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6919U -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6919U
CN201526919U CN200920222806XU CN200920222806U CN201526919U CN 201526919 U CN201526919 U CN 201526919U CN 200920222806X U CN200920222806X U CN 200920222806XU CN 200920222806 U CN200920222806 U CN 200920222806U CN 201526919 U CN201526919 U CN 201526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luorescent tube
arc arm
lc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28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228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26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6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691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该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包括灯管支座以及设置在灯管支座上的数个灯管夹,数个灯管夹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两侧,所述灯管夹包括第一弧臂和第二弧臂,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一端连接并形成与灯管横截面相匹配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灯管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从灯管夹中脱落,从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属于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简称:LCD)属于被动发光装置,主要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构成。由于液晶面板中液晶层本身并无发光的功能,所以需要设置背光模组为LCD提供光源以实现图像显示。
在现有技术中,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一般采用侧光式背光源,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一般采用直下式背光源,直下式背光源一般采用组合的U型冷阴极灯管架固定垂直于液晶面板下的冷阴极灯管。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器灯管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灯管架包括支撑扩散板的支撑柱4、用于固定灯管的灯管夹2、用于与背板相连接的灯管脚3以及灯管支座1。冷阴极灯管卡合在灯管夹2中,灯管脚3卡合在背板上,以此固定冷阴极灯管。现有技术的灯管架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灯管从灯管夹2中脱落,从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以解决灯管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从灯管夹中脱落,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包括灯管支座以及设置在灯管支座上的数个灯管夹,所述灯管夹包括第一弧臂和第二弧臂,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一端连接并形成与灯管横截面相匹配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所述液晶显示器背光源上设置有上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设置为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使得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通过将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设置,使得灯管在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的过程中,交叠的部位可以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避免灯管冲出开口从灯管夹中脱落。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灯管夹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使得灯管架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避免由于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直下式液晶显示器灯管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中灯管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的组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中灯管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包括:灯管支座1以及设置在灯管支座1上的数个灯管夹2、灯管脚3和支撑柱4,数个灯管夹2设置在支撑柱4的两侧,其中灯管夹2包括第一弧臂21和第二弧臂22,第一弧臂21的第一端(未示出)与第二弧臂22的第一端(未示出)连接并形成与灯管横截面相匹配的弧形凹槽23,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位于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的上方且与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的端头与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的灯管夹进行了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灯管夹2为非对称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弧臂21和第二弧臂22为非对称结构,第一弧臂21的第一端和第二弧臂22的第一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弧臂21和第二弧臂22形成用于容纳灯管的弧形凹槽23,该弧形凹槽23的大小与灯管横截面相匹配。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位于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的下方,从而与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形成开口24,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的端头2121到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的距离中,例如图4中虚线所示的端头2121到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灯管横截面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开口24的宽度即为这些距离中的一个距离,可以假设开口24的宽度小于灯管横截面的直径。在将U形灯管的两臂安装到相邻两个灯管夹2的过程中,灯管的两臂可以被外力挤压通过该开口24,然后被容纳在弧形凹槽23中。由于开口24的宽度小于灯管横截面的直径,因此,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23中冲出开口24而脱落。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与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在垂直方向上交叠,因此,当灯管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24时,该交叠的部位会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23中,而不会冲出开口24,从而避免灯管从灯管夹2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设置为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使得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通过将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设置,使得灯管在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的过程中,交叠的部位可以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避免灯管冲出开口从灯管夹中脱落。综上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灯管夹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使得灯管架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避免由于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与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列灯管夹2呈镜面对称设置。U形灯管的两臂可以夹设在两两呈镜面对称设置的灯管夹2中。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U形灯管的两臂可以在外力按压下通过灯管夹2和灯管夹5的开口被分别容纳在灯管夹2和灯管夹5的弧形凹槽中。U形灯管的两臂在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因此,U形灯管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对于灯管夹2和灯管夹5来说,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因此,当灯管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时,该交叠的部位会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中,而不会冲出开口,避免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更进一步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灯管夹2与灯管夹5为镜面对称设置,因此,当灯管冲向灯管夹2与灯管夹5的开口时,灯管夹2与灯管夹5均可以向灯管施加沿第二弧臂的径向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中,而不会冲出开口脱落。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第二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设置为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使得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通过将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设置,使得灯管在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的过程中,交叠的部位可以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避免灯管冲出开口从灯管夹中脱落;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柱同一侧的灯管夹两两呈镜面对称设置,使得灯管冲向灯管夹的开口,灯管夹可以向灯管施加沿第二弧臂的径向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中,而不会冲出开口脱落。综上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灯管夹设置成非对称结构,使得灯管架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避免由于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的组合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结构示意图中,设置有四个灯管6,这四个灯管6中的每一个的灯管的两臂均可以卡合在如图3或图5所示的灯管夹中,且每个灯管6用两组灯管夹2卡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组合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灯管架上为每个灯管设置更多灯管夹2,且该组合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灯管。
在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凹槽23的直径A可以在R-0.4至R+0.4毫米范围内,其中R为灯管直径。开口24宽度L可以在R/2至R范围内,其中R为灯管直径。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与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宽度可以在0至2毫米范围内,优选地,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宽度可以在0.5至1毫米范围内。优选地,当灯管直径为3毫米时,弧形凹槽23的直径可以为3.4毫米,开口24宽度可以为2.5毫米,第二弧臂22的第二端222与第一弧臂21的第二端212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宽度可以为1.2毫米。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灯管夹2可以由耐高温的白色塑料材料制成,从而既能够避免局部高温产生不良,也能够减少色度混合。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通过将开口的宽度设置成小于灯管横截面的直径,使得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通过将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设置,使得灯管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时,交叠的部位可以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避免灯管冲出开口从灯管夹中脱落;而且,通过将支撑柱同一侧的灯管夹两两呈镜面对称设置,使得灯管冲向灯管夹的开口,灯管夹可以向灯管施加沿第二弧臂的径向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中,而不会冲出开口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器背光源上可以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描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因此,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源,通过将灯管架上灯管夹的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使得灯管在使用或者运输途中,不会从弧形凹槽中冲出开口而脱落,而且通过将灯管夹的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设置,使得灯管受到外力作用冲向开口时,交叠的部位可以给灯管施加反作用力,从而避免灯管冲出开口从灯管夹中脱落;而且,通过将支撑柱同一侧的灯管夹两两呈镜面对称设置,使得灯管冲向灯管夹的开口,灯管夹可以向灯管施加沿第二弧臂的径向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得灯管回到弧形凹槽中,而不会冲出开口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在运输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由于灯管从灯管夹中脱落而影响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包括灯管支座以及设置在灯管支座上的数个灯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夹包括第一弧臂和第二弧臂,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一端连接并形成与灯管横截面相匹配的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的端头到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的距离中,至少有一个距离小于所述灯管横截面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列灯管夹呈镜面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直径A在R-0.4至R+0.4毫米范围内,其中R为灯管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形成的开口宽度L在R/2至R范围内,其中R为灯管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宽度在0.5至1毫米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灯管直径为3毫米时,所述弧形凹槽的直径为3.4毫米,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形成的开口宽度为2.5毫米,所述第二弧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弧臂的第二端在垂直方向上交叠的宽度为1.2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夹由耐高温的白色塑料材料制成。
8.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背光源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灯管架。
CN200920222806XU 2009-09-09 2009-09-09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26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06XU CN201526919U (zh) 2009-09-09 2009-09-09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06XU CN201526919U (zh) 2009-09-09 2009-09-09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6919U true CN201526919U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280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26919U (zh) 2009-09-09 2009-09-09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269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8640A (zh) * 2017-12-14 2018-05-22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氛围灯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8640A (zh) * 2017-12-14 2018-05-22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板氛围灯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9626C (zh) 显示装置
CN201636705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CN101281319A (zh) 直下式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1556A (zh) 背光模组
CN202132807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202203802U (zh) 一种背光源
US80725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separate connection element to couple upper and lower containers together
WO2008087761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01526919U (zh) 液晶显示器灯管架和背光源
CN101509640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2980101A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1599650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9212830A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77590B (zh) 背光模组及其应用
CN101886791A (zh) 灯管固定架及背光模组
CN201137882Y (zh) 灯管模块及其背光模组
CN210222433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背光模组
CN101546064B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CN102748659B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系统以及平板显示装置
CN209086612U (zh) 一种直下式可弯曲背光模组
CN102032501A (zh) 背光模组
CN201163326Y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1154554A (zh) 发光单元及其荧光灯管
CN201352288Y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202158427U (zh) 灯管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18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6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8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