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0844U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40844U CN201540844U CN2009202707562U CN200920270756U CN201540844U CN 201540844 U CN201540844 U CN 201540844U CN 2009202707562 U CN2009202707562 U CN 2009202707562U CN 200920270756 U CN200920270756 U CN 200920270756U CN 201540844 U CN201540844 U CN 201540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
- press section
- key structure
- keeper
- press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结构,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包括:按压件、定位件、卡合限位件、及弹性连接件。该定位件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该卡合限位件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的卡槽。当该弹性连接件固定在该壳体上时,即使该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因该卡合限位件的卡槽卡合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以使该按压件不会过度偏移而影响外观,且避免该按压件的侧壁受到摩擦而发生卡键状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在具有两个触控单元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例如笔记本电脑、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数码相机等电子装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按键则为使用者与该电子装置之间的沟通介面,随着人们对电子装置的使用需求日渐普及,不同的按键结构也随之快速发展。
请参阅图1,显示现有按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按键结构1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控式鼠标,且在该笔记本电脑上相对在该按键结构1的位置设有左、右触控单元(未图示)。该按键结构1是由按压件11、左右二限位件13、以及弹性连接件15组成,该按压件11具有分别对应该左、右触控单元而设置的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3,以供按压该第一按压部111或第二按压部113而触动上述触控单元,从而输入相应控制信息至笔记本电脑上。
该二限位件13对称设置在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2上,且设在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111、113的外端,以限制所述第一及第二按压部111、113的偏移,且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按压该第一按压部111或第二按压部113时发生卡键的问题,该二限位件13需分别与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111、113隔开一特定距离L,如0.2mm或更大的距离,因而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111、113在执行按压动作时,会带动该按压件11朝某一方向偏移直至碰触一限位件13为止,进而影响其外观的呈现。
此外,该弹性连接件15连接着该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3,当该第一按压部111或第二按压部113的压力释放后,该弹性连接件15可提供弹性回复力,以带动所述按压部111、113复位。而且,该弹性连接件15具有固定部150,以通过热熔的方式,而将该弹性连接部11固定在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2上。
为了有较佳的按压手感,通常该弹性连接件15所选用材料的弹性系数不会太大,以免造成过度的按压阻力。但是,由在该弹性连接件15的弹性系数很小,所以在对该固定部150进行热熔处理时,该弹性连接件15极易产生大量的形变,进而牵引该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二按压部113发生朝非按压方向的方向X、Y偏移。
严重时,甚至发生该按压件11的一端侧(如该第一按压部111或第二按压部113)紧靠在一限位件13上,并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而无法受力下压,此即为上述的卡键现象,甚至该按压件11在受力下压后无法通过该弹性连接件15所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复原状,此时该按压件11的另一端则偏离另一限位件13有两倍的特定距离L,而影响该按键结构1的美观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种种缺陷的按键结构,以防止影响按压手感及外观,甚至发生卡键的状况,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防止影响按压手感及外观,甚至发生卡键的状况。
为达到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通过按压该按键结构以触动该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而输入相应控制信息,该按键结构包括:按压件,具有分别对应该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的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以通过按压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而触动该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定位件,设在该按压件的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之间,且该定位件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卡合限位件,设在该壳体上,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的卡槽,从而定位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以及弹性连接件,固定在该壳体,且弹性抵接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相对于该定位件之侧,以供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做按压回复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板状体。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为凸榫。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与该卡合限位件的卡槽隔开有0.05mm的距离。该定位件与弹性连接件为一体成型在该按压件上;该弹性连接件上具有固定部,以热熔固定在该壳体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键结构,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包括:按压件、定位件、卡合限位件、及弹性连接件。该定位件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该卡合限位件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的卡槽。当该弹性连接件固定在该壳体上时,即使该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因该卡合限位件的卡槽卡合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以使该按压件不会过度偏移而影响外观,且避免该按压件的侧壁受到摩擦而发生卡键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按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设在电子装置的壳体中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显示图2的按键结构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3 按键结构
11、31 按压件
111、311 第一按压部
113、313 第二按压部
13 限位件
15、35 弹性连接件
150、350 固定部
2 壳体
32 卡合限位件
321 卡槽
33 定位件
331 凸出部分
L 特定距离
W 距离
X、Y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请参阅图2及图3,分别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3,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的壳体2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未图示),通过按压该按键结构3以触动该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而输入相应控制信息。该电子装置例如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行动电话或数码相机等。本实施例是以该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的例子进行说明,但并非以此为限。
如图2所示,该按键结构3包括按压件31、定位件33、卡合限位件32、弹性连接件35。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件31、该定位件33、及该弹性连接件35为一体成型,但并非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多种材料组装而构成。
所述的按压件31具有分别对应该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的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311、313可沿按压方向施力,以触动该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从而输入相应的控制信息予笔记本电脑。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例如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板状体。
所述的定位件33设在该按压件31的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之间,且该定位件33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31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331,从而令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在该按压方向的移动彼此分离,而使得分别施力在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311、313上时,互相不因共同连接该定位件33而产生互为连动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该凸出部分331为凸榫。
所述的卡合限位件32设置在该壳体2上,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331的卡槽321,以供该定位件33凸伸在该按压件31两侧的凸出部分331卡合,从而定位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另外,该定位件33的凸出部分331与该卡合限位件32的卡槽321仅需隔开W的距离,就可达成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在该按压方向的移动彼此分离的效果,所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因按压件的偏位所造成的外观严重不良的问题。较佳的,W为0.05mm,但不以此为限。
在此需说明,因该定位件33是设在该第一按压部311与该第二按压部313之间,所以不用再增设限位结构在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的相对左右两侧,所以不会在其两侧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而无法受力下压,因此不会影响按压手感,且无卡键等不利状况发生的问题。
该弹性连接件35固定在该壳体2,且弹性抵接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311、313的相对于定位件33之侧,以形成弹性臂结构,供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311、313做按压回复的动作。即当使用者按压该第一按压部311或该第二按压部313时发生弹性形变,令按压的外力消失时提供弹性回复力,而使相应的该第一按压部311或该第二按压部313回复至原位。也就是说,该弹性连接件35可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令该第一按压部311或该第二按压部313回复原状,进而提升该按键结构1的整体美观性。
该弹性连接件35上具有固定部350,该固定部350是以热熔的方式与该壳体2结合。在本实施例中,该按压件31、定位件33、及弹性连接件35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当使用者欲确定使用所选择的笔记本电脑上的某一功能选单时,可通过按压该第一按压部311或第二按压部313,以使该弹性连接件35发生弹性形变,此时,该定位件33的凸出部分331卡合在该卡合限位件32的卡槽321中,因而该第一按压部311及该第二按压部313能朝按压的方向进行位移,从而令该第一按压部311或第二按压部313触发该电子装置中对应的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进而输入对应的控制信息予笔记本电脑。
再者,当将该固定部350热熔在壳体2上时,虽然该弹性连接件35会因此而发生弹性形变,但由于该卡槽321的作用,而能避免该按压件31向非按压方向的其他方向X、Y产生过度的偏移,所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因按压件的偏位所造成的外观严重不良及卡键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键结构,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包括:按压件、定位件、卡合限位件、及弹性连接件。该定位件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该卡合限位件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的卡槽。当该弹性连接件固定在该壳体上时,即使该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因该卡合限位件的卡槽卡合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以使该按压件不会过度偏移而影响外观,且避免该按压件的侧壁受到摩擦而发生卡键状况。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Claims (6)
1.一种按键结构,应用在设在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通过按压该按键结构以触动该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而输入相应控制信息,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括:
按压件,具有分别对应该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的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以通过按压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而触动该第一或第二触控单元;
定位件,设在该按压件的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之间,且该定位件具有凸伸在该按压件的相对两侧的凸出部分;
卡合限位件,设在该壳体上,具有对应卡合该凸出部分的卡槽,从而定位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以及
弹性连接件,固定在该壳体,且弹性抵接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的相对在该定位件之侧,以供该第一或第二按压部做按压回复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按压部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板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为凸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的凸出部分与该卡合限位件的卡槽隔开有0.05mm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与弹性连接件为一体成型在该按压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连接件上具有固定部,以热熔固定在该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07562U CN201540844U (zh) | 2009-11-25 | 2009-11-25 | 按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2707562U CN201540844U (zh) | 2009-11-25 | 2009-11-25 | 按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40844U true CN201540844U (zh) | 2010-08-04 |
Family
ID=4259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27075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0844U (zh) | 2009-11-25 | 2009-11-25 | 按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408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121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 触摸板按钮 |
-
2009
- 2009-11-25 CN CN2009202707562U patent/CN2015408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1217A (zh) * | 2014-02-28 | 2014-05-21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 触摸板按钮 |
CN103811217B (zh) * | 2014-02-28 | 2016-03-30 |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 触摸板按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20577U (zh) | 适合与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附属设备 | |
US8720683B2 (en) | Protective shell applicable to a handheld electric apparatus | |
US20110285258A1 (en) | Protection Shell of a Type Suitable for Supporting a Touch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in Multiple Positions | |
TW201351102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8242389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02370294A (zh) | 钥匙标签 | |
CN202720595U (zh) | 触控笔 | |
CN104615378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01540844U (zh) | 按键结构 | |
US7586735B2 (en) | Key module | |
CN101526860B (zh) | 电容笔 | |
CN101527210B (zh) | 结合面板与按键的按键机构 | |
CN201514594U (zh) | 触控模块组装结构 | |
CN201845664U (zh) | 按键 | |
US20100026644A1 (en) | Touch control device | |
CN201514595U (zh) | 触控模块组装结构 | |
CN200990329Y (zh) | 按键模块 | |
CN201583873U (zh) | 电子装置 | |
CN201311627Y (zh) | 具有触控面板的底座 | |
CN102679108A (zh) | 具有双向支撑功能的旋转式支架结构 | |
CN201845680U (zh) | 按键 | |
CN206922877U (zh) | 触控式音量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02683069B (zh) | 电子装置 | |
CN207530906U (zh) | 一种终端 | |
CN204087056U (zh) |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