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3990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3990U
CN201773990U CN2010201558169U CN201020155816U CN201773990U CN 201773990 U CN201773990 U CN 201773990U CN 2010201558169 U CN2010201558169 U CN 2010201558169U CN 201020155816 U CN201020155816 U CN 201020155816U CN 201773990 U CN201773990 U CN 201773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main part
coupler component
electric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58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敬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58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3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3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3990U/zh
Priority to US13/084,597 priority patent/US20110250800A1/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内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接触臂,所述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与第二接触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臂垂直第一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并在靠近第一主体部的内侧形成有卡点,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包括接触部及与用于卡持卡点的弹性勾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可有效增大端子接触面及提供较好的扣合手感。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式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63422号揭示了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内的插入端,其中插入端包括有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设有接触面,接触面上设有凹口;所述收容端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设有接触臂,该接触臂部分突出形成一个接触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点收容并接触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面上的凹口内。 
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第一、第二导电端子通过点接触的方式互连,在电子产品受到震动等情况下,导电端子容易发生弹性形变而引起断路,从而影响电连接器的稳定性。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克服前述缺陷的电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连接性能且能提供较好扣合手感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接触臂,所述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与第二接触臂,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臂垂直第一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并在靠近第一主体部的内侧形成有卡点,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包括接触部及弹性勾部,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末端朝向第一导电端 子方向延伸形成,弹性勾部自接触部末端朝向第二主体部方向斜向延伸形成,第一导电端子的卡点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勾部相互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导电端子第二接触臂上设置与接触部处于不同水平面的弹性勾部,在第一导电端子第一接触臂上设置卡点的方式,有效增大了第一接触臂与第二导电端子接触部的接触面,同时,卡点卡入弹性勾部内时产生震动手感,可有效提示操作者扣合操作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插入端与收容端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插入端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收容端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沿图1所示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收容端20及安装于收容端20内的插入端10。 
所述插入端1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2及安装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第一绝缘本体11中间部分凹陷形成一个凹陷部110,其内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1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端子收容槽111内,并部分突伸于凹陷部110内;第一绝缘本体11两侧设有安装部112,该安装部112设有挡止部113及位于挡止部113两侧的包覆部114。所述固定件13包括支撑臂131、自支撑臂13两端部分弯折180度形成的圆滑曲面134及抵靠部135,支撑臂131两端对应抵靠部135的另一侧设有焊脚133,支撑臂131两端侧边部设有倒刺132。所述支撑臂131抵靠于第一绝缘本体11的挡止部112上,支撑臂131两侧的倒刺132扣持于包覆部114内。 
所述收容端20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21、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21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3及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21上的壳体22。第二绝缘本体21 大致呈纵长形结构,其中间设有对应第一绝缘本体11凹陷部110的突起部211,突起部211内设有若干隔离单元2110,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部分收容于该隔离单元2110内与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2对接。所述突起部211外围设有矩形凹槽212,矩形凹槽212外部设有侧壁2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尺寸大致与矩形凹槽212一致,并安装于该矩形凹槽212内,安装好后,第一绝缘本体11的顶面与第二绝缘本体21的侧壁21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绝缘本体21内设有若干用于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3的端子收容槽214,所述侧壁213外表面设有若干卡扣215。所述壳体22为一中间开口的框架结构,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21的侧壁213上,包括横向侧边221及纵向侧边222,所述横向侧边221上设有若干与第二绝缘本体21卡扣扣合的卡孔2210,每个纵向侧边222内侧部分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包覆于第二绝缘本体21侧壁213上的包覆部2221及分列于包覆部2221两侧的弹片2222,所述弹片2222对应于安装在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的抵靠部135。 
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有第一主体部121、自第一主体部121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122及自第一主体部121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臂123,所述第一接触臂123靠近主体部的内侧形成有一锋状斜面124,锋状斜面124上部形成有一卡点125。第二导电端子23大致呈U形结构,包括有第二主体部231、自第二主体部231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32及自第二主体部231一端延伸形成的U形第二接触臂233,所述第二接触臂233首先自第二主体部23斜向延伸形成倾斜的延伸部234,随后延伸部234末端垂直延伸部234朝向第一导电端子12延伸形成面积较大的接触部236,最后,接触部236朝向第二主体部231方向斜向延伸形成与延伸部234平行的弹性勾部235;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3的弹性勾部235与接触部236不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11中,第二导电端子23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21中,随着插入端10向收容端20安装的过程中,第一导电端子12的锋状斜面124首先与第二导电端子23的弹性勾部235接触,并在锋状斜面124导引下,第一导电端子12继续向下移动,最终,锋状斜面124上的卡点125卡持在弹性勾部235的内侧,并伴有轻微的卡合震动, 增加了扣合手感以达到提示扣合完成的目的。如此,第一导电端子12的第一接触臂123与第二导电端子23的第二接触臂233可大面积的紧密接触在一起,保持两者之间良好的接触性能。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将介绍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安装过程,首先插入端10垂直向下移动与收容端20接触,此时,第一绝缘本体11上的固定件13的圆滑曲面134与第二绝缘本体21上的壳体22的弹片2222相接触,随着插入端10的进一步下压,弹片2222向外发生弹形变形并由光滑曲面134移动至抵靠部135上,并通过抵靠部135给插入端10施加保持力以固定其位置。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通过在第二导电端子23第二接触臂233上设置与接触部236处于不同水平面的弹性勾部235,在第一导电端子12第一接触臂123上设置卡点125的方式,有效增大了第一接触臂123与第二导电端子23接触部236的接触面,同时,第一导电端子12卡点125卡入第二导电端子23弹性勾部235时产生震动手感,可有效提示扣合操作的完成。 

Claims (8)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收容端及收容于收容端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接触臂,所述收容端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主体部及自第二主体部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与第二接触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臂垂直第一主体部向下延伸形成并在靠近第一主体部的内侧形成有卡点,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触臂包括接触部及弹性勾部,接触部自第二主体部末端朝向第一导电端子方向延伸形成,弹性勾部自接触部末端朝向第二主体部方向斜向延伸形成,第一导电端子的卡点与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勾部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大致呈U形结构,弹性勾部与接触部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接触臂的卡点下方设有锋状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在完全扣合于第二导电端子时,第一导电端子的卡点卡入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勾部内,同时伴有震动手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接触臂还包括有连接接触部与主体部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主体部斜向延伸形成,延伸部与弹性勾部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端还包括有覆盖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壳体,壳体上设有卡孔,第二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卡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端的第一绝缘本体两侧还安装有固定件,该固定件设有两个抵靠部,所述收容端的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与抵靠部弹性固持的弹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中部设有环状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该矩形凹槽内。
CN2010201558169U 2010-04-12 2010-04-12 电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73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58169U CN201773990U (zh) 2010-04-12 2010-04-12 电连接器组件
US13/084,597 US20110250800A1 (en) 2010-04-12 2011-04-12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plug and receptacle conta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58169U CN201773990U (zh) 2010-04-12 2010-04-12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3990U true CN201773990U (zh) 2011-03-23

Family

ID=4375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581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73990U (zh) 2010-04-12 2010-04-12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39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2914A (zh) * 2019-10-11 2021-04-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2914A (zh) * 2019-10-11 2021-04-13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连接器壳体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6693Y (zh) 电连接器
CN2840404Y (zh) 音频插座
CN202009089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2709729A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CN109802258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2064404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112846Y (zh) 电连接器
CN201323274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466267U (zh) 电连接器装置
CN201438577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773990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355689Y (zh) 电连接器
CN202633669U (zh) 电连接器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1436709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7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076583U (zh) 电连接器
US7014489B2 (en) Land grid array connector assembly
CN20279752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0838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355587Y (zh) 开关
CN201171117Y (zh) 电连接器的锁扣结构
CN216120876U (zh) 电连接器
CN20179708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