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90880U -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90880U
CN201790880U CN2010205247597U CN201020524759U CN201790880U CN 201790880 U CN201790880 U CN 201790880U CN 2010205247597 U CN2010205247597 U CN 2010205247597U CN 201020524759 U CN201020524759 U CN 201020524759U CN 201790880 U CN201790880 U CN 201790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andle
connecting elements
needle tubing
tub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247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Bestway Med-Macromolecul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陈永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永曦 filed Critical 陈永曦
Priority to CN2010205247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90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90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908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12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 A61M25/0631Devices for protecting the needle; Devices to help insertion of the needle, e.g. wings or holders having means for fully covering the needle after its withdrawal, e.g. needle being withdrawn inside the handle or a cover being advanced over the need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包括有连接构件、针座以及针管,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种推柄,其安装在连接构件上,推柄面与导管中轴线的延长线垂直。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留置针的针管组件中增加推柄构件,操作员在送针时,只需要使用一个手指,因此可以集中用力,在集中用力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容易控制施加的力度,因此也容易施加均匀、直线向前的推动力,降低了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划伤或刺穿血管,对医护操作员来说,其操作成功率高,对患者而言,则可避免受伤及需要再次穿刺的痛苦。

Description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具有伸缩保护套的,可防止刺伤的留置针,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ZL200920139686.7。该种留置针包括有导管组件和针管组件,导管组件包括有软性导管以及与导管一端连接的导管座,针管组件包括可伸缩,并叠套的若干滑杆组成的伸缩保护套以及安装有刚性穿刺针管的针座以及与导管座连接的连接构件。使用前,穿刺针管插接在导管中,并露出针尖,保护套呈压缩状态,并通过连接构件与导管座连接。使用时,首先通过单手操作将带有导管的穿刺针管穿刺进入血管,并握持连接构件施力将导管和针管一同送入血管深处,之后一手固定导管组件,确保导管留置在血管中,另一手拉动针座远离导管组件,从而带动保护套伸展以将针管退出导管及导管组件,并使针管完全进入保护套中。
上述留置针在送针时,需要对留置针施加向前推动的均匀力道,使其导管及针管在血管中能够顺利送针,同时,送针方向应当为直线。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留置针的连接构件一般呈回转体,或者是对称构造,操作时是通过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住该连接构件,实现对该连接构件的固持,完成送针,然而这样的固持方式需要操作者不但要对连接构件施加固持力,还需要对留置针施加均匀、直线向前的推动力,因此往往难以兼顾二者,使得送针不够顺畅,甚至划伤血管内壁,或者刺穿血管,造成置管失败,导致病人需要承受伤痛和再次穿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方便、省力、可靠送针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包括有连接构件、针座以及针管,连接构件的一端部与留置针的导管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针座连接,针管的一端安装在针座上,另一端依序通过连接构件以及导管组件的内腔穿刺在导管中,其结构要点在于,还包括有一种推柄,其安装在连接构件上,推柄面与导管中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在针管和导管穿刺进入血管后,只需将一个手指抵压在推柄面上,均匀用力,该推柄面反馈一个反向作用力,并向着导管方向运动,从而方便省力地将导管及针管推送到血管深处。这样,操作员在送针时,只需要使用一个手指,因此可以集中用力,在集中用力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容易控制施加的力度,因此也容易施加均匀、直线向前的推动力,降低了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划伤或刺穿血管。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推柄为一种片状构造,直立垂直于连接构件外侧面上。
或者是:
推柄呈一种弧形推面,一端与连接构件外侧面相切,另一端往导管组件方向延伸,呈向上弯翘的弧形构造。
直立片状推柄结构简单,实用,但单一的片状构造容易在施力的状况下产生折断或裂开。弧形推柄与连接构件相切连接,且弧形面与手指推面能够较大面积的相贴合,因此比较牢固,且人性化构造带来更为方便、省力的技术效果。
推柄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推柄与连接构件的外壳一体化构造。或者是:
推柄为独立构件,与连接构件分体独立。
推柄面上还可以增加防滑纹,防止手指在推柄面上产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还包括有伸缩保护套及伸展弹簧,伸展弹簧含围着伸缩保护套,位于伸缩保护套外围侧面上,伸缩保护套及伸展弹簧插接在连接构件与针座之间,即一端与连接构件连接,另一端与针座连接,同时针座通过一种扣接装置与连接构件连接。
在安装时,针座含围着压缩的伸缩保护套以及压缩着的伸展弹簧,并通过扣接装置与连接构件连接,针管依序穿过伸缩保护套及连接构件内腔,穿刺在留置针的导管组件中,针尖裸露在导管端口外。使用时,先完成穿刺,即针管带着导管穿刺进入血管,然后打开连接构件与针座上的扣接装置,压缩的伸展弹簧慢慢展开,带动针座及伸缩保护套相对连接构件运动,远离导管组件,此时,针管随着针座的运动渐渐退离导管,针尖没入导管内,并最终离开导管组件进入伸缩保护套中,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进一步手持连接构件,将导管送入血管深处。
这样,在操作中,针管就可以自动退到伸缩保护套中,实现边送管边退针的技术效果,使得保护套能够在针管完成穿刺后实现对针管的包含作用,避免带来针尖刺伤等医疗问题;另外,由于完成穿刺后,伸展弹簧便会展开,带动针管远离导管组件,送管时,针尖不再露在导管端口外,而导管本身为软性管,不会对血管造成伤害,因此对医护操作员来说,其操作成功率高,对患者而言,则可避免受伤及需要再次穿刺的痛苦。
连接构件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连接构件为一种连接套。或者是:
连接构件包括有连接套和手柄,连接套一端与留置针的导管组件连接,另一端则与手柄连接,手柄则通过伸缩保护套与针座连接。
这样,连接构件可以是一种连接套,用于连接导管组件和伸缩保护套,同时可以作为手持构件,便于操作员进行操作;连接构件还可以是连接套和手柄组成的构件,连接套连接导管组件,手柄连接伸缩保护套,并作为手持构件。
因而,当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套和手柄时,推柄安装在连接套上。
上述构造还可以实现单手操作完成边推送导管进入血管,边后撤退针的技术效果,具体是:
连接套的一端部位于手柄的一端内腔中,二者形成滑动连接。
也就是说,连接套与手柄为套接,呈一种可伸缩的连接构造,这样,在留置针针尖及导管前端初进入血管后,拇指与中指夹持住手柄,固定不动,由于手柄限制了保护套及针座的活动,因此针管也就位于初入血管处不动,食指按压在连接套上的推柄,将连接套往前推送,从而推动导管组件向血管方向走,最终将导管送入血管深处。
这样的送针方式,可以避免针管随导管进入血管深处,划伤血管,还可以实现单手操作的技术优势,而且可以让操作员空出一只手去打开后门连接构件与针座的扣接装置,实现快速有效的送针方式。
当连接构件为连接套和手柄组合时,伸展弹簧与连接构件连接的位置可以是连接套,还可以是手柄的内侧面。当连接套与手柄为可伸缩的滑动连接时,该连接位置可以位于因滑动连接而在手柄内侧面形成的内台阶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扣接装置可以进一步具体为:
扣接装置在连接构件上是一种“L”形缺口扣孔,在针座上为一种卡扣。
安装时,将卡扣按入“L”形缺口中,并将针座扭转,从而使卡扣嵌卡在该“L”形扣孔中。操作时,将针座反向扭转,使卡扣脱出该扣孔,并顺着缺口滑出,实现针座脱离连接构件,在伸展弹簧作用下,远离连接构件。
另一种构造是:
扣接装置在连接构件上为一种卡孔,在针座上为一种手柄卡扣。
手柄卡扣具有一支点,安装在针座端部上,一侧为突出端,另一侧为压力手柄,二者以支点为中心形成一种杠杆结构。安装时,卡扣的突出端可以嵌入卡孔,形成扣接。操作时,按下压力手柄,突出端便向上弹离卡孔,实现连接构件与针座的脱离。
扣接装置最好采用双耳式扣接,即在针座和连接构件的轴向切面对称点上分别安装一个扣接装置,这样,在安装和运输中,针座与连接构件之间的连接不会容易脱落,造成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留置针的针管组件中增加推柄构件,操作员在送针时,只需要使用一个手指,因此可以集中用力,在集中用力的基础上,操作人员容易控制施加的力度,因此也容易施加均匀、直线向前的推动力,降低了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划伤或刺穿血管。同时,进一步提供伸展弹簧和伸缩保护套,这样穿刺过程针尖不再裸露在导管端口外,送管时不会对血管造成伤害,避免脉管炎的产生,同时对医护操作员来说,其操作成功率高,对患者而言,则可避免受伤及需要再次穿刺的痛苦。
附图说明
附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管组件和穿刺针管组件;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后、使用前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和穿刺针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伸展弹簧部分为局部剖视图;图2a为所述扣接装置在手柄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该扣接装置在针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具有另一种扣接装置的留置针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a为该扣接装置在手柄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该扣接装置在针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2的剖视图;
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接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下面我们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附图1,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包括有连接构件1、伸缩保护套2、针管3、伸展弹簧4、针座5;连接构件1包括有连接套11和手柄12,伸缩保护套2包括有小滑杆21和大滑杆22;针管3通过一种连接杆8安装在针座5中。
在附图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5,连接套11的内腔呈从前端到后端阶梯形状,依序为针管腔、隔离腔以及内空腔,针管腔的外围形状呈一种凸台111,隔离腔112呈一种倒锥形腔,内中塞入隔离塞114,内空腔113为圆柱形腔,三腔同轴心阶梯式分布。连接套的外围侧面上一体化具有一种推柄9,推柄面与导管中轴线的延长线垂直,该推柄9沿着中心轴向导管组件6方向延伸,并在尾端部向上弯翘,形成一个弧形推面,弧形推面上分布有若干防滑纹。
连接套11的前端凸台111与导管组件6连接,后端部嵌入手柄12的前侧内腔中,在连接套11的后端沿为一种外翻的台阶面,手柄12的前端沿为一种内勾的台阶面,二者相对限位,当连接套11嵌入手柄12内腔后,二者可以相对滑动,进行拉伸和压缩的操作。
参照附图1和附图4,伸缩保护套2中的大滑杆22与针座5连接,小滑杆21的一端部嵌接在连接套11的内空腔111中,以一种相对限位的方式形成一种可以相对滑动的连接,即连接套11与小滑杆21之间可以相对滑动。除此之外,在满足针管3能够含围在伸缩保护套2中的前提下,连接套11还可以与小滑杆21固定连接。
伸展弹簧4的一端安装在手柄12中部的内台阶面上,另一端则安装在针座5内腔底部的台阶面上,可参照附图1、2、4。    
手柄12与针座5通过一种扣接装置7连接,具体可以是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如附图2以及附图2a、2b所示的,扣接装置7在手柄12上是一种“L”形缺口扣孔71,在针座上为一种卡扣72。安装时,将卡扣72按入“L”形缺口71中,并扭转针座5,从而使卡扣72嵌卡在该“L”形扣孔71中。操作时,将针座5反向扭转,使卡扣72脱出该扣孔71,并顺着缺口滑出,针座5便可脱离手柄12。
另一种是如附图3以及附图3a、3b所示的,扣接装置7在手柄12上为一种卡孔73,在针座5上为一种手柄卡扣74。手柄卡扣74具有一支点,安装在针座5端部沿边上,一侧为突出端,另一侧为压力手柄,二者以支点为中心形成一种杠杆结构。安装时,卡扣74的突出端可以嵌入卡孔73,形成扣接。操作时,按下压力手柄,突出端便向上弹离卡孔73,实现针座5脱离手柄12。
上述的扣接装置7采用双耳式扣接,即在针座5和手柄的轴向切面对称点上分别安装一个扣接装置,见附图2b和3b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留置针针管组件的使用原理如下:
安装时,如附图2和附图3,针管2穿刺在导管组件6中,并在导管61的一端部裸露出针尖,伸缩保护套2和伸展弹簧4呈压缩状态,被针座5及手柄12含围在其内腔中,同时针座5与手柄12通过扣接装置7连接。
操作时,先由针尖穿刺血管,并引带导管进入血管,送管时,拇指和中指夹持住手柄12,食指压按在推柄9上,固定手柄12不动,食指借助连接套11上的推柄14将连接套11往前推,同时,打开扣接装置7,在伸展弹簧4的作用下,伸缩保护套2的大滑杆和小滑杆依序伸展开,针座5带动针管2向后退,此时食指推动连接套11带动导管61向血管深处移动,直至将导管61完全送入血管,实现了边退针边送管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Claims (10)

1.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包括有连接构件(1)、针座(5)以及针管(3),连接构件(1)的一端部与留置针的导管组件(6)连接,另一端与针座(5)连接,针管(3)的一端安装在针座(5)上,另一端依序通过连接构件(5)以及导管组件(6)的内腔穿刺在导管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种推柄(9),其安装在连接构件(1)上,推柄面与导管(61)中轴线的延长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推柄(9)为一种片状构造,直立垂直于连接构件(1)外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推柄(9)呈一种弧形推面,一端与连接构件(1)外侧面相切,另一端往导管组件(6)方向延伸,呈向上弯翘的弧形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推柄(9)与连接构件(1)的外壳一体化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推柄(9)为独立构件,与连接构件(1)分体独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推柄(9)上分布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伸缩保护套(2)及伸展弹簧(4),伸展弹簧(4)含围着伸缩保护套(2),位于伸缩保护套(2)外围侧面上,伸缩保护套(2)及伸展弹簧(4)插接在连接构件(1)与针座(5)之间,即一端与连接构件(1)连接,另一端与针座(5)连接,同时针座(5)通过一种扣接装置(7)与连接构件(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构件(1)包括有连接套(11)和手柄(12),连接套(11)一端与留置针的导管组件(6)连接,另一端则与手柄(12)连接,手柄(12)与针座(5)连接;连接套(11)的一端部位于手柄(12)的一端内腔中,二者形成滑动连接,呈一种可伸缩的连接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扣接装置(7)在连接构件(1)上是一种“L”形缺口扣孔(71),在针座(5)上为一种卡扣(7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扣接装置(7)在连接构件(1)上为一种卡孔(73),在针座上为一种手柄卡扣(74)。
CN2010205247597U 2010-09-08 2010-09-08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0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47597U CN201790880U (zh) 2010-09-08 2010-09-08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47597U CN201790880U (zh) 2010-09-08 2010-09-08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90880U true CN201790880U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4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2475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90880U (zh) 2010-09-08 2010-09-08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9088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6329A (zh) * 2015-07-28 2015-11-18 王维文 一种溶药器
WO2016179719A1 (zh) * 2015-05-08 2016-11-17 洪志华 手动式静脉留置针组
WO2018209488A1 (zh) * 2017-05-15 2018-11-22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绳限位式安全型留置针穿刺组件
CN109646788A (zh) * 2014-02-24 2019-04-19 梅迪弗斯特有限公司 安全导管
CN109938810A (zh) * 2019-03-27 2019-06-28 深圳市擎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穿刺针组件和球囊导管套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6788A (zh) * 2014-02-24 2019-04-19 梅迪弗斯特有限公司 安全导管
WO2016179719A1 (zh) * 2015-05-08 2016-11-17 洪志华 手动式静脉留置针组
CN107921240A (zh) * 2015-05-08 2018-04-17 洪志华 手动式静脉留置针组
CN107921240B (zh) * 2015-05-08 2020-11-17 洪志华 手动式静脉留置针组
CN105056329A (zh) * 2015-07-28 2015-11-18 王维文 一种溶药器
WO2018209488A1 (zh) * 2017-05-15 2018-11-22 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绳限位式安全型留置针穿刺组件
CN109938810A (zh) * 2019-03-27 2019-06-28 深圳市擎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穿刺针组件和球囊导管套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0880U (zh) 留置针穿刺针管组件
CN103126883B (zh) 一种连续自动针灸进针器
WO2013107068A1 (zh) 内窥镜下使用一次性远程注射针
CN104546243A (zh) 单手握持式的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000370B (zh) 留置针针管组件
CN201807011U (zh) 留置针针管组件
CN202538075U (zh) 内窥镜下使用一次性远程注射针
CN201692306U (zh) 一种自动针灸器
CN106063717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痔疮的痔疮套扎吻扎器
CN201759929U (zh) 一种输液器
CN202313225U (zh) 一种内窥镜软管推进机构
EP2269563A3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 gastrostomy catheter and a fluid supply tube
CN111265764B (zh) 吸射两用注射助推器
CN204563289U (zh) 妇产科产道给药治疗器
CN211156061U (zh) 一种排栓器
CN200980687Y (zh) 无创胆囊减压器
CN209123080U (zh) 一种手持和液装置
CN2860429Y (zh) 节育环无创取出器
CN202409020U (zh) 一种引导附件
CN201282995Y (zh) 鼻腔异物取出器
CN202027622U (zh) 针灸埋线装置的改良结构
CN201044754Y (zh) 一种手术用子宫牵引器
CN211094347U (zh) 牵引芯以及用于内窥镜手术的牵引装置
CN209847340U (zh) 助孕器
CN201612905U (zh) 局部麻醉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ZHOU BESTWAY MED-MACROMOLECULE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 YONGXI

Effective date: 201204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05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O: 350008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405

Address after: 350008 No. 138, Pu Pu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after: Fuzhou Shi Shi Wei medical polym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Fu Taijiang Village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05 15 3 Building No. 305

Patentee before: Chen Yongxi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AN BESTWAY MED-MACROMOLECULE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UZHOU BESTWAY MED-MACROMOLECULE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0008 No. 138, Pu Pu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after: Fuzhou Bestway Med-Macromolecule Corp.

Address before: 350008 No. 138, Pu Pu Road, Cangshan District, Fujian, Fuzhou

Patentee before: Fuzhou Shi Shi Wei medical polymer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