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94389U -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94389U
CN201794389U CN2010201286624U CN201020128662U CN201794389U CN 201794389 U CN201794389 U CN 201794389U CN 2010201286624 U CN2010201286624 U CN 2010201286624U CN 201020128662 U CN201020128662 U CN 201020128662U CN 201794389 U CN201794389 U CN 20179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handle
pellet shot
slingshot
contac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8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28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94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9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943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包括把手轴、把手壳、转轮,把手轴一端联有手柄,在把手轴的外侧有把手壳,把手轴的外侧还设有拨力点,在拨力点一侧的把手轴外侧设有转轮,在转轮上有与拨力点对应的受力点,其特征是:在转轮上设有触点电极,该触点电极与其周围的转轮表面互为反电导。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密码拨号来控制电控类锁具的电路开启与断开,当密码拨号完全正确时,锁具电路被接通,锁具方可接收开锁指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可实现,当锁具接收到开锁指令后,拨号盘随即变成开门把手。可广泛用于防盗门、保险柜、车辆、集装箱等。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控类锁具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即: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背景技术
在现有采用遥控、磁卡、或键盘密码等电控类锁中,其控制电路始终处于待机状态,造成电能浪费;另外,由于始终待机,也容易被循环码发送器破译开启,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采用密码拨号来控制电控类锁具的电路开启与断开,当密码拨号完全正确时,锁具电路被接通,锁具方可接收开锁指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可实现,当锁具接收到开锁指令后,拨号盘随即变成开门把手。可广泛用于防盗门、保险柜、车辆、集装箱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把手轴、把手壳、转轮,把手轴一端联有手柄,在把手轴的外侧有把手壳,把手轴的外侧还设有拨力点,在拨力点一侧的把手轴外侧设有转轮,在转轮上有与拨力点对应的受力点,其特征是:在转轮上设有触点电极,该触点电极与其周围的转轮表面互为反电导。
所述的触点电极为导电体,该触点电极周围的转轮表面为非导电体。
在所述的把手轴与把手壳之间设有把手轴套,在把手轴中有轴弹子孔,轴弹子孔中有弹簧和轴弹子,在把手轴套中有与轴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套弹子孔中有套弹子,把手轴套外侧设有开锁点,在把手壳中有与轴弹子孔和套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壳弹子孔中有壳弹子。
在所述的把手轴与把手壳之间设有把手轴套,在把手轴中有轴弹子孔,轴弹子孔中有轴弹子,把手轴中还设有与轴弹子匹配的钥匙槽,在把手轴套中设有与轴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套弹子孔中有套弹子,把手轴套外侧设有开锁点,在把手壳中设有与轴弹子孔和套弹子孔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壳弹子孔中有壳弹子和弹簧。
所述的转轮被设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中设有轮内孔,转轮的轮内孔被套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或者所述的转轮被设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中设有轮内孔,轮内孔中设有含有套内孔的转轮内套,转轮内套的套内孔被套在把手轴的柱体圆周外侧。
所述的转轮被安装在把手轴的端面外侧,在转轮中设有轮内孔,轮内孔中设有转轮内套,转轮内套被安装在把手轴的端面外侧;或者所述的转轮被安装在把手轴的端面外侧,在转轮中设有转轴,转轮的转轴可与把手轴的端面可旋转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相连固定。
在与受力点非同侧转轮轮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在第二转轮内套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在第二转轮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第二触点电极周围的第二转轮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相邻的第二转轮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在与第二受力点对应的转轮一侧设有传力点,第二转轮内套可与把手壳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相连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防止循环码发送器开锁和信号诊听技术开锁,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外接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另一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中:12.钥匙,23.开锁机关,234.磁极弹子,5.接线板,51.绝缘板,50.电刷,53.负电刷,54,正电刷,6.把手轴,61.轴弹子孔,62.轴弹子,63.弹簧,631.弹子,64.固定滑槽,65.手柄,66.拨力点,67.钥匙槽,7.把手轴套,71.套弹子孔,72.套弹子,73.传力点,9.把手壳,91.壳弹子孔,92.壳弹子,93.弹簧,94.固定销孔,95.固定销,96.壳内孔,101.转轮,111.第二转轮,102.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42.第三触点电极,152.第四触点电极,103.受力点,113.第二受力点,104.传力点,105.转轮内套,115.第二转轮内套,107.固定件,117.固定件,108.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25.套内孔,135.第二套内孔,126.轮内孔,136.第二轮内孔,127.隔栏,137.第二隔栏,47.第三隔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施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本实施例只具有一个密码的拨号功能。采用圆柱体作为把手轴6,为减小体积,可将把手轴6制作成同轴线直径粗细不同的两段,其中直径粗的一段可用于安装把手壳9,直径细的一段可用于安装转轮101。在把手轴6的外侧有把手壳9,把手轴6的外侧还设有拨力点66,在拨力点66一侧的把手轴6外侧设有转轮101,在转轮101上有与拨力点66对应的受力点103,在转轮101上还设有触点电极102,该触点电极102与其周围的转轮101表面互为反电导。在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的触点电极102设为为导电体,该触点电极102周围的转轮101表面为非导电体。
可用现有工艺和技术制作出如图1所示含固定滑槽64的把手轴6、含壳内孔96和固定销孔94的把手壳9,本实施例中的壳内孔96要与把手轴6的外侧尺寸匹配,固定销孔94要与固定滑槽64对应匹配,其目的是将把手轴6可旋转的固定在把手壳9中,也可采用现有的转轴与外套相互固定的技术来相互固定把手轴6和把手壳9。可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成含轮内孔126的圆盘状转轮101,再在制作成的转轮101的一侧安装由导电体制作成的触点电极102。也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成转轮101后,再在其需要的表面涂上绝缘层。为防止侦听,可将触点电极102制作成与转轮101表面相互平滑的扁平形状的触点电极。本实施例中的轮内孔126也要与把手轴6的外侧尺寸匹配,可按图1所示,在把手轴6直径粗的一段外侧安装把手壳9,在把手轴6直径细的一段安装转轮101,在转轮101一侧的把手轴外侧安装拨力点66,在转轮101一侧与拨力点66对应处安装受力点103,受力点103也可与转轮101一同制作。在把手轴的另一端安装手柄65,手柄65也可与把手轴6一同制作,手柄65可以是带有刻度盘的圆形手柄。按现有技术封装即可使用。
使用时,可按预先设定,旋转手柄65,将手柄65上的某一标记对准门体上的定位点,使触点电极102与外接电路的负电刷53和正电刷54相遇,此时电控类锁具的电源被接通,即可按现有电控锁的操作规程实现开锁。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外接电路的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触点电极102改设成绝缘体,触点电极102周围的转轮101表面改设成导电体。可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作成转轮101,在转轮101上安装绝缘材料著作成的触点电极102。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把手轴6与把手壳9之间增加了一个用于驱动类似门体插销或锁舌的把手轴套7;在把手轴套7所对应的把手轴6中设有轴弹子孔61,轴弹子孔61中有弹簧63和轴弹子62,在把手轴套7中设有与轴弹子孔61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71,套弹子孔71中有套弹子72,在把手轴套7的外侧设有开锁点73,在把手壳9中设有与套弹子孔71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91,壳弹子孔91中有壳弹子92;所述的转轮101被设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101的轮内孔126中设有含有套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的套内孔125被套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
请参阅图2,可采用现有的弹子锁制作工艺和技术,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把手轴6和把手轴6中的轴弹子孔61和固定滑槽64、把手轴套7和把手轴套7的套弹子孔71、把手壳9和把手壳9中的壳弹子孔91和固定销孔94;制作时要确保轴弹子孔61,套弹子孔71和壳弹子孔91匹配相通,为确保把手轴6能空转,可根据需要将轴弹子孔61、套弹子孔71、壳弹子孔91制作成孔径相等或不等,图2中,轴弹子孔61的孔径大于套弹子孔71的孔径。再利用现有弹子锁的弹子制作工艺和装配技术,在轴弹子孔61中装入弹簧63和轴弹子62,图2中的轴弹子62的横截面积大于套弹子孔71的孔面积,使轴弹子62不能进入套弹子孔71,以确保把手轴6空转的可靠性。在把手轴6外侧安装把手轴套7,在把手轴套7外侧安装把手壳9,并配制和安装好轴弹子孔61中的轴弹子62,套弹子孔71中的套弹子72,壳弹子孔91中的壳弹子92。本实用新型的弹子配制具体要求是:当无电控锁设备作用于壳弹子92时或套弹子72时,把手轴套7与把手壳9之间有套弹子72或壳弹子92卡住,把手轴6与把手轴套7之间无弹子卡住,把手轴6能空转;当实现开锁时,电控设备作用于壳弹子92,把手轴套7和把手壳9之间无任何弹子卡住,把手轴6和把手轴套7之间有套弹子72或轴弹子62卡住,此时把手轴套7可连同把手轴6一起转动。轴弹子62、套弹子72、壳弹子92可以是普通的柱形弹子或异形弹子;壳弹子92还可以是含有磁极性的弹子。在把手轴套7的外侧安装开锁点73,用于直接或间接驱动类似门的插销,开锁点73也可用于驱动现有锁具中的锁舌或与锁舌相关联的部件。将固定销95装入与固定滑槽64对应的固定销孔94中,以控制把手壳9相对把手轴6的轴向位移。也可采用先有锁具和把手制作的其它技术和方法,来控制把手轴6、把手轴套7和把手壳9彼此间的轴向位移。
再用现有技术制作出如图2所示的含隔栏127和轮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隔栏127的具体形状可以是圆片状、柱状、圆环状、凸起状,可根据需要与转轮内套105整体制作,也可分开制作后根据需要再联合在一起,其目的是帮助转轮101的定位;转轮内套105可根据转轮101被设置的位置所需,安装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或把手轴6柱体端面外侧,图2中的转轮内套105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轮内孔125与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匹配。再用现有技术或实施例1中所述,制作出图2所示含触点电极102和受力点103的转轮101,触点电极102与其所在转轮101的周围表面互为反电导,触点电极102周围表面的范围可以从触点电极102距离轴心的位置为半径的圆环扩展到除触点电极102的整个转轮101。可用绝原材料制作出圆环状的转轮101,再在转轮101上安装用导体材料做成的触点电极102。也可用导电材料做成转轮101,再在转轮101上涂上仅露出触点电极102部位的绝缘层。为了组装和使用方便,触点电极可做成转轮101半径上的一段线状,也可以是点状。再按制作隔栏127和转轮内套105的方法制作出第二隔栏137和第二转轮内套115,图2中的第二转轮内套115含有与把手轴6柱体圆周外侧匹配的第二套内孔135;同样与制作转轮101的方法相同,制作出含第二触点电极112的第二转轮111,触点电极112与其所在转轮111的周围表面也互为反电导,触点电极112周围表面的范围可以从触点电极112距离轴心的位置为半径的圆环扩展到除触点电极112的整个第二转轮111。图2中的第二转轮111含有与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匹配的第二轮内孔136。
请参阅图2,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安装第二转轮内套115,并用固定件117将其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在第二转轮内套115的外侧安装含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二受力点113的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端的把手轴6柱体圆周外侧上安装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通过固定件107与第二转轮内套115相连固定,在转轮内套105的外侧安装含触点电极101和受力点103的转轮101,转轮101含受力点103的一面与第二转轮111不相邻。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的一侧安装传力点104。在转轮内套105的外端安装防止转轮101脱落的第三隔栏47;在把手轴6的外侧再安装与受力点103对应的拨力点66。
在图2中,为了便于触点电极102和第二触点电极112与外接电路的负电刷53和正电刷54相连接,在转轮101触点电极102所在的另一侧设置一个与触点电极102互为导体的第三触点电极142,图2中第三触点电极142外形似电刷型并与第二触点电极112对应;同样,在第二转轮111第二触点电极112所在的另一侧设置一个与第二触点电极112互为导体的第四触点电极152,图2中第四触点电极152外形也似电刷型并与外接电路的负电刷53相对应。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与外接电路连接的示意图,图3中,外接电路的接线板5上有绝缘板51,绝缘板51上设有能和触点电极102接触的负电刷53、能和第二触点电极14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接触的电刷50、能和第二触点电极112接触的正电刷54。在实际应用中,转轮101上是否安装第三触点电极142,第二转轮111上是否安装第四触点电极152,具体由外接电路需要而定。其余可参见实施例1。
使用时,在开锁前可按现有保限柜密码拨号盘的操作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可按预先设定,右旋转圆盘型手柄65两圈以上并将手柄65上某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定位点,使第二转轮111上的第四触点电极152与负电刷53接触;再左旋转手柄65在一圈到两圈以内并将手柄65上另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定位点,使转轮101上的第三触点电极142与第二转轮111的第二触点电极112接触,同时转轮101上的触点电极102也与正电刷54接触,此时用于电控锁的电源以接通;再右旋转手柄65在一圈以内并将手柄65上又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的定位点,使得轴弹子孔61与套弹子孔71对应,此时即可实现开锁。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外接电路的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触点电极102、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三触点电极142、第四触点电极152改设成绝缘体,并将触点电极102、第三触点电极142周围的转轮101表面改设成导电体、将第二触点电极112、第四触点电极152周围的转轮111表面也改设成导电体。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施例结构的纵向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含触点电极102和受力点103的转轮101的制作和安装可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轴弹子62、弹簧63、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2相同。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的第二转轮111、第二转轮内套115的制作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共同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的是:在实施例2中转轮101的轮内孔126中设置有含套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和转轮101被安装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端的把手轴6外侧。本实施例中不含有转轮内套105,所述的转轮101被设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转轮101的轮内孔126被套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本实施例所述的转轮101被安装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内端的把手轴6外侧。
请参阅图4,在把手轴套7一端的把手轴6外侧安装拨力点66。在与拨力点66对应的把手轴6柱体圆周外侧上安装含触点电极102和受力点103的转轮101。在转轮101外侧的把手轴6柱体圆周外侧上安装含第二隔栏137和第二套内孔135的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安装含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二受力点113的第二转轮111。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的一侧安装传力点104。在第二转轮内套115上再安装第三隔栏47,并将第二转轮内套115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其余可参见实施例1或实施例2。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在本实施例的转轮101中增加如图3所示的含第三触点电极142,在第二转轮111中增加第四触点电极152。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轴弹子62、弹簧63、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2相同。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的转轮101、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的第二转轮111的制作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相似的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11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轮内孔126中设有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
请参阅图5,按现有技术制作如图5中所示含隔栏127的转轮内套105、含第二隔栏137的第二转轮内套115,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可不含轮内孔。在转轮内套105外侧安装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的转轮101。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安装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的第二转轮111。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安装传力点104。将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通过铆、焊等技术相连固定,再将转轮内套105连同第二转轮内套115置于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并通过固定件117与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在受力点103对应的把手轴6的外侧安装与此对应的拨力点66。其余可参见实施例2。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轴弹子62、弹簧63、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2相同。第二转轮内套115、第二转轮111的制作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相似的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通过固定件117与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11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转轴19,转轴19可与把手轴6的端面可旋转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图6中转轴19一头是与把手轴6的端面可旋转相连固定,另一头是通过第二转轮内套115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
请参阅图6,采用现有技术制作出图6中的转轮101,转轮101和其中的触点电极102、第三触点电极142的制作方法可参见实施例1或实施例2。在转轮101中安装转轴19,转轴19可以是圆柱状或圆环状或球状。可将连有转轮101的转轴19嵌入到把手轴6的端面中,并与把手轴6可旋转相连固定;也可将转轴19嵌入到第二转轮内套115中,并于第二转轮内套111可旋转相连固定,并通过第二转轮内套115和固定件117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再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安装含第二受力点113、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安装传力点104,其余可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含隔栏127的转轮内套105、含第二隔栏137的第二转轮内套115、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的转轮101、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的第二转轮111的制作可与实施例2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相同特征有:在把手轴6中有轴弹子孔61,在把手轴套7中有与轴弹子孔61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71,在把手壳9中有与套弹子孔71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9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相同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把手轴6中设有与轴弹子62匹配的钥匙槽67,在轴弹子孔61中只设有轴弹子62;在把手壳9的壳弹子孔91中,设有壳弹子92和弹簧93。
请参阅图7,选择圆柱体作为把手轴6,可采用现有弹子锁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制作出如图7中所示的柱形轴弹子孔61和与轴弹子孔61匹配的钥匙槽67以及固定滑槽64的把手轴6、含套弹子孔71的把手轴套7、含柱形壳弹子孔91和固定销孔94的把手壳9。制作时轴弹子孔61、套弹子孔71和壳弹子孔91的孔径和位置要相互对应和匹配。为了使与开锁机关23相连的钥匙12在插入钥匙槽67时不影响把手轴6的旋转,可采用圆形钥匙槽67并与把手轴6同轴线制作,在把手轴6旋转时钥匙槽67可圆周的空间需大于钥匙12的宽和高,或将钥匙12也制作成圆柱形;也可将钥匙12与开锁机关23采用活动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其目的是开锁机关23能让钥匙12随把手轴6自由旋转和有效控制钥匙12的轴向位移。钥匙12和开锁机关23可由另一遥控或电控锁具提供。按现有弹子锁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在把手轴6外侧安装把手轴套7,在把手轴套7外侧安装把手壳9,并配制和安装与轴弹子孔61匹配的轴弹子62,与套弹子孔71匹配的套弹子72,与壳弹子孔91匹配的壳弹子92和弹簧93;弹子配制的具体要求是:当无物体作用于轴弹子62时,把手轴套7与把手壳9之间有套弹子72或壳弹子92卡住,把手轴6与把手轴套7之间无弹子卡住,把手轴6能空转;当匹配钥匙12被正确插入钥匙槽67后,把手轴套7和把手壳9之间无任何弹子卡住,把手轴6和把手轴套7之间有轴弹子62或套弹子72卡住,此时把手轴套7可连同把手轴6一起转动。所述的轴弹子62、套弹子72和壳弹子92可以是普通的柱形弹子,也可以是异形弹子;轴弹子62还可以是含有磁极性的弹子。在把手轴套7的外侧安装开锁点73,用于直接或间接驱动类似门的插销,开锁点73的安装和其活动范围要避开把手壳9的影响,需要时可在把手壳9适当位置开出一个滑槽用于开锁点73的安装和使用。将固定销95装入与固定滑槽64对应的固定销孔94中,以控制把手壳9相对把手轴6的轴向位移。也可采用现有锁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来控制把手轴6、把手轴套7和把手壳9彼此间的轴向位移。
请参阅图7,为防止把手轴6在转动过程中,影响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11的定位,需制作出如图7中所示的含隔栏127和套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含第二隔栏137和第二套内孔135的第二转轮内套115,再将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安装在把手轴套7一端把手轴6的外侧,图中第二转轮内套115位于转轮内套105与把手轴套7端面之间。图7中,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位于把手轴套7一端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为减少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所需的体积以及制成品的体积,可将把手轴6也制作成同轴线直径粗细不同的两段,其中直径粗的一段用于安装轴弹子孔61和轴弹子62以及把手轴套7,直径细的一段用于安装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转轮内套105的套内孔12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的第二套内孔135要与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的尺寸匹配。图7中,第二转轮内套115通过固定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再用现有技术在一圆片上制作出含轮内孔126和触点电极102以及受力点103的转轮101,触点电极102为导电的材料制作,触点电极102所在转轮101的周围表面为非导电体。可采用用绝原材料做出圆环状的转轮101,再在转轮101上安装受力点103和用导电体材料做成触点电极102。为防止触点电极被侦听出来,可将触点电极102制作成与转轮101表面相互平滑的扁平形状的触点电极。为了便于外接电路连接,可在触点电极102所在转轮101的另一侧表面安装与触点电极102互为导电体的第三触点电极142。与触点电极102所在的一侧相同,触点电极142所在转轮101的周围表面也为非导电体。用同样方法制作出含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二受力点113的第二转轮111。也可根据电路连接需要,将第二转轮111制作成含有第四触点电极152,第四触点电极152所在第二转轮111的周围表面也为非导电体;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可制作成扁平型的触点电极,使之能与第二转轮111的表面相互平滑。在图7中,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11相邻两个侧的第三触点电极14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其中一个是扁平形状的触点电极,而另一个是凸起电刷形状的触点电极;扁平形状的第四触点电极152和凸起电刷形状的第三触点电极142可相互接触互为导电体,实际制作中也可将第四触点电极152制作成凸起电刷形状的触点电极,第三触点电极142制作成与其匹配的扁平形状的触点电极。在实际应用中,转轮101上是否安装第三触点电极142,第二转轮111上是否安装第四触点电极152,具体由外接电路需要而定。
在把手轴套7一端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安装含第二隔栏137的第二转轮内套115,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采用螺钉、铆、焊技术或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固定相连,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安装含第二受力点113、第二触点电极11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再在第二转轮内套115的外端的把手轴6柱体圆周外侧安装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可通过固定件107或铆、焊技术与第二转轮内套115相连固定,实质上转轮内套105也是通过第二转轮内套115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再在转轮内套105上安装含受力点103、触点电极102和传力点104的转轮101,为防止转轮101脱落,在距离隔栏127的转轮内套105的另一端安装第三隔栏47。在受力点103所对应的把手轴6外侧安装能作用于受力点103并能驱动转轮101转动的拨力点66。在把手轴6上安装手柄65,手柄65可制作成带有刻度盘的圆形。手柄65与锁芯6的连接方式,都可采用现有保险柜、防盗门、插芯手执门锁中的面板与把手技术及把手轴的连接和安装工艺技术。按现有锁具和拨号盘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封装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在开锁前可按现有保限柜密码拨号盘的操作方式进行操作,例如:可按预先设定,右旋转圆盘型手柄65两圈以上并将手柄65上某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定位点,使第二转轮111上的第二触点电极112和外接电路正电刷54相互接触,再左旋转手柄65在一圈到两圈以内并将手柄65上另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定位点,使转轮101上的触点电极101与外接电路负电刷53相互接触,第三触点电极142和第四触点电极152相互接触,此时外接电路负电刷53和正电刷54将电控锁具的电源接通,再右旋转手柄65在一圈以内并将手柄65上又一标记对准门体面板上的定位点,使得轴弹子孔61与套弹子孔71对应,此时即可开启带有开锁机关23和钥匙12的电控类锁具实现开锁和开门。其余可参加实施例2。
实施例7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钥匙槽67、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弹簧93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6相同。转轮内套105、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以及传力点104和第三受力点142的转轮101、第二转轮内套115、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以及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的制作与安装也可与实施例6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相同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把手轴6、把手轴套7、把手壳9之间的弹子技术是采用了磁性弹子技术;把手轴6中轴弹子孔61中的轴弹子62为含有磁极性弹,轴弹子孔61的槽口截面需大于套弹子孔71的截面,轴弹子孔61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与钥匙槽67相通或不相通。在轴弹子孔61中设有含磁极性轴弹子62和倒“T”字形弹子631;轴弹子62和弹子631可根据需要分开制作;也可连成一体制作,形成一个含有磁极性的倒“T”字形弹子,倒“T”字形弹子631细的一头截面需小于套弹子孔71的截面,以保证其能进入套弹子孔71,到“T”字形弹子631粗的一头截面需大于套弹子孔71的截面,以保证其粗的一头不能进入套弹子孔71并一直驻留在轴弹子孔61中;在钥匙12上设有能与磁极性的轴弹子62对应匹配的磁性弹子234,含磁极性的轴弹子62与磁性弹子234可相邻的两面为相同磁极;为了确保磁力传输,把手轴6需选择不可被磁化的材料制作。其余可参阅与实施例6中所述。
使用时,当拨号正确时,可开启与开锁机关23联动的另外一个电控类锁具,并驱动与开锁机关23相连的钥匙12正确插入钥匙槽67,由于磁性弹子234与含有磁极性的轴弹子62相互排斥,将部分轴弹子62推出轴弹子孔61,使把手壳9与把手轴套7之间无弹子卡住,把手轴6与把手轴套7之间有轴弹子62卡住,此时旋转手柄65,把手轴套7可连同把手轴6一同旋转,即可实现开锁,锁闭时,将电控锁复位,并带动钥匙12复位,再用与开门相反方向旋转手柄65,轴弹子62、套弹子72、壳弹子92在弹簧93作用下自动复位,再旋转手柄65数圈即可。
实施例8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轴弹子62、钥匙槽67、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弹簧93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7相同。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的转轮101的制作可与实施例1相同;传力点104和第三触点电极142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6相同。第二转轮内套115、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以及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的制作与安装也可与实施例7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相同特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轮101被设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转轮101的轮内孔126被套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其余可参见实施例7所述。
实施例9
如图10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把手轴6、轴弹子孔61、轴弹子62、钥匙槽67、把手轴套7、套弹子孔71、套弹子72、把手壳9、壳弹子孔91、壳弹子92、弹簧93的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7相同。含受力点103和触点电极102的转轮101的制作可与实施例1相同;传力点104和第三触点电极142制作与安装可与实施例6相同。第二转轮内套115、含第二受力点113和第二触点电极112以及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的制作也可与实施例7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相似征还有:在与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与实施例6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轮101和第二转轮111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轮内孔126中设有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
请参阅图10,按现有技术制作如图10中所示含隔栏127和轮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以及含第二隔栏137第二轮内孔135的第二转轮内套115,并将转轮内套105和第二转轮内套115连成一整体;轮内孔125和第二轮内孔135要与钥匙12的外侧匹配。在转轮内套105外侧安装含受力点103、触点电极102、第三触点电极142和传力点104的转轮101,受力点103位于靠近把手轴6端面的转轮101的一侧;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安装含第二受力点113、第二触点电极112、第四触点电极152的第二转轮111,再将转轮内套105连同第二转轮内套115置于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并通过固定件117与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在受力点103对应的把手轴6的外侧安装与此对应的拨力点66。其余可参见实施例6。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省略图10中的转轮内套105,将转轮101的轮内孔126直接套在钥匙12的外侧,钥匙12的外侧要与轮内孔126相互匹配,便于转轮101的旋转与定位。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将实施例6中的图7和实施例9中的图10所示的轴弹子62改设成如同实施例7中所述的含有磁极性的轴弹子62,并将轴弹子孔61和套弹子孔71改设成与含有磁极性的轴弹子62相互匹配的弹子孔。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将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中的壳弹子92改设成含有磁极性的弹子。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根据需要将实施例7、实施例8中含有磁极性的轴弹子62改设成如同实施例6中所述的普通柱形轴弹子62。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包括把手轴(6)、把手壳(9)、转轮(101),把手轴(6)一端联有手柄(65),在把手轴(6)的外侧有把手壳(9),把手轴(6)的外侧还设有拨力点(66),在拨力点(66)一侧的把手轴(6)外侧设有转轮(101),在转轮(101)上有与拨力点(66)对应的受力点(103),其特征是:在转轮(101)上设有触点电极(102),该触点电极(102)与其周围的转轮(101)表面互为反电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所述的触点电极(102)为导电体,该触点电极(102)周围的转轮(101)表面为非导电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6)与把手壳(9)之间设有把手轴套(7),在把手轴(6)中有轴弹子孔(61),轴弹子孔(61)中有弹簧(63)和轴弹子(62),在把手轴套(7)中有与轴弹子孔(61)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71),套弹子孔(71)中有套弹子(72),在把手轴套(7)外侧设有开锁点(73),在把手壳(9)中有与套弹子孔(71)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91),壳弹子孔(91)中有壳弹子(92),所述的壳弹子(92)可以是柱形弹子也可以是含有磁极性的弹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把手轴(6)与把手壳(9)之间设有把手轴套(7),在把手轴(6)中有轴弹子孔(61),轴弹子孔(61)中有轴弹子(62),所述的轴弹子(62)可以是柱形弹子也可以是含有磁极性的弹子,把手轴(6)中还设有与轴弹子(62)匹配的钥匙槽(67),在把手轴套(7)中设有与轴弹子孔(61)对应匹配的套弹子孔(71),套弹子孔(71)中有套弹子(72),在把手轴套(7)外侧设有开锁点(73),在把手壳(9)中设有与套弹子孔(71)对应匹配的壳弹子孔(91),壳弹子孔(91)中有壳弹子(92)和弹簧(93)。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轮(101)被设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转轮(101)的轮内孔(126)被套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或者所述的转轮(101)被设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轮内孔(126)中设有含有套内孔(125)的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的套内孔(125)被套在把手轴(6)的柱体圆周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所述的转轮(101)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轮内孔(126),轮内孔(126)中设有转轮内套(105),转轮内套(105)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或者所述的转轮(101)被安装在把手轴(6)的端面外侧,在转轮(101)中设有转轴(19),转轮(101)的转轴(19)可与把手轴(6)的端面可旋转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与所述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把手轴(6)外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与所述受力点(103)非同侧转轮(101)轮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轮内套(115),在第二转轮内套(115)外侧设有第二转轮(111),在第二转轮(111)上设有导电体的第二触点电极(112),第二触点电极(112)周围的第二转轮(111)表面为绝缘体,在与转轮(101)相邻的第二转轮(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受力点(113),在与第二受力点(113)对应的转轮(101)一侧设有传力点(104),第二转轮内套(115)可通过固定件(117)与把手壳(9)相连固定,或与门体或构成本产品的外壳或与其相连的部件(108)相连固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转轮(101)触点电极(102)所在的另一侧设有与触点电极(102)互为导体的第三触点电极(142),在第二转轮(111)第二触点电极(112)所在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触点电极(112)互为导体的第四触点电极(152)。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其特征是:在转轮(101)触点电极(102)所在的另一侧设有与触点电极(102)互为导体的第三触点电极(142),在第二转轮(111)第二触点电极(112)所在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触点电极(112)互为导体的第四触点电极(152)。 
CN2010201286624U 2010-02-11 2010-02-11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94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86624U CN201794389U (zh) 2010-02-11 2010-02-11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86624U CN201794389U (zh) 2010-02-11 2010-02-11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94389U true CN201794389U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4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866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94389U (zh) 2010-02-11 2010-02-11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94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5496A (zh) * 2017-11-14 2018-05-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共享雨伞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5496A (zh) * 2017-11-14 2018-05-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共享雨伞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8977B1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utilizing magnetic field forces
CN204002080U (zh) 自动报警埋钥匙互锁双钥匙防盗锁
CN207315031U (zh) 一种无源空转锁芯
CN113338713A (zh) 一种电子锁芯及防盗门
CN107461083A (zh) 一种无源空转锁芯
WO2019141035A1 (zh) 转子轴组件、转子及电机
CN201794389U (zh) 一种用于电控锁的拨号盘和开门把手
CN106652108B (zh) 机电一体化电脑钥匙、智能闭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1717546U (zh) 母线连接装置
CN206903403U (zh) 一种可空转的磁性锁
CN207761447U (zh) 一种摇控防盗门锁
CN204199871U (zh) 无源智能锁芯
CN206917419U (zh) 解锁机构及具有其的电脑钥匙
CN209761036U (zh) 一种针孔式锁体结构及可变换锁匙结构
CN210264230U (zh) 无源电子锁芯
CN107060510B (zh) 一种磁编码电子钥匙解闭锁装置的电控结构及工作方法
CN201778546U (zh) 一种可变成开门把手的拨号盘
CN201943533U (zh) 一种安全防盗门及其钥匙
CN204703612U (zh) 一种用于打开分级锁系统中一个或多个锁的钥匙组件
CN210183112U (zh) 一种电子转子机构
CN210289434U (zh) 一种智能家具锁
CN205153743U (zh) 一种单杆式解锁机构及智能锁具
CN203160833U (zh) 含有凸轮和复位弹簧可空转的开门把手
CN206441252U (zh) 一种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执行解锁操作的锁具系统
CN207315034U (zh) 一种上电钥匙受限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