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71513U - 一种上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71513U
CN201571513U CN2009202699477U CN200920269947U CN201571513U CN 201571513 U CN201571513 U CN 201571513U CN 2009202699477 U CN2009202699477 U CN 2009202699477U CN 200920269947 U CN200920269947 U CN 200920269947U CN 201571513 U CN201571513 U CN 201571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
line
pleat
lid
elastic 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699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平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elo Cmi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AOXINIAO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AOXINIAO GAR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AOXINIAO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699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71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71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715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前衣片、侧衣片、风琴盖、后衣片、衣领、衣袖和弹性材料;其中:所述上衣带有两个风琴盖,分别位于所述后衣片的左右两侧;所述每个风琴盖包括两片褶量;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材料具有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固定在一起,固定位置均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所述风琴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材料处于平整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中的弹性材料能将后衣片左右两侧的风琴盖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的褶量自动拉回到折叠状态,使其重新隐藏于上衣后衣片的外层分割净线以内。

Description

一种上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衣。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上衣背部的活动量,常常会在上衣后衣片上设计风琴盖,亦即设计带有活动褶量的衣片。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上衣的后平视图。如图1所示,该上衣的后背部分被分割成左、右风琴盖1和后衣片4,这在服装的款式设计上属于一种破缝,即通过分割的方式达到设计上的美观,风琴盖这种破缝设计方式大大地增加了上衣后背部整体外形上的美感。
风琴盖是一种带有活动褶量的衣片,图2为风琴盖的横切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风琴盖由褶量201和褶量202组成,褶量202位于褶量201和后衣片4之间,褶量201和褶量202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褶量201和褶量202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通过缝制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使褶量201和褶量202的连接更为牢固,在褶量201和褶量202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都保留了一部分衣料余量,该衣料余量的最外侧边界为内层活动褶量毛样线5。褶量201在标号为10的线处与上衣衣袖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褶量202在标号为9的线处与后衣片4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褶量201和褶量202缝制连接为风琴盖1之后,风琴盖1有折叠和伸展两种状态。当风琴盖1处于折叠状态时,褶量201和褶量202都隐藏在外层分割净线3以内;当风琴盖1受到外力作用时,褶量201和褶量202会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3以外,此时风琴盖1处于伸展状态。
如图1所示,人体穿着现有技术制作的上衣时,风琴盖1处于折叠状态,褶量201和褶量202都隐藏在外层分割净线3以内。当穿着该上衣的人从事运动时,手臂的伸展会给折叠状态的风琴盖1以外力作用,从而将褶量201和褶量202拉到外层分割净线3以外,而被拉出的褶量201和褶量202会一直留在外层分割净线3外,必须经人的手工折叠,才能重新隐藏在外层分割净线3以内。被拉出的褶量201和褶量202严重影响了设计有风琴盖的上衣的美观,而用手工重新折叠褶量又增加了穿着该上衣的人的负担,并且,由于褶量201和褶量202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3造成上衣后衣片4与人体不贴服,人穿着这样的上衣也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衣,该上衣的风琴盖能够始终与人体保持贴服,保持美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衣,该上衣包括:前衣片、侧衣片、风琴盖、后衣片、衣领、衣袖和弹性材料;其中:
所述上衣带有两个风琴盖,分别位于所述后衣片的左右两侧;
所述每个风琴盖包括两片褶量;
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连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材料具有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固定在一起,固定位置均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所述风琴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材料处于平整状态。
所述弹性材料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弹性材料为松紧带,或为针织料。
当所述弹性材料为松紧带时,该松紧带为两条松紧带;
所述两条松紧带都平行于后衣片上的背宽线,且分别位于背宽线的上下两侧。
所述两条松紧带中的每一条松紧带处于平整状态时,在每个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外侧均有第一预设长度的余量。
每条松紧带的宽度不少于3cm;
和/或,
每条松紧带的厚度取0.01-0.2cm范围中的任意值;
和/或,
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取0.5-1.5cm范围中的任意值;
和/或,
位于背宽线上侧的松紧带,其下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上4-6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和/或,
位于背宽线下侧的松紧带,其上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下4-6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所述弹性材料为针织料时,所述针织料为有弹性的针织料;
所述针织料的上边缘与后衣片的上边缘形状相同,并且与后衣片的上边缘对齐缝制在一起;
所述针织料的下边缘平行于背宽线,并且位于背宽线以下;
所述针织料左、右边缘的形状分别与所述后衣片左、右两侧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针织料的左边缘缝制在左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所述针织料的右边缘缝制在右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
所述针织料的左、右边缘分别有第二预设长度的余量超出左、右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所述针织料的克重取150-200g/m2范围内的任意值;
和/或,
所述针织料为含有氨纶的针织料,或,所述针织料为含有拉架棉的针织料;
和/或,
所述针织料的下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下9-11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取0.5-1.5cm范围中的任意值。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后衣片背宽线附近设置了弹性材料,并且弹性材料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左、右风琴盖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缝制在一起,因此,当人体手臂伸展将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内处于折叠状态的风琴盖拉出外层分割净线时,原本处于平整状态的弹性材料将受到外力作用而成拉伸状态,这样,当手臂收缩从而使作用于弹性材料的外力消失时,弹性材料所产生的弹力就会将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的风琴盖自动拉回到折叠状态,并使其重新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以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上衣的后平视图;
图2为风琴盖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的后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衣包括:前衣片、侧衣片、风琴盖、后衣片、衣领、衣袖和弹性材料;其中:所述上衣带有两个风琴盖,分别位于所述后衣片的左右两侧;所述每个风琴盖包括两片褶量;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材料具有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固定在一起,固定位置均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所述风琴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材料处于平整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能将后衣片左右两侧的风琴盖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的褶量自动拉回到折叠状态,使其重新隐藏于上衣后衣片的外层分割净线以内。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前述图1所示,风琴盖1的两侧边界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和外层分割净线3。如前述图2所示,为使褶量201和褶量202更牢固地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褶量201和褶量202都有一部分衣料余量,该衣料余量的最外侧边界为内层活动褶量毛样线5,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和内层活动褶量毛样线5之间的衣料余量的宽度为0.5-1.5cm之间的任意值,比如设计为1cm;同样,为了使褶量202和后衣片4更牢固地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在图2中标号为9的线处,褶量202和后衣片4也都有一部分衣料余量,该部分衣料余量的边界即为外层分割净线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的后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衣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上衣包括:前衣片、侧衣片、风琴盖1、后衣片4、衣领、衣袖和弹性材料。其中,该上衣有两个风琴盖1,分别位于后衣片4的左右两侧。风琴盖由褶量201和褶量202组成,褶量202位于褶量201和后衣片4之间,褶量201和褶量202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褶量201和褶量202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通过缝制方式连接在一起,褶量201在标号为10的线处与上衣衣袖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褶量202在标号为9的线处与后衣片4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
褶量201和褶量202连接为风琴盖1之后,风琴盖1有折叠和伸展两种状态。风琴盖1处于折叠状态时,褶量201和褶量202都隐藏在外层分割净线3以内;当风琴盖1受到外力作用时,褶量201和褶量202会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3以外,此时风琴盖1处于伸展状态。风琴盖1处于折叠状态时,风琴盖1的宽度,即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与外层分割净线3之间的距离,可以取3-3.5cm范围中的任意值,比如设计为3.5cm,当然,风琴盖1的宽度也可以设计为其他合适的值,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而已。
人在进行运动时,人体背部活动幅度最大的部分是两后腋点之间,在制衣领域,将后衣片上的两后腋点之间的连线称为背宽线,在图4所示的上衣后衣片中,背宽线的标号为6,用点划线表示。
人在穿着上衣进行运动时,由于手臂的伸展会将原本处于折叠状态的风琴盖1中的褶量201和褶量202拉出外层分割净线3以外,并一直保持该状态。露在外层分割净线3外面的褶量201和褶量202严重影响上衣的美观,而手工折叠又会给穿着该上衣的人带来很大的负担,为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衣增加了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后衣片4左、右两侧的风琴盖1缝制在一起,缝制位置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当风琴盖1处于折叠状态时,弹性材料处于平整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装的弹性材料用于使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3的褶量201和褶量202自动折叠、并自动缩回外层分割净线3以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材料可以是松紧带7和针织料8中的任一种,这两种弹性材料均有平整状态和拉伸状态两种状态,寿命都很长,且弹性效果也很好。由于人在运动时人体背部背宽线6位置的活动幅度最大,因而带动上衣后衣片背宽线6位置的拉伸幅度也最大,因此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作为弹性材料的松紧带7和针织料8都位于背宽线6附近。
当本实用新型采用松紧带7作为弹性材料时,需要使用两条松紧带。松紧带作为一种拉伸后才有弹性的材料,有拉伸和平整两种状态,分别对应着松紧带有弹性和无弹性的两种状态。当松紧带处于平整状态时,松紧带无弹力,松紧带布片平整无蜷曲呈一长条形;当松紧带受到外力作用处于拉伸状态时,松紧带沿外力作用方向有弹力,弹力的方向是使松紧带具有自动缩回平整状态的趋势,此时松紧带布片的宽度比平整状态时窄,并且布片平整无蜷曲呈一长条形。
如图4所示,两条松紧带7的左侧边都与左风琴盖缝制在一起,右侧边都与右风琴盖缝制在一起,缝制位置分别为左、右风琴盖1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两条松紧带7均为长条形;其宽度不少于3cm,比如设为3cm;厚度为0.01-0.2cm,比如设为0.1cm,松紧带7的厚度保证上衣加装了松紧带7作为弹性材料后,后衣片不压迫人体,并且后衣片的外观平整,与人体贴服。两条松紧带7都平行于后衣片背宽线6,并且分别位于背宽线6的上下两侧。这里,称位于背宽线6上侧的松紧带7为上松紧带,位于背宽线6下侧的松紧带7为下松紧带。其中,上松紧带的下边缘位于后衣片背宽线6以上4-6cm处,比如为5cm处,下松紧带的上边缘位于后衣片背宽线6以下4-6cm处,比如为5cm处。
如图4所示,由于左、右风琴盖1上的两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均为弧形,因此两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之间的距离也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这使得平整状态下缝制在两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之间的上、下松紧带的长度有所不同。当两个风琴盖1均处于折叠状态时,上、下松紧带也都处于平整状态,此时,在每个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外侧均有一定长度的松紧带余量。上松紧带所在位置的两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之间的距离称为上固定距离,下松紧带所在位置的两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之间的距离称为下固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中,平整状态的上松紧带的长度比上固定长度多1-3cm,例如多2cm;平整状态的下松紧带的长度比下固定长度多1-3cm,例如多2cm。这样就保证了平整状态的上、下松紧带都与两风琴盖缝制在一起之后,上、下松紧带在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外侧均有0.5-1.5cm的松紧带余量,比如都保留1cm的松紧带余量,该松紧带余量用于保证松紧带7与左、右风琴盖连接的牢固,该松紧带余量成平整状态,在松紧带延长线上与风琴盖保持贴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针织料8作为弹性材料,此时需要使用有弹性的针织料。在本实用新型中,针织料的克重为150-200g/m2,比如采用含有氨纶的针织料,其克重为180g/m2,或者采用含有拉架棉的针织料,其克重为190g/m2
针织料8也有拉伸和平整两种状态,也分别对应着针织料8有弹性和无弹性两种状态。针织料8为片状材料,当针织料8处于平整状态时,表面无褶皱,且针织料无弹力;当针织料8受到外力作用处于拉伸状态时,表面无褶皱,针织料8沿外力作用方向的长度增加,且针织料8沿外力作用方向有弹力,弹力方向是使针织料8具有自动缩回平整状态的趋势。
如图4所示,针织料8的上边缘与后衣片4的上边缘形状相同,并且二者对齐缝制在一起;针织料8的下边缘平行于后衣片背宽线6,并且位于背宽线6以下9-11cm处,比如在背宽线6以下10cm处;在左、右风琴盖1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处,针织料8分别与左、右风琴盖1缝制在一起;针织料8左、右边缘的形状分别与左、右风琴盖1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的形状相同,并且针织料8的左、右边缘各有0.5-1.5cm的余量超出左、右风琴盖1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比如,余量设计为1cm,该针织料余量用于保证针织料8与左、右风琴盖1连接的牢固。
上述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列举的较佳实现方式,在实际的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风琴盖内层活动褶量净线2与内层活动褶量毛样线5之间的衣料余量的宽度设计为1.1cm;风琴盖的宽度可以设置为3cm;当采用松紧带作为弹性材料时,两条松紧带的形状为椭圆形;松紧带的宽度设为3.5cm;松紧带的厚度设为0.12cm;上松紧带的下边缘位于后衣片背宽线以上4.5cm处;下松紧带的上边缘位于后衣片背宽线以下4.6cm处;平整状态的上松紧带的长度比上固定长度多1.5cm;平整状态的下松紧带的长度比下固定长度多1.2cm;当采用针织料作为弹性材料时,采用185g/m2克重的含有氨纶的针织料,或者采用192g/m2克重的含有拉架棉的针织料;针织料的下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下9.8cm处;针织料左、右边缘各有0.95cm的余量;针织料左边缘设置0.97cm的余量,右边缘设置0.89cm的余量,等。
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后衣片背宽线附近设置了弹性材料,并且弹性材料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左、右风琴盖上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缝制在一起,因此,当人体手臂伸展将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内处于折叠状态的风琴盖拉出外层分割净线时,原本处于平整状态的弹性材料将受到外力作用而成拉伸状态,这样,当手臂收缩从而使作用于弹性材料的外力消失时,弹性材料所产生的弹力就会将被拉出外层分割净线的风琴盖自动拉回到折叠状态,并使其重新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以内。
(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弹性材料能将被人手臂拉出的风琴盖自动拉回至折叠状态,并将其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内,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人在穿着上衣运动时,上衣与人体保持贴服,从而使这种上衣的定型持久、稳定。
(3)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衣装有风琴盖这种带有活动褶量的衣片,并且被手臂拉出的风琴盖能自动折叠缩回外层分割净线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穿着该式样上衣的人的手臂伸展幅度,并持久地保持了风琴盖的整体外形美观,穿着该式样上衣的人也不再需要用手工方法使风琴盖重新折叠并隐藏于外层分割净线内,减少了人的负担,提高了成衣的档次。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选用的弹性材料为寿命长、弹性效果好的松紧带或针织料,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衣,其风琴盖自动折叠和缩回外层分割净线的弹性性能持久,实用且耐用。
(5)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装有风琴盖的衣服,实用范围广,设计简单,易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上衣,其特征在于,该上衣包括:前衣片、侧衣片、风琴盖、后衣片、衣领、衣袖和弹性材料;其中:
所述上衣带有两个风琴盖,分别位于所述后衣片的左右两侧;
所述每个风琴盖包括两片褶量;
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上各有一条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所述每个风琴盖的两片褶量在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连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材料具有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固定在一起,固定位置均为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所述风琴盖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弹性材料处于平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所述两个风琴盖通过缝制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松紧带,或为针织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材料为松紧带时,该松紧带为两条松紧带;
所述两条松紧带都平行于后衣片上的背宽线,且分别位于背宽线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松紧带中的每一条松紧带处于平整状态时,在每个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外侧均有第一预设长度的余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每条松紧带的宽度不少于3cm;
和/或,
每条松紧带的厚度取0.01-0.2cm范围中的任意值;
和/或,
所述第一预设长度取0.5-1.5cm范围中的任意值;
和/或,
位于背宽线上侧的松紧带,其下边缘位于背宽线4-6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和/或,
位于背宽线下侧的松紧带,其上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下4-6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针织料时,所述针织料为有弹性的针织料;
所述针织料的上边缘与后衣片的上边缘形状相同,并且与后衣片的上边缘对齐缝制在一起;
所述针织料的下边缘平行于背宽线,并且位于背宽线以下;
所述针织料左、右边缘的形状分别与所述后衣片左、右两侧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的形状相同,且所述针织料的左边缘缝制在左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所述针织料的右边缘缝制在右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料的左、右边缘分别有第二预设长度的余量超出左、右风琴盖的内层活动褶量净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衣,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料的克重取150-200g/m2范围内的任意值;
和/或,
所述针织料为含有氨纶的针织料,或,所述针织料为含有拉架棉的针织料;
和/或,
所述针织料的下边缘位于背宽线以下9-11cm范围内的任意一处;
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长度取0.5-1.5cm范围中的任意值。
CN2009202699477U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上衣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1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99477U CN201571513U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上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99477U CN201571513U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上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71513U true CN201571513U (zh) 2010-09-08

Family

ID=4269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6994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71513U (zh) 2009-11-06 2009-11-06 一种上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715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0160A (zh) * 2012-12-21 2013-04-17 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静电服
CN103689837A (zh) * 2013-12-25 2014-04-02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背褶可变的服装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66631A (zh) * 2015-12-18 2018-08-0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衣服物品的袖筒插布
CN114608385A (zh) * 2022-03-21 2022-06-10 南京奥瑞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快拆战术背心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0160A (zh) * 2012-12-21 2013-04-17 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静电服
CN103689837A (zh) * 2013-12-25 2014-04-02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背褶可变的服装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89837B (zh) * 2013-12-25 2015-04-15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背褶可变的服装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66631A (zh) * 2015-12-18 2018-08-0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衣服物品的袖筒插布
CN114608385A (zh) * 2022-03-21 2022-06-10 南京奥瑞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快拆战术背心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6374B1 (ko) 바지
CN201571513U (zh) 一种上衣
CN104619290A (zh) 复合片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片材的一次性穿戴物品
JP4372638B2 (ja) 立体マスク
US2794187A (en) Swim suit, incluiding puffed shirring
JP2007262606A (ja) カップ付き女性用衣類
CN201805954U (zh) 一种局部设有活动褶的服装
CN202319121U (zh) 一种透气吸汗的纺织面料
JP6209707B2 (ja) 下着
CN213961852U (zh) 风琴式连衣裙
CN219719789U (zh) 一种裤腰和裤装
CN217242752U (zh) 一种多功能运动内衣
CN208286389U (zh) 一种方便穿脱的运动文胸
CN20468392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5873544U (zh) 增加弹性带体使边际更密合的平面口罩
CN204015139U (zh) 一种无痕连体衣
CN220987729U (zh) 袖缝结构和衣服
CN210120904U (zh) 一种可外穿的塑身裤
CN211241781U (zh) 一种夹克
CN210329411U (zh) 一种防皱复合纤维裤
CN217038922U (zh) 一种女士塑形腰背夹
JP2013023797A (ja)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JP5557557B2 (ja) 女性用衣類
CN211129778U (zh) 一种可外出穿着的家居服
CN221012041U (zh) 一种新型肩缝弹力茄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5105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Yongjia County Oubei Angelo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Angelo Cmi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325105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Yongjia County Oubei Angelo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Baoxiniao Garment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