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4598U -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14598U
CN201514598U CN2009202228233U CN200920222823U CN201514598U CN 201514598 U CN201514598 U CN 201514598U CN 2009202228233 U CN2009202228233 U CN 2009202228233U CN 200920222823 U CN200920222823 U CN 200920222823U CN 201514598 U CN201514598 U CN 201514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ce
props
antenna
tail end
tu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228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达飞
崔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228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14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14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1459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预定图案的缝隙,所述第一部分是金属材质;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构成一容置空间;多个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用于提供信号的一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缝隙构成所述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辐射所述信号的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在外壳金属部分上的缝隙构成天线。实现一件式金属外壳,免去了外壳为了安装天线而做的切口处理和局部更换塑料外壳的加工工序,节省成本,降低工艺复杂度;还省去了天线的采购费用,排除了由于手工安装天线而产生的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电子设备的天线,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全金属外壳上设置缝隙天线的移动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全金属外壳笔记本是很多笔记本厂商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目前的金属外壳笔记本都是采用两件式结构,即天线区域以外的部分采用金属材料,而安装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的区域则采用塑料材料,这样的方案不仅加工复杂,成本昂贵,而且不易于ID(工业)设计,影响整体美观。
全金属外壳笔记本不能实现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在金属屏蔽体内无法辐射电磁波。当然,通过外置天线的方式可以实现全金属外壳,但是其便捷性、耐用性、整体性及美观性都远远达不到笔记本厂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其设置在外壳金属部分上的缝隙天线采用多点谐振的方法能够增加带宽,同时其紧缩型设计能够实现天线小型化,满足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局域网双频通信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预定图案的缝隙,所述第一部分是金属材质;
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构成一容置空间;
多个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用于提供信号的一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缝隙构成所述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辐射所述信号的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的类型为3G、Wimax、WLAN或WWAN,所述预定图案与所述天线的类型相对应。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包括: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一谐振支具有一馈点;第二谐振支,在所述馈点与所述第一谐振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谐振支相耦合;所述通信模块,在所述馈点与所述天线相连接;
所述天线具有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和所述第二谐振支进行阻抗匹配而获得的用于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一谐振点和第二谐振点;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谐振支,连接所述馈点,具有能够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三谐振点。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谐振点和所述第二谐振点为2.4~2.5GHz频段内的谐振点,所述第一谐振支和所述第二谐振支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谐振点和所述第二谐振点所对应波长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在预定的范围内偏移。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三谐振支具有进行阻抗匹配获得所述第三谐振点的宽度渐变段,所述第三谐振点为5.15~5.85GHz频段内的谐振点,所述第三谐振支的长度为所述第三谐振点所对应波长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在预定的范围内偏移。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无遮挡区域。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天线通过冲压、激光切割或铣削的方式镂刻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和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所述第二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所述第三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和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为两个,并且方向图同向叠加。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具有一天线弯折部,所述天线弯折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弯折边沿上,形成立体的三维结构天线。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的缝隙中填充有非导电物质,所述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二谐振支和所述第三谐振支在弯折处都具有过渡圆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天线直接在笔记本外壳上雕出,在产品上真正意义的实现全金属外壳概念,实现一件式金属外壳,免去了外壳为了安装天线而做的切口处理和局部更换塑料外壳的加工工序,节省成本,降低工艺复杂度;还省去了天线的采购费用,排除了由于手工安装天线而产生的误差。
2)通过谐振支弯折减少平面面积,通过天线弯折到外壳侧边形成立体三维天线进一步实现了天线小尺寸设计,节省空间,有利于外观美观;
3)镂刻的一体化天线简化了笔记本内部的ID设计(如原有的天线固定柱等);填充彩色材料可以与ID设计融为一体,并且对缝隙天线起到保护作用;
4)设置在全金属外壳上的缝隙天线采用多点谐振的方法能够增加带宽,能满足无线局域网双频通信的需求;利用宽度渐变段进行阻抗匹配,通过设计缝隙宽度和天线弯折来减小天线尺寸,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使小型笔记本也可以配置多个天线,可以采用MIMO通信模式,实现802.11a/b/g/n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紧凑型双频缝隙天线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紧凑型双频缝隙天线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隙天线回波损耗(dB)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MIMO缝隙天线隔离度(dB)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面紧凑型双频缝隙天线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金属外壳笔记本平面双天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预定图案的缝隙,所述第一部分是金属材质;
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构成一容置空间;
多个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用于提供信号的一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缝隙构成所述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辐射所述信号的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天线包括: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一谐振支具有一馈点;第二谐振支,在所述馈点与所述第一谐振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谐振支相耦合;所述通信模块,在所述馈点与所述天线相连接;
所述天线具有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和所述第二谐振支进行阻抗匹配而获得的用于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一谐振点和第二谐振点;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谐振支,连接所述馈点,具有能够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三谐振点。
其中,所述第三谐振支具有宽度渐变段,通过所述宽度渐变段进行阻抗匹配获得第三谐振点,所述第三谐振点为5.15~5.85GHz频段内的谐振点。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在全金属外壳上的缝隙天线采用多点谐振,能够增加带宽,能满足无线局域网双频通信的需求;利用宽度渐变段进行阻抗匹配,通过设计缝隙宽度和天线弯折来减小天线尺寸,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使小型笔记本也可以配置多个天线,可以采用MIMO通信模式,实现802.11a/b/g/n通信
其中,天线是由金属面上的缝隙构成的天线。开在理想导电平板上的窄缝是偶极天线的对偶形式,所以天线的长度与偶极子相同,为λ/2。天线可用同轴线不对称馈电,同轴线的外导体接在金属板上,内导体跨接在缝的另一边,开在有限大导电面上的缝隙,必须考虑边缘绕射的影响,因此,在笔记本外壳上设计缝隙天线要结合实际的应用环境联合仿真。
所述第一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和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所述第二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所述第三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和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其中,“向上”和“向下”是指垂直方向,“向左”和“向右”是指水平方向,但都允许存在小范围内的角度偏差。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子设备的缝隙天线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缝隙天线镂刻在金属外壳100上,所述缝隙天线包括:第一谐振支(对应图中顺序连接的谐振支各部分支段L0+L11+L12+L13+L14),可见,第一谐振支从馈点出发,L0水平向右延伸,L11水平向右延伸,L12垂直向上延伸,L13水平向左延伸,L14垂直向下延伸,L14的末端与L1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第一谐振支围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半封闭区域。第二谐振支(对应图中顺序连接的谐振支各部分支段L0+L21+L22+L23+L24+L25+L26+L27+L28+L29),可见,所述第二谐振支从馈点出发,L0水平向右延伸,L21垂直向上延伸,L22水平向左延伸,L23垂直向下延伸,L24水平向左延伸,L25垂直向上延伸,L26水平向左延伸,L27垂直向下延伸,L28水平向左延伸,L29垂直向上延伸,其中L26、L22位于同一水平线,L28、L24与L11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第二谐振支位于第一谐振支所围成的半封闭区域之内。所述第二谐振支通过与所述第一谐振支相耦合进行阻抗匹配,获得第一谐振点和第二谐振点。
此外,所述缝隙天线还可以包括:第三谐振支(对应图中顺序连接的谐振支各部分支段L31+L32+L33),可见,所述第三谐振支从馈点出发,L31水平向左延伸,L32垂直向上延伸,L33水平向右延伸。第三谐振支位于L21、L22、L23所围的空间内。所述第三谐振支具有宽度渐变段L31,所述第三谐振支通过所述宽度渐变段进行阻抗匹配,获得第三谐振点;所述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二谐振支和所述第三谐振支的起点为同一位置点,所述同一位置点为天线馈点;
由上可知,第一谐振支通过弯折减小天线尺寸,同时确定了天线的部分外围边界;第二谐振支位于第一谐振支所围区域内,通过末端多次迂回,实现所需长度,同时为第三谐振支预留空间;第三谐振支位于第二谐振支所围区域内,同时构成天线部分外围边界。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天线是直接在外壳上镂刻出,外壳可以是部分金属外壳也可以是全金属外壳。当外壳是全金属外壳时,就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品的全金属外壳概念,作为整体的一件式金属外壳免去了外壳为安装天线而做的切口处理工序和局部更换塑料外壳的加工工序,节省成本,降低工艺复杂度;还省去了天线的采购费用,排除了由于手工安装天线而产生的误差。
在图1中,第一谐振支和第二谐振支长度近似,约为第一谐振点和所述第二谐振点所对应波长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可以存在一定的偏移,偏移处于预定的范围内,例如偏移不超过5%。第一谐振支和第二谐振支用于获得两个2.4GHz附近(可以位于2.4~2.5GHz之间,也可以进一步放宽到2.3~2.7GHz之间)的谐振点。天线的频带宽度通常为回波损耗值小于等于-10dB对应的带宽,当两个谐振点靠近,使得低频点的上边带与高频点的下边带在-10dB以下相交时,可以实现频带展宽。第三谐振支长度约为λ5.5G/2,且可以存在一定的偏移,偏移处于预定的范围内,例如偏移不超过5%。第三谐振支用于获得5.15~5.85GHz谐振。L31段缝隙利用渐变线原理使其逐渐变宽,从而调节该段阻抗值,实现阻抗匹配。所谓阻抗匹配,是使微波电路或系统无反射、载行波或尽量接近行波状态的技术措施。在本实用新型中,阻抗匹配时天线的反射最小,能够形成谐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其他小型全金属外壳的电子设备,以下主要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在笔记本金属外壳上,镂刻出特定形状缝隙,通过同轴线跨接馈电,实现天线辐射。通常笔记本外壳结构如图2所示,揭掉显示屏的贴膜或去掉显示屏周围的边框,可以看到显示屏与笔记本A壳的相对位置。显示屏小于外壳尺寸,没有被显示屏覆盖的外壳区域一般是宽度为8~10mm的长条,这个区域的前方通常为塑料边框或塑料贴膜,后方为笔记本外壳材料。目前笔记本上的天线即安装在上述没有被显示屏遮挡区域,如果是金属外壳笔记本,在天线安装位置的金属壳体需要切掉换成塑料材料,以保证天线辐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全金属外壳笔记本是在金属外壳的壳体上,镂刻缝隙,缝隙可以全部位于无遮挡区域,也可以部分位于无遮挡区域,缝隙采用同轴电缆馈电,形成缝隙天线。该天线由于没有受到显示屏遮挡或部分没有受到显示屏遮挡,能够实现双向电磁波辐射。其中,至少部分天线位于无遮挡区域是因为,天线全部缝隙位于无遮挡区域可以实现辐射,部分缝隙位于无遮挡区域仍然可以实现辐射,只是辐射效果会稍差,但是如果全部缝隙位于遮挡区域,那么信号就被金属屏蔽,导致能量辐射不出去。所以,要求至少部分缝隙位于无遮挡区域。而双向辐射,就是如果缝隙的一侧被金属遮挡,那么能量只会向另一方向辐射,被遮挡方向的信号只能靠多径散射接收,如果单向辐射只能接收一侧的信号。而双向辐射则是可以同时接收两侧的信号,保证通信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三维结构的、紧凑型、宽带、双频缝隙天线,所谓三维结构,是指天线缝隙镂刻在不同的平面上,该天线设计在笔记本外壳上方的无遮挡区域,利用了外壳两侧边的面积,得到三维结构的缝隙天线,减小了天线占用面积。图1图3分别为紧凑型双频缝隙天线的平面图和三维立体图。参考图3,天线的一部分弯折到壳体的侧边上形成立体结构,一并参照图1,弯折处虚线的右侧,包括线段L11、L12、L21,还包括L13的一部分都被弯折到了壳体的侧边。这种天线的立体结构有效的减小了天线的长度,并且有利于得到较好的辐射性能,同时对三维的ID设计有一定帮助。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谐振支弯折减少平面面积,通过天线弯折到外壳侧边形成立体三维天线进一步实现了天线小尺寸设计,节省空间,有利于外观美观;并且,镂刻的一体化天线简化了笔记本内部的ID设计(如原有的天线固定柱等);填充彩色材料可以与ID设计融为一体,并且对缝隙天线起到保护作用。
上述缝隙天线及MIMO天线均在笔记本电磁环境中进行设计,其结构可以直接应用于全金属外壳笔记本。图4、图5为缝隙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4为单个缝隙天线在笔记本环境中的回波损耗,它在2.4~2.5GHZ和5.15~5.85GHz的S11<-10dB。图5为MIMO天线中两个缝隙天线的隔离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其隔离度均在-40dB以下。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维结构缝隙天线外,金属外壳上的天线也可以有多种变形,如无遮挡区域平面结构、平面加上边立体结构、平面加侧边加上边立体结构及部分结构在遮挡区域的天线结构等。图6为一种平面结构的缝隙天线示意图,它与上述三维结构缝隙天线设计方法类似,另外,在缝隙的拐角及末端采用倒角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尖角反射,同时便于工业加工。通过阻抗匹配调节,平面缝隙天线也能够达到WLAN天线设计要求,由于弧形转角减小了尖角反射,更有利于提高缝隙的辐射性能,并且使外观更具美学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缝隙天线可以在金属外壳上设计两个或多个,从而实现MIMO天线。图7为全金属外壳笔记本平面双天线示意图。经过验证,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天线之间具有很好的隔离度,满足WLAN MIMO天线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型化缝隙天线可以设计为Wimax和WLAN的共用天线,通信模块为Wimax和WLAN模块;或WWAN天线,通信模块为WWAN模块;或WLAN天线,通信模块为WLAN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在缝隙天线中填充非导电物质以增强缝隙天线的抗压性能的方案,该非导电物质可以为塑胶等聚合物,它可以根据ID的设计需要任意着色,使其自然的与笔记本外观图案融为一体,增加外观美感。填充的非导电物质对缝隙天线的性能影响不大,可根据材料的具体性能稍作调整。填充方法可采用嵌件方式或纳米注塑工艺等方式实现。
上述缝隙天线的形状可以在保证天线性能的前提下,利用上述设计方法,根据特殊的外观要求进行修改。缝隙天线也可以通过调整尺寸、位置和形状,实现其他通信模式的天线功能。上述提到的MIMO天线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型化、双频、缝隙天线,它直接镂刻在笔记本电脑的全金属外壳上,利用缝隙天线原理实现电磁波辐射。该天线采用多点谐振的方法,结合笔记本外壳特殊的电磁环境设计,有效的改善了狭缝天线固有的窄带特性,使其满足无线局域网(WLAN)双频通信的需求,同时通过设计缝隙宽度和弯折,实现天线小型化,使小型笔记本也可以采用MIMO通信模式,实现802.11a/b/g/n通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全金属外壳天线解决方案,是在笔记本真实电磁环境中仿真设计,可以直接应用于笔记本产品。在笔记本外壳镂刻的缝隙,可以采用非导电物质填充,配合ID设计,使笔记本外观更具美感,同时增加外壳可靠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天线直接在笔记本外壳上雕出,在产品上真正意义的实现全金属外壳概念,实现一件式金属外壳,免去了外壳为了安装天线而做的切口处理和局部更换塑料外壳的加工工序,节省成本,降低工艺复杂度;还省去了天线的采购费用,排除了由于手工安装天线而产生的误差;
2)通过谐振支弯折减少平面面积,通过天线弯折到外壳侧边形成立体三维天线进一步实现了天线小尺寸设计,节省空间,有利于外观美观;
3)镂刻的一体化天线简化了笔记本内部的ID设计(如原有的天线固定柱等);填充彩色材料可以与ID设计融为一体,并且对缝隙天线起到保护作用。
4)设置在全金属外壳上的缝隙天线采用多点谐振的方法能够增加带宽,能满足无线局域网双频通信的需求;利用宽度渐变段进行阻抗匹配,通过设计缝隙宽度和天线弯折来减小天线尺寸,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使小型笔记本也可以配置多个天线,可以采用MIMO通信模式,实现802.11a/b/g/n通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至少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预定图案的缝隙,所述第一部分是金属材质;
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构成一容置空间;
多个电子元器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多个电子元器件包括用于提供信号的一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缝隙构成所述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辐射所述信号的天线,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的类型为3G、Wimax、WLAN或WWAN,所述预定图案与所述天线的类型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一谐振支具有一馈点;第二谐振支,在所述馈点与所述第一谐振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谐振支相耦合;所述通信模块,在所述馈点与所述天线相连接;
所述天线具有通过所述第一谐振支和所述第二谐振支进行阻抗匹配而获得的用于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一谐振点和第二谐振点;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谐振支,连接所述馈点,具有能够展宽天线带宽的第三谐振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点和所述第二谐振点为2.4~2.5GHz频段内的谐振点,所述第一谐振支和所述第二谐振支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谐振点和所述第二谐振点所对应波长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在预定的范围内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谐振支具有进行阻抗匹配获得所述第三谐振点的宽度渐变段,所述第三谐振点为5.15~5.85GHz频段内的谐振点,所述第三谐振支的长度为所述第三谐振点所对应波长长度的二分之一,且在预定的范围内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无遮挡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天线通过冲压、激光切割或铣削的方式镂刻在所述第一部分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和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一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谐振支第四部分;
所述第二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三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四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五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六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七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八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从所述第二谐振支第九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谐振支第十部分;
所述第三谐振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和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其中,从馈点开始向左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一部分的尾端开始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二部分的尾端开始向右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谐振支第三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具有一天线弯折部,所述天线弯折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弯折边沿上,形成立体的三维结构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缝隙中填充有非导电物质,所述第一谐振支、所述第二谐振支和所述第三谐振支在弯折处都具有过渡圆角。
CN2009202228233U 2009-09-11 2009-09-11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14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233U CN201514598U (zh) 2009-09-11 2009-09-11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228233U CN201514598U (zh) 2009-09-11 2009-09-11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14598U true CN201514598U (zh) 2010-06-23

Family

ID=42486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2282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14598U (zh) 2009-09-11 2009-09-11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1459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354A (zh) * 2011-10-12 2012-03-28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金属外壳表面的多频天线
CN102736686A (zh) * 2011-04-15 2012-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400928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全金属边框的七频段智能手机天线
CN104241857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宽频天线及具有该宽频天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7834179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金属背盖的wifi天线
CN108206329A (zh) * 2017-10-17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6686A (zh) * 2011-04-15 2012-10-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2736686B (zh) * 2011-04-15 2015-06-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2394354A (zh) * 2011-10-12 2012-03-28 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金属外壳表面的多频天线
CN104241857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宽频天线及具有该宽频天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400928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全金属边框的七频段智能手机天线
CN104009282B (zh) * 2014-06-12 2016-03-23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全金属边框的七频段智能手机天线
CN108206329A (zh) * 2017-10-17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7834179A (zh) * 2017-11-27 2018-03-23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金属背盖的wifi天线
CN107834179B (zh) * 2017-11-27 2023-08-11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金属背盖的wifi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3844B2 (en) Integrated multiband antennas for computing devices
CN103606736B (zh) 一种全金属边框的新型lte天线
CN103151601B (zh) 一种底边槽耦合天线
CN201514598U (zh)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2736686B (zh)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3199342B (zh) 兼顾净空区面积与多频段覆盖的移动终端用平面印制天线
AU202027652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388494B (zh) 多天线整合模组
CN112751159B (zh) 电子设备
CN112821039B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装置
EP2733783B1 (en) Multi-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322278B (zh) 具有连续金属框的天线及其电子设备
TWI446626B (zh) 寬頻行動通訊天線
CN204257819U (zh) 多频段宽频抗金属天线
CN101557030B (zh) 多频天线
CN104425874B (zh) 天线及电子装置
CN103700934B (zh) 用于金属外壳终端的天线结构和终端
CN107994316A (zh) 天线系统及通信终端
CN102025022B (zh)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
CN106785352A (zh) 一种手机天线及其手机
CN108172975B (zh) 一种利用金属边框作为辐射体的移动终端天线
CN206461084U (zh) 一种手机天线及其手机
CN206059648U (zh) 一种pcb多枝节lte天线
CN107994330A (zh) 一种uhf/vhf宽带平面印刷天线
CN205488514U (zh) 一种金属外壳的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