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3483U - 管中泵浦套壳 - Google Patents

管中泵浦套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23483U
CN201723483U CN2010201409126U CN201020140912U CN201723483U CN 201723483 U CN201723483 U CN 201723483U CN 2010201409126 U CN2010201409126 U CN 2010201409126U CN 201020140912 U CN201020140912 U CN 201020140912U CN 201723483 U CN201723483 U CN 201723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member
end external
outlet end
submersible pump
sheath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09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锝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ianha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ianh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ianha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dianha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409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23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23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234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管中泵浦套壳,其中主要包括:一本体,是概呈中空管状;及一入口端套件与一出口端套件,是分别安装于该本体之二端;前述入口端套件可与一进水管路连接;出口端套件具有一出水口,是可与一供水管路连接;前述本体、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是采用塑胶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成,且可共同地组合成为一个套壳,以便将一潜水泵安装于该套壳内部,以组合成为一个管中泵浦。

Description

管中泵浦套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管中泵浦套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供一潜水泵安装于其中,以组成一管中泵浦的管中泵浦套壳。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自来水供水用的泵浦可分为陆上型的泵浦,以及潜水式的泵浦二种。一般最常见的泵浦是陆上型的泵浦,该类型泵浦一般而言构造较为简单,容易做成大功率的构造,然而其使用上确有若干缺点,首先该类型泵浦的马达和泵浦是暴露在大气之中,因此当马达及泵浦运转时,机件的震动声音会传递到周遭的空间中而造成噪音的污染。
再者,陆上型的泵浦其转轴必须以轴封加以封闭,然而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因轴封磨损而产生漏水情形,因此使得泵浦周边的空间及地面积水,造成环境污染脏乱的情形。
此外陆上型泵浦的马达通常是以气冷方式降温,如果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过热情形。而且陆上型泵浦的马达启动时,容易产生火花,因此在诸如油库、粮食仓库、化工厂等必须严格禁止烟火的场合中,便必须采用特殊规格的防爆马达,因此使其造价昂贵,且维护工作也变得相当复杂。
而潜水式泵浦,是将马达与泵浦结合为一体的管状构造,使用时,泵浦连同马达是一同地浸入到水中,亦即使用时,马达是完全地被水包覆,因此能够借由水将马达运转的热量带走,而不易产生过热现象。同时马达及泵浦轮叶运转的噪音也会被水给隔离,而达成降低噪音的目的。
然而潜水式泵浦必须要完全地浸在水中才能正常运转,否则轮叶打不到水时,将产生轮叶空蚀的情形,而使得马达及泵浦轮叶轴心烧毁,因此现有的潜水式泵浦只能够安装在蓄水池或水塔中,而使其用途受到限制。
为使得潜水式泵浦能够被装置在水池或水塔以外的地方,后来市面上出现一种管中泵,其是利用一个以金属圆管制成的套壳包覆在潜水泵的外侧,该套壳具有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可与自来水供水管路连接,水流可以进入到该套壳内部,使得安装在该套壳内部的潜水泵能够随时保持被水包围的状态。
借由该套壳与供水管路连接,可引导水流进入套壳中,使得安装在套壳内部的潜水泵保持浸在水中的状态,因此可以摆脱现有潜水泵必须安装在水塔或水池中的限制。
而且,由于该种管中泵浦其使用的潜水泵是包围在水中,因此可借由水的隔离作用降低运转噪音,并且可以隔离马达启动时产生的火花,所以诸如要求低噪音,或者是加油站、粮食仓库、化工厂等要求避免火花产生的场合,都特别适合采用此种管中泵的构造。
然而现有的管中泵在使用上仍存有相当大的困扰。首先,现有的管中泵在泵浦停止运转后,套壳内部的水分会从套壳的进水口或出水口流失,而使得套壳内部的水位降低,如此将造成潜水泵在启动时,因为轮叶吸不到水而产生空蚀情形,造成泵浦轮叶轴承烧毁。
再者,现有的管中式泵浦,其采用的套壳,通常是以不锈钢管材制成,管体的一端是采封闭的结构,另一端设置一盖体,并利用螺丝将该盖体锁合在该套壳的开口端上。此一盖体的作用是为可以在装置或拆卸套壳内部的潜水泵时,可将该盖体取下,以利使用者将潜水泵置入或从套壳中取出。
但由于前述盖体是以多个螺丝锁固在套壳的开口端上,其拆卸时,必须要逐一地将螺丝拆卸,因此其拆卸工作相当地麻烦,且在长时间使用后,盖体的锁合螺丝会容易受水分侵蚀而生锈,因此造成螺丝拆卸不易的情形产生。而且套壳也会因为盖板的螺丝锈蚀,而产生漏水现象,如此将使带有锈斑的水滴落在地面上,使地面产生生锈的颜色,造成环境的污染。
此外,现有的管中泵浦使用的套壳为一体成型的狭长管体,因此要将管中泵浦安装于该套壳内部,或者是从套壳内部取出时都相当困难,而且当要将潜水泵拆下维修时,便必须要将整个套壳连同泵浦拆下,才有办法将泵浦从套壳内部取出,因此造成了泵浦拆卸维修工作的不便。
另外由于市面上的潜水泵尺寸规格众多,而该套壳的尺寸及形状必须与其内部安装的潜水泵相互配合,因此在搭配不同规格的潜水泵使用的时候,便必须换用不同尺寸及形状的圆形管体,所以使得生产者必须准备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圆形管体的库存,以搭配各种不同规格的潜水泵一起使用,因此将造成厂商生产及库存管理的困扰。
由于以上原因,现有的管中泵浦在使用上存有相当多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塑胶制成,生产制造容易,且耐腐蚀,维修容易的管中泵浦套壳。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主要包括:一本体,是概呈中空管状;及一入口端套件与一出口端套件,是分别安装于该本体的二端;前述入口端套件可与一进水管路连接;出口端套件具有一出水口,是可与一供水管路连接;前述本体、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是采用塑胶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成,且可共同地组合成为一个套壳,以供将一潜水泵安装于该套壳内部,以组合成为一个管中泵浦。
且前述该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与本体相互连接之处是设置有凸缘,并利用束环将凸缘束紧,而使得该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与本体结合在一起。
此外,前述本体内部设有若干肋部,可将潜水泵支撑定位于一略低于该本体之中心轴线下方之位置,以使得泵浦停止运转后,该潜水泵仍可保持浸入水中的状态,以避免泵浦重新启动时打不到水而产生空蚀状态。
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是概呈中空管状;及
一入口端套件,是安装于该本体之一端;及
一出口端套件,是安装于该本体之另一端;
前述入口端套件设置有一入水口,是可与一进水管路连接,使得自来水经由该入水口进入该入口端套件内部;及
前述出口端套件设置一出水口,是可与一供水管路连接;
前述本体、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是采用塑胶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成,且可共同地组合成为一个可将一潜水泵容纳于其中的套壳;自来水是可经由该入口端套件进入该套壳内部,然后经由前述潜水泵加压后,经由该出口端套件输出到该供水管路中。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本体内部设有多个与该本体纵轴方向平行,且凸出于该本体内侧壁面的肋部,使该潜水泵插入该本体内部时,可借由该若干肋部支撑,而被定位于该本体内部;且前述各该肋部是安排成最底部之肋部高度低于其他位置之肋部的高度,使该潜水泵安装于该本体内部时,其中心之高度低于该本体之中心轴线,以使得该套壳内部水位降低时,该潜水泵依然可吸到水,以避免轮叶空蚀之情形产生。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内部具有一隔板,于该隔板上设有一插孔,且于该插孔中可插置一连接套件;该连接套件一端与该潜水泵之出水口接头连接,另一端插入于该隔板之插孔中,且其中央具有一贯穿孔,使得潜水泵送出之水流可进入到出口端套件之中。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相互连接之一侧的端面,以及该本体之二端分别设置有一向外延伸之凸缘;前述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连接之端面上设置之凸缘是可相互紧靠,并且借由一束环套合于该二相互邻近之凸缘的外侧,并将该二相邻之凸缘迫紧,而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及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结合在一起。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一端外侧的凸缘,与该本体二端面之凸缘,其相对之背面是呈倾斜状,且该束环具有可与该倾斜之背面相互配合的斜面,因此当该束环套合于该二凸缘外侧,并束紧时,可迫使该二凸缘相互靠近且贴紧。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密封槽,且于该密封槽内设置一密封构件,借以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结合后可防止水分泄漏。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入口端套件内部设有一止挡片,是可抵挡于该潜水泵之尾部;且该连接套件插入于该插孔之一端设置有一凸出之卡榫,且于该插孔之边缘设置有一卡槽,是可供该卡榫卡入,以定位该连接套件,使该连接套件无法旋转。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相互连接之一侧的端面,以及该本体之二端分别设置有一向外延伸之凸缘;前述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连接之端面上设置之凸缘是可相互紧靠,并且借由一束环套合于该二相互邻近之凸缘的外侧,并将该二相邻之凸缘迫紧,而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及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结合在一起。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一端外侧的凸缘,与该本体二端面之凸缘,其相对之背面是呈倾斜状,且该束环具有可与该倾斜之背面相互配合的斜面,因此当该束环套合于该二凸缘外侧,并束紧时,可迫使该二凸缘相互靠近且贴紧。
所述之管中泵浦套壳,其中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密封槽,且于该密封槽内设置一密封构件,借以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结合后可防止水分泄漏。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管中泵浦套壳的特点,是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套壳是设计成由圆管状的本体,与出口端套件及入口端套件三段式的组件所组成,能够快速组装或拆解,并且可容易地将潜水泵安装定位于该套壳内部,致使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壳组装而成的潜水泵,其组装及拆卸的程序相当简单,而达到易于安装及维修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及其他目的,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元件及其功效,兹采较佳实施例并配合相关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中泵浦套壳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中泵浦套壳各部分零件的分解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中泵浦套壳的组合剖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连接套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口端套件与连接套件组合后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本体与潜水泵组合后沿着图3的A-A线所取的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入口端套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沿着图3的B-B线所取的剖面图,用以揭示过滤装置置入于入口端套件后,借由凹槽与入口端套件内部的止挡片相互卡合的情形。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安装于一水塔顶端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际安装于一水塔周边地面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中泵直接与自来水管路连接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0本体
11、12、13肋部
14水流通道
15、16凸缘
17、18密封槽
20出口端套件
20A、30A支架
21隔板
22插孔
23连接套件
231圆柱体
232螺帽部
233螺纹部
234贯穿孔
235密封构件
236卡榫
237、321卡槽
24入水室
25出水室
26、29、33、61凸缘
27出水口
28、34密封槽
30入口端套件
31入水口
32过滤装置
35止挡片
40潜水泵
41出口接头
42吸水口
43螺丝孔
44固定螺丝
50束环
60盖板
70密封环
81定位构件
82定位孔
90套壳
1水塔
2进水管
3供水管路
4自来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中泵浦套壳改良结构主要是由:一本体10、一出口端套件20、及一入口端套件30所组成。该本体10为一个二端呈开放状的圆形管体;而该出口端套件20与入口端套件30则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呈开放状的圆形管体,且可分别设置在本体10的二端,而与本体10共同地组成一个二端封闭的套壳90。如图4所示,套壳90组合完成后,其内部是可容纳一潜水泵40,而共同地组成一个管中泵浦。
如图3及图4所示,该潜水泵40是概呈圆柱状,其前端具有一个出口接头41,且于侧面设置有多个细孔所组成的吸水口42。潜水泵40装置于套壳90内部时,是插入于本体10的中央,且尾端是朝向入口端套件30的一侧,而前端是朝向出口端套件20的一侧。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本体10为一直径略大于潜水泵40的圆形管体,且其内侧面设置有至少三个与该本体10的纵轴方向平行的肋部11、12、13,当潜水泵40插入于本体10内部时,该潜水泵40是受肋部11、12、13的顶点支撑,而被定位在本体10的内部。且该本体10的内侧面与潜水泵40外侧表面是保持有一间隙,因此形成一水流通道14,可使得水流沿着水流通道14流动,而将潜水泵40完全包围,并使得潜水泵40侧面的吸水口42可以顺利地吸取到水。
如图3所示,本体10的二端分别与前述入口端套件30与出口端套件20接合,并借由该入口端套件30与出口端套件20与自来水的进水管路2以及供水管路3连接,借以将自来水引导进入到套壳90的内部,然后经由潜水泵40加压后,再经由供水管路3送出。
如图3所示,前述入口端套件30的顶面设置有一个入水口31,用以与前述进水管路2连接,并于该入水口31内设置有一杯形的过滤装置32,用以拦阻自来水中的杂质,以防止自来水中的杂物被泵浦40吸入,而使得潜水泵40的轮叶损伤的的情形发生。而该出口端套件20的顶面也设置有一出水口27,用以与前述供水管路3连接。借由该入口端套件30与供应自来水的进水管路2连接,是可导引自来水经由该入水口31进入到入口端套件30与套壳90的内部,使得套壳90的内部可充满水,因此使得套壳90内部的潜水泵40成为浸泡于水中的状态,而能够正常地运作。然后经由该潜水泵40的加压作用,将套壳90内部的自来水加压后,再经由出口端套件20的出水口27将水送入到该供水管路3之中,以供应用户使用。
另为协助定位该潜水泵40于该套壳90内部的水平位置,如图5所示,该入口端套件30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垂直的止挡片35,如图3所示,当该套壳90及潜水泵40组装完成后,该止挡片35的前端部分是刚好抵靠于该潜水泵40的尾端部分,因此可阻挡该潜水泵40向后退,并定位该潜水泵40于套壳90内部的水平位置。
如图6所示,该过滤装置32为一概呈杯状的滤网,且是以垂直方向插入到该入口端套件30内部的中央,因此使得过滤装置32的底端会与该止挡片35相互干涉。为解决过滤装置32与止挡片35相互干涉的问题,如图6及图7所示,该过滤装置32底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一纵向的卡槽321,该卡槽321的宽度是略大于该止挡片35的宽度,当过滤装置32插入置放于该入口端套件30内部时,该止挡片35是可卡入到该卡槽321之中,因此可解决该过滤装置32与止挡片35相互干涉的问题。
借由该套壳90,是可借由入口端套件30与外部的进水管路连接,而将水流导引进入套壳90内部,因此使潜水泵40不需要安装在水塔或水池之中,也能够在被水包围的环境下运转,而突破了现有潜水泵必须安装在水塔或水池中的限制。而且借由套壳90及其内部的水流的隔绝作用,可有效地吸收并遮蔽潜水泵40运转的噪音,且将泵浦马达运转时产生的火花完全地隔离在套壳90的内部,致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使用在要求静音,以及需要隔绝火花的特殊场合使用。
为使套壳90可以被安装固定在地面或水塔的顶面,于出口端套件20、入口端套件3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一支脚20A、30A,是可用以支撑并固定该出口端套件20及入口端套件30,以使得该套壳90可以被安装在水塔顶面或地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的管中泵浦套壳的特点,是在于本实用新型之套壳90是设计成由圆管状的本体10,与出口端套件20及入口端套件30三段式的组件所组成,能够快速组装或拆解,并且可容易地将潜水泵40安装定位于该套壳90内部,致使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壳90组装而成的潜水泵,其组装及拆卸的程序相当简单,而达到易于安装及维修的功效。
此外,前述的本体10、出口端套件20及入口端套件30均设计成能够以塑胶射出成型方式制造,因此其材料成本可大幅降低,并且可避免现有的管中泵浦套壳长时间使用后因为金属材料锈蚀,造成漏水而使得带有铁锈的污水污染泵浦安装处所周围地面的情形。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本体10是概呈贯通的圆管状构造,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塑胶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成。而前述入口端套件30,是为一端呈开放状,另一端呈封闭状的构造,因此也可以利用塑胶射出成型方式直接制造而成。
出口端套件20由于必须要有隔离潜水泵的吸水端与出水端的功能,因此设计成在其内部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一隔板21,将该出口端套件20的内部空间分隔一个入水室24及一个出水室25的构造。由于该出口端套件20中央具有隔板21,在利用模具成型时无法直接贯通,因此其于出水室25的外侧另设置有一盖板60,用以将该出水室25封闭起来,如此便使得该出口端套件20在成型时,可由隔板21的二侧贯通,以利于成型模具的成型及脱模动作。
如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潜水泵40的出口接头41是借由一个连接套件23而固定在该隔板21之上。借由该连接套件23,除了可固定该潜水泵40的出口接头41外,还可以使得潜水泵40所送出的水流进入到出口端套件20的出水室25之中。该出水室25是与前述的出水口27连接,因此使得潜水泵40送入出水室25中的水流可经由该出水口27流入前述的供水管路3之中。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该连接套件23靠近该隔板21的一端,是具有一个圆柱状的圆柱体231,是可插入于一个设置于该隔板21上的插孔22之中;且该圆柱体231外围可进一步设置有若干密封构件235,使得圆柱体231与插孔22之间保持密闭,以隔离出水室25与入水室24的水流。
连接套件23靠近该潜水泵40的一端,设置有一螺纹部233,是可与潜水泵40前端的出口接头41的内螺纹相互锁合,而使得该出口接头41与该连接套件23结合在一起,且如图1所示,该潜水泵40的出口接头41的一侧边设置有一螺丝孔43是可于出口接头41与该连接套件23的螺纹部233锁合后,进一步该螺丝孔43锁入一固定螺丝44,利用该固定螺丝44抵紧于该螺纹部233的侧面,以进一步防止该出口接头41与螺纹部233松脱。另连接套件外围介于螺纹部233与圆柱体231之间具有一个概呈多边形状的螺帽部232,以利于使用者可利用板手配合该螺帽部232转动该连接套件23,以利于将螺纹部233与潜水泵40的出口接头41锁紧。
连接套件23中心设置有一个从螺纹部233的末端贯穿到圆柱体231前端的贯穿孔234,因此使得潜水泵40排出的水流可经由该贯穿孔234进入到该出水室25之中。
此外,为使得该连接套件23插入于该隔板21的插孔22以后,不会受到潜水泵40启动时的扭力影响而产生旋转的动作,如图3A所示,该连接套件23于该圆柱体231的侧面设置有一卡榫236,且如图2、图3及图3B所示,该插孔22的边缘部分设置有一个可与该卡榫236卡合的卡槽237。当连接套件23插入到插孔22内时,可借由该卡榫236与该卡槽237相互卡合,而使得该连接套件23被定位而无法任意旋转。
该潜水泵40组装时,是先将连接套件23锁紧于泵浦的出口接头41之上,然后再将连接套件23插入到前述隔板21的插孔22之中,接着再将潜水泵40连同出口端套件20插入并固定在本体10之上,便可以完成潜水泵40与出口端套件20的组装。反之拆卸潜水泵40时,则是将出口端套件20从本体10拆下后,将出口端套件20连同潜水泵40从本体10中取出,然后再将连接套件23从隔板21上拔起,再将连接套件23与潜水泵40的出口接头41分离,便可完成泵浦的拆卸程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出口端套件20、入口端套件30、本体10及潜水泵40的连接结构均采模组化设计,因此使其能够快速地组装或拆卸,而达到简化安装及维修工作之目的。
该本体10、出口端套件20的连接构造以下兹进一步详述。本体10靠近该出口套件20的一端设有一凸缘15;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连接的一侧亦相对应地设有一凸缘26,并且可借由在凸缘15、26的外侧套合一束环50,利用束环50将凸缘15、26迫紧在一起,而使得该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结合在一起。
前述凸缘15、26是凸设于该本体10及出口端套件20相互连接之端面的外侧,且其相对的背面的一侧均设置有一倾斜面,而形成楔形构造。如图2及图3所示,前述束环50的内侧面是具有可与该二凸缘15、26之背面倾斜部分配合的斜面凹槽,因此当该束环50束紧时,可以借由斜面配合相互推顶的力量,迫使该二凸缘15、26相互靠紧,因此使得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的端面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此外,为使得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能够准确且紧密地衔接,如图2所示,在该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一环状的密封槽28、17,并于该密封槽28、17中置入一密封环70,以防止水分从该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接合的缝隙中泄漏出去。此外,于该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的端面上,可更进一步设置若干相互配合的定位构件81及定位孔82,以协助定位该出口端套件20与本体10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
该出口端套件20与盖板60之间,亦可采用相同方式结合。如图1所示,该出口端套件20与盖板60接合一端的外侧设有凸缘29;而该盖板60的边缘亦设有一凸缘61,因此使得该盖板60与出口端套件20也可以利用束环50加以固定结合。且使得盖板60能够轻易地组装或从出口端套件20上拆下。
该本体10和入口端套件30,亦采用相同的连接构造。该本体10于靠近入口端套件30的一端设有凸缘16;而该入口端套件30与本体10接合的一端设有一与该凸缘16相互对应的凸缘33,并且利用一束环50将该凸缘16及凸缘33束紧,以达到将入口端套件30与本体10连接在一起的目的。此外,于该入口端套件30、本体10相互连接的端面上,同样设置有密封槽34、18,并于密封槽34、18中置入一密封环70。此外于该二接合端面上,亦设有若干可相互对准配合的定位构件81及定位孔82,以达到防止水分泄漏,以及协助定位该入口端套件30与本体10的相对角度位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借由以上方法将出口端套件20、入口端套件30以及本体10组合在一起,可以快速而简易地组合并拆卸前述的出口端套件20、入口端套件30以及本体10,所以在安装泵浦,或者是要拆卸维修泵浦时的,能够简化拆装套壳的工作。
除了前述各项特点外,本实用新型的套壳90另特别针对如何在泵浦停止运转后,仍能在套壳90内部保持接近满水位或高水位的状态,以避免潜水泵40重新启动后吸不到水,而产生轮叶空蚀之情形进行特殊的设计。
如图2所示,本体10内部的肋部11、12、13的安排方式,是将该三个肋部11、12、13当中的肋部13安排在本体10内部的最底面,同时使得该肋部13的高度小于另二个肋部11、12的高度,如图2及图4所示,当潜水泵40被插入到本体10内部的三个肋部11、12、13之间的位置后,该潜水泵40因为其底部的肋部13的高度较低,因此可被定位在略低于该本体10的中心轴线的位置。
此外,前述的入口端套件30的入水口31,以及出口端套件20的出水口27都是设置在该入口端套件30与出口端套件20的顶面,因此在泵浦停止运转后,套壳90内部的水分不会从该入水口31与出水口27流失,
本实用新型借由以上设计,是可使得套壳90内部随时保持满水的状态,而且可将潜水泵40被定位在套壳90内部较低的位置,因此纵使本体10内部的水位略微降低时,该潜水泵40大部分的体积依然可以浸在水中,以避免潜水泵40的吸水口42吸不到水,而使得轮叶空蚀的情形产生。
此外,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套壳90能够配合各种不同尺寸规格的潜水泵40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将出口端套件20及入口端套件30制作成标准零件,并搭配不同长度的本体10的方式来使得套壳90组合后的长度改变,以达到可供不同尺寸的潜水泵40安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套壳90由于其使用的出口端套件20及入口端套件30为标准零件,而只有本体10必须依据需求而制作成不同的尺寸规格,因此在生产时不需要变更所有零件的尺寸,因此增加其运用的弹性,并且简化套壳90的生产及库存管理作业成本。
接下来图8至图10分别介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套壳90组合成的管中泵浦的各种不同安装方式的应用实施例。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安装方式,该实施例是将套壳90在一水塔1的顶面。且利用一进水管2一端与该入口端套件30连接,而另一端延伸进入到水塔1的内部,借以使得该套壳90内的潜水泵启动后,可经由进水管2将水塔1内部的水吸入到套壳90的内部。另出口端套件20则与一供水管路3连接,用以将经由套壳90内部的泵浦加压后的水送入到建筑物的供水管是统中。
另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安装方式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将套壳90安装在水塔1附近的地面上,并利用进水管2将水塔1的水导入入口端套件30中,然后再于出口端套件20上连接一供水管路3,将水流送至自来水的供水管路中。
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安装方式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将套壳90安装在预定安装处所的地面上,然后将一自来水管路4连接于该套壳90的入口端套件30,借以将自来水直接引进到该入口端套件30中,然后再经由与出口端套件20连接的供水管路3,将自来水送入建筑物的供水是统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以上技术手段,是可达到使得管中泵浦的套壳能够借由模组化的结构而能够快速组装、拆卸的目的,并且其整体结构可采塑胶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方式制成,并且采用大量标准零件的设计,不仅降低材料成本,且生产作业及库存管理作业变得更为容易。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泵浦停止运转后,在套壳90内部依然保持高于潜水泵40的水位,因此达到避免泵浦启动时,吸不到水而使轮叶空蚀的情形产生。

Claims (10)

1.一种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呈中空管状;及
一入口端套件,安装于该本体之一端;及
一出口端套件,安装于该本体之另一端;
前述入口端套件设置有一入水口,与一进水管路连接,使得自来水经由该入水口进入该入口端套件内部;及
前述出口端套件设置一出水口,与一供水管路连接;
前述本体、入口端套件、出口端套件是采用塑胶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成,且共同地组合成为一个能够将一潜水泵容纳于其中的套壳;
自来水经由该入口端套件进入该套壳内部,然后经由前述潜水泵加压后,经由该出口端套件输出到该供水管路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内部设有多个与该本体纵轴方向平行,且凸出于该本体内侧壁面的肋部,使该潜水泵插入该本体内部时,借由该若干肋部支撑,而被定位于该本体内部;且前述各该肋部是安排成最底部的肋部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肋部的高度,使该潜水泵安装于该本体内部时,其中心的高度低于该本体的中心轴线,以使得该套壳内部水位降低时,该潜水泵依然能够吸到水,以避免轮叶空蚀的情形产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内部具有一隔板,于该隔板上设有一插孔,且于该插孔中插置一连接套件;该连接套件一端与该潜水泵的出水口接头连接,另一端插入于该隔板的插孔中,且其中央具有一贯穿孔,使得潜水泵送出的水流能够进入到出口端套件之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相互连接之一侧的端面,以及该本体的二端分别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凸缘;前述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连接的端面上设置的凸缘相互紧靠,并且借由一束环套合于该二相互邻近的凸缘的外侧,并将该二相邻的凸缘迫紧,而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及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结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一端外侧的凸缘,与该本体二端面的凸缘,其相对的背面是呈倾斜状,且该束环具有与该倾斜的背面相互配合的斜面,因此当该束环套合于该二凸缘外侧,并束紧时,能够迫使该二凸缘相互靠近且贴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密封槽,且于该密封槽内设置一密封构件,借以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结合后能够防止水分泄漏。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入口端套件内部设有一止挡片,抵挡于该潜水泵的尾部;且该连接套件插入于该插孔之一端设置有一凸出的卡榫,且于该插孔的边缘设置有一卡槽,供该卡榫卡入,以定位该连接套件,使该连接套件无法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相互连接之一侧的端面,以及该本体的二端分别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凸缘;前述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连接的端面上设置的凸缘相互紧靠,并且借由一束环套合于该二相互邻近的凸缘的外侧,并将该二相邻的凸缘迫紧,而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及入口端套件与该本体结合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之一端外侧的凸缘,与该本体二端面的凸缘,其相对的背面是呈倾斜状,且该束环具有与该倾斜的背面相互配合的斜面,因此当该束环套合于该二凸缘外侧,并束紧时,能够迫使该二凸缘相互靠近且贴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中泵浦套壳,其特征在于: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二端接合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密封槽,且于该密封槽内设置一密封构件,借以使得该出口端套件、入口端套件与本体结合后能够防止水分泄漏。
CN2010201409126U 2010-03-15 2010-03-15 管中泵浦套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23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09126U CN201723483U (zh) 2010-03-15 2010-03-15 管中泵浦套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09126U CN201723483U (zh) 2010-03-15 2010-03-15 管中泵浦套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23483U true CN201723483U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9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09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23483U (zh) 2010-03-15 2010-03-15 管中泵浦套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234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080A (zh) * 2017-12-28 2018-05-18 宙斯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
CN110469544A (zh) * 2019-09-03 2019-11-1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导流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080A (zh) * 2017-12-28 2018-05-18 宙斯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
CN110469544A (zh) * 2019-09-03 2019-11-19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自升式平台的潜水泵导流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85185A1 (en) Multistage pump assembly
CN105080191A (zh) 滤芯装置和滤芯座
CN201723483U (zh) 管中泵浦套壳
CN106949050A (zh) 一种罗茨泵
CN108035719B (zh) 一种盾构机
CN201972930U (zh) 一种涡壳式多级离心泵
CN201546979U (zh) 通用型双级气环泵
EP3421808B1 (en) Rotary compressor machine
CN105604956A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自吸泵
JP2012087700A (ja) 負圧ポンプ
CN205109169U (zh) 密封件和滤芯座
CN102808773A (zh) 一种可更换组合内衬的泵
CN202545270U (zh) 自吸泵
WO2021022823A1 (zh) 一种蜗壳组件及其应用的引风机和燃气炉
CN202040090U (zh) 一种水泵
CN205034187U (zh) 一种分体式加气口座
CN205225732U (zh) 用于罗茨风机上的组合式密封结构
CN205170411U (zh) 滤芯和滤芯装置
CN20525820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溶气罐
CN205533421U (zh) 摩托车发动机水泵总成
CN2916193Y (zh) 管道式旋转喷射泵
CN205177720U (zh) 嵌入式油流速动继电器用防雨罩
CN205258138U (zh) 曝气溶气装置
CN218717188U (zh) 一种加长式螺栓增压管
CN204493241U (zh) 新型电动高压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