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0092U -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0092U
CN201700092U CN2010201492852U CN201020149285U CN201700092U CN 201700092 U CN201700092 U CN 201700092U CN 2010201492852 U CN2010201492852 U CN 2010201492852U CN 201020149285 U CN201020149285 U CN 201020149285U CN 201700092 U CN201700092 U CN 201700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upport
chute
travel
ing res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92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瑞武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sentech Co Ltd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sentech Co Ltd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sentech Co Ltd, Fukui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sen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492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0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0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009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包括:一个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三固定支架和第四固定支架,第一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一滑孔,第二固定支架开设有与第一滑孔相对的至少一个第二滑孔,第三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一收容开口,第四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二滑槽以及第二收容开口;第一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第一活动支架开设有第三滑槽以及第三收容开口,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第二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第一活动支架开设有第四滑槽以及与第四滑槽相连通的第四收容开口;多个固定件,用于将第一活动支架及第二活动支架固定于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内。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路板承载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因具有装配密度高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关于电路板的应用请参见文献Takahashi,A.Ooki,N.Nagai,A.Akahoshi,H.Mukoh,A.Wajima,M.Res.Lab,High density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HITAC M-880,IEEE Trans.onComponents,Packaging,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2,15(4):418-425。
在多层柔性电路板制作过程中,需要在电路板中制作盲孔,从而实现多层电路板各层之间的导通。随着电路板尺寸的不断减小,柔性电路板中制作的盲孔的孔径通常约为100微米。在进行盲孔制作时,通常采用激光成孔的方式。为了清除形成的盲孔内由于激光灼烧而产生的胶渣等脏物,需要对激光形成盲孔之后的电路板进行等离子(plasma)处理,以将上述的胶渣等彻底去除,以避免影响进行盲孔电镀时影响形成的导通盲孔的信赖度。
现有技术中,在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通常采用水平式的承载架承载电路板,使得电路板放置于等离子处理装置中。然而,由于水平式的承载架通过水平设置多个支架的支撑电路板,从而使得电路板的表面的一些区域被多个支架遮挡,以至于在进行等离子处理时,上述被遮挡区域的盲孔不能很好的进行处理,导致这些盲孔孔底发黑,影响盲孔的信赖性。另外,由于电路板的部分区域被遮挡,需要在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需要两面均需进行一次等离子处理,因而,浪费的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的时间,降低了电路板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承载架,能够在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承载电路板,并有效地避免电路板的表面被遮挡。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一种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包括:一个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三固定支架和第四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孔相对的至少一个第二滑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所述第四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与第三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第三滑槽以及与第三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用于共同插入一个柔性电路板,以使该柔性电路板滑入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内;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与第四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第四滑槽以及与第四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用于共同插入另一柔性电路板,以使该另一柔性电路板滑入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内;多个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固定于固定框架的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可使电路板的边缘对应收容于每一收容区域对应的滑槽内,从而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可以有效避免电路板的有效区域被遮挡,提升了电路板进行处理的良率。另外,由于电路板的有效区域没有被遮挡,在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无需进行双面即两次等离子处理,从而简化了电路板制作的流程,提升了电路板制作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分裂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一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二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五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三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四固定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的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承载电路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收容区域                10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100
第一固定支架                110
第一顶面                    111
第一滑孔                    1111
第一底面                    112
第一侧面                    113
第一调节孔                  1131
第二侧面                    114
第一端面                    115
第二端面                    116
第一配合部                  117
第一配合孔                  118
第二固定支架                120
第二顶面                    121
第二滑孔                    1211
第五滑槽                    1212
第二底面                    122
第三侧面                    123
第二调节孔                  1231
第四侧面                    124
第三端面                    125
第四端面                    126
第二配合部                  127
第二配合孔                  128
第五固定支架                130
第三顶面                    131
第三滑孔                    1311
第六滑槽                    1312
第三底面                    132
第五侧面                    133
第三调节孔                  1331
第六侧面                    134
第五端面                    135
第六端面                    136
第三配合部                  137
第三配合孔                  138
第三固定支架                140
第一配合面                  141
第一滑槽                    1411
第一配合槽                  1412
第一固定孔                  1413
第一收容开口                1415
第一背面                    142
第七侧面                    143
第八侧面                    144
第七端面                    145
第八端面                    146
第四配合部                  147
第四配合孔                  148
第四固定支架                    150
第二配合面                      151
第二滑槽                        1511
第二配合槽                      1512
第二固定孔                      1513
第二收容开口                    1515
第二背面                        152
第九侧面                        153
第十侧面                        154
第九端面                        155
第十端面                        156
第五配合部                      157
第五配合孔                      158
第一活动支架                    161
第一安装孔                      1610
第三配合面                      1611
第三背面                        1612
第一外侧面                      1613
第一内侧面                      1614
第一端部                        1615
第二端部                        1616
第三滑槽                        1617
第三收容开口                    1618
第二活动支架                    162
第四配合面               1621
第四背面                 1622
第二外侧面               1623
第二内侧面               1624
第三端部                 1625
第四端部                 1626
第四滑槽                 1627
第四收容开口             1628
第二安装孔               1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承载架作进一步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100用于承载多个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承载架100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第五固定支架130、第三固定支架140、第四固定支架150、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161、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162及多个固定件170。
请参阅图4,第一固定支架110为横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杆体,其具有第一顶面111、与第一顶面111相对的第一底面112、第一侧面113、与第一侧面113相对的第二侧面114、第一端面115和与第一端面115相对的第二端面116。第一固定支架110具有三个第一滑孔1111,三个第一滑孔1111均为贯穿第一顶面111与第一底面112的通孔。每个第一滑孔1111均为长条形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长度方向。三个第一滑孔1111沿第一固定支架1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优选地,最靠近第一端面115的第一滑孔1111与第一端面115的间距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孔1111的间距,最靠近第二端面116的第一滑孔1111与第二端面116的间距等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滑孔1111的间距。沿第一固定支架110的长度方向,自第一侧面113向第二侧面114开设有三个第一调节孔1131,每个第一调节孔1131均与一个第一滑孔1111相互对应并相互连通。每个第一调节孔1131的长度与每个第一滑孔1111的长度相等。第一调节孔1131可以为沉头孔,即第一调节孔1131的横截面面积随着第一调节孔1131与第一侧面113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在第一端面115和第二端面116上均形成有第一配合部117,两个第一配合部117位于靠近第二侧面114的一侧并与第二侧面114平齐,在每个第一配合部117均形成有第一配合孔118。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7大致为长方形的片状,其分别自第一端面115和第二端面116向远离第一固定支架110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顶面111和第一底面112的间距相等,在垂直于第二侧面114方向的厚度约为第一侧面113与第二侧面114的间距的一半。第一配合孔118的贯穿第一配合部117,第一配合孔11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面113。
请参阅图5,第二固定支架120的形状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形状相近且长度相等,其也为横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杆体。第二固定支架120具有第二顶面121、与第二顶面121相对的第二底面122、第三侧面123、与第三侧面123相对的第四侧面124、第三端面125和与第三端面125相对的第四端面126。沿着第一固定支架110的长度方向自第二顶面121向第二底面122开设有三个第二滑孔1211,三个第二滑孔1211等间距设置,每个第二滑孔1211与一个第一滑孔1111相对应。三个第二滑孔1211均为贯穿第二顶面121与第二底面122的通孔。并且,沿着第二固定支架120的长度方向,自第二顶面121向第二固定支架120的内部开设有第五滑槽1212,第五滑槽1212为不贯穿第二底面122的盲槽。第五滑槽1212贯穿第三端面125和第四端面126,且与第二滑孔1211相互连通。即第五滑槽1212连通于相邻的第二滑孔1211之间、第二滑孔1211与第三端面125及第二滑孔1211与第四端面126之间。第五滑槽1212的开设的深度应小于电路板边缘区域的宽度相对应,第五滑槽1212开设的宽度应大于电路板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五滑槽1212的开设的深度为6毫米,第五滑槽1212开设的宽度为2毫米。沿第二固定支架120的长度方向,自第三侧面123向第四侧面124开设有三个第二调节孔1231,每个第二调节孔1231均与一个第二滑孔1211相互对应并相互连通。每个第二调节孔1231的长度与每个第二滑孔1211的长度相等。第二调节孔1231可以为沉头孔,即第二调节孔1231的横截面面积随着第二调节孔1231与第三侧面123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在第三端面125和第四端面126上均形成有第二配合部127,两个第二配合部127位于靠近第四侧面124的一侧并与第四侧面124平齐,在每个第二配合部127均形成有第二配合孔128。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部127大致为长方形的片状,其分别自第三端面125和第四端面126向远离第二固定支架120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顶面121和第二底面122的间距相等,在垂直于第四侧面124方向的厚度约为第三侧面123与第四侧面124的间距的一半。第二配合孔128的贯穿第二配合部127,第二配合孔12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三侧面123。
请参阅图6,第五固定支架130位于第一固定支架11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之间,并与第一固定支架11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相互平行。第五固定支架130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二固定支架120相似。具体为:第五固定支架130也是横截面大致为长方形的杆体。第五固定支架130具有第三顶面131、与第三顶面131相对的第三底面132、第五侧面133、与第五侧面133相对的第六侧面134、第五端面135和与第五端面135相对的第六端面136。沿着第五固定支架130的长度方向自第三顶面131向第三底面132开设有三个第三滑孔1311,三个第三滑孔1311等间距设置。每个第三滑孔1311与一个第一滑孔1111相对应。三个第三滑孔1311均为贯穿第三顶面131与第三底面132的通孔。并且,沿着第五固定支架130的长度方向,自第三顶面131向第五固定支架130的内部开设有第六滑槽1312,第六滑槽1312与第三滑孔1311相互连通。即第六滑槽1312连通于相邻的第三滑孔1311之间、第三滑孔1311与第五端面135及第三滑孔1311与第六端面136之间。第六滑槽1312的开设的深度应小于电路板边缘区域的宽度相对应,第六滑槽1312开设的宽度应大于电路板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六滑槽1312的开设的深度为6毫米,第六滑槽1312开设的宽度为2毫米。沿第五固定支架130的长度方向,自第五侧面133向第六侧面134开设有三个第三调节孔1331,每个第三调节孔1331均与一个第三滑孔1311相互对应并相互连通。每个第三调节孔1331的长度与每个第三滑孔1311的长度相等。第三调节孔1331可以为沉头孔,即第三调节孔1331的横截面面积随着第三调节孔1331与第五侧面133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在第五端面135和第六端面136上均形成有第三配合部137,两个第三配合部137位于靠近第六侧面134的一侧并与第六侧面134平齐,在每个第三配合部137均形成有第三配合孔138。本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部137大致为长方形的片状,其分别自第五端面135和第六端面136向远离第五固定支架130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三顶面131和第三底面132的间距相等,在垂直于第六侧面134方向的厚度约为第五侧面133与第六侧面134的间距的一半。第三配合孔138的贯穿第三配合部137,第三配合孔13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五侧面133。
请参阅图7,第三固定支架140也为长条状,其连接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一个第一配合部117、第二固定支架120的一个第二配合部127和第五固定支架130的一个第二配合部127。第三固定支架140垂直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五固定支架13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五固定支架13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位于第三固定支架140的同一侧。
第三固定支架140具有第一配合面141、与第一配合面141相对的第一背面142、第七侧面143、与第七侧面143相对的第八侧面144、第七端面145和与第七端面145相对的第八端面146。沿着第三固定支架140的长度方向,自第一配合面141向第三固定支架140内开设有第一滑槽1411,第一滑槽1411的开设的深度应小于电路板边缘区域的宽度相对应,第一滑槽1411开设的宽度应大于电路板的厚度。第一滑槽1411的深度也为6毫米,第一滑槽1411的宽度为2毫米。第一滑槽1411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五固定支架13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在第七端面145和第八端面146上,分别形成有第四配合部147,每个第四配合部147靠近第七侧面143设置,在第四配合部147开设有第四配合孔148。第四配合部147大致为长方形的片状,其分别自第七端面145和第八端面146向远离第三固定支架140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一配合面141和第一背面142的间距相等,在垂直于第七侧面143方向的厚度约为第七侧面143与第八侧面144的间距的一半。第四配合孔148的贯穿第四配合部147,第四配合孔148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七侧面143。在第三固定支架140的中间,在第八侧面144的一侧,自第一配合面141向第三固定支架140内开设有第一配合槽1412,该第一配合槽1412用于配合收容第五固定支架130的第三配合部137。自第七侧面143向第一配合槽1412底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413,第一固定孔1413与第三配合部137的第三配合孔138相互对应,共同用于将第三固定支架140与第五固定支架130相互固定。第七端面145一侧的第四配合部147用于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端面115一侧的第一配合部117相互配合,第一配合孔118与第四配合孔148相互对应,从而将第一固定支架110与第三固定支架140相互固定。第八端面146一侧的第四配合部147用于与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三端面125一侧的第二配合部127相互配合,第二配合孔128与第四配合孔148相互对应,从而将第二固定支架120与第三固定支架140相互固定。为了方便第一滑槽1411收容电路板,在第一滑槽1411靠近第七端面145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收容开口1415,其中一个第一收容开口1415自第七侧面143向第一滑槽1411形成使得靠近第七端面145的部分第一滑槽1411底部露出,从而方便电路板从第一收容开口1415插入第一滑槽1411内。另一第一收容开口1415靠近第一配合槽1412处向第八端面146延伸开设以使得靠近第七端面145的部分第一滑槽1411底部露出,以方便电路板从第一收容开口1415插入第一收容开口1415与第八端面146之间的第一滑槽1411内。
请参阅图8,第四固定支架150的形状与第三固定支架140的形状相同,并且相互对称设置。第四固定支架150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二端面116、第五固定支架130的第六端面136及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四端面126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第三固定支架140和第四固定支架150围成一长方形固定框架,第五固定支架130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支架140和第四固定支架150,第五固定支架130与第一固定支架11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的间距相等。
第四固定支架150具有第二配合面151、与第二配合面151相对的第二背面152、第九侧面153、与第九侧面153相对的第十侧面154、第九端面155和第十端面156。沿着第三固定支架140的长度方向,自第二配合面151向第四固定支架150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511。在第九端面155和第十端面156上,分别形成有第五配合部157,每个第五配合部157靠近第九侧面153设置,在第五配合部157开设有第五配合孔158。在第四固定支架150的中间,在第十侧面154的一侧,自第二配合面151向第四固定支架150内开设有第二配合槽1512,该第二配合槽1512用于配合收容第五固定支架130的第六端面136一侧的第三配合部137。自第九侧面153向第二配合槽1512底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513,第二固定孔1513与第三配合部137的第三配合孔138相互对应,共同用于将第四固定支架150与第五固定支架130相互固定。第九端面155一侧的第五配合部157用于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二端面116一侧的第一配合部117相互配合,第一配合孔118与第五配合孔158相互对应,从而将第一固定支架110与第四固定支架150相互固定。第十端面156一侧的第五配合部157用于与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四端面126一侧的第二配合部127相互配合,第二配合孔128与第五配合孔158相互对应,从而将第二固定支架120与第四固定支架150相互固定。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二滑槽收容电路板,在第二滑槽1511靠近第九端面155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二收容开口1515,其中一个第二收容开口1515自第九侧面153向第二滑槽形成以使得靠近第九端面155的部分第二滑槽1511底部露出,从而方便电路板从第二收容开口1515插入第二滑槽1511内。另一第二收容开口1515自靠近第二配合槽1512处向第十端面156延伸开设使得靠近第九端面155的部分第二滑槽1511底部露出,以方便电路板从第二收容开口1515插入于第二收容开口1515与第十端面156之间的第二滑槽1511内。
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配合收容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滑孔1111、第五固定支架130的第三滑孔1311及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二滑孔1211内。第一滑孔1111在平行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一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一个第二活动支架162的宽度,从而使得一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一个第二活动支架162可以在第一滑孔1111内移动。第一滑孔1111在垂直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或者略大于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的厚度。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承载架100包括有三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三个第二活动支架162。具体地,每一相互对应的第一滑孔1111、第三滑孔1311及第二滑孔1211内收容一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一个第二活动支架162,位于同一第三滑孔1311中第一活动支架161位于靠近第三固定支架140的一侧,第二活动支架162位于靠近第四固定支架150的一侧。
请参阅图9,其中,第一活动支架161为长条状,其长度与第三固定支架140的长度相同。第一活动支架161具有第三配合面1611、与第三配合面1611相对的第三背面1612、第一外侧面1613、与第一外侧面1613相对的第一内侧面1614、第一端部1615及与第一端部1615相对的第二端部1616。其中,第一外侧面1613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侧面113位于同一侧,第一内侧面1614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二侧面114位于同一侧。第三配合面1611朝向第三固定支架140并与第一配合面141相对,第三背面1612朝向第四固定支架150并与第二配合面151相对。第一端部1615收容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滑孔1111中,第二端部1616收容于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二滑孔1211中。沿着第一活动支架161的长度方向,自第三配合面1611向第一活动支架161内开设有第三滑槽1617。在靠近第一端部1615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三收容开口1618,其中一个第三收容开口1618自第一外侧面1613向第三滑槽1617内开设并与一个第一收容开口1415相对应。在第一活动支架161的中间向第二端部1616形成有另一第三收容开口1618,第三收容开口1618与另一第一收容开口1415相对应。
在第一活动支架161的第一端部1615、第二端部1616及中间区域,自第一外侧面1613向第一内侧面1614开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610,三个第一安装孔1610分别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相互对应,第一安装孔1610分别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露出,通过使用固定件如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及第一安装孔1610相互配合的螺拴将第一活动支架161进行固定。并且,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根据待承载的电路板的大小调节第一活动支架161固定的相对位置。
第二活动支架162与第一活动支架161相互对称设置。第二活动支架162具有第四配合面1621、与第四配合面1621相对的第四背面1622、第二外侧面1623、与第二外侧面1623相对的第二内侧面1624、第三端部1625及与第三端部1625相对的第四端部1626。其中,第二外侧面1623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侧面113位于同一侧,第二内侧面1624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二侧面114位于同一侧。第四配合面1621朝向第四固定支架150并与第二配合面151相对,第四背面1622朝向第三固定支架140并与第一配合面141相对。第三端部1625收容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的第一滑孔1111中,第四端部1626收容于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二滑孔1211中。沿着第二活动支架162的长度方向,自第四配合面1621向第二活动支架162内开设有第四滑槽1627,第四滑槽1627的深度为6毫米,第四滑槽1627的宽度为2毫米。在靠近第三端部1625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四收容开口1628,其中一个第四收容开口1628自第二外侧面1623向第四滑槽1627内开设并与一个第二收容开口1515相对应。在第二活动支架162的中间向第四端部1626形成有另一第四收容开口1628,另一第四收容开口1628与另一第二收容开口1515相对应。
在第二活动支架162的第三端部1625、第四端部1626及中间区域,自第二外侧面1623向第二内侧面1624开设有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620,三个第二安装孔1620分别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相互对应,第二安装孔1620分别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露出,通过使用固定件如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及第二安装孔1620相互配合的螺拴等将第二活动支架162进行固定。并且,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和第三调节孔1331具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根据待承载的电路板的大小调节第二活动支架162固定的相对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也可以不包括第五固定支架130,而将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只配合于第一滑孔1111和第二滑孔1211中。此时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将所述固定框架分隔成多个收容区域。当然,为了承载更多的电路板,也可以在第一固定支架11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之间设置多个第五固定支架130。每个第五固定支架130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三固定支架140和第四固定支架150,并位于第一固定支架110和第二固定支架120之间,每个第五固定支架130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滑孔1111一一相对的第三滑孔1311,在每个第五固定支架130与第一固定支架110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六滑槽1312,所述每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多个第二活动支架162也对应配合于多个第三滑孔1311中,所述固定框架具有多个由第五固定支架130、第一固定支架110与第一活动支架161围成的、多个由相邻的两个第五固定支架130、第一活动支架161与第二活动支架162围成的及由第五固定支架130、第二固定支架120与第一活动支架161围成的收容区域。
另外,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承载架中第一活动支架161、第二活动支架162的个数和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及第三调节孔1331个数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个数,其也可以为更多个。
所述多个固定件170用于将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固定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及第五固定支架130。多个固定件170对应配合于一个第一安装孔1610与一个第一调节孔1131、一个第二调节孔1231或一个第三调节孔1331中,从而将第一活动支架161固定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和第五固定支架130,所述多个固定件170还用于对应配合一个第二安装孔1620与一个第一调节孔1131一个第二调节孔1231或一个第三调节孔1331中,从而将第二活动支架162固定于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和第五固定支架130。所述固定件170可以为与第一调节孔1131、第二调节孔1231及第三调节孔1331相配合的螺栓,使得螺柱收容于第一安装孔1610或第二安装孔1620种,螺帽对应配合于第一调节孔1131靠近第一侧面113的一侧、第二调节孔1231靠近第三侧面123的一侧或第三调节孔1331靠近第五侧面133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五固定支架130及多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和第二活动支架162,使得第一固定支架110、第二固定支架120、第三固定支架140和第四固定支架150围成的固定框架分成多个区域。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10,下面,以由第二固定支架120、第五固定支架130、第三固定支架140和一个第一活动支架161围成的第一收容区域10来进行说明。柔性电路板200具有第一侧边210、与第一侧边210相对的第二侧边220、第三侧边230及与第三侧边230相对的第四侧边。在第一收容区域10内,第一侧边210和第二侧边220分别从第一收容开口1415和第三收容开口1618配合插入,第一侧边210配合收容于第一滑槽1411内,第二侧边220配合收容于第一活动支架161的第三滑槽1617内,第三侧边230配合收容于第二固定支架120的第五滑槽1212内,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200收容于第一收容区域10内,并且,柔性电路板200的中间部分从第一收容区域10暴露出来,以便对柔性电路板200进行中间部分进行等离子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大小调整第一活动支架161的位置,以使得第一收容区域10的大小与电路板的大小相互配合。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可以根据电路板的大小调整第一活动支架和第二活动支架的位置,从而调整用于承载电路板区域的大小与电路板的大小相互配合。因此,对于不同尺寸的电路板,无需更换电路板的承载架。另外,由于电路板的边缘对应收容于每一收容区域对应的滑槽内,从而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可以有效避免电路板的有效区域被遮挡,提升了电路板进行处理的良率。另外,由于电路板的有效区域没有被遮挡,在电路板进行等离子处理时,无需进行双面即两次等离子处理,从而简化了电路板制作的流程,提升了电路板制作的速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包括:
一个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首尾连接的第一固定支架、第二固定支架、第三固定支架和第四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滑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孔相对的至少一个第二滑孔,所述第三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一滑槽以及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所述第四固定支架开设有第二滑槽以及与第二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
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与第三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第三滑槽以及与第三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用于共同插入一个柔性电路板,以使该柔性电路板滑入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内;
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其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孔,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与第四固定支架相对,且开设有第四滑槽以及与第四滑槽相连通的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所述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相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用于共同插入另一柔性电路板,以使该另一柔性电路板滑入第四滑槽与第二滑槽内;
多个固定件,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固定于固定框架的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具有第一顶面、第一底面、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连接于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孔贯穿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一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调节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孔相互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具有第二顶面、第二底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相对,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且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连接于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孔贯穿所述第二顶面和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二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调节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孔相互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多个固定件中,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一活动支架一端的第一安装孔,从而将第一活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孔内,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二调节孔和第一活动支架另一端的第一安装孔,从而将第一活动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孔内,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活动支架一端的第二安装孔,从而将第二活动支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孔内,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二调节孔和第二活动支架另一端的第二安装孔,从而将第二活动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调节孔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调节孔均为沉头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滑孔为多个第一滑孔,所述多个第一滑孔沿第一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调节孔为多个第一调节孔,所述多个第一调节孔也沿第一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滑孔为多个第二滑孔,所述多个第二滑孔沿第二固定支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调节孔为多个第二调节孔,所述多个第二调节孔沿第二固定支架长度方向等间距开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为多个第一活动支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为多个第二活动支架,每个第一滑孔中均固定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和一个第二活动支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五滑槽沿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开设,以使柔性电路板滑入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内后还滑入第五滑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为自第三固定支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相对的表面向第三固定支架内开设的盲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三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槽为自第四固定支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相对的表面向第四固定支架开设的盲槽,所述第二滑槽沿第四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承载架还包括一个第五固定支架,所述第五固定支架位于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之间,其一端固定于第三固定支架,另一端固定于第四固定支架,所述第五固定支架开设有与第一滑孔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三滑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的中部配合收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滑孔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收容开口为两个第一收容开口,所述两个第一收容开口分别靠近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五固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收容开口为两个第二收容开口,所述两个第二收容开口分别靠近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五固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收容开口为两个第三收容开口,两个第三收容开口分别靠近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五固定支架,所述至少一个第四收容开口为两个第四收容开口,所述两个第四收容开口分别靠近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支架具有第三顶面、第三底面、第五侧面以及第六侧面,所述第三顶面和第三底面相对,所述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相对,且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均连接于第三顶面和第三底面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滑孔贯穿所述第三顶面和第三底面,所述第五固定支架还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的至少一个第三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调节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滑孔相互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活动支架的中部也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活动支架的中部也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多个固定件中,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五固定支架的第三调节孔和第一活动支架中部的第一安装孔,从而将第一活动支架的中部固定于第一滑孔内,至少一个固定件穿过第五固定支架的第三调节孔和第二活动支架中部的第二安装孔,从而将第二活动支架的中部固定于第一滑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支架与第一固定支架相对的表面上开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六滑槽沿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开设,以使柔性电路板滑入第三滑槽与第一滑槽内后还滑入第六滑槽。
CN2010201492852U 2010-04-02 2010-04-02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0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92852U CN201700092U (zh) 2010-04-02 2010-04-02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92852U CN201700092U (zh) 2010-04-02 2010-04-02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0092U true CN201700092U (zh) 2011-01-05

Family

ID=4340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928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0092U (zh) 2010-04-02 2010-04-02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00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406A (zh) * 2015-02-01 2015-05-20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路板安装座
CN113264094A (zh) * 2021-05-07 2021-08-17 扬州国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单体等离子设备生产效率的设备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0406A (zh) * 2015-02-01 2015-05-20 成都赋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路板安装座
CN104640406B (zh) * 2015-02-01 2017-07-07 珠海超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路板安装座
CN113264094A (zh) * 2021-05-07 2021-08-17 扬州国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单体等离子设备生产效率的设备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52335B2 (en) Substrate for disposition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TW200731898A (en)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16081861A1 (en) Mating backplane for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642554A (en)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with embedded component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200635460A (en) Double-sided wiring board fabrication method, double-sided wiring board, and base material therefor
TW200726334A (en)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having capacitance array and embedde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386690B2 (en) First and second differential interconnects having interleaved stub traces
CN201700092U (zh) 柔性电路板承载架
CN109996400B (zh) 一种改善不对称叠构pcb板翘的方法
CN105682363B (zh) 一种板边金属化的pcb的制作方法
CN102883539A (zh) 一种采用插接连接的柔性电路板制造工艺改进方法
CN108901135B (zh) 一种非金属化大孔的制作方法
WO2008059162A3 (fr) Substrat imprime permettant le passage de tres forts courants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correspondant
WO2007081928A3 (en) 360 degree viewable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EP2496059A3 (en) Multi-plate board-embedded capacitor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09039263A3 (en) Thin circuit module and method
WO2009063800A1 (ja) 電子回路生産システム及び電子回路生産方法
WO2011087168A1 (ko) 인쇄회로기판
CN204721725U (zh) 一种pcb器件结构
WO2007131256A3 (de) Verfahren zum festlegen eines elektronischen bauteils auf einer leiterplatte sowie system bestehend aus einer leiterplatte und wenigstens einem elektronischen bauteil
CN102873974B (zh) 一种涨缩钢网的制作方法
US9232630B1 (en) Method of making an inlay PCB with embedded coin
CA2523411A1 (en) A double-sided pluggable backplane
CN209420010U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快速分板结构
KR101299260B1 (ko) 취급 개선용 무전해 금도금 바스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