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8456U -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 Google Patents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8456U
CN201758456U CN2010202665878U CN201020266587U CN201758456U CN 201758456 U CN201758456 U CN 201758456U CN 2010202665878 U CN2010202665878 U CN 2010202665878U CN 201020266587 U CN201020266587 U CN 201020266587U CN 201758456 U CN201758456 U CN 201758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insulating layer
far infrared
electr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665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享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665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8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8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84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包括设置于其外部的夹锁组件、以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锁组件内依次包括纳基隔热层、包装层、高温绝缘层、发热层、薄型高导热绝缘层、传热层,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发热层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为超薄设计,热惯量小,升温速度快,电热转化效率高,温度控制精度高;面状发热方式,容许表面功率密度大;适用电压范围广,工作时无电感,使用过程中对电网无谐波污染;发热件基体整体强度大,应用方式极其灵活。

Description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背景技术
电热技术是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家用电器,如:SMT烘烤设备,塑料加工设备(注塑机,拉丝机,吹膜机,抽粒机等),家庭电暖设备等。
以注塑机的电热应用为例,目前注塑机料管加热时使用的电热圈通常为螺旋式电阻加热圈,其结构通常由金属管、螺旋状电阻丝及作为导热、绝缘的结晶氧化镁粉等组成,电阻丝接通电源发生热效应,主要是接触传导的方式传递热量,这种加热方式升温慢,能量损失大,电能利用率较低。并且由于其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加热圈无法外加严密的隔热装置(因为密闭保温时发热体易老化导致功率衰减),因此加热圈工作时,其表面温度很高,大量热能被散发至环境中,造成热能损失。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有的是采用高频电磁加热器对注塑机料管进行加热,其原理是经电磁控制器将工频交流电整流、滤波、逆变成20~40KHZ的高频高压电,高频电流通过线加热器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性的金属材料时会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金属材料本身自行高速发热;该方案使用之电子整流会对电网产生谐波干扰,影响电网内其它设备工作状态,且导致其自身使用寿命较短,同时,此种加热方式存在感测显示温度较料管内部实际温度滞后的缺点,易造成原料的碳化或发黄。
有鉴于此,开发一种安全可靠、节能高效、无谐波污染、使用寿命长的电热装置,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不会对电网内部的其他设备产生谐波干扰,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包括设置于其外部的夹锁组件、以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锁组件内依次包括纳基隔热层、包装层、高温绝缘层、发热层、薄型高导热绝缘层、传热层,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发热层电性连接。
所述夹锁组件包括包设于该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主体外部呈圆筒状的夹锁圈、至少两互相对应的紧固端子、以及穿接于所述两紧固端子上的紧固螺栓;所述夹锁圈上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开口,所述两紧固端子分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所述纳基隔热层、包装层、高温绝缘层、发热层、薄型高导热绝缘层、传热层均呈圆柱筒状,并在所述夹锁圈内由外至内依次贴合连接。
所述夹锁圈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盒,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保护盒内。
所述传热层上与薄型高导热绝缘层结合的表面涂覆有高温远红外涂层。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有益效果在于:
1、发热体超薄设计,热惯量小,升温速度快,电热转化效率高,温度控制精度高,经注塑机电热圈使用测试,比一般螺旋式电阻加热器节能40-50%;
2、面状发热方式:容许表面功率密度大,在相同使用温度时,电热圈功率设计只需现有电热圈的75%-85%;
3、加热体适用电压范围广,工作时无电感,使用过程中对电网无谐波污染,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使用;
4、发热体整体强度大,在电热产品中可方便的进行安装和拆解;且可以根据加热对象的需求加工成平板形、圆筒形或其它的形状,应用方式极其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主体呈圆柱筒状,在其外部设置有夹锁组件以及接线组件,其中夹锁组件包括有呈圆筒状的夹锁圈11,沿其轴向具有一开口,在夹锁圈11外部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两位置互相对应的紧固端子12,两紧固端子12被一横向的紧固螺栓13穿接,通过旋转紧固螺栓13改变两紧固端子12之间的距离,改变开口的宽度,从而改变夹锁圈11的夹紧程度。
在上述夹锁圈11内部,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圆筒状的纳基隔热层3、包装层4、高温绝缘层5、发热层6、薄型高导热绝缘层7、传热层8,其依次贴合形成层状复合结构。
发热层6由扁型远红外纳米合金片线路和薄型耐高温绝缘材料构成,厚度约为0.45mm,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的热能以远红外辐射及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电热转换率可达98%以上。由于采用超薄的设计,使得其具有表面功率密度大、工作过程中无电感、热惯性小、热响应快、加热均匀性能好等特点;其核心发热部件采用的纳米合金箔具有优异的电阻稳定性,熔点在1350度,设计表面负荷为3-8瓦/每平方厘米,运行时无电火花现象,且不会氧化,在高温下能保持原有的特性,材料物理特性不退化(不易老化)这使得它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加热领域并能够获得相当高的温度控制精度。同时,合金材料和薄型耐高温绝缘材料均为柔性材质,因此制成的发热层可根据实用需要进行弯曲。
其中传热层8与薄型高导热绝缘层7相结合的一面涂覆有一层高温远红外涂层(HTEE),提高了传热层8吸收远红外线的能力,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发热层6和传热层8间铺设薄型高导热绝缘层7(约0.6mm),且传热层8本身厚度仅0.5mm厚,可将发热层6产生的热能迅速并充分的传递给被加热体。
发热层6和包装层4间铺设高保温绝缘层5(1.2-1.5mm);传热层8和包装层4可把薄型高导热绝缘层7、发热层6、高保温绝缘层5封闭起来,构成发热工作件的基体(3.2-3.5mm),由于采用外部夹锁组件通过机械连接方式锁紧并将上述发热工作件的基体封闭,因此可提高发热件整体强度,保证使用安全。
在包装层4外部设置有厚度为6mm左右的纳基隔热层,其在高温下能保持原有的特性,不易老化。
当然,由此构成的发热件基体并不仅限于上述圆柱筒状,其还可以根据加热对象的具体形状加工成平板或其它的形状,使得其可以在匹配各种电热产品的安装,并能够方便的拆卸。
在上述夹锁圈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一保护盒21,在保护盒21内设置有两接线端子22,保护盒21以保护接线端子22不易受到外部撞击损伤;接线端子22的内端部与发热层6电性连接,其二者接线处采用加大接触面积和使用黄铜片锁付的方式,避免接线处接触面过小造成温度局部上升的安全隐患。
夹锁组件可使得传热层8与被加热体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包括设置于其外部的夹锁组件、以及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锁组件内依次包括纳基隔热层、包装层、高温绝缘层、发热层、薄型高导热绝缘层、传热层,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发热层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锁组件包括包设于该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主体外部呈圆筒状的夹锁圈、至少两互相对应的紧固端子、以及穿接于所述两紧固端子上的紧固螺栓;所述夹锁圈上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开口,所述两紧固端子分别固定在所述开口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纳基隔热层、包装层、高温绝缘层、发热层、薄型高导热绝缘层、传热层均呈圆柱筒状,并在所述夹锁圈内由外至内依次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锁圈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盒,所述接线端子位于所述保护盒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层上与薄型高导热绝缘层结合的表面涂覆有高温远红外涂层。
CN2010202665878U 2010-07-21 2010-07-21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8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65878U CN201758456U (zh) 2010-07-21 2010-07-21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665878U CN201758456U (zh) 2010-07-21 2010-07-21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8456U true CN201758456U (zh) 2011-03-09

Family

ID=4364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6658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8456U (zh) 2010-07-21 2010-07-21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84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032A (zh) * 2016-05-31 2016-09-21 中山浩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032A (zh) * 2016-05-31 2016-09-21 中山浩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6459Y (zh) 一种用于塑胶机械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01758456U (zh) 远红外纳米合金电热圈
CN202652562U (zh) 一种曲面印刷稀土厚膜电路智能电热元件
CN202160293U (zh) 纳米陶瓷电热涂层装置
CN202517764U (zh) 一种应用于瓦楞纸板加工设备的加热装置
CN101104331A (zh) 一种电磁涡流感应加热式辊筒
CN202947298U (zh) 流体高频加热器加热结构
CN211406303U (zh) 一种电磁加热板
CN204377168U (zh) 安全环保节能电加热系统
CN203015144U (zh) 加热板
CN207118008U (zh) 一种无辐射高效电磁感应加热设备
CN202444646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02000148U (zh) 一种洗衣机加热器
CN102769948A (zh) 数码电子节能设备
CN201401860Y (zh) 基于陶瓷发热组件的电暖器
CN101287312A (zh) 无辐射电磁炉的消辐射装置
CN201016512Y (zh) 电磁热水器
CN201742587U (zh)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20935343U (zh) 一种全封装加热板
CN20373486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473847Y (zh) 一种低温电加热装置
CN203148011U (zh) 微电脑自控变频电磁热水炉
CN202364409U (zh) 高热效率的管道型电磁加热器
CN202455567U (zh) 一种电磁加热器
CN202050554U (zh) 数码电子节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