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1584U - 风扇座 - Google Patents

风扇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1584U
CN201751584U CN2010201623261U CN201020162326U CN201751584U CN 201751584 U CN201751584 U CN 201751584U CN 2010201623261 U CN2010201623261 U CN 2010201623261U CN 201020162326 U CN201020162326 U CN 201020162326U CN 201751584 U CN201751584 U CN 201751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ramework
engagement portion
pin
joi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623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亦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1623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1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1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15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座,供至少一风扇装设于其中,风扇座包括一框架及至少一弹性件,框架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弹性件的一端枢设于枢接部,另一端则可相对于框架进行枢转,并可卡合于卡合部。当弹性件与卡合部相互卡合,弹性件横跨于框架的开口位置,借以干涉风扇自风扇座装卸的路径,因此可防止风扇自开口掉出而产生损坏的情形发生。

Description

风扇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座,特别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的风扇座。 
背景技术
计算机装置内部的电子组件体积日趋微小,且电路板的单位面积的密集度也日益增加,加上目前使用者对于电子组件的处理数据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相关电子组件的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亦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升而增加。计算机装置若是不及时将热量散除,过高的温度将严重影响到计算机装置运作时的稳定性及效率,亦造成电子组件的寿命缩短甚至是损坏。因此,计算机装置内部必须装设有散热风扇,为计算机装置的电子组件散热并降低温度。 
以服务器为例,应用于服务器的现有散热风扇,是于散热风扇的四个角落处设置有固定孔。当散热风扇经由风扇固定架的开口容置于风扇固定架的容置槽后,再利用螺丝穿设过各个固定孔,而将散热风扇锁固于风扇固定架上。然而,这种以螺丝锁合的固定方式,造成使用者在装设或拆卸散热风扇的过程中,必须以手工具逐一地扳动多个螺丝,相当费时繁复,尤其是需要在服务器上配置或卸除多个散热风扇时,更容易导致散热风扇的装设或拆卸过程费力耗时。 
为了解决上述的散热风扇于装设或拆卸过程中必须扳动过多螺丝的问题,便有业者在风扇固定架的二相对侧面上分别开设固定孔。并且,于散热风扇对应于固定孔的位置,设置具有弹性的卡扣件。当散热风扇在经由风扇固定架的开口容置于容置槽时,可顺势的以卡扣件卡合于风扇固定架的固定孔内,以达到固定散热风扇的目的。同时,当使用者欲将散热风扇自风扇固定架上卸除时,使用者可按压卡扣件,以释放卡扣件与固定孔之间的卡合状态,并经由风扇固定架的开口将散热风扇取出。 
虽然借由卡扣件卡合于固定孔的结合方式,可简化装设或卸除散热风扇于风扇固定架的作业流程。然而当散热风扇装设于风扇固定架时,由于风扇固定架的开口为一开放式结构,因此当风扇固定架遭受外力撞击或因操作不慎而掉 落至地面时,将使散热风扇的卡扣件脱离于风扇固定架的固定孔,进而造成散热风扇自风扇固定架的开口掉出、损坏的情形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座,借以改进现有散热风扇装设于风扇固定架后,于风扇固定架遭受外力撞击或掉落至地面时,容易从风扇固定架的开口掉出、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风扇座,用以供至少一风扇装设于其中。风扇座包括有一框架及至少一弹性件。框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与容置空间相连通的一开口,风扇经由此开口置入于框架内。框架还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枢接部及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框架相邻于开口的相对二侧边。 
弹性件枢设于框架上,弹性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穿设于枢接部,而第二端可相对于框架枢转,且第二端可选择性的与卡合部相互扣合。当第二端扣合于卡合部时,弹性件系横跨于开口的位置。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枢接部具有至少一轴孔,该第一端穿设于该轴孔。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卡合部具有一卡勾,该卡勾设置于该卡合部相对该枢接部的一侧面上,该第二端借由该卡勾扣接于该卡合部。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卡合部还具有一凸块,且该凸块设有对应于该枢接部的一凹槽,该第二端卡合于该凹槽内。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弹性件还具有一压制段,该压制段连接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当该第二端与该卡合部相扣合,该压制段横跨于该开口的位置,并且压抵于该风扇。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包括有二该弹性件,该枢接部具有相对的二轴孔,二该弹性件的该第一端分别穿设于二该轴孔内。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二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相互连接,令二该弹性件同时相对于该框架枢转。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框架还具有一扳动部,该扳动部连接于该卡合部,并带动该卡合部朝向相反于该枢接部的方向位移。 
上述的风扇座,其中,该弹性件还具有一轴套,该第一端穿设过该枢接部,该轴套套设于该第一端穿设过该枢接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座,于框架上设置枢接部及卡合部,并直接于枢接部枢设有弹性件。当风扇容置于风扇座时,可借由弹性件相对框架枢转,并使弹性件横跨于框架的开口位置并卡合于卡合部,使风扇受到弹性件的压制作用而固定于风扇座上,可有效避免风扇自框架的开口掉出而脱离于风扇座的情形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二轴孔设置于枢接部相对的二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框架 
110底板 
120侧板 
121枢接部 
122轴孔 
123通孔 
130侧板 
131卡合部 
1311凸块 
1312凹槽 
1313卡勾 
132扳动部 
140容置空间 
150开口 
160通风口 
170侧面 
20弹性件 
210第一端 
211轴套 
220压制段 
230第二端 
3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座包括一框架10及二弹性件20。框架10具有一底板110及相对的二侧板120、130,底板110及二侧板120、13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40,并且于框架10上相对底板110的另一侧具有一开口150,开口150连通于容置空间140。其中一侧板120相邻于开口150的一侧边具有一枢接部121,枢接部121具有二轴孔122,且二轴孔122分别设置于枢接部121的相对二侧面;或是如图5所示,设置于枢接部121相对的二端的方式。此仅为二轴孔122设置于枢接部121的位置的不同,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框架10的另一侧板130相邻于开口150的一侧边具有一卡合部131及一扳动部132,卡合部具有一凸块1311及一凹槽1312,凸块1311是沿开口150朝向底板110的方向设置,凹槽1312设置于凸块1311上并对应于枢接部121,而扳动部132则连接于卡合部131相对枢接部121的另一侧。此外,框架10另具有二通风口160,二通风口160分别设置于框架10的相对二侧面170,且介于二侧板120、130之间。 
二弹性件2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金属或塑料等材质所组成的具有弹性回复力的线材或板材。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二弹性件20为金属线材所组成的弹性 臂做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二弹性件20皆具有依序连接的一第一端210、一压制段220及一第二端230,也就是说,压制段220是连接于第一端210及第二端230之间。二弹性件20的第一端210分别穿设过枢接部121的二轴孔122,并且于第一端210凸出于轴孔122的一侧套设有一轴套211,借以避免第一端210自轴孔122内脱离。二弹性件20的第二端230是可借由第一端210相对框架10枢转,而卡合于卡合部131的凹槽1312或从凹槽1312内脱离。其中二弹性件20是以第二端230相连接,使二弹性件20可同步的于框架10上枢转。并且于第二端230枢转至卡合部131时,二弹性件20是横跨于开口150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在风扇30的设置上,使用者可经由框架10的开口150将风扇30置入于容置空间140内。之后,扳动二弹性件20相对框架10枢转,使二弹性件20的第二端230枢转至卡合部131,并卡扣于凹槽1312内。此时,二弹性件20的压制段220是横跨于开口150位置并压抵于风扇30表面。同时压制段220提供一反作用力至第二端230,使第二端230受到凹槽1312的阻挡而抵紧于凹槽1312,进而使风扇30受到二弹性件20的束缚而紧密的结合于风扇座。因此,当装设有风扇30的风扇座遭受外力撞击或于高处掉落时,借由二弹性件20于框架10的开口150位置所具有的限位作用,可避免风扇30于受到震动后从框架10的开口150脱离、掉出于风扇座的情形发生。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此外,当使用者欲将风扇30自风扇座卸除时,使用者仅需施加一外力于扳动部132,使扳动部132一并带动卡合部131朝相对枢接部121的另一侧移动,并使凹槽1312脱离于二弹性件20的第二端230,进而让二弹性件20可再次的相对框架10枢转,而解除二弹性件20于框架10的开口150位置所形成的限位作用。因此,使用者即可从框架10的开口150将风扇30取出。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风扇座的结构形式,除了如第一实施例仅具有单一容置空间的设置方式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于一框架10上设置多个容置空间,并于框架10上对应设置多个枢接部121、卡合部131、扳动部132及弹性件20,用以供多个风扇30容置并固定于风扇座。 
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风扇座包括一框架10 及一弹性件20。框架10具有一底板110及相对的二侧板120、130,底板110及二侧板120、130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140,并且于框架10上相对底板110的另一侧具有一开口150,开口150连通于容置空间140。其中一侧板120相邻于开口150的一侧边具有一枢接部121,枢接部121具有一轴孔122及一连通于轴孔122的通孔123。 
框架10的另一侧板130相邻于开口150的一侧边具有一卡合部131及一扳动部132,卡合部具有一卡勾1313,卡勾1313是沿底板110朝向开口150的方向设置,扳动部132则连接于卡合部131相对枢接部121的另一侧。此外,于框架10上另具有二通风口160,二通风口160分别设置于框架10的相对二侧面170,且介于二侧板120、130之间。 
弹性件20具有一第一端210、一压制段220及一第二端230,压制段220连接于第一端210及第二端230之间。第一端210穿设于枢接部121的轴孔122,且压制段220连接于第一端210的一侧对应于枢接部121的通孔123。第二端230可借由第一端210相对框架10枢转,而卡合于卡合部131的卡勾1313或从卡勾1313内脱离。当第二端230相对于框架10枢转时,压制段220相邻于第一端210的一侧于通孔123内移动,并且当第二端230枢转至卡合部131时,压制段220是横跨于开口150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使用者经由框架10的开口150将风扇30置入于容置空间140后,可借由扳动弹性件20相对框架10枢转,使弹性件20的第二端230枢转至卡合部131,并扣接于卡勾1313。此时,弹性件20的压制段220横跨于开口150位置并压抵于风扇30表面,且压制段220提供一反作用力至第二端230,使第二端230抵紧于卡勾1313,进而使风扇30受到弹性件20的束缚而紧密的结合于风扇座。同样地,使用者可再借由施加一外力于扳动部132,使卡勾1313脱离于弹性件20的第二端230,而解除压制段220于风扇30表面的压制作用,让使用者可从框架10的开口150将风扇30自风扇座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座,是于框架上设置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并于枢接部上枢设有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相对于框架枢转而暂时地卡合于卡合部内,使得框架的开口处受到弹性件的阻挡而避免风扇自框架内掉出,风扇亦受到弹性件的压制作用而稳固的设置于风扇座内。因此,当装设有风扇的风扇座 于遭受外力撞击或自高处掉落时,可有效避免风扇从框架的开口掉出,进而造成损坏的情形发生。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风扇座,供至少一风扇装设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座包括有:
一框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该框架具有与该容置空间相连通的一开口,该风扇经由该开口置入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框架还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框架相邻于该开口的相对二侧边;以及
至少一弹性件,枢设于该框架上,该弹性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穿设于该枢接部,该第二端能够相对于该框架枢转并选择性的与该卡合部相互扣合,并且于该第二端扣合于该卡合部,该弹性件横跨于该开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具有至少一轴孔,该第一端穿设于该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具有一卡勾,该卡勾设置于该卡合部相对该枢接部的一侧面上,该第二端借由该卡勾扣接于该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还具有一凸块,且该凸块设有对应于该枢接部的一凹槽,该第二端卡合于该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还具有一压制段,该压制段连接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当该第二端与该卡合部相扣合,该压制段横跨于该开口的位置,并且压抵于该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二该弹性件,该枢接部具有相对的二轴孔,二该弹性件的该第一端分别穿设于二该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二该弹性件的该第二端相互连接,令二该弹性件同时相对于该框架枢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具有一扳动部,该扳动部连接于该卡合部,并带动该卡合部朝向相反于该枢接部的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座,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还具有一轴套,该第一端穿设过该枢接部,该轴套套设于该第一端穿设过该枢接部的一侧。
CN2010201623261U 2010-04-07 2010-04-07 风扇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1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23261U CN201751584U (zh) 2010-04-07 2010-04-07 风扇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623261U CN201751584U (zh) 2010-04-07 2010-04-07 风扇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1584U true CN201751584U (zh) 2011-02-23

Family

ID=4360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6232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1584U (zh) 2010-04-07 2010-04-07 风扇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15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741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盒式风机及通信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2741A1 (zh) * 2021-06-01 2022-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盒式风机及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7704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01377702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US8199499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power supply
CN103313579A (zh) 电子装置及其风扇模组
CN101847037B (zh) 硬盘固定机构及具有该硬盘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US8599549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backplane
US7561441B1 (en) Fixing structure
CN201751584U (zh) 风扇座
CN201780541U (zh) 终端及其硬盘固定装置
CN201064000Y (zh) 电子装置壳体的锁合结构
US8345447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s
CN101957645A (zh) 电脑机箱
CN200994240Y (zh) 散热器固定装置
US7404610B2 (en) Bezel release mechanism
US20170215297A1 (en) Module with laterally translatable component platform
CN103659351A (zh) 锁紧机构
CN201141365Y (zh) 风扇固定装置
CN202494970U (zh) 硬盘安装结构
CN102033586B (zh) 电脑机箱
CN201064001Y (zh) 电子装置壳体的自锁结构
CN205158235U (zh) 快速装卸硬盘的硬盘托架
US8553413B2 (en) Fa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heat disspation
CN110308772B (zh) 计算机硬盘安装设计
CN21564255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计算机机箱
US7830670B2 (en) Sliding card carr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