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2710U - 二段式按压开关 - Google Patents

二段式按压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2710U
CN201732710U CN 201020198590 CN201020198590U CN201732710U CN 201732710 U CN201732710 U CN 201732710U CN 201020198590 CN201020198590 CN 201020198590 CN 201020198590 U CN201020198590 U CN 201020198590U CN 201732710 U CN201732710 U CN 201732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istrict
connect
connect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201985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文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Misak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Misak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Misak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Misak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201985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2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2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27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段式按压式开关,包括一设有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二共同接点的底座、一第一接触片、一第二接触片及一作动片。第一接触片包括二与共同接点电连接的第一导接区,及一能变形的第二导接区。第二接触片包括一与第二接点电连接的第三导接区,及一间隔于第一接点与第二导接区之间且能变形的第四导接区。作动片界定出一与第四导接区连接并介于第四导接区与第二导接区之间的第五导接区。通过第一接触片承受一第一压力,第二导接区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使第二导接区与第五导接区接触。通过第二导接区再承受一第二压力,第二导接区推抵第五导接区与第四导接区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并与第一接点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具有更明确的手感。

Description

二段式按压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段式按压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操作二段压力达成二个回路的电气导通的二段式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如台湾发明专利证书号第I240939号(申请案号093141634)的两段动作开关,如图1所示,该两段动作开关100包括有:一电路基板101、一第一接点弹片121、一第二接点弹片113及一第一绝缘片115。电路基板101上相隔设有第一固定接点103、第二固定接点105及第三固定接点107。第一接点弹片121具有一与第一固定接点103连接的外侧接点123及一能朝第一固定接点103变形的中间活动接点125。第二接点弹片113设于该电路基板101与第一接点弹片121间,并具有一与第二固定接点105连接的外侧接点114及一能朝第一固定接点103变形的中间活动接点116。第一绝缘片115设于第一、第二接点弹片121、113间。
通过第一段按压该第一接点弹片121的活动接点125,使其朝第一固定接点103弯曲反转,以接触该第二接点弹片113的活动接点116,相对导通该电路基板的第一、第二固定接点103、105;再通过第二段按压使该第二接点弹片113的活动接点116朝第一固定接点103弯曲反转,以接触导通该电路基板101的第三固定接点107。
两段动作开关100,在进行第一段按压使该第一接点弹片121的活动接点125弯曲反转,以接触该第二接点弹片113的活动接点116时,因该第一接点弹片121的尺寸较大而该第二接点弹片113较小,致使该第一接点弹片121的活动接点125抵接于该第二接点弹片113的活动接点116,涵盖面积较广,进而在进行第二段按压时手感会很差,常常该第二接点弹片113的活动接点116实际已弯曲反转接触于该第三固定接点107,达成了导通的功能,却有未达成该功能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时能明显感受开关状态的二段式按压开关。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外壳、一第一接触片、一第二接触片及一作动片。
外壳包括一底座,底座包括一座体、一设置在座体上的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二共同接点。
第一接触片为导电性弹片,设置于底座并且界定出相连接的二第一导接区与一第二导接区,第一导接区与所述共同接点接触,第二导接区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地间隔于第一接点上方。
第二接触片为导电性弹片,设置于底座并且界定出相连接的一第三导接区与一第四导接区,第三导接区与第二接点接触,第四导接区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变形地间隔于第一接点与第二导接区之间。
作动片设置在底座,作动片界定出一与第四导接区连接并介于第四导接区与第二导接区之间的第五导接区,第五导接区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变形。通过第一接触片承受一第一压力,第二导接区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一第一距离而处于一第一变形状态,使第二导接区与第五导接区接触,通过第二导接区处于第一变形状态并且承受一第二压力,第二导接区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一第二距离而处于一第二变形状态,并且推抵第五导接区与第四导接区朝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使第四导接区与第一接点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二段按压开关还包含二间隔地设置在作动片的顶面的绝缘件,该二绝缘件相间隔的区域界定出第五导接区。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底座还包括一由座体顶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部,第一凹部具有一第一内底面以及一由第一内底面往上延伸的第一内周面,第一内底面与第一内周面围绕界定出一用以容纳第二接触片的第一凹部空间,第一接点外露于第一内底面位于中央的区域,第二接点外露于第一内底面邻近第一内周面的区域。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由座体顶面凹陷的一第二凹部,第二凹部具有一第二内底面并且界定出一用以容纳作动片的第二凹部空间,第一凹部是由第二内底面局部区域更深地凹陷形成。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第一接触片包括一片体以及二由该片体横向凸出的凸片,所述凸片界定出所述第一导接区,该片体中央区域界定出该第二导接区。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由座体顶面凹陷形成的二凹槽,该二凹槽分别具有一凹槽底面并且界定出一与第二凹部空间连通的凹槽空间,第一接触片容纳于第二凹部空间并且所述凸片分别伸入所述凹槽空间,并且该二共同接点分别外露于所述凹槽底面。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底座呈方形,第一凹部形成在座体的中央部位,第二凹部沿座体的一对角线纵向地设置,该二凹槽设于另一对角线。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一用以结合于该底座上的上盖及一绝缘胶片,该上盖与该底座配合界定出一用以供容纳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及作动片的容置空间,且该上盖形成有一对应该第二导接区的开口,该绝缘胶片设置于该上盖底面并且遮盖该开口与该第二导接区。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中,所述外壳还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该上盖与该底座的座体并且能相卡合的卡扣与卡块,通过所述卡扣与卡块相卡合,该上盖结合于该底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作动片的设置,使用者需施予大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才能使第二导接区推抵第五导接区与第四导接区变形,进而使第四导接区与第一接点接触,因此在使用上能有更明确的手感,得知第四导接区与第一接点已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两段动作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V-V断面的剖视图,说明第一接触片未承受压力的状态;
图6为一示意图,说明第二接触片未承受压力时的电路状态;
图7为类似于图5的视图,说明第二接触片承受第一压力而处于第一变形状态;
图8为一示意图,说明第二接触片在第一变形状态时的电路状态;
图9为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第二接触片承受第二压力而处于第二变形状态;
图10为一示意图,说明第二接触片在第二变形状态时的电路状态。
图2至图10中:2.外壳;21.底座;211.第一接点;212.第二接点;213.共同接点;214.第一端子;215.第二端子;216.共同端子;22.上盖;221.开口;23.绝缘胶片;24.卡扣;25.卡块;26.座体;27.第一凹部;271.第一内底面;272.第一内周面;273.第一凹部空间;28.第二凹部;281.第二内底面;282.第二凹部空间;29.凹槽;291.凹槽底面;292.凹槽空间;3.第一接触片;31.片体;32.凸片;33.第一导接区;34.第二导接区;4.第二接触片;41.第三导接区;42.第四导接区;5.作动片;51.第五导接区;6.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段式按压开关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外壳2、一第一接触片3、一第二接触片4、一作动片5及二绝缘件6。参阅图4,为本较佳实施例组合后的外观。
参阅图2、图3,外壳2包括一底座21。底座21包括一座体26、一第一凹部27、一第二凹部28、二凹槽29。底座21略呈方形。第二凹部28由座体26顶面凹陷,具有一第二内底面281,并界定出一用以容纳略呈长方形的作动片5的第二凹部空间282,第二凹部28的长轴沿底座21的一对角线设置。第一凹部27是由第二内底面281中央区域更深地凹陷形成,第一凹部27具有一圆形的第一内底面271以及一由第一内底面271往上延伸的第一内周面272,第一内底面271与第一内周面272围绕界定出一用以容纳第二接触片4的第一凹部空间273。该二凹槽29沿座体26的另一对角线由座体26顶面凹陷形成,并分别具有一凹槽底面291,且界定出一与第二凹部空间282连通的凹槽空间292。
参阅图2、图3,底座21还包括一第一接点211、一第二接点212、二共同接点213、一第一端子214、一第二端子215及二共同端子216。第一端子214、第二端子215及二共同端子216皆设置在座体26中并凸出于座体26外,供外部电路(图未示)连接。第一端子214界定出外露于第一内底面271位于中央区域的第一接点211。第二端子215界定出外露于第一内底面271邻近第一内周面272的部分区域的第二接点212。所述共同端子216分别界定出外露于所述凹槽底面291的共同接点213。
参阅图2、图3、图5,第一接触片3为一金属弹片,容纳于第二凹部空间282中,包括一片体31以及二由片体31横向凸出的凸片32。所述凸片32界定出二第一导接区33,并且分别伸入所述凹槽空间292中与所述共同接点213连接。片体31呈圆形且中央略向上突出,并界定出位于中央区域的一第二导接区34,第二导接区34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211的方向变形地间隔于第一接点211上方。
第二接触片4为一圆形且中央略向上突出的金属弹片,第二接触片4界定出相连接的一位于周边区域的第三导接区41与一位于中央区域的第四导接区42。第二接触片4容纳在第一凹部空间273中,且第三导接区41与第二接点212接触,第四导接区42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211变形地间隔于第一接点211与该第二导接区34间。
长方形的作动片5的刚性大于第一接触片3,并设置在第二凹部空间282中。该二绝缘件6分别设置在作动片5顶面的两端,相间隔的区域界定出一位于作动片5中央区域的第五导接区51。第五导接区51介于第四导接区42与第二导接区34间,并能受压力朝第一接点211变形,且第五导接区51的中央区域向下凸出与第四导接区42连接。
参阅图2、图4,外壳2还包括一上盖22、一绝缘胶片23、四个卡扣24及四个卡块25。上盖22盖合在底座21上,并与底座21配合界定出一用以供容纳第一接触片3、第二接触片4及作动片5的容置空间。上盖22的中心形成有一圆形开口221,绝缘胶片23设置于上盖22底面并且遮盖开口221与第二导接区34。卡扣24分别设置在上盖22的前后两侧上,卡块25相对卡扣24设置在底座21的前后两侧上,通过卡扣24与卡块25相卡合,使上盖22与底座21结合。
参阅图5,在未施予外力以前,第一接触片3的第一导接区33抵接于共同接点213,第二导接区34与第五导接区51保持一定的距离。绝缘胶片23的中央部位抵接于第二导接区34。该二共同接点213通过第一接触片3电连接,其电路状态如图6所示。
参阅图7,施予一第一压力I于第二导接区34,第二导接区34朝第一接点211的方向变形一第一距离而处于一第一变形状态,使第二导接区34与第五导接区51接触,此时,该二共同接点213与第二接点212电连接。参阅图8,说明此时的电路状态。
参阅图9,通过第二导接区34处于第一变形状态并且承受一第二压力II,第二导接区34朝第一接点211的方向变形一第二距离而处于一第二变形状态,并且推抵第五导接区51与第四导接区42朝第一接点211的方向变形,使第四导接区42与第一接点211接触。此时,该二共同接点213与第二接点212及第一接点211电连接。参阅图10,说明此时的电路状态。
一旦第一压力I及第二压力II解除时,通过第一接触片3、第二接触片4及作动片5的回复力,使第一接触片3、作动片5及第二接触片4回复至原始位置。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施予第一压力I及第二压力II使第二导接区34到达第一变形状态及第二变形状态,而形成不同的电气回路。此外,通过作动片5的设置,使用者需施予大于第一压力I的第二压力II才能使第二导接区34推抵第五导接区51与第四导接区42变形,进而使第四导接区42与第一接点211接触,因此在使用上能有更明确的手感,得知第四导接区42与第一接点211已接触。

Claims (9)

1.一种二段式按压开关,包含:
一外壳,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包括一座体、一设置在该座体上的一第一接点、一第二接点及二共同接点;
一第一接触片,为导电性弹片,设置于该底座并且界定出相连接的二第一导接区与一第二导接区,所述第一导接区与所述共同接点接触,该第二导接区能受压力朝该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地间隔于该第一接点上方;
一第二接触片,为导电性弹片,设置于该底座并且界定出相连接的一第三导接区与一第四导接区,该第三导接区与该第二接点接触,该第四导接区能受压力朝该第一接点变形地间隔于该第一接点与该第二导接区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式按压开关还包含:
一作动片,设置在该底座,该作动片界定出一与该第四导接区连接并介于该第四导接区与该第二导接区之间且能受压力朝该第一接点变形的第五导接区,通过该第一接触片承受一第一压力,该第二导接区朝该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一第一距离而处于一第一变形状态,使该第二导接区与该第五导接区接触,通过第二导接区处于该第一变形状态并且承受一第二压力,该第二导接区朝该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一第二距离并且推抵该第五导接区与该第四导接区朝该第一接点的方向变形,使该第四导接区与该第一接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段式按压开关还包含二间隔地设置在该作动片的顶面的绝缘件,该二绝缘件相间隔的区域界定出第五导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一由该座体顶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具有一第一内底面以及一由该第一内底面往上延伸的第一内周面,该第一内底面与该第一内周面围绕界定出一用以容纳该第二接触片的第一凹部空间,该第一接点外露于该第一内底面位于中央的区域,该第二接点外露于该第一内底面邻近该第一内周面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由该座体顶面凹陷的一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具有一第二内底面并且界定出一用以容纳该作动片的第二凹部空间,该第一凹部是由该第二内底面局部区域更深地凹陷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包括一片体以及二由该片体横向凸出的凸片,所述凸片界定出所述第一导接区,该片体中央区域界定出该第二导接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由该座体顶面凹陷形成的二凹槽,该二凹槽分别具有一凹槽底面并且界定出一与该第二凹部空间连通的凹槽空间,该第一接触片容纳于该第二凹部空间并且所述凸片分别伸入所述凹槽空间,并且该二共同接点分别外露于所述凹槽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方形,该第一凹部形成在该座体的中央部位,该第二凹部沿该座体的一对角线纵向地设置,该二凹槽设于另一对角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一用以结合于该底座上的上盖及一绝缘胶片,该上盖与该底座配合界定出一用以供容纳该第一接触片、该第二接触片及该作动片的容置空间,且该上盖形成有一对应该第二导接区的开口,该绝缘胶片设置于该上盖底面并且遮盖该开口与该第二导接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段式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该上盖与该底座的座体并且能相卡合的卡扣与卡块,通过所述卡扣与卡块相卡合,该上盖结合于该底座。
CN 201020198590 2010-05-21 2010-05-21 二段式按压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2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198590 CN201732710U (zh) 2010-05-21 2010-05-21 二段式按压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198590 CN201732710U (zh) 2010-05-21 2010-05-21 二段式按压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2710U true CN201732710U (zh) 2011-02-02

Family

ID=4352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201985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2710U (zh) 2010-05-21 2010-05-21 二段式按压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32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1696A3 (de) * 2016-09-29 2018-04-11 Schaefer GmbH Schaltereinhei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1696A3 (de) * 2016-09-29 2018-04-11 Schaefer GmbH Schaltereinheit
EP3879550A1 (de) * 2016-09-29 2021-09-15 Schaefer GmbH Schaltereinhe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54472U (zh) 小型键盘开关
WO2013129721A1 (ko) 비삽입형 포트를 가지는 태블릿 피시 및 이에 연결되는 크래들
CN107658600B (zh) 一种高载流的冠簧端子
CN201732710U (zh) 二段式按压开关
CN103871766A (zh) 按压开关
JP2004146095A (ja) 2段動作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3180092U (ja) 機械式切替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103828004B (zh) 防水防尘开关
US20050181842A1 (en) Mobile navigation device
JP5284883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CN100454459C (zh) 双极转换开关
CN200941350Y (zh) 开关
TWM508150U (zh) 電連接器之致動結構
CN106229197B (zh) 一种拨动开关
CN204348584U (zh) 带档位的跷板开关
CN201285725Y (zh) 多段式切换开关
CN103794403B (zh) 多点式倾斜开关
CN202977249U (zh) 一种平面全触点开关
CN102136383B (zh) 车用触发式开关
GB1571313A (en) Electrical switch
CN105261506B (zh) 按压式开关
CN201266563Y (zh) 按压开关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CN204537919U (zh) 翘板开关
CN202150396U (zh) 一种平板式复位按键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