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37127U -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37127U
CN201537127U CN200920222845XU CN200920222845U CN201537127U CN 201537127 U CN201537127 U CN 201537127U CN 200920222845X U CN200920222845X U CN 200920222845XU CN 200920222845 U CN200920222845 U CN 200920222845U CN 201537127 U CN201537127 U CN 201537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t
pad
diplopore
vertebral body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28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ibeier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郭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郭谦 filed Critical 郭谦
Priority to CN2009202228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37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37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371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是一马鞍形双弧垫片体,其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均是弯曲的圆弧形,使其侧面为在纵向与横向均具有与人体椎体骨面吻合的椎体解剖形表面;垫片上设两个穿设椎体螺钉的通孔和两个端部为尖端的固定脚,双孔和双脚呈对角线方位交叉配置。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包括四个椎体螺钉、两个所述垫片、两个连接棒、1-2个横联器,椎体螺钉的螺帽上开设U形口,四个椎体螺钉插入头向和尾向两垫片的四个通孔中;在椎体螺钉上端的U形口内放入连接棒,并用顶丝固定;在两根连接棒之间安装有1~2个横联器。本垫片及系统具有手术操作方便、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大、对骨折固定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腰椎前路钉棒内固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还涉及一种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类:胸腰椎前路钉板系统和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从临床适应症来看,两者基本相同,都适用于如下病症:
a)爆裂骨折使椎体高度丧失,需要切除部分椎体或全椎体者;
b)椎体肿瘤或椎体结核需切除椎体者。椎体切除后(如图1)。
这两种疾病是通过用人工椎体如椎间融合器或钛网代替被切除的椎体治疗的。
为使椎间融合器等内固定后脊柱稳定,必需用前路固定系统,将相邻两个健康的椎体连接固定起来。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一般都设在脊柱左侧方。
胸腰椎前路钉板系统由钢板、螺钉、螺栓、垫片、螺母等组成。为保证牢固固定,钢板与螺钉之间,一部分螺钉需要锁定固定,另一部分需使用复杂的垫片固定,不仅手术复杂,且固定装置制造困难,成本较高。另外,从临床上讲,在一般情况下,钢板不能很好地贴附或压在椎体上,因为椎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圆柱体,其中间细、两端粗且两个端头呈凸缘形状——参见图1的部位01。若钢板不能贴附或压在椎体上,必然会使椎体局部受力,影响固定系统的使用效果,并对椎体产生不良影响。从发展趋势看,近年来,钉板系统临床应用正在逐渐减少。
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种类较多。在现有技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类:
1、专利号99232520.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的一种胸腰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见图2。其包括四根椎体螺栓3,两个门形脚板5,每个脚板上插设两根椎体螺栓,在不同脚板上相对应的两个椎体螺栓之间固联伸缩杆1,伸缩杆1为两段螺杆,在螺杆上还设有切削面10,该伸缩杆从侧面插设在椎体螺栓的螺孔中固定,椎体螺栓的顶部设紧固螺钉9使伸缩杆定位。伸缩杆为螺杆,其上连接具有内螺纹的连接管2,在两个伸缩杆上横向固设分成上下两半的横桥夹片4使得伸缩杆定位。这种装置存在如下不足之处:a)垫片为门形脚板,没有解剖性。它与椎体之间的接触相当于树立起来的薄板压在椎体上,必然会局部受力,有可能压坏健康椎体。b)该专利提供的固定装置的轴向连接为伸缩螺纹杆连接。过去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还可以,目前多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具有缺口敏感性,在临床上容易被折断。c)连接杆采用左右螺纹轴向连接,虽然撑开方便,但连接稳定性稍差,操作也不是很方便。
2、如图3a、图3b所示的双棒系统,这种系统的轴向连接为光滑圆形棒,抗断能力提高,但连接棒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为轴向插入,见图3b。它不是上开口,轴向插入不够方便。另外,连接块与椎体之间的接触不是解剖形,很可能形成局部接触。
3、图4所示是一种单棒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所使用的单孔垫片。这种单棒系统的抗弯抗扭能力较小,单孔垫片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小,用于上胸椎体还可以,用于下胸椎体或者是腰椎显然能力较小,稳定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解剖性好、连接可靠、在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中使用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是一种马鞍形双弧垫片体,在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弯曲的圆弧形,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也是弯曲的圆弧形,使得所述垫片体上的一个侧面为:在纵向与横向均具有与人体椎体骨面相吻合的椎体解剖形表面;在所述垫片上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椎体螺钉的通孔构成双孔,在该垫片体的解剖形表面上还设有两个端部为尖端的固定脚构成双脚,所述的双孔和双脚相对于垫片体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呈对角线方位交叉配置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分头向和尾向两种,分别用于固定于靠近人体头部和远离头部的椎体上;所述双孔位置为:当垫片的带有双脚的侧面朝下、垫片的长度方向在观察者的左右方向延伸时,头向垫片右侧的孔在上,尾向垫片右侧的孔在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包括:四个椎体螺钉,两个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即一个双孔双脚头向解剖形垫片和一个双孔双脚尾向解剖形垫片,两个连接棒,1~2个横联器;
所述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是一马鞍形双弧垫片体,在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弯曲的圆弧形,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也是弯曲的圆弧形,使得本解剖形垫片体上的一个侧面为与人体椎体骨面吻合的椎体解剖形表面;在所述垫片上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所述椎体螺钉的通孔构成双孔,在该垫片体的解剖形表面上还设有两个端部为尖端的固定脚构成双脚,所述的双孔和双脚相对于垫片体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呈对角线方位交叉配置设置;所述两个垫片,其中一个为所述头向垫片,另一个为所述尾向垫片;
所述椎体螺钉的螺帽的上端面上开设有通槽形成U形口,在所述U形口上设有螺纹;
四个椎体螺钉分别插入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和尾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的所述通孔中;在分别插设于头向和尾向垫片上相对的两椎体螺钉上端的U形口内放入连接棒,该两根连接棒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所述椎体螺钉上,在该U形口拧入有顶丝,使得该连接棒在U形口中固定;在两根所述连接棒之间安装有所述1~2个横联器,一个所述横连器同时与两个所述连接棒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棒定位。
所述连接棒为一圆形光棒,连接棒的一端具有外六方形,用于手术中与手术器械相接,按手术需要旋转连接棒。
所述横联器由横连体和顶丝构成。横联体底面设有两个同向弯曲的弯钩。其弯钩的半径与连接棒的半径相同,放好横联器后,钩在两个所述连接棒上,所述顶丝螺接在所述横连体上的螺孔中与所述连接棒相抵压。拧紧顶丝,弯钩抱住连接棒。
所述横联器为两个,每个所述横联器与所述连接棒垂直地固定在两个连接棒上,构成一个“井”字型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所述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上设有的两个所述固定脚的尖端上部为四棱形外廓。
所述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上还可以设有一个螺孔,该螺纹孔设在所述两通孔之间的位置。手术中与手术器械连接。该螺孔可以设置在所述双孔双脚对角连线的交点上,即垫片的中心位置或其附近。
在所述垫片体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1为65~75mm;在宽度方向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2为40~50mm。
所述椎体螺钉的U形槽上部内孔设有锯齿形螺纹。该椎体螺钉的螺纹头部为自攻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其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承载力大,稳定性好:由于该垫片是解剖形垫片,当脊柱受到弯力或扭力的时候,垫片能稳定地支撑椎体螺钉,不易产生移位或晃动,稳定性大大提高。由于连接棒与横联器构成“井字型”结构,从力学上讲可承受很大的扭力与弯力,因此,稳定性提高。
2.椎体表面受力均匀:解剖形垫片在纵向和横向均具有解剖性,因此它能很好的贴附在不规则的椎体上。在此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中,椎体螺钉穿过双孔垫片的双孔植入椎体,垫片与椎体接触面积大,压强减小,避免椎体局部受力,使术后椎体受力均匀,有效减少健康椎体术后退化的可能性。
3.操作方便:解剖形双孔垫片中间设有螺纹孔,可方便地与手术器械连接。该垫片上设有四棱带尖的脚,手术中,可将垫片方便钉入椎体内;以垫片上的两个孔作基准,椎体螺钉为自攻螺钉,可以准确的拧入椎体内;椎体螺钉的U形槽为上开口,连接棒可方便的放入U形槽内,拧入顶丝,便可将U形钉、垫片、连接棒牢牢固定在一起;横联器两钩为同方向,术中向下按的同时一拉或一推,两个钩便可勾住连接棒,拧上顶丝,便可将横联器与连接棒固定在一起。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切除部分椎体的胸腰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门形垫片螺纹连接棒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板棒式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单棒单孔垫片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中的单孔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式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a为图7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有U型开口的椎体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横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横联器主体、连接棒和顶丝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由四个椎体螺钉20、两个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即一个双孔双脚头向解剖形垫片21和一个双孔双脚尾向解剖形垫片22、两个连接棒23和两个横联器24组成,如图5所示。四个椎体螺钉20分别插入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21和尾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22的孔中;在头向垫片21一插孔中的一椎体螺钉20和与之相对应的尾向垫片22一插孔中的一椎体螺钉20上端的U形口内放入纵向的连接棒23,在U形口内通过其上的锯齿形螺纹拧入顶丝19使得连接棒固定,两根连接棒23相互平行。在纵向连接棒之间安装两个横联器,每个横连器同时与两个所述连接棒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棒定位。
所述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是一种马鞍形双弧垫片,在纵向与横向均具有椎体生理解剖性。具体的,在长度方向弯曲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1可以为65~75mm;在宽度方向弯曲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2可以为40~50mm。所述解剖形垫片分头向使用和尾向使用两种;头向和尾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的双孔和双脚均呈对角线设置,所述双孔位置为:在正视图下,即当垫片的带有双脚的侧面朝下、垫片的长度方向在观察者的左右方向延伸时,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右侧的通孔211在上,左侧的通孔212在下(如图7所示),解剖形尾向垫片右侧的孔在下。所述解剖形垫片上设有两个带尖的四棱脚213、214。该解剖形垫片的两孔与双脚呈交叉配置。使用中,一个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中须使用头向垫片与尾向垫片各一个,四个椎体螺钉分别穿过头向和尾向垫片,形成“八”字型(如图5所示)。以头向垫片为例说明:如图7所示:头向垫片21,其上的右侧孔211在上,左侧孔212在下。所述解剖形垫片上设有两个脚分别为213和214,该脚为带尖的四棱柱。该解剖形垫片的两孔与双脚呈交叉配置。所述解剖形垫片上还设有一个螺纹孔215,螺纹孔与手术器械连接,用于手术中植入并固定双孔垫片,该螺纹孔可以设置在所述双孔双脚对角连线的交点上,即垫片的中心位置或其附近。受人体生理结构特点限制,此系统只能从人体左侧胸椎或腰椎入路,手术中,椎体螺钉分别穿过头向垫片和尾向垫片,使右侧两孔间距大于左侧两孔间距,不仅符合椎体的生理尺寸特点,稳定性也更好。
所述椎体螺钉具有上开口U形槽201(如图8所示)。U形槽上部内孔设有锯齿形螺纹202。该椎体螺钉的头部203为自攻型设计,可以很方便拧入椎体。
所述连接棒为一光圆棒23(如图5所示),连接棒的直径为φ5.5~6mm。其中一端231为外六方,外六方端可用于与手术器械相接,可以根据手术需要旋转连接棒到合适的位置后再拧顶丝19,方便手术操作。
所述横联器由横联器主体24和顶丝25构成(如图9、10所示)。横联器主体底面设有两个同向弯曲的弯钩242,弯钩242的曲率半径R为2-3mm。与连接棒23的半径相同,钩在两个连接棒23上,顶丝25螺接在所述横连体上与所述连接棒相抵压。
在临床使用时,先将解剖形垫片的两个脚钉在胸椎或腰椎椎体上,四个椎体螺钉分别插设在垫片的孔中,拧入脊柱椎体内固定,再将连接棒放入椎体螺钉U形槽内,拧入顶丝。便可将U形钉、垫片、连接棒固定在一起。将横联器主体向下按的同时向后一拉或一推,两个钩便可勾住连接棒,再拧紧顶丝,便可将连接器与连接棒固定在一起。这样的横联器,可使连接棒、横联器主体与横联器上的顶丝形成承载力大的A、B、C三点接触式结构(如图10所示)。从而使两个连接棒与两个横联器构成“井”字型的稳定结构,这样的结构能承受很大的弯力和扭力,能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

Claims (14)

1.一种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是一马鞍形双弧垫片体,在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弯曲的圆弧形,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也是弯曲的圆弧形,使其上的一个侧面为在纵向与横向均具有与人体椎体骨面吻合的椎体解剖形表面;在所述垫片上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椎体螺钉的通孔构成双孔,在该垫片体的解剖形表面上还设有两个端部为尖端的固定脚构成双脚,所述的双孔和双脚相对于垫片体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呈对角线方位交叉配置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孔位置为:当垫片的带有双脚的侧面朝下、垫片的长度方向在观察者的左右方向延伸时,右侧的所述通孔在上,构成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或者,右侧的通孔在下,构成尾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片体上设有的两个所述固定脚的尖端以上部分为四棱形外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片体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1为65~75mm;在宽度方向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2为4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体上还设有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设在所述两通孔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其特征在于:该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双孔双脚对角连线的交点上。
7.一种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椎体螺钉、两个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两个连接棒、1-2个横联器,
所述两个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是一马鞍形双弧垫片体,在其长度方向的截面是弯曲的圆弧形,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也是弯曲的圆弧形,使其上的一个侧面为在纵向与横向均具有与人体椎体骨面吻合的椎体解剖形表面;在所述垫片上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椎体螺钉的通孔构成双孔,在该垫片体的解剖形表面上还设有两个端部为尖端的固定脚构成双脚,所述的双孔和双脚相对于垫片体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呈对角线方位交叉配置设置;两个所述垫片,其中一个为头向垫片、另一个为尾向垫片,当垫片的带有双脚的侧面朝下、垫片的长度方向在观察者的左右方向延伸时,所述头向垫片上右侧的所述通孔在上;所述尾向垫片上右侧的通孔在下;
所述椎体螺钉的螺帽的上端面上开设有通槽形成U形口,在所述U形口上设有螺纹;该四个椎体螺钉分别插入所述头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和尾向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的所述通孔中;在分别插设于头向和尾向垫片上相对的两椎体螺钉上端的U形口内放入连接棒,该两根连接棒相互平行地固定在所述椎体螺钉上,在该U形口拧入有顶丝,使得该连接棒在U形口中固定;在两根所述连接棒之间安装有所述1~2个横联器,一个所述横连器同时与两个所述连接棒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棒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器为两个,每个所述横联器与所述连接棒垂直地固定在两个连接棒上,构成一个“井”字型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椎体螺钉的螺纹头部为自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书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器由横联器主体和顶丝构成,该横联体底面有两个同向弯曲的弯钩,其弯钩的半径与所述连接棒的半径相同,钩在两个所述连接棒上,所述顶丝螺接在所述横连体上与所述连接棒相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片体上设有的两个所述固定脚的尖端以上部分为四棱形外廓。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片体的长度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1为65~75mm;在宽度方向方向弯曲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2为40~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体上还设有一个螺纹孔,螺纹孔设在两通孔之间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螺钉的U形槽上部内孔设有锯齿形螺纹。
CN200920222845XU 2009-09-22 2009-09-22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37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45XU CN201537127U (zh) 2009-09-22 2009-09-22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45XU CN201537127U (zh) 2009-09-22 2009-09-22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37127U true CN201537127U (zh) 2010-08-04

Family

ID=42588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2845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37127U (zh) 2009-09-22 2009-09-22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37127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2856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制作动物模型的椎体外部固定装置、制作方法及辅助工具
CN102772241A (zh) * 2011-05-11 2012-11-14 上海鼎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脊柱前路微创内固定融合系统
CN103860246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107080582A (zh) * 2016-02-16 2017-08-22 宋若怡 弹性脊柱固定系统及可调压固定棒
CN109171924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厉锋 腰椎后路内固定矫正器
CN110141406A (zh) * 2019-06-21 2019-08-20 上海长征医院 胸腰椎植入件以及胸腰椎人工椎体
CN112656498A (zh) * 2020-05-27 2021-04-16 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钉棒系统表面处理方法及钉棒系统
CN113520678A (zh) * 2021-06-30 2021-10-22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钛网植骨固定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2856A (zh) * 2010-07-29 2012-02-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制作动物模型的椎体外部固定装置、制作方法及辅助工具
CN102772241A (zh) * 2011-05-11 2012-11-14 上海鼎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脊柱前路微创内固定融合系统
CN103860246A (zh) * 2012-12-12 2014-06-18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WO2014090114A1 (zh) * 2012-12-12 2014-06-19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103860246B (zh) * 2012-12-12 2016-12-21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107080582A (zh) * 2016-02-16 2017-08-22 宋若怡 弹性脊柱固定系统及可调压固定棒
CN107080582B (zh) * 2016-02-16 2020-08-11 宋若怡 弹性脊柱固定系统及可调压固定棒
CN109171924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厉锋 腰椎后路内固定矫正器
CN110141406A (zh) * 2019-06-21 2019-08-20 上海长征医院 胸腰椎植入件以及胸腰椎人工椎体
CN112656498A (zh) * 2020-05-27 2021-04-16 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钉棒系统表面处理方法及钉棒系统
CN113520678A (zh) * 2021-06-30 2021-10-22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钛网植骨固定装置
CN113520678B (zh) * 2021-06-30 2024-03-26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钛网植骨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7127U (zh) 双孔双脚解剖形垫片及胸腰椎前路钉棒系统
US11707305B2 (en) Orthopedic plate with modular peg and compression screw
CN103961173B (zh) 接骨螺钉以及在其头部的外表面上形成螺纹的方法
CN103860246B (zh) 椎弓根螺钉及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201668484U (zh) 寰枢椎钉棒固定装置
CN1314371C (zh) 向心勾齿形接骨板
CN201104915Y (zh) 弹性脊柱内固定器
CN102499745B (zh) 一种改进的脊椎动态内固定装置
CN205411282U (zh)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
CN202086562U (zh) 解剖型全锁定髋部内固定装置
CN202365899U (zh) 一种钉帽可旋转型单向椎弓根螺钉
CN201710445U (zh) 一种改进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装置
CN204931827U (zh) 解剖型椎弓根螺钉
CN2920174Y (zh) 脊柱复位固定椎弓根螺钉系统
CN2792426Y (zh) 向心勾齿形接骨板
CN208640868U (zh) 股骨颈接骨板
CN2534985Y (zh) 一种通用型脊柱椎根弓内固定系统
CN2598519Y (zh) 一种脊柱椎弓根内固定装置
CN203252718U (zh) 可注射椎弓根螺钉
CN206214168U (zh) 人工椎体固定系统
CN208942334U (zh) 一种带导向前端封闭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
CN2441442Y (zh) 经椎弓根固定钉
CN208741107U (zh) 一种金属接骨螺钉
CN110974387A (zh) 一种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新型支撑加压螺钉
CN2529612Y (zh) 脊柱弹力人工关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Libeier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ssignor: Guo Qian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56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issection gasket with double holes and double feet and anterior thoracolumbar screw rod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10708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LIBEIER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O QIAN

Effective date: 201210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9 HAIDIAN, BEIJING TO: 100176 DAXI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2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branch of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2 201-220 Street 1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ibeier Bio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nliu City No. 11 building, 100089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Changchun Road No. 4 Building 804B

Patentee before: Guo Qia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