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4471U -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94471U
CN201494471U CN2009202324029U CN200920232402U CN201494471U CN 201494471 U CN201494471 U CN 201494471U CN 2009202324029 U CN2009202324029 U CN 2009202324029U CN 200920232402 U CN200920232402 U CN 200920232402U CN 201494471 U CN201494471 U CN 201494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rail vehicle
network
road
up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324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从兵
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324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94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94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944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属于轨道公共交通领域,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网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功能,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方便、快速等优点。

Description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公共交通领域,是一种智能化轨道网络公共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燃油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所产生的尾气排放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作用,节能减排是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同时大量的燃油交通工具导致现有的道路交通系统越来越不堪重负,交通拥堵和频繁的交通事故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困扰。现阶段人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发的由蓄电池驱动的交通工具无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以及蓄电池二次污染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方便、自动的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至少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组成,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行驶于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的轨道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别包括上、下两条轨道,所述上、下两条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上,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所述上、下两条轨道配合的行走车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与所述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驱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输出端通过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车上。
本实用新型轨道车由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互联的车载计算机控制,自动运行无人驾驶,驱动电力由通过轨道传输的电力供应系统提供。共同行驶在同一轨道和即将行驶于同一轨道的相邻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互相交换信息,由车载计算机自动控制轨道车的运行,从而保证轨道车的行驶安全。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可使共同行驶在同一轨道和即将行驶于同一轨道的相邻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互相交换信息,由车载计算机自动控制轨道车的协调运行。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轨道网络公共交通系统,交通工具轨道车由电力能源驱动,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车载计算机实时调配控制自动驾驶,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网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不同目的地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乘客在轨道交通网络内无需换乘、无需人工驾驶、快速到达目的地的功能,具有投资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方便、快速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轨道包括至少两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每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层立体布置在轨道支架上。交通主干道可根据客流量双层或多层设置,上层为高速通道,下层为低速通道。在居民区、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工厂等需要的地方设置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用于乘客上下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向轨道包括直行道和站台停靠道,所述直行道包括纵向道和横向道,所述纵向道、横向道、站台停靠道任意两道之间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轨道通道的纵向和横向立体交叉位置和停靠站点的轨道不设变道机构,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变道机构安装于轨道车上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变道,以提高快速通过性和安全性。
所述轨道车还可设有娱乐装置或舒适性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在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上间隔地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之间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
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及时坐标信号的装置和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装置。
轨道通道按照一定距离间隔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该装置与计算机控制中心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以提高通讯速率和安全性,其功能为:(1)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坐标信号;(2)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及轨道车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通道网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停靠站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1是轨道支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件,作为轨道安装的基础架设于交通线路沿途。
在轨道支架1上设置两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轨道支架1的上层,另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轨道支架1的下层。同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
图2中2、3分别是上行线车道或下行线车道的上、下两条轨道,上、下两条轨道2、3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1上。各轨道上沿途同时间隔地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该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之间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及时坐标信号的装置和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装置。
双向轨道包括直行道和站台停靠道,直行道由纵向道和横向道组成,纵向道、横向道、站台停靠道任意两道之间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如图3所示,图3中1和2分别是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图3中3是用于变道的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停靠站点示意图,图4中3是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图4中4是乘客上下车的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设置在交通线路沿途的居民区、政府机关、公共场所、工厂等需要的地方。
图2中4、5、6、7是交通工具电力驱动的轨道车,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上、下两条轨道3、2配合的行走车轮9、10。其中轨道车4配合连接在下层上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上行线低速通道;轨道车5配合连接在上层上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上行线高速通道;轨道车6配合连接在下层下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下行线低速通道;轨道车7配合连接在上层下行线轨道上,且运行于上行线高速通道。
如图1所示,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还可设有娱乐装置或舒适性装置。
各轨道车的电力供应由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提供,轨道车的运行由车载计算机控制自动运行,无人驾驶,当轨道车需要变道或需要停靠时,车载计算机自动启动轨道车的变道机构,使轨道车脱离直行轨道驶入单向转弯匝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网络内,按照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别设置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变换站和轨道车维修保养站。在公共交通系统网络内的所有子系统都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连接,信息共享,自动运行。

Claims (6)

1.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通过通讯网络连接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电力驱动的轨道车、通过轨道传输的驱动电力供应系统和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控制的立体停车站点;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由至少一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组成,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布置在同一平面层上,行驶于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的轨道车运行方向相反,所述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别包括上、下两条轨道,所述上、下两条轨道分别固定安装在轨道支架上;各轨道车的上、下分别设置与所述上、下两条轨道配合的行走车轮,所述轨道车包括车箱、乘坐席、行走机构、变道机构、车载计算机、电力驱动系统、智能收费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系统;各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可互相交换信息的无线通讯装置;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与所述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之间设置无线通讯连接;所述驱动电力供应系统的输出端通过轨道连接在所述轨道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轨道包括至少两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每组上行线车道和下行线车道分层立体布置在轨道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轨道包括直行道和站台停靠道,所述直行道包括纵向道和横向道,所述纵向道、横向道、站台停靠道任意两道之间通过分离的单向转弯匝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设有娱乐装置或舒适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式立体双向轨道上间隔地安装具有坐标功能的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与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之间采用光纤或通讯电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向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发送及时坐标信号的装置和作为轨道车的车载计算机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的无线通讯中继装置。
CN2009202324029U 2009-09-17 2009-09-17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4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324029U CN201494471U (zh) 2009-09-17 2009-09-17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324029U CN201494471U (zh) 2009-09-17 2009-09-17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94471U true CN201494471U (zh) 2010-06-02

Family

ID=4243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3240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4471U (zh) 2009-09-17 2009-09-17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944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7845A (zh) * 2017-10-23 2019-04-30 临沂华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及其方法
CN112243919A (zh) * 2020-09-15 2021-01-22 合肥兰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渔场自动投料方法和投料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7845A (zh) * 2017-10-23 2019-04-30 临沂华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无轨无人驾驶智能电车系统及其方法
CN112243919A (zh) * 2020-09-15 2021-01-22 合肥兰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渔场自动投料方法和投料系统
CN112243919B (zh) * 2020-09-15 2022-06-14 合肥兰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渔场自动投料方法和投料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702B (zh) 无线网络控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201186654Y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2951160A (zh) 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WO2004068438A1 (fr) Systeme de circulation de mini-vehicules sur des rails
CN102114861A (zh) 区域无线网络传递信息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系统
CN101992780A (zh) 一种空中公共交通运输方法
CN105799714A (zh) 不停车式微循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2806917A (zh) 架空单轨吊车公共交通系统
WO2021057577A1 (zh) 个人自动控制轻型可变轨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
CN102582629A (zh) 有轨公交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1428619A (zh) 轨道汽车交通系统
CN102234055B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107704964A (zh) 超大规模抗阻塞个性化高速交通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1678353U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WO2023198134A1 (zh) 一种基于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的高速巴士公交系统
WO2018228161A1 (zh) 轨道车辆控制系统、轨道车辆、轨道系统以及运输系统
CN102454141A (zh) 综合功能高效环保混钢结构立体道路
CN102649527B (zh) 自动输送道路车
CN201494471U (zh) 智能立体公共交通系统
CN108423008B (zh) 一种高运能空铁轨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6828517B (zh) 分体式电动轨道车
TWI577590B (zh) Solar and hydrodynamic airlift system
CN103628373A (zh) 轻型高架智能公交系统
CN106114529A (zh) 一站式超轻型电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1332821A (zh) 一种城市高架路桥悬挂式列车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