压力随着降低,造成循环发电效率降低;另外地热水温度较低时,系统中换热设备的换热温差减小,提高换热面积将导致系统投资增大,造成发电系统的经济性降低。所以如何利用较低温度的地热水能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热点和焦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缺陷,使地热发电的效率提高,系统经济性更好。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Kalina循环用于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吸收增温的方法使提高地热水的利用温位,而提供了一种与Kalina循环相耦合的中低温地热能发电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结构装置进行说明。其原理是借鉴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循环理论,将部分汽轮机出口低压的氨蒸气引入吸收增温系统,经冷凝增压后,在蒸发器中吸收排放地热水的热量,并在吸收器中以更高的吸收温度向发电系统工质放热,实现排放地热水中地热能向发电工质能量的转移,并最终由发电工质在汽轮机中做功,产生电能。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基于Kalina地热发电循环增加一套吸收增温系统,利用较低温度的地热能与Kalina循环进行耦合,由此提高地热发电的热经济性。在装置结构上如附图1所示。高温回热器、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低温回热器、第一冷凝器以及溶液加压泵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并联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Kalina地热发电系统。由第二冷凝器、溶剂泵、蒸发器、第二节流阀以及吸收器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图1中虚线框);两个系统的连接是通过:第二节流阀接于分离器、吸收器串接于发生器与高温回热器之间、以及汽轮机的乏汽管接入第二冷凝器的溶剂侧,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纯质(工质)在不同压力下,其冷凝/蒸发的温度不同,应用工质(氨)的压力越高,冷凝/蒸发温度也越高。另外氨溶液在吸收氨蒸气时为放热反应,将产生比氨蒸发温度高的吸收温度,如稀氨水溶液吸收氨蒸气时,将发出大量的热。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增温系统的剖面简图,省略了系统外部的连接管道,包括各换热管束的连接管道,第二冷凝器与蒸发器间的两条连接管道,以及吸收器下部与高温回热器间的一条连接管道,系统循环过程为:
(1)   来自汽轮机出口的低温低压氨蒸气(压力<10bar)进入第二冷凝器,管内流动低温冷凝水,管外为氨蒸气,氨蒸气被冷凝为低温低压的氨液,汇集在冷凝器下部,通过一条系统外部的连接管道被溶剂泵抽取加压至高压(蒸发压力),氨液变为高压低温的液体,进入到蒸发器中。
(2)   氨液喷淋到蒸发器换热管束外侧,与换热管内侧流动的排放地热水进行换热,在给定蒸发压力的条件下,氨液蒸发形成高温高压的氨蒸气;尚未蒸发的氨液,汇集到蒸发器下方,在压差作用下经另一条系统外部的连接管道回流至冷凝器,被溶剂泵重新抽取至蒸发器进行充分蒸发,实现氨液的充分蒸发。
(3)   氨蒸气透过蒸发器与吸收器间的挡板,被喷淋在换热管上稀氨溶液(来自分离器)吸收,产生吸收反应热,使吸收氨蒸气后形成的浓氨溶液温度升高,达到较高的吸收温度(100℃左右),对用于系统发电的氨水溶液(管内)加热。放热后的浓氨溶液(管外),进入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吸收其余的氨蒸气,回收热量。然后进入经第一冷凝器以及溶液加压泵、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吸收器、发生器,实现氨水溶液工质的循环。通过上述循环实现了排放地热水与发电工质(氨水溶液)热量交换,吸收更多的地热能用于发电。
本具有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Kalina地热发电机系统中加入增温系统,可产生100℃左右的吸收温度,同时将地热废水的排放温度降至60℃左右,达到利用低品位的地热能(80℃)来提高机组发电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原系统设备的各项设计参数进行大规模调整,工质种类及状态参数也均与Kalina系统相吻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连接管道少,便于安装和保证密闭性要求。由于系统自身耗能低,除溶剂泵少量耗电外,其余流体的流动可依靠系统剩余压力和换热器间氨蒸气的密度差。耦合式Kalina地热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可提高10%。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结构示意简图。图中虚线框内为发电机组的吸收增温系统。
附图2为吸收增温系统的原理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结构装置做进一步的说明。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具有: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回热器、冷凝器、节流阀、溶剂泵以及吸收器等。其中由高温回热器1、发生器2、分离器3、汽轮机4低温回热器5、第一冷凝器6-1以及溶液加压泵7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8-1并联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Kalina地热发电系统。由第二冷凝器6-2、溶剂泵9、蒸发器10、第二节流阀8-2以及吸收器11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通过第二节流阀8-2接于分离器3、吸收器11串接于发生器2与高温回热器1之间、以及汽轮机4的乏汽管接入第二冷凝器6-2的溶剂侧,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如图1)。由于吸收增温系统中的各设备间工质溶液的流动与状态参数变化具有关联性,所以将第二冷凝器6-2、蒸发器10、以及吸收器11集成组装同一筒体内,在蒸发器10与吸收器11之间设置挡板13(如图2所示),防止容器间液体彼此溅入。目的在于尽量减少管道连接,这样既可保证系统密闭性要求,又可节省设备安装空间,如省略了蒸发器10与吸收器11之间连接管道,在系统外部的连接管道长度也大大缩短。同时其中要求在蒸发器内设置压力仪表,监测设备启动、运行过程中的蒸发压力。溶剂泵8为屏蔽式增压泵,并变频调节,用于调节工质流量和调整蒸发器压力。水泵12从冷凝水池为第一冷凝器6-1供水。本实施例进入吸收增温系统(蒸发器)的地热水温度为80℃,排水温度为60℃。
第二冷凝器为钢管水平降膜式换热器;管内流体为循环冷凝水,管外流体为氨蒸气,作用是将氨蒸气冷凝为液体。溶剂泵为屏蔽式增压泵,屏蔽隔绝泵两侧的流体,对氨液加压,提高蒸发器内的压力。蒸发器管内流体为地热水,管外流体为氨液,蒸发器吸收地热能将高压氨液蒸发。节流阀将分离器出口的高压稀氨水溶液压力降低至蒸发器内的压力。吸收器管内为浓氨水溶液,管外稀氨水溶液,管外稀氨水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产生的氨蒸气,向管内浓氨水溶液传递热量。考虑氨具有毒性和爆炸性,上述所有设备都需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Claims (3)

1.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具有发生器、分离器、汽轮机、回热器、冷凝器、节流阀、溶剂泵以及吸收器,其中由高温回热器(1)、发生器(2)、分离器(3)、汽轮机(4)低温回热器(5)、第一冷凝器(6-1)以及溶液加压泵(7)依次串接;第一节流阀(8-1)并联接于高、低温回热器之间,构成Kalina地热发电系统,其特征是由第二冷凝器(6-2)、溶剂泵(9)、蒸发器(10)、第二节流阀(8-2)以及吸收器(11)依次串接构成吸收增温系统,通过第二节流阀(8-2)接于分离器(3)、吸收器(11)串接于发生器(2)与高温回热器(1)之间、以及汽轮机(4)的乏汽管接入第二冷凝器(6-2)的溶剂侧,使吸收增温系统与吸收式地热发电系统组合成为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其特征是将所述第二冷凝器(6-2)、蒸发器(10)以及吸收器(11)集成组装同一筒体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其特征是将所述溶剂泵(9)为屏蔽式增压泵,并变频调节。
CN2010205026999U 2010-08-24 2010-08-24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4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026999U CN201794730U (zh) 2010-08-24 2010-08-24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026999U CN201794730U (zh) 2010-08-24 2010-08-24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94730U true CN201794730U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4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0269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4730U (zh) 2010-08-24 2010-08-24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9473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9368A (zh) * 2010-08-24 2011-01-19 天津大学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CN102797524A (zh) * 2012-08-28 2012-11-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低温余热利用冷/功联产系统
CN103452700A (zh) * 2012-08-28 2013-12-1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浅膨胀相循环发动机
CN109026570A (zh) * 2018-08-01 2018-12-18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0986420A (zh) * 2019-12-05 2020-04-10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升温再热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CN111306835A (zh) * 2020-02-24 2020-06-19 陕西科技大学 利用中低温热源的氨水工质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9368A (zh) * 2010-08-24 2011-01-19 天津大学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CN102797524A (zh) * 2012-08-28 2012-11-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低温余热利用冷/功联产系统
CN103452700A (zh) * 2012-08-28 2013-12-18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浅膨胀相循环发动机
CN102797524B (zh) * 2012-08-28 2015-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中低温余热利用冷/功联产系统
CN109026570A (zh) * 2018-08-01 2018-12-18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0986420A (zh) * 2019-12-05 2020-04-10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升温再热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CN111306835A (zh) * 2020-02-24 2020-06-19 陕西科技大学 利用中低温热源的氨水工质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306835B (zh) * 2020-02-24 2021-05-04 陕西科技大学 利用中低温热源的氨水工质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81129U (zh) 动力供给系统
CN201794730U (zh)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CN101949368B (zh) 带有吸收增温系统的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
CN102954616B (zh) 一种乏汽直接吸收式溴化锂热泵系统
CN103058306B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CN102226447B (zh) 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系统装置
CN110344898A (zh) 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CN102828790A (zh)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系统
CN101832681A (zh) 利用热泵回收热能的溴化锂制冷机
CN107305072A (zh) 一种利用低温余热与lng冷能的冷电联产系统
CN102797524B (zh) 一种中低温余热利用冷/功联产系统
CN103090593A (zh) 热泵循环系统及热泵循环方法及蒸发系统
CN112503782A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3159268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CN114322354B (zh) 一种吸收式循环制冷系统及其工艺
CN105649901A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发电装置
CN102620478A (zh) 用于热电厂或核电厂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203190713U (zh)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202100286U (zh) 一种电厂低压加热装置
CN107098419A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系统
CN207585140U (zh) 一种基于第二类吸收式混合热泵
CN102809144A (zh) 采用两级喷射吸收热泵提高热力循环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02361696U (zh) 热泵循环系统及蒸发系统
CN109386331A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发电装置
CN110243009B (zh) 用于供热机组的吸收式热泵储热与放热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