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5657U - 昆虫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昆虫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15657U
CN201515657U CN2009201945972U CN200920194597U CN201515657U CN 201515657 U CN201515657 U CN 201515657U CN 2009201945972 U CN2009201945972 U CN 2009201945972U CN 200920194597 U CN200920194597 U CN 200920194597U CN 201515657 U CN201515657 U CN 201515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shell
cylindrical shell
insect trap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945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广勤
梁帆
赵菊鹏
邝业文
罗冠葱
骆秋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945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15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15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156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器,其包括具有底面以及两相对的第一侧面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引诱物,还包括两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设置在外壳上并延伸进入外壳内的至少一个筒体,在第二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通孔,筒体的尺寸与通孔的尺寸相当,筒体通过通孔插入到外壳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二侧面上,外壳的内部通过筒体与外界相通。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提高了捕虫杀虫的效果,且使用方便,便于更换引诱剂并取出昆虫,并且底面未采用黏合剂,便于取出完整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

Description

昆虫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诱捕器,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获取完整标本且使用方便的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620090202.0号公开了一种捕虫器,包括灯泡和固定板,在固定板的两端设有灯泡,固定板上设有粘胶板,该装置利用粘胶板将害虫粘住从而捕捉害虫。该捕虫器结构简单,但仅能捕获被灯光吸引到粘胶板上的昆虫,捕获的昆虫数量有限,并且仅仅可以起到捕获昆虫的目的,难以获得完整形状的昆虫标本以供研究调查使用。
又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01210759.X号所公开的一种飞行昆虫粘捕器,其包括粘胶,由粘膜、卷筒、吊索、别针、套筒和筒塞组成;粘膜卷在卷筒的外表面,吊索固定在卷筒的两端。拔开筒塞,按需从卷筒上拉出相应长度的粘膜,用别针夹在套筒上随卷随用。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选择粘膜的长度,然而同样存在前述实用新型专利的缺陷。
再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720088171.X号所公开的一种简易捕虫盒,其盒体有一个底盘和带活扣的顶盖,底盘和顶盖经两面侧壁利用活扣连为一体,盒体的另两面敞开;底盘上有一层与底盘分离的,上面带强力胶层的塑料薄膜。顶盖及两侧壁形成的尖顶高度很低,可以遮挡阳光或灯光,使盒内形成一个虫子喜欢的阴暗环境,配合带香味的诱饵置于盒内,实施诱捕的效果比单纯用药物要好。另外,公知的纸质Jackson诱捕器,截面为三角形,两侧完全通透,在诱捕器平坦的底部加一粘胶纸板用于粘虫,数日后将粘胶纸板取出,可统计在某个时间段内捕获的虫数和种类。上述两种装置均将捕获的标本粘结在胶层上,不容易取出,无法获取完整的昆虫标本供研究使用,影响后续对昆虫的鉴定工作,另外还需要经常更换胶层,才能保证捕虫效果。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获取完整标本且使用方便的昆虫诱捕器成为业界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取完整标本且使用方便的昆虫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具有底面以及两相对的第一侧面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引诱物;还包括两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设置在外壳上并延伸进入外壳内的至少一个筒体,在第二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通孔,筒体的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当,筒体通过所述通孔插入到外壳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二侧面上,外壳的内部通过筒体与外界相通。
优选地,第二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活动门。
具体地,筒体两端开口,其固定在第二侧面上的一端设置有封闭片。
例如,封闭片为半圆形。
优选地,封闭片上设置有若干孔隙,孔隙的孔径为0.3cm至0.4cm。
另外,底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小孔。
特别地,第二侧面为梯形或三角形。
可选地,筒体的截面设置为圆形、半圆形或三角形。
具体地,筒体设置为包含多个弯曲的圆筒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外壳内部的空间相对封闭,昆虫进入其中不易逃离,且内部空间的药物浓度高,提高了捕虫杀虫的效果;2.诱捕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便于将手伸入到该昆虫诱捕器的内部进行操作,例如更换药物或引诱剂等,使用方便;3.底面未采用黏合剂,捕获的标本不易损坏,便于取出完整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有利于昆虫的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便于清除底面上的昆虫,且不需要频繁更换胶粘层,更为环保,操作更加简便;4.第二侧面其中之一为活动门结构,便于清理和取出捕获的昆虫或者更换引诱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任何在本实用新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捕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捕器的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昆虫诱捕器的筒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引诱物2以及设置在外壳1上并延伸进入外壳1内的筒体3,昆虫被引诱物2诱导并经由筒体3进入到外壳1中,在含毒引诱物2的熏杀作用下死亡并保留在外壳1中。
外壳1包括底面11、顶面13、两相对的第一侧面15以及另外两相对的第二侧面17。上述各表面围合形成外壳1的内部空间。优选的,顶面13和底面11的长度约为15cm,顶面13的宽度为3cm,而底面11的宽度为10cm。
底面11上设置小孔111,便于及时排水,以免进入外壳1中的雨水等积聚,小孔11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满足不同的排水需求。
引诱物2悬挂在顶面13上并置于外壳1的内部空间中,以引诱昆虫进入到昆虫诱捕器的内部。
如图2所示,第二侧面17为梯形,即该昆虫诱捕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一侧面15为矩形,优选的该第一侧面15的宽度为13cm,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7的长度均与顶面13和底面11相等。在第二侧面17上设置通孔171,筒体3的尺寸与通孔171的尺寸相当,筒体3通过通孔171插入到外壳1的内部并固定在第二侧面17上。优选的,筒体3的直径为3.5cm,长度为3cm,即筒体3进入到外壳1内部的长度为3cm。筒体3两端开口,其固定在第二侧面17上的一端包括半圆形的封闭片31,封闭片31上设置有若干孔隙311,孔隙311的孔径优选为0.3cm至0.4cm。封闭片31占据了筒体3开口的约一半的面积,减小了外壳1与外界相通的面积,使得该昆虫诱捕器的内部空间相对封闭,可有效防止进入外壳1中的昆虫再度从外壳1中逃离,并且可提高外壳1中的药物浓度,防止药物过快散发,另外还可以防止雨水等轻易进入到外壳1中。两个第二侧面17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设置为活动门,即可以开启以便取出和检验被诱捕并掉落在底面11上的昆虫。例如,可以利用系绳172将第二侧面17与第一侧面15可松开地连接在一起。
使用过程中,根据某些昆虫种类对特定的引诱物具有反应能力的特点,使得昆虫经由筒体3进入到壳体1内部,并且昆虫会受到引诱物2的刺激而围绕引诱物2活动。由于外壳1内部的空间相对封闭,含毒引诱物2对进入其中的昆虫有熏杀作用,从而将进入容器内的昆虫杀死,进而实现对特定种类昆虫的捕捉和杀死效果。通过利用引诱物诱捕和杀死昆虫的作用,可以对特定种类昆虫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查,同时还可以用于对有害昆虫的杀虫防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外壳1内部的空间相对封闭,昆虫进入其中不易逃离,且内部空间的药物浓度高,提高了捕虫杀虫的效果;2.诱捕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便于将手伸入到该昆虫诱捕器的内部进行操作,例如更换药物或引诱剂等,使用方便;3.底面11未采用黏合剂,捕获的标本不易损坏,便于取出完整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有利于昆虫的研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便于清除底面11上的昆虫,且不需要频繁更换胶粘层,更为环保,操作更加简便;4.第二侧面17其中之一为活动门结构,便于清理和取出捕获的昆虫或者更换引诱物2。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第二侧面17可以是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当第二侧面17为三角形时,外壳1的两第一侧面15直接接合,而没有顶面13。其上设置的通孔171可以是圆形之外的其他形状,例如半圆形或者三角形等等,并配合设置与之形状相适应的筒体3。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不包含封闭片31,使得简体3具有与外界相通的更大面积。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方案,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筒体3可以设置为其他更为复杂的形状,例如包含多个弯曲的圆筒状,引诱物2的气味可以通过该弯曲的筒体3散发到筒体3与第二侧面17相连接的端口处,同时由于筒体3复杂的弯曲构造,进入外壳1中昆虫不易从中逃离,增大了昆虫的捕获率。

Claims (10)

1.一种昆虫诱捕器,包括:
具有底面以及两相对的第一侧面的外壳;
以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引诱物;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相对的第二侧面以及设置在外壳上并延伸进入外壳内的至少一个筒体,在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设置通孔,所述筒体的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尺寸相当,所述筒体通过所述通孔插入到所述外壳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所述筒体与外界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为活动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两端开口,其固定在第二侧面上的一端设置有封闭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片为半圆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片上设置有若干孔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的孔径为0.3cm至0.4cm。
7.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小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为梯形或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截面设置为圆形、半圆形或三角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设置为包含多个弯曲的圆筒状。
CN2009201945972U 2009-09-11 2009-09-11 昆虫诱捕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5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945972U CN201515657U (zh) 2009-09-11 2009-09-11 昆虫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945972U CN201515657U (zh) 2009-09-11 2009-09-11 昆虫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15657U true CN201515657U (zh) 2010-06-30

Family

ID=4249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9459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5657U (zh) 2009-09-11 2009-09-11 昆虫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156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148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盛放刚捕捉到的昆虫的毒盒
CN105746464A (zh) * 2016-03-06 2016-07-13 于建新 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148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盛放刚捕捉到的昆虫的毒盒
CN103621483B (zh) * 2012-08-20 2015-11-04 常熟南师大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盛放刚捕捉到的昆虫的毒盒
CN105746464A (zh) * 2016-03-06 2016-07-13 于建新 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1113U (zh) 多功能诱捕器
CN206005625U (zh) 一种针对美国白蛾的虫情监测装置
CN108496658A (zh) 一种高效诱杀烟粉虱的实验方法
KR101438976B1 (ko) 유해곤충류 유인 친환경 포획기
CN106035283A (zh) 一种风力诱捕虫装置
CN201515657U (zh) 昆虫诱捕器
KR102073151B1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02160551U (zh) 小孔径防逃逸诱捕器
CN201451116U (zh) 一种用以捕集木蠹象的昆虫诱捕器
CN201898803U (zh) 平板式可折叠成三角桶状的飞蛾诱捕器
WO2016088890A1 (ja) 飛翔害虫捕獲器
KR101423262B1 (ko) 해충 포집 장치
CN202101981U (zh) 一种测试柜
CN202310937U (zh) 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简易装置
CN205922612U (zh) 一种风力诱捕虫装置
WO2017069220A1 (ja) 害虫捕獲方法および害虫捕獲器
CN207531765U (zh) 一种捕鼠箱
CN208509923U (zh) 一种适用于生态蔬菜、果园的害虫捕杀装置
CN102726357A (zh) 一种飞虫诱捕器
CN203072718U (zh) 一种盲蝽诱捕器
CN111990363A (zh) 一种防潮型白蚁监测自动灭杀装置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N200990832Y (zh) 捕鼠器
CN204994470U (zh) 一种烟草飞行类害虫诱捕器
CN201101074Y (zh) 新型害虫诱捕器
CN200966278Y (zh) 昆虫诱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