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6634U - 潜水泵架 - Google Patents

潜水泵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6634U
CN201786634U CN201020520741XU CN201020520741U CN201786634U CN 201786634 U CN201786634 U CN 201786634U CN 201020520741X U CN201020520741X U CN 201020520741XU CN 201020520741 U CN201020520741 U CN 201020520741U CN 201786634 U CN201786634 U CN 201786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front support
submersible pump
back support
support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207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5207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6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6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66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前支撑架或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能够当遇到一些复杂状况时固定泵体并且顺利排水的工作;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潜水泵桶槽排水时根据水位高低自由调节泵体的问题;以及解决潜水泵为敞口较大的地沟或桶槽排水时,无法固定泵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还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运输潜水泵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潜水泵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水泵架。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电机与水泵直联一体潜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机具,它适用于从深井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在工业和农业应用中,潜水泵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原山区的人畜用水,可供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供排水使用。潜水泵的特点是电机和水泵一体,在使用时将潜水泵潜入水中运行。潜水泵对井管、扬水管无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在钢管井、灰管井、土井等均可使用,并且在压力许可的情况下,钢管、胶管、塑料管等均可作潜水泵的扬水管使用。
相对于其他常规水泵,潜水泵在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方便简单,且占地面积小,不需建造泵房。潜水泵的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潜水泵结构紧凑,工作时只需将潜水泵放入水中即可启动工作。由于它结构相对简单、使用相对方便,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潜水泵的设计出发点是“不堵塞、不缠绕”,有的型号还装有撕裂机构或切割装置,能将污水中的长纤维、袋、带等撕裂后排出。随着潜水电机密封技术的进步,潜水泵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由于潜水泵机泵一体,可以潜水运行,能够节约土建投资,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得到广泛使用。
然而,由于潜水泵自身的特性,其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潜水泵在使用时经常面临比较复杂的水利环境,诸如,在桶槽中使用潜水泵时无法有效固定及上下调节、地沟过长导致潜水泵移动不方便等。以及,在无底排的桶槽需要临时排水时,需要将潜水泵固定使用。在操作时地沟底部淤泥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操作人员悬起潜水泵。此外,潜水泵由于其自重较重,操作人员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较费力。上述问题导致了潜水泵尤其在比较复杂或恶劣的水利环境下操作时操作效果受到了限制,并且在实际操作潜水泵之前的运输途中便由于潜水泵的体积和自重而耗费操作人员大量的人力。
因此,在潜水泵的技术领域中,需要提供一种潜水泵架。所述潜水泵架能够适用于潜水泵的各种操作环境,并在操作时起到对潜水泵进行升降、固定等作用;并且能够进一步提供方便携带或运输潜水泵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水泵在使用时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水泵架,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内侧相对地设置有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延伸的凹槽,所述横杆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分别包括两个轮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轮子均包括轮卡,用于在静止时锁死轮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轮子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之间用更换夹连接,用以更换或拆卸所述轮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端具有把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将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展开并固定的角度范围为0-1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潜水泵放置底座,所述潜水泵放置底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的下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潜水泵放置底座与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之间使用弹簧连接,用于在没有放置所述潜水泵时自动收起。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潜水泵使用环境的不同,自由灵活地固定泵体使用,而且无需耗费人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能够当遇到一些复杂状况时(如池底污泥较多,需人力提携潜水泵以达到顺畅排水等)固定泵体并且顺利排水的工作;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潜水泵桶槽排水时根据水位高低自由调节泵体的问题;以及解决潜水泵为敞口较大的地沟或桶槽排水时,无法固定泵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还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运输潜水泵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说明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现潜水泵架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潜水泵使用的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潜水泵架100的折叠状态图。潜水泵架100包括支撑架101、滑轮104和锯齿调整装置105,其中支撑架101包括前支撑架102和后支撑架103。其中前支撑架102的上端和后支撑架103的上端通过枢轴方式相互连接,滑轮104固定在前支撑架102上端的横杆106上。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前支撑架102和后支撑架103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这两组锯齿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
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潜水泵架200的展开状态图。在潜水泵架需要处于展开状态时,锯齿调整装置205将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调整为展开状态并固定。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在展开成一定角度并被固定后,分别支撑在两个位置P1和P2上以固定整个潜水泵架200。滑轮204可以使用绳索207将潜水泵SP向下移动直至固定放置到适当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都使用了简化画法,仅用于表示潜水泵架100和200的基本结构。滑轮104或204和锯齿调整装置105或205都不限于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一种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轮104或204固定在后支撑架103或203上端的横杆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锯齿调整装置205通过在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互相咬合并固定,来调节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的折叠和展开,并将其固定在例如60°、90°、120°等0-180°中的任何角度。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两组具有螺栓孔的能够重叠的卡盘,通过调整到一定角度时能够用螺栓同时穿过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上的卡盘上的螺栓孔并且固定,能够根据需要将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展开并固定在例如60°、90°、120°等0-180°中的任何角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滑轮104或204为定滑轮,且定滑轮上有手柄用以摇动定滑轮,并且使用绳索将一端固定在潜水泵SP上,另一端缠绕在定滑轮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滑轮104或204使用电机驱动定滑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的内侧相对地设置有沿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延伸的凹槽,所述横杆106或206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沿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移动。特别是当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展开时,横杆106或206的两端可在凹槽中沿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的方向移动,由此可带动滑轮104或204以上述方式横向移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横杆的两端使用例如可以在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上夹紧的固定夹,用以使滑轮104或204能够随横杆106或206固定在前支撑架102或202或后支撑架103或203上面的特定位置。
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潜水泵架300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同样采用了简化画法,并且图3的实施例包含了与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前支撑架302和后支撑架303、滑轮304和锯齿调整装置305。在该实施例中,潜水泵架300的前支撑架304和后支撑架305的分别包括移动装置308,移动装置308与前支撑架304和后支撑架305的底端相连接。移动装置308用于在携带潜水泵架300到达操作现场的过程中可以在地面上移动,也用于使潜水泵架300在处于展开状态时能够在地面上移动。
移动装置308不限于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一种设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装置308具有卡锁装置(未示出)。卡锁装置具有例如能够夹紧移动装置308而将移动装置308锁止的结构,从而增加操作时潜水泵架300的稳定性。当然,卡锁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刹车片结构等本领域常用的结构。此外,移动装置308与前支撑架304和后支撑架305的底端之间使用更换夹来连接。更换夹可采用但不限于例如卡扣或者可拆卸轴等的结构。利用更换夹可依据实际操作环境而轻易地拆卸或更换移动装置3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装置308的实现是基于在前支撑架304和后支撑架305的底端分别包括两个轮子,轮子可以是常规的轮子也可以是万向轮子,以形成四轮结构与地面接触而方便以上述方式的移动,并且每个轮子都具有轮卡以实现在静止时对轮子的锁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支撑架302和后支撑架303具有可伸缩以调节长度的结构,用以适应更复杂的操作环境。可调节长度的结构可采用套管结构,即前支撑架302和后支撑架303均由至少两段相互套接的管构成,且至少两个相互套接的管可操作以伸缩成所需长度。并且由前支撑架302和后支撑架303上的固定夹将至少两个相互套接的管在一定长度夹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潜水泵架300包括安装在前支撑架302或后支撑架303上的把手310,用以在携带潜水泵架300到达操作现场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控制潜水泵架30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潜水泵架300包括潜水泵放置底座309,该潜水泵放置底座的一端连接在前支撑架302或后支撑架303的下端,该潜水泵放置底座309与前支撑架302或后支撑架303的连接可采用但不限于合页结构。潜水泵放置底座309可在运输潜水泵SP时放下以固定潜水泵,从而能够使潜水泵架300和潜水泵SP共同运送。潜水泵放置底座309在没有潜水泵SP处于其上、特别是在操作潜水泵而展开潜水泵架300时收起,这更有利于潜水泵架的存放。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潜水泵放置底座309与前支撑架302或后支撑架303的连接的一段具有但不限于弹簧。在将潜水泵SP从潜水泵放置底座309取下时,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以及没有了潜水泵SP的重力作用而使潜水泵放置底座309自动收起。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潜水泵SP的模拟操作环境包括水槽M1,其中平面B1代表水槽的底平面、平面W1代表水槽中的水平面、位置P1和P2分别代表水槽两侧位置。当操作人员需要将潜水泵SP放到水面W1下时,可操作锯齿调整装置205将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展开后分别放置到位置P1和P2上面,然后将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固定成一定角度,例如60°、90°、120°等0-180°中的任意角度。在固定好潜水泵架200后,操作人员可操作滑轮204使用绳索207将潜水泵SP向下移动直至放置到平面B1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操作人员可操作滑轮204使用绳索207将潜水泵SP上下移动、并依据实际操作环境中的水位和潜水泵SP的位置需要而将潜水泵SP固定在适当的深度。
如图4-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至第六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图4-6从水平方向说明潜水泵架400、500和600,并且由于潜水泵放置底座309在使用时如上所述能够收起,因此在图4-6的中省略了潜水泵放置底座309。
如图4所示,其中潜水泵SP的模拟操作环境包括水槽M2,其中平面B2代表水槽的底平面、平面W2代表水槽中的水平面、位置P3和P4分别代表水槽两侧位置,且P3和P4处于同一水平面。在图4中,潜水泵架400包括移动装置408,以使潜水泵架400即使在展开的状态下也可以自由移动;并且移动装置408具有卡锁装置,以将移动装置5锁止而使潜水泵架400在操作时更加稳固。操作人员可操作锯齿调整装置405以将前支撑架402和后支撑架403展开并固定成一定角度,例如60°、90°、120°等0至180°的任意角度。滑轮404可以依据实际操作环境中的水位和潜水泵SP的位置需要而将潜水泵SP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如图5所示,其中潜水泵SP的模拟操作环境包括水槽M3,其中平面B3代表水槽的底平面、平面W3代表水槽中的水平面、位置P5和P6分别代表水槽两侧位置,且P5和P6处于同一水平面。在图5中,潜水泵架500同样包括移动装置508。操作人员可操作锯齿调整装置505以将前支撑架502和后支撑架503展开并固定成180°。在本实施例中,滑轮504可以依据操作环境沿前支撑架502或后支撑架503水平移动,并依据实际操作环境中的水位和潜水泵SP的位置需要而固定在前支撑架502或后支撑架503上的适当的位置。
如图6所示,其中潜水泵SP的模拟操作环境包括水槽M4,其中平面B4代表水槽的底平面、平面W4代表水槽中的水平面、位置P7和P8分别代表水槽两侧位置,且P7和P8处于不同水平面。在图6中,潜水泵架600同样包括移动装置608。操作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操作潜水泵架600而调节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各自的长度、并利用锯齿调整装置605调整并固定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展开的角度,以使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放置于位置P7和P8。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可以通过将移动装置608的卡锁装置锁止而固定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也可以同时将移动装置608的卡锁装置打开而使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2移动,还可以只将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的其中一个的卡锁装置打开而将另一个卡锁装置锁止,用以使前支撑架602和后支撑架603的其中一个在自己所放置的位置移动,而使另一个在自己所放置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9)

1.一种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
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
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内侧相对地设置有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延伸的凹槽,所述横杆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分别包括两个轮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均包括轮卡,用于在静止时锁死轮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之间用更换夹连接,用以更换或拆卸所述轮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端具有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将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展开并固定的角度范围为0-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潜水泵放置底座,所述潜水泵放置底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放置底座与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之间使用弹簧连接,用于在没有放置所述潜水泵时自动收起。
CN201020520741XU 2010-09-03 2010-09-03 潜水泵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6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0741XU CN201786634U (zh) 2010-09-03 2010-09-03 潜水泵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20741XU CN201786634U (zh) 2010-09-03 2010-09-03 潜水泵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6634U true CN201786634U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1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207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86634U (zh) 2010-09-03 2010-09-03 潜水泵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866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893A (zh) * 2013-11-22 2014-02-12 刘伟华 电力系统排水泵升降辅助器
CN10683611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水泥衬砌河道中水力‑水质关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09341770A (zh) * 2018-10-30 2019-02-1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9893A (zh) * 2013-11-22 2014-02-12 刘伟华 电力系统排水泵升降辅助器
CN103569893B (zh) * 2013-11-22 2016-07-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电力系统排水泵升降辅助器
CN106836112A (zh) * 2017-03-20 2017-06-13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水泥衬砌河道中水力‑水质关系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CN109341770A (zh) * 2018-10-30 2019-02-1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地下水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08094U (zh) 矿用电缆卷放车
CN201786634U (zh) 潜水泵架
RU2008141292A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подземного ремонта скважин
CN107100633B (zh) 一种小直径泥水盾构换管装置
CN110029714B (zh) 工程排水管道用安装装置
CN110130342B (zh) 一种水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桩施工的打桩设备及打桩方法
CN203611841U (zh) 平移式伸缩排水抢险车
CN211849922U (zh) 一种移动式泵站
CN210395482U (zh) 一种摆动台车定位桩装置
CN217272339U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吊装施工装置
CN101949169A (zh) 大型管道挖淤机
CN218491289U (zh) 一种用于吸污车维修的特种吊装装置
JP2011106537A (ja) 既設管の更生方法
KR101260683B1 (ko) 하수관거 유지보수용 물막이 차수장치
CN114148925A (zh) 一种市政管道施工用管道转运起吊装置
CN210505341U (zh) 一种回柱绞车及其卷筒加长装置
CN210370730U (zh) 一种井下气动高压液输出装置
CN110271975B (zh) 狭小空间下水中钢平台拆除装置
CN202595751U (zh) 沉管基础施工用溜管抛石车
KR101120958B1 (ko) 자주식 일체화 지중 관로 포설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중 관로 포설공법
CN206066285U (zh) 地下锚索切割夹持具
JP4606064B2 (ja) 管路の敷設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6190520U (zh) 一种市政排污工程用管道运输与吊装工具
JP5558888B2 (ja) 既設管の更生方法
KR101715332B1 (ko) 하수관거의 보수를 위한 물막이 바이패스 방법이 적용된 물막이 바이패스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100176 DAXI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106

Address after: 100176 No. 18, Wenchang Avenue,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