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73365U - 一种感光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光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73365U
CN201673365U CN2010202052474U CN201020205247U CN201673365U CN 201673365 U CN201673365 U CN 201673365U CN 2010202052474 U CN2010202052474 U CN 2010202052474U CN 201020205247 U CN201020205247 U CN 201020205247U CN 201673365 U CN201673365 U CN 201673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hotosensitive drums
toner
glass film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52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shente Precision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江 filed Critical 刘江
Priority to CN2010202052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73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73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73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光鼓,包括有圆筒基体,在圆筒基体上依次层叠有导电层、基底层、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在最外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涂有金属玻璃膜,该金属玻璃膜的表面成微细凹凸粗面结构。所属的圆筒基体为金属基体。所属的圆筒基体为塑料基体。所述的金属玻璃膜为至少含有Z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属玻璃膜。经上述技术改进后,由于凹凸金属玻璃膜的存在,有效避免因各功能层反射光产生干涉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感光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光鼓。
背景技术:
电摄影成像设备是指一种用于利用一种电摄影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摄影复印机、电摄影打印机(例如,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处理盒是指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式组件,并且其中整体地布置有作为处理装置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电摄影感光感光鼓,从而使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感光鼓是指一种由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所使用的呈鼓的形式的电摄影感光构件。
诸如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的电摄影成像设备通过有选择性地曝光位于由充电设备均匀充电的电摄影感光鼓的圆周表面上的多个点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该设备利用显影设备、通过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上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并且通过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而提供具有所需图像的复印品。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之后,利用清洁设备去除残留在电摄影感光鼓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使感光鼓为接下来的成像作准备。
在使用电摄影成像方法的电摄影成像设备的领域中,通常使用处理盒系统,其中,电摄影感光鼓以及作用在该电摄影感光鼓上的诸如充电设备、显影设备、清洁设备等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被整体地设置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盒式组件中。依照这种处理盒系统,在无需依赖技术服务人员的情况下可由使用者自己执行设备维护,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成像设备的操作效率。因此,处理盒系统已被广泛地用在成像设备的领域中。
在众多电摄影部件中,影响电摄影成像质量最重要、最直接的部件是感光鼓,感光鼓质量的好坏首先影响静电潜像形成的质量,从而影响在往后的包括显影、转印和定影的质量,现有的感光鼓在受到曝光光线照射时,其表面上的功能层(包括导电层、基底层、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反射出来的光线分别产生干涉,导致静电潜像图像不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定影质量好的打印成像设备用感光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感光鼓,包括有圆筒基体,在圆筒基体上依次层叠有导电层、基底层、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在最外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涂有金属玻璃膜,该金属玻璃膜的表面成微细凹凸粗面结构。
为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申请人作了如下改进:
所属的圆筒基体为金属基体。
所属的圆筒基体为塑料基体。
所述的金属玻璃膜为至少含有Z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属玻璃膜。
经上述技术改进后,由于凹凸金属玻璃膜的存在,有效避免因各功能层反射光产生干涉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前盖打开以露出处理盒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处理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感光鼓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摄影成像设备的感光鼓表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1)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多色成像设备的垂直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该多色成像设备是一种使用转印型的电摄影过程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并且使用了多个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其盒室中的处理盒。它具有处理盒室,在其中多个处理盒以平行的方式实际上垂直地叠置。
附图标记100表示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设备主组件),而附图标记101表示设备的前盖(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前盖)。该前盖101被铰接于设备主组件100上,从而其能够通过围绕布置在前盖101底部边缘处的铰链轴101a的转动而打开或关闭。在图1中,前盖10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关闭,而在图2中,前盖101已朝向操作者打开,露出了开口91,通过该开口91将处理盒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
附图标记7a、7b、7c和7d表示四个处理盒(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盒),即,用于形成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到第四个盒,其对应于所需的全色图像的光学图像所被分离成的彩色成分。这些盒7沿与真垂直方向略微倾斜的方向平行地叠置在设备主组件100的盒室中,以上面列出的顺序叠置,其中盒7a被布置在底部。
每个盒7(a-d)都具有作为图像承载构件1(a-d)的鼓式电摄影感光构件(在下文中将之简称为感光鼓)。它还具有这样的电摄影处理装置,诸如用于给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设备(充电装置)2(a-d)、用于通过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上而将形成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显影设备(显影装置)4(a-d)、用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记录介质)上之后用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设备(清洁装置)6(a-d),等等。
储存在第一到第四盒7(a-d)的显影设备4(a-d)中的显影剂分别为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
附图标记3a、3b、3c和3d表示与四个盒7一一对应的四个扫描器装置。扫描器装置3是一种用于通过将激光束(成像光线)L投射到感光鼓1的均匀充电的圆周表面上而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更具体地说,在由成像数据调制的同时从激光二极管(未示出)输出的激光束L由多面镜9(a-d)反射(偏转),所述多面镜9(a-d)通过扫描器电动机(未示出)高速转动。所反射的激光束L通过成像透镜10(a-d)被发送,由此聚焦在感光鼓1的均匀充电的圆周表面上。因此,有选择性地使感光鼓1的均匀充电的圆周表面的多个点曝光,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附图标记93表示设备主组件100中的间壁93。它将其中安装有四个盒7(a-d)的盒室与其中布置有四个扫描器装置3(a-d)的扫描器装置室隔开。从每个扫描器装置3(a-d)输出的激光束L通过相对应的窗95(即,间壁93所设有的窗中的一个)进入相应的盒7中,并且扫描对应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有选择性地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多个点曝光。
附图标记5表示的是装在前盖101的内侧上的静电转印设备(静电转印装置)。因此,前盖101与静电转印设备5一起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图2)被打开或关闭。静电转印设备5设有静电转印带11,在前盖101相对于设备主组件100被关闭之后,所述静电转印带11以与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所有感光鼓1接触的方式被循环地驱动。附图标记12a、12b、12c和12d表示的是四个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被布置在用静电转印带11形成的环圈中并被如此布置,即使静电转印带11保持夹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a-d)的感光鼓1与静电转印带11之间。
附图标记16表示的是布置于设备主组件100的底部中的转印介质输送部分。它是一个用于将转印介质S输送给静电转印设备5的静电转印带11的部分。附图标记17表示的是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供纸盒其中储存有多个转印介质S。附图标记18和19分别是供纸辊(半圆柱形辊)和一对定位辊。
附图标记20表示的是布置在设备主组件100的顶部中的定影站。它将已被转印到转印介质S上的颜色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介质S上。它具有转动热辊21a、保持压在热辊21a上以向转印介质S施加压力的压力辊21b等。附图标记23和24表示的是一对排出辊以及用以接收其上刚刚形成图像的转印介质S的接纸盘部分。
在成像序列的预定定时下,使第一到第四个盒7中的感光鼓1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顺序地转动。随后,扫描器装置3(a-d)与对应盒7的感光鼓1的转动同步地被顺序地驱动。而且,以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相配的圆周速度由驱动辊13沿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循环地驱动静电转印设备5的静电转印带11。
当使每个感光鼓1如上所述的转动时,由充电设备2(a-d)将其圆周表面均匀地充电(初级充电)到预定的极性(本实施例中为负极性)和电位水平。感光鼓1的已充电的圆周表面被暴露于在由成像数据调制的同时从扫描器装置3输出的激光束L下。因此,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与成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通过显影设备4将静电潜像显影(利用调色剂反转显影,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色剂的固有极性为负)成调色剂图像(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因此,以预定的序列控制定时将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a-d)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
同时,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供给辊18在预定的序列控制定时下被旋转驱动,在将转印介质S一一分离的同时将其从供纸盒17供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当每个转印介质S的前端被输送时,它与由未转动的成对定位辊19形成的夹持区相接触。当它与成对的定位辊19相接触时,它暂时保持待用,向上拱起。然后,定位辊19开始与静电转印带11的循环移动以及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线的运动同步地被旋转驱动,此时开始写下调色剂图像。因此,将转印介质S输送到静电转印带11的向上移动侧的张力辊一侧,并且通过在静电转印带11中自然产生的静电力使其静电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的表面上,由此将转印介质S可靠地保持于静电转印带11上。然后,通过静电转印带11的移动,将转印介质S输送到转印站,或最下游的工作站。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可设有充电装置,诸如静电粘着辊等,用于有意地为转印介质S和/或静电转印带11充电以便使转印介质S静电吸附在静电转印带11上。
在被如上所述地运输的同时,转印介质S成层地顺序接收形成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在感光鼓1和对应的转印辊12之间形成的电场将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成层地顺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正极性的偏压被施加到每个转印辊12上,从而使正电荷通过静电转印带11施加于转印介质S上,产生了电场,在图像转印操作期间,该电场将感光鼓1上的正极性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正以与感光鼓1(a-d)相接触的方式被输送的转印介质S上。
更具体地说,使转印介质S静电吸附于静电转印带11的表面上,保持于其上,并且通过静电转印带11的转动向上输送。在如上所述地通过静电转印带11向上输送转印介质S的同时,该转印介质S成层地顺序接收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的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它在每个转印站中接收一个调色剂图像。因此,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合成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
在成层地接收了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转印介质输送部分16的驱动辊13的弯曲使转印介质S与静电转印带11相分离,并且将其输送到定影站20中。在定影站20中,转印介质S被输送通过由转动的热辊21a和在被压在热辊21a上的同时转动的压力辊21b形成的定影夹持区。因此,由通过成对的辊21a和21b施加在转印介质S上的热量和压力将颜色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S上。在于所述定影站20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介质S上之后,在转印介质S的图像承载表面面向下方的情况下,通过成对的排出辊23将转印介质S排出到设备主组件100的外部接纸盘24中。
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S上之后诸如残留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中的每一个的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等的残余物由清洁设备6去除,并且将感光鼓1用于接下来的成像操作。
(2)处理盒7
图3是盒7的放大的横截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是盒7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因此,当以可拆卸的方式将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中时,将感光鼓1可拆卸地在设备主组件100中。
在该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盒7或其结构部件的宽度方向是平行于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从其中拆除时所沿方向的方向,而纵向是指与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从其中取出的方向横交(垂直)的方向。盒7的前侧是指盒7的面对将盒7插入到设备主组件100中的方向或朝向其将盒7从设备主组件100中取出的方向的侧面:换句话说,它是盒7的具有使感光鼓1通过其露出的盒7的孔的侧面。盒7的后侧是指与前侧相对的侧面。盒7的左侧和右侧是指从盒7的前侧看时的左侧和右侧。盒7的顶侧和底侧是指在将盒7安装在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将分别位于顶侧和底侧的侧面。
除储存在第一到第四个盒7(a-d)的显影设备4(a-d)的调色剂容器部分(显影剂储存部分)中的显影剂之外,第一到第四个盒7(a-d)(在结构上)是相同的;第一到第四个盒7a、7b、7c和7d的调色剂容器部分分别容纳有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
盒7由清洁器单元50和显影单元4A构成。清洁器单元50包括感光鼓1、充电装置2以及清洁装置6,而显影单元4A包括用于使位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清洁器单元50还包括框架51,其上安装感光鼓1、用于为感光鼓1的感光层或最外层均匀充电的初级充电设备2、作为用于在图像转印之后清除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残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6的清洁刮刀60以及挠性板80等。
接触型充电设备可用作为充电设备2。充电构件是一个导电辊,其圆周表面被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相接触。该辊通过感光鼓1的转动而转动。在通过感光鼓1的转动使所述辊转动的同时,通过向所述辊施加充电偏压而使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充电。
由清洁刮刀60将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除去,并且将除去的残余调色剂储存在位于清洁刮刀60上方的废调色剂室(残余调色剂储存室)54中。顺便提及的是,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移动通过位于挠性板80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并且到达清洁刮刀60处。挠性板80装在清洁单元框架51上,以便在由清洁刮刀60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去除了残余调色剂之后防止残余调色剂漏出清洁单元框架51。
显影单元4A包括:显影套筒40,其被转动(沿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并且通过一对间隔圈40a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之间保持一微小间隙;以及显影装置框架45a和45b,其中储存有调色剂。显影装置框架45a和45b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类似方法相连接,形成容器单元46。通过一对布置在显影套筒40与单元46之间的轴承由显影装置容器单元46可转动地支撑显影套筒40。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附近,布置有沿着由箭头所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相接触地转动的调色剂供应辊43以及显影刮刀44。而且,在显影装置容器单元46的调色剂容器部分(显影剂储存部分)41中,布置有用于在搅拌的同时将储存在调色剂容器部分41中的调色剂(未示出)输送到调色剂供应辊43的调色剂运输机构42。
显影单元4A设有一对连接孔47,它们以一对一的方式布置在容器单元46的纵向端部处,而清洁器单元50的清洁器单元框架51设有一对支撑孔52,该支撑孔52位于清洁器单元框架51的纵向端部处。在将这两个单元保持得使连接孔47和支撑孔52一一对准的同时,通过将一对销49穿过连接孔47和支撑孔52插入而使显影单元4A和清洁器单元50相互连接。因此,显影单元4A的整体变成可围绕销49转动,由此可在保持从清洁器单元50上悬挂下来的同时相对于清洁器单元50运动。而且,由一对弹簧(未示出)沿着使显影单元4A围绕销49转动的方向使显影单元4A保持受压,从而保持显影套筒40的间隔圈40a与清洁器单元50中的感光鼓1相接触。
在显影操作期间,调色剂容器41中的调色剂由搅拌机构42运输到调色剂供应辊43,该调色剂供应辊43正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与同样正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显影套筒40相接触。因此,供应辊43的圆周表面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摩擦,使得位于供应辊43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被转移到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已被携带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套筒40的转动被带到显影刮刀(调色剂层调节构件)44处。因此,随着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由显影刮刀44将在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调节为厚度均匀的薄调色剂层,同时被赋予预定量的电荷。然后,通过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将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薄调色剂层带到显影站,其中在感光鼓1与显影套筒40之间的距离极小。在显影站中,通过从电源(未示出)施加于显影套筒40上的显影偏压使来自位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上的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被附着于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换句话说,使潜像被显影。更具体地说,显影套筒40通过将调色剂转移到静电潜像的电位水平较低的多个点上而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显影)调色剂图像。
未用于潜像显影的调色剂,即,残留在显影套筒40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套筒40的进一步转动返回到容器单元46中,其中,在供应辊43的圆周表面与显影套筒40的圆周表面相互摩擦的区域中,由供应辊43将残余调色剂从显影套筒40上除去;换句话说,残余调色剂被回收到容器单元46中。由搅拌机构42使回收的调色剂混合到容器单元46中的调色剂中。
附图标记53所表示的是用于保护感光鼓1的光闸。所述光闸53装在清洁器单元框架51上。它可由光闸机构(未示出)在其覆盖位于盒7前侧上的感光鼓曝光窗的关闭位置(图3)与它从关闭位置向下移动以露出感光鼓曝光窗的打开位置(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指示)之间移动。当盒7处于设备主组件100之外时,光闸53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上,由此保护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的部分,如果没有该光闸53,则所述部分将保持暴露。在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当设备主组件100的前盖101被关闭时,由通过前盖101的运动而运动的光闸机构(未示出)使光闸53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可通过盒7的前述曝光窗将静电转印带11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接触(图1)。
附图标记90表示的是可在当将盒7安装于设备主组件100中或将其从设备主组件100中取出时使用的手柄。这里有两个从盒7的左、右纵向端部向前突出的手柄90。
本实施例的感光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有圆筒基体111,在圆筒基体111上依次层叠有导电层112、基底层113、电荷发生层114和电荷输送层115,在最外层的电荷输送层115的表面上涂有金属玻璃膜116,该金属玻璃膜116的表面成微细凹凸粗面结构(如图5所示),该微细凹凸粗面的粗糙度为Rz6.0~Rz6.5μm。
所属的圆筒基体111可以为金属基体,也可以为塑料基体。
所述的金属玻璃膜层116为至少含有Z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属玻璃膜。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感光鼓,包括有圆筒基体,在圆筒基体上依次层叠有导电层、基底层、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其特征在于:在最外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涂有金属玻璃膜,该金属玻璃膜的表面成微细凹凸粗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属的圆筒基体为金属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属的圆筒基体为塑料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玻璃膜为至少含有Z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属玻璃膜。
CN2010202052474U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感光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3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52474U CN201673365U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感光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52474U CN201673365U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感光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73365U true CN201673365U (zh) 2010-12-15

Family

ID=4333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524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73365U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感光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73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7261B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211154B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和处理盒
CN101211134B (zh)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
CN100390683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1308357B (zh) 成像设备
CN100412725C (zh) 成像设备
CN100468220C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US8200134B2 (en) Double-sided one pas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414493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0084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performs density detection
US76030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71A (zh) 图像形成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01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673368U (zh) 陶瓷加热片
CN201673365U (zh) 一种感光鼓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CN202177783U (zh) 一种高质量打印设备
CN202041770U (zh) 定影装置
CN201673364U (zh) 一种耐用的感光鼓
CN201773275U (zh) 陶瓷加热片的改良结构
US91104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belt unit and an urging member
JP58114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ユニット
US7960084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748162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587566B2 (ja)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OSHAN ASCEND PRECISION ACCESSORIE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JIANG

Effective date: 201203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8

Address after: 528200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P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Foshan Eshente Precision Fitt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Unit 601602, No. 1 Tian Town Nanhai Tianyou wealth building 528200 Guangdong digital city in Foshan province Guicheng in Nanhai District Ping Road

Patentee before: Liu Jia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