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7678U - 气动柱塞泵 - Google Patents

气动柱塞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7678U
CN201687678U CN2010201491099U CN201020149109U CN201687678U CN 201687678 U CN201687678 U CN 201687678U CN 2010201491099 U CN2010201491099 U CN 2010201491099U CN 201020149109 U CN201020149109 U CN 201020149109U CN 201687678 U CN201687678 U CN 201687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cylinder piston
pump
sea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91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哪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491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7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7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76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柱塞泵,所述气动柱塞泵的活塞移动控制机构包括气缸,气缸包括气缸活塞及空心活塞杆,气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无杆腔与气缸活塞杆的空心腔之间分别通过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连通,位于有杆腔内用于封闭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密封盘,位于无杆腔内用于封闭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密封盘,从而,当起源从进气口进入,第一密封盘打开,第二密封盘封闭,气缸活塞往下移动,当到达气缸最低端时,第二密封盘打开,第一密封盘封闭,气缸活塞往上移动,当移动到最顶端时,气缸活塞又开始向下移动,如此循环,气缸活塞作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利用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实现了活塞的往复移动,增强了设备可靠性。

Description

气动柱塞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塞泵,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柱塞泵。
背景技术
印染行业的工艺生产中,经常需要使用柱塞泵将浆料从浆料筒中抽出打入印花机内。现有的柱塞泵一般是采用换向杆带动活塞做往复移动,从而将浆料抽出。但是这种柱塞泵容易出现故障:当换向杆的控制器润滑效果不好时,换向变慢,而活塞的冲力很大,不容易慢下来,很容易撞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气动柱塞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气动柱塞泵,包括泵筒和安装于所述泵筒内的泵活塞,所述泵筒的进料口处安装有下止回阀,所述泵活塞上开设有流体通道,在所述泵活塞的流体通道的出口处安装有上止回阀,所述泵活塞上固定有泵活塞杆,所述泵活塞杆穿出所述泵筒;所述气动柱塞泵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泵活塞往复移动的活塞移动控制机构,所述活塞移动控制机构包括一个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体和安装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气缸活塞;所述气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气缸活塞固定设有空心腔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伸出所述下端盖并与所述泵活塞杆连接,所述气缸活塞杆与所述泵活塞杆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下端盖与所述泵筒之间设有围绕所述气缸活塞杆与所述泵活塞杆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气缸活塞上分别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和气缸活塞杆的空心腔的第二气体通道,位于所述有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密封盘,位于所述无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与所述第二密封盘通过连接柱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的两侧,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固定于所述气缸的下端盖上或所述第一密封盘上;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固定于所述气缸的上端盖上或所述第二密封盘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上的一组环形阵列的轴向通孔;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中心位置的轴向通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该气动柱塞泵包括活塞移动控制机构,所述活塞移动控制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体和安装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气缸活塞,所述气缸活塞固定设有空心腔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上分别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和气缸活塞杆的空心腔的第二气体通道,位于所述有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密封盘,位于所述无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与所述第二密封盘通过连接柱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的两侧,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工作时,当常压时,由于重力作用,第二密封盘将第二气体通道封闭,第一气体通道打开,当起源从气缸底部的进气口进入时,空气由有杆腔通过第一气体通道进入无杆腔,当有杆腔与无杆腔的气压相等时,由于气缸活塞上表面积大于下表面积,所以气缸活塞从下移动到气缸底端,气缸底端对气缸活塞有一个反作用力,当反作用力大于无杆腔对第二密封盘的压力时,第二密封盘开启,第一密封盘会关闭,此时有杆腔仍然被冲入空气使得有杆腔气压大于无杆腔,从而,气缸活塞往上移动,同样,当气缸活塞移动到气缸顶端对气缸活塞有一个反作用力,当反作用力大于有杆腔对第一密封盘的压力时,第一密封盘打开,第二密封盘会封闭,有杆腔与无杆腔气压一样,气缸活塞向下移动,如此循环,气缸活塞一直做往复移动。通过活塞移动控制机构来控制泵筒内的泵活塞的往复移动,从而将流体抽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下端盖与第一密封盘之间,以及上端盖与第二密封盘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避免了密封盘与气缸两端面之间过大撞击力造成零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利用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实现了气缸活塞的往复移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设备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活塞移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体;2、第二密封盘;3、连接柱;4、第一密封盘;5、凸台;6、第一缓冲弹簧;7、进气口;8、上端盖;9、第二缓冲弹簧;10、第二气体通道;11、第一气体通道;12、气缸活塞;13、密封圈;14、下端盖;15、气缸活塞杆;16、连接筒;17、滑块;18、泵活塞杆;19、泵筒;20、出料口;21、泵活塞;22、上止回阀;221、上止回罩;222、上止回阀弹簧;223、上止回浆料通道;224、上止回板;23、下压盘;24、下止回阀;241、下止回罩;242、下止回浆料通道;243、下止回板;244、下止回阀弹簧;245、下止回座;25、进料口;26、第一排气口;27、第二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气动柱塞泵,如图1所示,包括泵筒19和安装于所述泵筒19内的泵活塞21,所述泵筒19的进料口25处安装有下止回阀24,所述泵活塞21上开设有流体通道,在所述泵活塞21的流体通道的出口处安装有上止回阀22,所述泵活塞21上固定有泵活塞杆18,所述泵活塞杆18穿出所述泵筒19;所述气动柱塞泵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泵活塞往复移动的活塞移动控制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活塞移动控制机构包括:一个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体1和安装于所述气缸体1内的气缸活塞12;所述气缸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端盖8和下端盖14,所述下端盖14上设有进气口7;所述气缸活塞12固定有设有空心腔气缸活塞杆15,所述气缸活塞杆15伸出所述下端盖14并与所述泵活塞杆18通过滑块17连接,所述滑块17如图3所示,所述滑块17中心轴孔上用于固定所述泵活塞杆,所述滑块的偏轴孔为第一排气口26,而且所述泵活塞杆18可以水平移动从所述偏轴孔中拆卸下来;所述下端盖14与所述泵筒19之间设有围绕所述气缸活塞杆15与所述泵活塞杆18的连接筒16,所述连接筒16上设有第二排气口27,所述第二排气口27可设为多个孔;所述气缸活塞12上分别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体通道11和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和气缸活塞杆15的空心腔的第二气体通道10,位于所述有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1的第一密封盘4,位于所述无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10的第二密封盘2,所述第一密封盘4与所述第二密封盘2通过连接柱3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12的两侧,所述连接柱3穿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1。
在所述第一密封盘4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凸台5并在凸台5上安装第一缓冲弹簧6;在所述气缸上端盖8设有凸台5并在凸台5上安装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第一缓冲弹簧6和第二缓冲弹簧9主要是为了防护第一密封盘4和第二密封盘2分别与气缸上端盖8和下端盖14撞击损坏而设计。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1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12上的一组环形阵列的轴向通孔;所述第二气体通道10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12中心位置的轴向通孔。
在所述气缸活塞12与气缸缸壁之间设置密封圈13,在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1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盘4密封的位置设置密封圈13,还有第二气体通道10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盘2密封的位置也设置密封圈13,如此,防止漏气。
所述泵筒19的底部设有一个进料口25,所述泵筒19的上部设有一个出料口20,在所述泵筒19内腔设有泵活塞21及泵活塞杆18,所述泵活塞21上设有上止回阀22,所述进料口25处设有下止回阀24。所述上止回阀22包括上止回罩221、上止回阀弹簧222、上止回浆料通道223、上止回板224等部件。所述下止回阀24包括下止回罩241、下止回浆料通道242、下止回板243、下止回阀弹簧244等部件。
所述进料口25采用下压盘进料口25,所述下压盘23设置在所述泵筒19的外表面上,方便进料口25堵塞的清理,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气缸内没有压缩空气进入时,在常压情况下,由于重力作用,第一密封盘4和第二密封盘2下落,从而,第一气体通道11打开,第二气体通道10封闭,即有杆腔7和无杆腔连通,无杆腔与气缸活塞杆15的空心腔之间关闭。
气动柱塞泵开始工作时,空压机将空气压缩(5-8个气压)后用气管输送到气缸的进气口7。压缩空气从进气口7进入有杆腔7时,会顺着第一气体通道11进入无杆腔,当气缸活塞12上下两侧的气压相等,则由于气缸活塞12上端受压面积大于气缸活塞12下端,气缸活塞12向下移动;当气缸活塞12移动到气缸下端盖14处,第一密封盘4上的第一缓冲弹簧6压缩,当第一缓冲弹簧6弹力增大到一定程度,第一缓冲弹簧6弹力大于有杆腔7对第二密封盘2的压力,第二密封盘2打开,第一密封盘4同时关闭,有杆腔7与无杆腔关闭,无杆腔与气缸活塞杆15的空心腔连通,空气经过第一排气口26和第二排气口27排出气缸外,另外,压缩空气继续进入有杆腔7,使得有杆腔7的压力大于无杆腔,气缸活塞12向上移动。当气缸活塞12移动到气缸的上端盖8处,气缸活塞12挤压气缸上端盖8凸块上的第二缓冲弹簧9,第二缓冲弹簧9的弹力将给气缸活塞12一个反向作用力,当第二缓冲弹簧9弹力大于有杆腔7对第一密封盘4的推力时,第一密封盘4打开,同时第二密封盘2关闭,有杆腔7与无杆腔连通,无杆腔与气缸活塞杆15的空心腔关闭,由于有杆腔7与无杆腔气压相同,则气缸活塞12向下移动,如此循环,气缸活塞12作上下往复移动。
从而,气缸活塞杆15作往复移动,带动泵活塞杆18作往复移动。在泵筒19中,泵活塞杆18下端与上止回罩221、泵活塞21连成一体,上止回罩221内泵活塞21上端安装有上止回板224,上止回板224上安装有用于快速关闭的上止回阀弹簧222;泵筒19的进料口25处安装的下压盘23上的下止回座245和下止回罩241紧固成一体,下止回座245上有下止回板243,下止回板243上安装有下止回弹簧。当泵活塞杆18向上移动时,泵活塞杆18带动泵活塞21向上移动,因泵活塞21上有上止回板224,向上移动时因为上止回弹簧和料的压力而使上止回阀22关闭,泵活塞21下侧空间变大,此时气压为负压,下压盘23的下止回板243因气压作用打开,浆料被吸入泵筒19。当泵活塞杆18带动泵活塞21向下移动,下压盘23的下止回板243关闭,同时泵活塞21上的上止回板224因压力作用打开,泵筒19内泵活塞21下侧的浆料通过泵活塞21上的流体通道进入泵活塞21上侧,当泵活塞21到达最低位后再反向上移动时,泵活塞21上止回板224关闭,从而泵筒19内泵活塞21上侧的浆料因压力流出出料口20,此时,下压盘23的下止回板243也开启,浆料继续从进料口25进入,如此循环,浆料不断从进料口25进入,从出料口20抽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在印染工艺上,用于将浆料桶内的浆料抽出打入印花机内的镍网上对布匹进行上色。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结构的设计,使得气动柱塞泵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只需要通入压缩空气即可实现气缸活塞的往复移动,并且气缸活塞往复运行可靠安全。而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气动柱塞泵,气缸变粗,压力变大,从而降低工作行程。而且第一气体通道处的阻力减小,换向消耗力小。总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换向速度快,有效地保证了活塞可靠地进行往复移动。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气动柱塞泵,包括
泵筒和安装于所述泵筒内的泵活塞,所述泵筒的进料口处安装有下止回阀,所述泵活塞上开设有流体通道,在所述泵活塞的流体通道的出口处安装有上止回阀,所述泵活塞上固定有泵活塞杆,所述泵活塞杆穿出所述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柱塞泵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泵活塞往复移动的活塞移动控制机构,所述活塞移动控制机构包括
一个气缸,所述气缸包括气缸体和安装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气缸活塞;所述气缸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气缸活塞固定设有空心腔气缸活塞杆,所述气缸活塞杆伸出所述下端盖并与所述泵活塞杆连接,所述气缸活塞杆与所述泵活塞杆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一排气口;所述下端盖与所述泵筒之间设有围绕所述气缸活塞杆与所述泵活塞杆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气缸活塞上分别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用于连通所述气缸的无杆腔和气缸活塞杆的空心腔的第二气体通道,位于所述有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密封盘,位于所述无杆腔内用于封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与所述第二密封盘通过连接柱活动安装在所述气缸活塞的两侧,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还包括
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固定于所述气缸的下端盖上或所述第一密封盘上;
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固定于所述气缸的上端盖上或所述第二密封盘上。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气动柱塞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上的一组环形阵列的轴向通孔;
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是开设于所述气缸活塞中心位置的轴向通孔。 
CN2010201491099U 2010-03-30 2010-03-30 气动柱塞泵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7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91099U CN201687678U (zh) 2010-03-30 2010-03-30 气动柱塞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91099U CN201687678U (zh) 2010-03-30 2010-03-30 气动柱塞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7678U true CN201687678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910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7678U (zh) 2010-03-30 2010-03-30 气动柱塞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76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482A (zh) * 2019-01-18 2019-06-07 宁波市爱托普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增压泵
CN111734581A (zh) * 2020-07-03 2020-10-02 山东财源和信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N113944448A (zh) * 2021-11-09 2022-01-18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石油的开采装置
WO2024065587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Graco Minnesota Inc. Pump stroke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482A (zh) * 2019-01-18 2019-06-07 宁波市爱托普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增压泵
CN109854482B (zh) * 2019-01-18 2024-03-08 宁波市爱托普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气液增压泵
CN111734581A (zh) * 2020-07-03 2020-10-02 山东财源和信节能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CN113944448A (zh) * 2021-11-09 2022-01-18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石油的开采装置
CN113944448B (zh) * 2021-11-09 2023-04-25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石油的开采装置
WO2024065587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Graco Minnesota Inc. Pump stroke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7678U (zh) 气动柱塞泵
CN202056020U (zh) 二级增压卧式车载空气压缩机
CN202732269U (zh) 一种双作用液压注射型单气缸的抽真空与压缩装置
CN102678507A (zh) 一种双作用液压注射型双气缸的抽真空与压缩装置
CN203906213U (zh) 油井套管增压抽气装置
CN104564610A (zh) 无余隙压气油缸
GB2605500A (en) Liquid piston compressor with oil-supplementing slippage pump and high-speed switch valve
CN102032156B (zh) 双向柱塞液压抽油泵
CN201496225U (zh) 空气压缩机的活塞式双作用多缸注射型泵气装置
CN109162885A (zh) 无外置换向机构的增压泵
CN208535541U (zh) 往复气动阀及采用该阀的气缸和油脂泵
CN216111151U (zh) 一种电机直驱压裂装置
CN208686540U (zh) 一种活塞空压机组件
CN201687799U (zh) 一种单向油缸压力装置
CN205154526U (zh) 一种双缸往复式高压水泵
CN213627874U (zh) 一种气动活塞泵
CN206206980U (zh) 气动润滑加油泵
CN208918764U (zh) 新型无外置换向机构的增压泵
CN202597022U (zh) 一种天然气活塞式压缩机气液缓冲器补偿装置
CN209483568U (zh) 一种气液增压泵
CN208106877U (zh) 一种单作用升降缸
CN208535540U (zh) 往复气缸及采用该往复气缸的油脂泵
CN202732268U (zh) 一种双作用液压注射型双气缸的抽真空与压缩装置
CN113048036B (zh) 一种具有高速开关阀的蓄能器补油液体活塞式压缩机
CN201908815U (zh) 双向柱塞液压抽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