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5367U -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 Google Patents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5367U
CN201685367U CN2010201998741U CN201020199874U CN201685367U CN 201685367 U CN201685367 U CN 201685367U CN 2010201998741 U CN2010201998741 U CN 2010201998741U CN 201020199874 U CN201020199874 U CN 201020199874U CN 201685367 U CN201685367 U CN 201685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slide block
cavity wall
die cavity
taper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998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shuo Molding &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洪彪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洪彪 filed Critical 王洪彪
Priority to CN2010201998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5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5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53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动模和定模,动模与定模相配合的工作面制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注塑单元;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底部模腔壁;定模制有与注塑单元数量对应的顶部模腔壁,顶部模腔壁与底部模腔壁密封配合构成模腔;在顶部模腔壁上固定设置有连通模腔的注塑管;顶部模腔壁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制有与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相配合的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

Description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地说是用于注塑插座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发明专利名称:模具,专利申请号:200610060754.1公开了一种模具,包括固定模与移动模,该移动模包括模板、模仁入子与顶出装置,该模板包括贯穿孔,其中,该贯穿孔从该模板靠近固定模的一端面到相对的另一端面,依次包括具有第一孔径的第一通孔段,具有第二孔径的第二通孔段,该第二孔径大于第一孔径,该第二通孔段的孔壁设有滚动装置;该模仁入子包括成型部分与连接部分,该成型部分与第一通孔段相配合,该连接部分与第二通孔段相配合,且该成型部分朝向固定模,该连接部分与顶出装置相连。该专利公开的模具,包括滚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滚动装置可使模仁入子与模块上贯穿孔的孔壁之间的磨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力,降低模仁入子被磨损的可能性。
但上述专利公开的模具,合模开模等操作过程烦琐,因此工作效率低,运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结构新颖、占地小、操作方便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动模和定模,动模与定模相配合的工作面制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注塑单元;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底部模腔壁;定模制有与注塑单元数量对应的顶部模腔壁,顶部模腔壁与底部模腔壁密封配合构成模腔;在顶部模腔壁上固定设置有连通模腔的注塑管;顶部模腔壁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制有与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相配合的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定模包括外部壳体和与动模相配合的模型腔壁,顶部模腔壁位于模型腔壁的表面,在外部壳体与模型腔壁之间设置有热流道机构,注塑管与热流道机构相连通。
上述的底部模腔壁制有至少两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顶部模腔壁制有对应的至少两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模腔由底部注塑单元模块和顶部注塑单元模块构成。
上述的注塑管固定设置在两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之间,注塑管的根部与热流道机构相连通,在注塑管的外端设置有两个注塑口,两个注塑口分别连通两侧的由顶部注塑单元模块构成的模腔。
上述的底部模腔壁制有用于配合注塑管的管凹槽。
每个上述的底部注塑单元模块制有一条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相搭接的第一滑块嵌件和第二滑块嵌件。
上述动模的滑槽内设置有两个注塑单元,相应的,定模的模型腔壁上制有两个顶部模腔壁。
上述的动模包括底座,在底座的四周固定有定位柱,定模的模型腔壁上制有相应的定位孔。
每个上述的底部模腔壁包括四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相应地,每个顶部模腔壁包括四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
上述的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向着顶部模腔壁的两外侧对称倾斜设置,相应的,底部模腔壁两侧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制有相对称的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有两个注塑单元,每个注塑单元都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底部模腔壁;底部模腔壁制有四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相应的,定模的模型腔壁上制有两个顶部模腔壁,顶部模腔壁与注塑单元的底部模腔壁对应配合;在顶部模腔壁上制有相应的四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每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与底部注塑单元模块相配合构成一个模腔,当动模与定模配合时,动模的定位柱插入定模的定位孔内,同时,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分别插入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由于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对称倾斜设置,在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分别插入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时,便会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向着中间的底部模腔壁滑动;相反,在动模与定模分离时,由第一斜销和第二斜销分别对第一斜销孔和第二斜销孔的作用,便会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远离中间的底部模腔壁滑开;本实用新型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方便了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动模与定模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一滑块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第二滑块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第三滑块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热流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动模1、底座1a、定位柱1b、定模2、外部壳体2a、模型腔壁2b、热流道机构2c、定位孔2d、滑槽3、第一滑块4、第一斜销孔4a、第二滑块5、第二斜销孔5a、底部模腔壁6、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管凹槽6b、凹槽6c、顶部模腔壁7、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模腔8、注塑管9、注塑口9a、第一斜销10、第二斜销11、第一滑块嵌件12、凸起12a、卡口12b、第二滑块嵌件13、凸起13a、第三滑块嵌件14、螺栓15。
本实用新型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动模1和定模2,在动模1与定模2相配合的工作面制有滑槽3,滑槽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注塑单元。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滑块4、第二滑块5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之间的底部模腔壁6。定模2制有与注塑单元数量对应的顶部模腔壁7,顶部模腔壁7与底部模腔壁6密封配合构成模腔8。在顶部模腔壁7上固定设置有连通模腔8的注塑管9。顶部模腔壁7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分别制有与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相配合的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
如图1所示的动模1,本实施例中,在动模1与定模2相配合的工作面制有滑槽3中,设置有两个注塑单元。每个注塑单元都包括第一滑块4、第二滑块5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之间的底部模腔壁6。底部模腔壁6制有至少两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本实施例中,底部模腔壁6制有四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
相应的,定模2的模型腔壁2b上制有两个顶部模腔壁7,顶部模腔壁7与注塑单元的底部模腔壁6对应配合。在顶部模腔壁7上制有相应的四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每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与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相配合构成一个模腔8。
定模2包括外部壳体2a和与动模1相配合的模型腔壁2b,顶部模腔壁7位于模型腔壁2b的表面,在外部壳体2a与模型腔壁2b之间设置有热流道机构2c,注塑管9与热流道机构2c相连通。
注塑管9固定设置在两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之间,注塑管9的根部与热流道机构2c相连通,在注塑管9的外端设置有两个注塑口9a,两个注塑口9a分别连通两侧的由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构成的模腔8。
在底部模腔壁6制有用于配合注塑管9的管凹槽6b,动模1与定模2相配合后,注塑管9卡入底部模腔壁6的管凹槽6b内,两个注塑口9a分别连通两侧的由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构成的模腔8,热流道机构2c便可通过注塑管9和注塑口9a向两侧的模腔8注塑。
如图2所示,在顶部模腔壁7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分别制有与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相配合的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
本实施例中,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向着顶部模腔壁7的两外侧对称倾斜设置,相应的,底部模腔壁6两侧的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分别制有相对称的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
动模1包括底座1a,在底座1a的四周固定有定位柱1b,定模2的模型腔壁2b上制有相应的定位孔2d。动模1与定模2配合时,动模1的定位柱1b插入定模2的定位孔2d内,同时,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分别插入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由于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对称倾斜设置,在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分别插入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时,便会使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向着中间的底部模腔壁6滑动。相反,在动模1与定模2分离时,由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分别对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的作用,便会使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远离中间的底部模腔壁6滑开。
每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制有一条凹槽6c,在凹槽6c内设置有相搭接的第一滑块嵌件12和第二滑块嵌件13。如图4所示的第一滑块嵌件12,第一滑块嵌件12的根部制有一个与第一滑块4相配合的凸起12a,在端部制有卡口12b。如图5所示的第二滑块嵌件13,第二滑块嵌件13的根部制有一个与第二滑块5相配合的凸起13a,第二滑块嵌件13的端部与卡口12b相搭接。在第一滑块嵌件12和第二滑块嵌件13之间还设置有如图6所示的第三滑块嵌件14。
设置在外部壳体2a与模型腔壁2b之间的热流道机构2c如图7所示,热流道机构2c通过螺栓15固定,并且热流道机构2c与注塑管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动模(1)和定模(2),其特征是:所述的动模(1)与定模(2)相配合的工作面制有滑槽(3),所述的滑槽(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注塑单元;所述的注塑单元包括第一滑块(4)、第二滑块(5)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之间的底部模腔壁(6);所述的定模(2)制有与注塑单元数量对应的顶部模腔壁(7),顶部模腔壁(7)与底部模腔壁(6)密封配合构成模腔(8);在顶部模腔壁(7)上固定设置有连通模腔(8)的注塑管(9);所述顶部模腔壁(7)的两侧分别制有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所述的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分别制有与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相配合的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模(2)包括外部壳体(2a)和与动模(1)相配合的模型腔壁(2b),所述的顶部模腔壁(7)位于模型腔壁(2b)的表面,在外部壳体(2a)与模型腔壁(2b)之间设置有热流道机构(2c),所述的注塑管(9)与热流道机构(2c)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模腔壁(6)制有至少两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所述的顶部模腔壁(7)制有对应的至少两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所述的模腔(8)由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和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注塑管(9)固定设置在两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之间,注塑管(9)的根部与热流道机构(2c)相连通,在注塑管(9)的外端设置有两个注塑口(9a),两个注塑口(9a)分别连通两侧的由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构成的模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底部模腔壁(6)制有用于配合注塑管(9)的管凹槽(6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的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制有一条凹槽(6c),在所述的凹槽(6c)内设置有相搭接的第一滑块嵌件(12)和第二滑块嵌件(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动模(1)的滑槽(3)内设置有两个注塑单元,相应的,定模(2)的模型腔壁(2b)上制有两个顶部模腔壁(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动模(1)包括底座(1a),在所述底座(1a)的四周固定有定位柱(1b),所述定模(2)的模型腔壁(2b)上制有相应的定位孔(2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的底部模腔壁(6)包括四个底部注塑单元模块(6a),相应地,每个所述的顶部模腔壁(7)包括四个顶部注塑单元模块(7a)。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滑块式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斜销(10)和第二斜销(11)向着顶部模腔壁(7)的两外侧对称倾斜设置,相应的,底部模腔壁(6)两侧的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分别制有相对称的第一斜销孔(4a)和第二斜销孔(5a)。
CN2010201998741U 2010-05-21 2010-05-21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5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98741U CN201685367U (zh) 2010-05-21 2010-05-21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998741U CN201685367U (zh) 2010-05-21 2010-05-21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5367U true CN201685367U (zh) 2010-12-29

Family

ID=43373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9987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85367U (zh) 2010-05-21 2010-05-21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536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216A (zh) * 2010-05-24 2010-09-01 王洪彪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CN10281808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国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接头的夹具及其成型模具
CN105666795A (zh) * 2016-01-15 2016-06-15 宁波博超模具有限公司 阅读灯支架模具
CN107932823A (zh) * 2017-11-20 2018-04-20 北京朗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转子防腐表面快速成型工艺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7216A (zh) * 2010-05-24 2010-09-01 王洪彪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CN102818086A (zh) * 2011-06-09 2012-12-12 国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接头的夹具及其成型模具
CN105666795A (zh) * 2016-01-15 2016-06-15 宁波博超模具有限公司 阅读灯支架模具
CN107932823A (zh) * 2017-11-20 2018-04-20 北京朗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转子防腐表面快速成型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85367U (zh)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CN101817216A (zh) 双滑块式组合模具
CN204955069U (zh) 水泥聚苯模壳的成型模具
CN207808456U (zh) 一种塑胶制品吹塑成型模具
CN201029006Y (zh) 光纤连体外壳适配器
CN203542917U (zh) 一种模内镶件排气结构
CN104001864B (zh) 大型卧式轴流泵对开式导叶体铸造方法
CN206644243U (zh) 一种可快速定位的嵌注模具
CN101927540A (zh) 模具
CN103769541A (zh) 蜗壳中心分模成型方法及其成型工装
CN208543740U (zh) 一种小直径橡胶三通弯管压注模具
CN202895613U (zh) 一种排气注塑模具
CN202388658U (zh) 模具
CN101462321B (zh) 一种冰箱组合模具
CN108748886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20574672U (zh) 一种机座砂型模具
CN205058507U (zh) 一种高强度超薄碳纤维模具
CN102873830B (zh) 一种倒灌塑胶模具
CN202208075U (zh) 一种利用标记符号镶件排气的模具结构
CN204322356U (zh) 一种制鞋用鞋底模具
CN201669850U (zh) 一种直接头模具
CN202616024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长圆线圈浇注外模
CN203900483U (zh) 高效永磁体模具
CN212666593U (zh) 一种自行车手柄注塑模具
CN202208074U (zh) 一种模具的镶件排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NGBO HUASHUO MOLDING + MACHIN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HONGBIAO

Effective date: 201105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3

Address after: 315806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Beil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west of the road, Yang Mao mountain road, 518

Patentee after: Ningbo Huashuo Molding & Mach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806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Beil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west of the road, Yang Mao mountain road, 518

Patentee before: Wang Hongbiao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