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91445U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91445U CN201491445U CN2009201669690U CN200920166969U CN201491445U CN 201491445 U CN201491445 U CN 201491445U CN 2009201669690 U CN2009201669690 U CN 2009201669690U CN 200920166969 U CN200920166969 U CN 200920166969U CN 201491445 U CN201491445 U CN 2014914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heat
- room
- conducting part
- radiating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模块,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轮及数排散热鳍片。该扇框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侧墙,该侧墙围绕形成一容室,并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入风口可供结合一上盖,其中该侧墙、底板及上盖的其中至少一种构件设有至少一导热部;该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该扇轮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该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扇框的至少一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借此,该散热模块可易于安装于电子产品,并可方便结合数种热源,以提供更佳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是一种可供同时连接数种热源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现今各式电子产品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热源,因此,为使电子产品可正常工作,通常会于热源的预定部位结合散热模块,以避免电子产品因过热而损坏。
请参照图1所示,如中国台湾第M358217号《风扇固定架》专利案,揭示第一种现有散热模块7,该散热模块7包含一散热鳍片组71、数个热导管72及一风扇73。该散热鳍片组71具有数个散热鳍片711;该数个热导管72插设于该数个散热鳍片711,以加速热传导效果;该风扇73结合于该散热鳍片组71的一端。借此,该散热鳍片组71可结合于电子产品的一热源(如中央处理单元、主机板、各种电子晶片或发光模块等),以利用该散热鳍片组71及该热导管72传导该热源所产生的高热,并配合该风扇73导引气流对该散热鳍片组71强制进行散热,使该电子产品可正常工作。
然而,前述第一种现有散热模块7在实际使用时,仍具有如下所述的诸多问题:
1、不易安装于电子产品:由于该散热鳍片组71结合于该风扇73的一侧端,因此,两者相互结合后所构成的该散热模块7的体积及轴向高度并不易缩减;当电子产品的热源周遭可供该散热模块7组装的空间相当有限时,则容易造成该散热模块7在组装上受到限制,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安装作业。
2、使用上容易受限:该现有散热模块7必须通过将该散热鳍片组71正确地结合于该热源的预定部位,方可提供预定的散热效果,故造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相同类型的散热模块7,基本上皆仅适用于结合单一热源,而不太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因此,现有散热模块7在实际使用上也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3、组装便利性不佳:该现有散热模块7欲进行散热时,仍必须先将该散热鳍片组71与该风扇73相互组装结合后,方可针对该电子产品的热源进行散热,因此,在组装使用上相当不便。
4、结构复杂:该现有散热模块7的构件繁多且结构组成也相当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偏高,并相对造成该现有散热模块7不易设计成更为轻薄短小化,因此,无法应用于微型化的电子产品。
5、散热效果不佳:该现有散热模块7的风扇73在导引气流进入该散热鳍片组71的各散热鳍片711之间时,气流容易立即自该散热鳍片组71的相对两侧散发至外界空间,故热传导效果相当有限,且也容易形成扰流现象,因此,现有散热模块7的散热效果不佳。
请参照图2所示,如中国台湾第M261013号《运用于散热器的散热风扇》专利案,揭示第二种现有散热模块8,该散热模块8包含一中空匣座81,该中空匣座81内部形成一风道811,并设有连通该风道811的一进风口812及一出风口813;另外,该中空匣座81的风道811内设有一扇轮82,该扇轮82对位该进风口812;再者,该中空匣座81内部及外部分别形成数个散热鳍片83,其中形成于该中空匣座81内部的数个散热鳍片83位于该出风口813。借此,该中空匣座81可结合于电子产品的一热源,且利用该扇轮82自该进风口812导入气流通过该中空匣座81内部的数个散热鳍片83,并通过该出风口813将该热源所产生的高热排散至外界空间,以提供一散热作用。
然而,前述第二种现有散热模块8省略如第一种现有散热模块7的散热鳍片组71,并直接于该中空匣座81的预定部位成型数个散热鳍片83。但是,该第二种现有散热模块8的中空匣座81外部仍具有散热鳍片83,导致体积仍无法有效缩小且结构较为复杂,当电子产品的热源周遭可供组装该散热模块8的空间有限时,也会造成该散热模块8在组装上受到限制;再者,该现有散热模块8仍较不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且该现有散热模块8的组装便利性也不佳。
另外,该第二种现有散热模块8的中空匣座81内部所形成的数个散热鳍片83位于该出风口813位置,当该扇轮82导引气流进入该风道811后,气流容易立即通过该中空匣座81内部所形成的散热鳍片83而散发至外界空间,其热传导效果相当有限,因此,现有散热模块8的散热效果仍有待改善。
请参照图3所示,如中国台湾第M335723号《可防尘之风扇散热装置》专利案,揭示第三种现有散热模块9,该散热模块9包含一风扇装置91、一防尘滤网92及一导流壳体93。该风扇装置91设置于该导流壳体93内,该导流壳体93包含一空气导入口931及一空气导出口932,该风扇装置91的一进风口(并标示)对位该空气导入口931,该风扇装置91的一出风口(未标示)对位该空气导出口932,并于该导流壳体93的空气导出口932设有散热鳍片94,该防尘滤网92结合于该空气导入口931。借此,该导流壳体93可结合于电子产品的一热源,且利用该风扇装置91导引气流依序通过该空气导入口931、进风口、出风口、散热鳍片94及空气导出口932,以提供一散热作用。
然而,前述第三种现有散热模块9省略如第一种现有散热模块7的散热鳍片组71,并仅于该导流壳体93内部成型散热鳍片94。但是,该第三种现有散热模块9将该风扇装置91另行组装于该导流壳体93内部,因此,仍具有体积不易缩小、结构复杂及组装不便等诸多缺点,且该现有散热模块9同样较不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再者,该第三种现有散热模块9与前述第二种现有散热模块8相类似,亦即该导流壳体93内部所形成的散热鳍片94位于该空气导出口932位置,因此,现有散热模块9所能提供的散热效果仍相当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改良上述各种现有散热模块的缺点,以提供一种散热模块,使该散热模块无须占据电子产品过多空间即可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可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具有更佳的组装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可有效降低结构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该散热模块可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轮及数排散热鳍片。该扇框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侧墙,该侧墙设有至少一导热部,且该侧墙围绕形成一容室,并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该扇轮结合该定子;该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侧墙的至少一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轮、一上盖及数排散热鳍片。该扇框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侧墙,该侧墙围绕形成一容室,且该侧墙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该扇轮结合该定子;该上盖结合于该扇框的入风口,该上盖设有与该入风口相对的一进风孔,且该上盖设有至少一导热部;该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上盖的至少一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包含一扇框、一定子、一扇轮及数排散热鳍片。该扇框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侧墙,该侧墙围绕形成一容室,且该侧墙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另于该底板设有至少一导热部;该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该扇轮结合该定子;该数个散热鳍片设于该底板的至少一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易于安装在电子产品:借助将该散热鳍片整合于该扇框内部,可更有效缩减体积及轴向高度,以便安装于组装空间相当有限的电子产品,并可顺利结合该电子产品的热源,因此,使该散热模块无须占据电子产品过多空间即可完成组装,以达到不占空间的功效。
2、使用上较不受限制:借助该散热模块的扇框的至少一导热部对应数排散热鳍片的结构设计,该至少一导热部的外侧面则可供结合数个不同热源,而并非仅限定结合单一热源;因此,该散热模块可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以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3、组装便利性佳:借助将该散热鳍片整合于该扇框内部,因此,在实际用于电子产品时,无须通过复杂的组装作业,故具有组装便利性佳的功效。
4、结构精简:由于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构件数量及结构组成相当精简,因此,可有效降低结构复杂度,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及可设计成更为轻薄短小化等功效。
5、散热效果佳:借助将各种热源所产生的高热通过该导热部传导至散热鳍片,而该扇轮则配合导引气流“绕行”通过该散热鳍片,因此,可相对延长气流流动于该散热鳍片的时间,以提升热传导效果,且可减少扰流现象,故具有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具有易于安装在电子产品、使用上较不受限制、组装便利性佳、结构精简及散热效果佳等特点,因此,适合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以提供较佳的散热品质。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第一种散热模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2:现有第二种散热模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3:现有第三种散热模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外观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扇框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扇框再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组合剖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供散热管结合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4: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供发光模块结合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2a、112b、112c、112d、112e、112f侧板
1散热模块 11扇框 111底板 112侧墙 112g半环片
113导热部 114容室 115入风口 116出风口 12定子
13扇轮 131轮毂 132叶片 133蓄压风道 14散热鳍片
141环向流道 2散热模块 21扇框 211底板 212侧墙
213容室 214入风口 215出风口 22定子 23扇轮
231轮毂 232叶片 233蓄压风道 24上盖 241进风孔
242导热部 25散热鳍片 251环向流道 3散热模块 31扇框
311底板 312侧墙 313容室 314入风口 315出风口
316辅助导流片 317导热部 32定子 33扇轮 331轮毂
332叶片 333蓄压风道 34散热鳍片 341环向流道 35上盖
351进风孔 352导流板 4导热管 5发光模块 7散热模块
71散热鳍片组 711散热鳍片 72热导管 73风扇 8散热模块
81中空匣座 811风道 812进风口 813出风口 82扇轮
83散热鳍片 9散热模块 91风扇装置 92防尘滤网 93导流壳体
931空气导入口 932空气导出口 94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包含一扇框11、一定子12、一扇轮13及数排散热鳍片14。该扇框11较佳可为鼓风式扇框;该定子12结合于该扇框11内部;该扇轮13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12;该数排散热鳍片14设于该扇框11的内侧面的预定导热位置。借此,该扇框11的与该数排散热鳍片14相对应的外侧面可供结合各种不同热源,以供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并提供更佳的散热功能。
该扇框11具有一底板111,该底板111周缘结合一侧墙112,该侧墙112设有至少一导热部113,其中该至少一导热部113指该侧墙112具有热传导功能的部位,可集中于该侧墙112的某一特定区域,也可分散于该侧墙112的数个不同区域;该侧墙112围绕形成一容室114,且该侧墙112设有连通该容室114的一入风口115及一出风口116。另外,本实施例的扇框11较佳可依据该侧墙112的结构空间型态、导热部113的数量及分布区域的不同,而大致区分为如下所述的数种实施方式:
其一、如图4及5所示,该侧墙112由数片侧板112a、112b、112c所构成,该数片侧板112a、112b、112c可为一体成型设计或为可拆装的设计;如图所示的实施例,是揭示其中相对的二侧板112b、112c自该底板111周缘一体延伸所形成,另一侧板112a则可以卡接、焊接或粘合等方式与该二侧板112b、112c及底板111相互固定。另外,该数片侧板112a、112b、112c围绕形成该容室114,其中一侧板112a设有该导热部113。
其二、如图6所示,该侧墙112由数片侧板112d、112e、112f所构成;如图所示的实施例,揭示该数片侧板112d、112e、112f皆自该底板111周缘一体延伸所形成(也可依实际需求为可拆装的设计),而该数片侧板112d、112e、112彼此相互连接。另外,该数片侧板112d、112e、112f围绕形成该容室114,且该数片侧板112d、112e、112f各设有该导热部113。
其三、如图7所示,该侧墙112为一半环片112g,该半环片112g自该底板111周缘一体延伸所形成(也可依实际需求为可拆装的设计)。另外,该半环片112g围绕形成该容室114,且该半环片112g设有该导热部113。
更详言之,上述仅揭示数个实施方式,其他未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为相同概念且为该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由此轻易想到的,仍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范围内。
其中,该定子12结合于该扇框11的容室114,该定子12较佳可包含如线圈组、驱动电路或轴座等构件(未标示,其中该轴座也可选择结合该扇框11);借此,该定子12可供该扇轮13可旋转地结合,并能够驱动并控制该扇轮13旋转工作。
该扇轮13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12,其中该扇轮13具有一轮毂131及数个叶片132。如图8所示,该轮毂131用以结合该定子12,且该轮毂131的外周面与该扇框11的侧墙1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蓄压风道133;该数个叶片132分别结合于该轮毂131的外周面,且该数个叶片132位于该蓄压风道133内;借此,使该扇轮13自该扇框11的入风口115导入气流后,该数个叶片132可利用该蓄压风道133蓄集气流,以便增加气流的风压,并将气流推向该扇框11的出风口116方向,令气流可通过该出风口116排至外界空间。
该数排散热鳍片14设于该侧墙112的至少一导热部113,且该数排散热鳍片14位于该容室114内;另外,该数排散热鳍片14之间可分别形成环绕该轮毂131且垂直于该扇轮13轴向的环向流道141,其中,该环向流道141较佳位于该蓄压风道133的范围内;借此,当该扇轮13的数个叶片132通过该蓄压风道133将气流推向该出风口116的过程中,该气流能够不受阻碍地通过该环向流道141自该出风口116散发至外界空间,以提升热传导效果及减少扰流现象。
更详言之,如图4及5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每一排散热鳍片14皆形成于该侧板112a的内周面,并分别由数个凸柱所构成;如图6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是于该数片侧板112d、112e、112f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数排散热鳍片14,且每一片侧板112d、112e、112f所属的数排散热鳍片14彼此之间呈未连接状态,另外,每一排散热鳍片14分别为一凸条状设计;如图7所揭示的实施例中,是于该半环片112g的内周面形成数排散热鳍片14,且每一排散热鳍片14分别为连续状的一凸条。再者,上述仅揭示散热鳍片14的数个实施方式,其他未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为相同概念且为该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由此轻易想到的,仍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的范围内。
请参照图9及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模块2包含一扇框21、一定子22、一扇轮23、一上盖24及数排散热鳍片25。
该扇框21具有一底板211,该底板211周缘结合一侧墙212,该侧墙212围绕形成一容室213,且该侧墙212设有连通该容室213的一入风口214及一出风口215。
该定子22结合于该扇框21的容室213,该定子22较佳可包含如线圈组、驱动电路或轴座等构件;借此,该定子22可供该扇轮23可旋转地结合,并能够驱动并控制该扇轮23旋转工作。
该扇轮23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22,其中该扇轮23具有一轮毂231及数个叶片232,该轮毂231的外周面与该扇框21的侧墙2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蓄压风道233(该蓄压风道233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蓄压风道133相同,不再赘述);该数个叶片232分别结合于该轮毂231的外周面,且该数个叶片232位于该蓄压风道233内。
该上盖24结合于该扇框21的入风口214,且该上盖24设有与该入风口214相对的一进风孔241;另外,该上盖24设有数个导热部242(也可为单一导热部242),该数个导热部242是指该上盖24具有热传导功能的部位。借此,当该扇框21结合有该上盖24时,可借助该上盖24提供如导流、增压及散热等作用。
该数排散热鳍片25分别设于该上盖24的数个导热部242,且该数排散热鳍片25位于该容室213内;另外,该数排散热鳍片25之间可分别形成环绕该扇轮23的轮毂231且垂直于该扇轮23轴向的环向流道251,该环向流道251较佳位于该蓄压风道233的范围内,其中该环向流道251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环向流道141相同,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1及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3包含一扇框31、一定子32、一扇轮33及数排散热鳍片34。
该扇框31具有一底板311,该底板311周缘结合一侧墙312,该侧墙312围绕形成一容室313,且该侧墙312设有连通该容室313的一入风口314及一出风口315,其中该出风口315较佳设有数个辅助导流片316,以便更为顺利地导引气流通过该出风口315。另外,该底板311设有一导热部317(也可为数个导热部317),该导热部317是指该底板311具有热传导功能的部位。
该定子32结合于该扇框31的容室313,该定子32较佳可包含如线圈组、驱动电路或轴座等构件;借此,该定子32可供该扇轮33可旋转地结合,并能够驱动并控制该扇轮33旋转工作。
该扇轮33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32,其中该扇轮33具有一轮毂331及数个叶片332,该轮毂331的外周面与该扇框31的侧墙3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蓄压风道333(该蓄压风道333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蓄压风道133相同,不再赘述);该数个叶片332分别结合于该轮毂331的外周面,且该数个叶片332位于该蓄压风道333内。
该数排散热鳍片34设于该底板311的导热部317,且该数排散热鳍片34位于该容室313内;另外,该数排散热鳍片34之间可分别形成环绕该扇轮33的轮毂331且垂直于该扇轮33轴向的环向流道341,该环向流道341较佳位于该蓄压风道333的范围内,其中该环向流道341的作用与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环向流道141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模块3较佳另包含一上盖35,该上盖35结合于该扇框31的入风口314,且该上盖35设有与该入风口314相对的一进风孔351。另外,该上盖35相邻于该出风口315的一侧形成一导流板352,该导流板352朝向该底板311方向倾斜延伸;借此,当该扇轮33的数个叶片332通过该蓄压风道333将气流推向该出风口315后,该导流板352可进一步导引气流顺利地通过该出风口315排放至外界空间,并提供一增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于实际使用时,可供用于结合各种不同热源,并借助单一散热模块1、2、3同时对数个热源提供散热作用。举例而言,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散热模块1为例,请配合参照图13所示,该散热模块1的侧墙112的各侧板112d、112e、112f所分别形成的导热部113的外侧面各可结合一导热管4,该数个导热管4可连接如中央处理单元、主机板、各种电子晶片或发光模块等各种不同热源;或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散热模块1为例,请配合参照图14所示,该散热模块1的侧墙112的导热部113的外侧面也可直接结合热源(如图所示为数个发光模块5);另外,其他如本实用新型图5所示的导热部113、如图9及10所示的上盖24所具有的导热部242、如图11及12所示的底板311所具有的导热部317,同样可结合数个不同的热源(未绘示)。因此,上述各种不同热源所产生的高热可通过该导热部113、242、317传导至该散热鳍片14、25、34,并配合该扇轮13、23、33导引气流绕行通过该散热鳍片14、25、34,并通过该出风口116、215、315同时将该数个热源所产生的高热排散至外界空间。另外,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在同时结合数个热源的前提条件下,为不影响散热效果,也可选用散热效率较高的散热模块1、2、3进行散热作业。
借助上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所揭示的散热模块1、2、3可知,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可选择于扇框11、21、31的预定部位设有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例如:侧墙112、上盖24(可归类为属于扇框的一部分)及底板311等部位;并于该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的内侧面对应设有数排散热鳍片14、25、34,而该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的外侧面则可供结合数个不同热源,借此,以达到利用单一散热模块1、2、3同时对数个热源提供散热作用的功能。更详言之,虽然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仅分别揭示该侧墙112、上盖24及底板311各设有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的情况,只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的扇框11、21、31也可同时于该侧墙112、上盖24及底板311设有该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例如:该扇框的侧墙及上盖皆设有该至少一导热部;该扇框的侧墙及底板皆设有该至少一导热部;或该扇框的侧墙、上盖及底板皆设有该至少一导热部,以此类推。
借助前揭各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2、3的结构特征,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可达到如下所述的诸多功效:
1、易于安装在电子产品:该散热模块1、2、3是将该散热鳍片14、25、34整合于该扇框11、21、31内部,亦即该散热模块1、2、3的体积及轴向高度即为该扇框11、21、31本身的体积及轴向高度;相较于现有散热模块7、8、9,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可更有效缩减体积及轴向高度,以便安装于组装空间相当有限的电子产品,并可顺利结合该电子产品的热源,因此,使该散热模块1、2、3无须占据电子产品过多空间即可完成组装,以达到不占空间的功效。
2、使用上较不受限制:借助该散热模块1、2、3的扇框11、21、31的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对应数排散热鳍片14、25、34的结构设计,该至少一导热部113、242、317的外侧面则可供结合数个不同热源,而并非仅限定结合单一热源;因此,该散热模块1、2、3可适用于同时结合各种不同热源,以达到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功效。
3、组装便利性佳:相较于现有散热模块7、8、9具有组装不便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已将该散热鳍片14、25、34整合于该扇框11、21、31内部,因此,在实际用于电子产品时,无须通过复杂的组装作业,即可使用该散热模块1、2、3,故具有组装便利性佳的功效。
4、结构精简: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的构件数量及结构组成相当精简,因此,可有效降低结构复杂度,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及可设计成更为轻薄短小化等功效。
5、散热效果佳:当该散热模块1、2、3结合各种不同热源时,各种热源所产生的高热通过该导热部113、242、317传导至该散热鳍片14、25、34,而该扇轮13、23、33则配合导引气流“绕行”通过该散热鳍片14、25、34,因此,可相对延长气流流动于该散热鳍片14、25、34的时间,以提升热传导效果,且可减少扰流现象,故具有可提升散热效果的功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1、2、3确实具有易于安装在电子产品、使用上较不受限制、组装便利性佳、结构精简及散热效果佳等特点,因此,适合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以提供较佳的散热品质。
Claims (25)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个侧墙,该侧墙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且该侧墙围绕形成一个容室,并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
一个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
一个扇轮,结合该定子;及
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侧墙的至少一个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个上盖,该上盖结合于该扇框的入风口,且该上盖设有与该入风口相对的一个进风孔,该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该上盖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有位于该容室内的数排散热鳍片。
3.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底板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该底板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有位于该容室内的数排散热鳍片。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个上盖,该上盖结合于该扇框的入风口,且该上盖设有与该入风口相对的一个进风孔,该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该上盖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有位于该容室内的数排散热鳍片,而该扇框的底板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该底板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有位于该容室内的数排散热鳍片。
5.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具有一个轮毂及数个叶片,该轮毂的外周面与该扇框的侧墙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蓄压风道,所述数个叶片分别结合于该轮毂的外周面,且所述数个叶片位于该蓄压风道内,该数排散热鳍片之间分别形成环绕该轮毂且垂直于该扇轮轴向的环向流道。
6.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环向流道位于该蓄压风道的范围内。
7.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所述数片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置于其中一片侧板。
8.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所述数片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置于其中一片侧板。
9.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所述数片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设置于其中一片侧板。
10.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该些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导热部为数个且分别设于该些侧板。
11.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该数片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导热部为数个且分别设于该些侧板。
12.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由数片侧板所构成,该数片侧板围绕形成该容室,该侧墙所具有的导热部为数个且分别设于该些侧板。
13.依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为一个半环片,该半环片围绕形成该容室,且该半环片设有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
14.依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为一个半环片,该半环片围绕形成该容室,且该半环片设有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
15.依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墙为一个半环片,该半环片围绕形成该容室,且该半环片设有该侧墙所具有的至少一个导热部。
16.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个侧墙,该侧墙围绕形成一个容室,且该侧墙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
一个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
一个扇轮,结合该定子;
一个上盖,结合于该扇框的入风口,该上盖设有与该入风口相对的一个进风孔,且该上盖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及
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上盖的至少一个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17.依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具有一个轮毂及数个叶片,该轮毂的外周面与该扇框的侧墙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蓄压风道,所述数个叶片分别结合于该轮毂的外周面,且所述数个叶片位于该蓄压风道内,该数排散热鳍片之间分别形成环绕该轮毂且垂直于该扇轮轴向的环向流道。
18.依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环向流道位于该蓄压风道的范围内。
19.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扇框,具有一个底板,该底板周缘结合一个侧墙,该侧墙围绕形成一个容室,且该侧墙设有连通该容室的一个入风口及一个出风口,另于该底板设有至少一个导热部;
一个定子,结合于该扇框的容室内;
一个扇轮,结合该定子;及
数排散热鳍片,设于该底板的至少一个导热部且位于该容室内。
20.依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轮具有一个轮毂及数个叶片,该轮毂的外周面与该扇框的侧墙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蓄压风道,所述数个叶片分别结合于该轮毂的外周面,且所述数个叶片位于该蓄压风道内,该数排散热鳍片之间分别形成环绕该轮毂且垂直于该扇轮轴向的环向流道。
21.依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环向流道位于该蓄压风道的范围内。
22.依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个上盖,该上盖结合于该扇框的入风口,且该上盖设有与该入风口相对的一个进风孔,该上盖相邻于该出风口的一侧形成一个导流板。
23.依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朝向该底板方向倾斜延伸。
24.依权利要求19、20或2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出风口设有数个辅助导流片。
25.依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框的出风口设有数个辅助导流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669690U CN201491445U (zh) | 2009-07-21 | 2009-07-21 | 散热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669690U CN201491445U (zh) | 2009-07-21 | 2009-07-21 | 散热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91445U true CN201491445U (zh) | 2010-05-26 |
Family
ID=4243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6696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91445U (zh) | 2009-07-21 | 2009-07-21 | 散热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914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5115B (zh) * | 2009-07-21 | 2012-03-21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模块 |
-
2009
- 2009-07-21 CN CN2009201669690U patent/CN20149144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5115B (zh) * | 2009-07-21 | 2012-03-21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23747U (zh) | 具正反转功能的散热风扇 | |
CN103383069B (zh) | 灯具 | |
CN103809711B (zh) | 电子装置 | |
CN202077323U (zh) | 具有水平对流扇的散热系统 | |
CN104010471B (zh) | 手持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 | |
CN102562668A (zh) | 风扇模组 | |
CN201972963U (zh) | 风扇模组 | |
CN102996516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散热模块及其离心风扇 | |
CN202629847U (zh) | 灯具 | |
CN201639903U (zh) | 散热模块 | |
CN202257413U (zh) | 一种新型笔记本电脑散热垫 | |
CN201491445U (zh) | 散热模块 | |
CN201129801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4423247U (zh) | 横屏式超薄型空气净化电脑一体机 | |
CN102573426A (zh) | 风扇模组 | |
CN207352550U (zh) | 高效散热电脑一体机 | |
CN102083292A (zh) | 散热模块 | |
CN101965115B (zh) | 散热模块 | |
CN209728667U (zh) | 一种计算机硬件散热装置 | |
CN202228428U (zh) | 并联式水平对流扇 | |
CN102022707B (zh) | 光模组的散热装置 | |
CN201142809Y (zh) | 可防尘的风扇散热装置 | |
CN201066984Y (zh) |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 |
CN203892216U (zh) | 天花板型风扇结构 | |
CN205787552U (zh) | 投影装置及其散热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