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7824U -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7824U
CN201487824U CN2009200759863U CN200920075986U CN201487824U CN 201487824 U CN201487824 U CN 201487824U CN 2009200759863 U CN2009200759863 U CN 2009200759863U CN 200920075986 U CN200920075986 U CN 200920075986U CN 201487824 U CN201487824 U CN 201487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heet
holes
backlight module
equipmen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759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东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759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87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7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78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是在一连续的流程中利用材料加热输送装置将固态的光学材料加热软化后的同时输送到一成型装置,再利用成型装置将所述软化的光学材料成型为光学板,然后使该光学板通过一破孔装置而在该光学板的至少一面成型出破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率地在扩散板上形成细小破孔,使得光量较大的原始光源得以从该破孔射出,以弥补该区域出光量的不足,让整个背光模块的发光亮度与辉度更为均匀而避免产生暗带。

Description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做为背光源的背光模块按光源投射方向的不同可包含侧光式与直下式两种;侧光式的背光模块,是以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做为入光面,光源从该入光面将光线投射进入导光板内传递,再经由设于对称于出光面的反射片将光线反射通过出光面与光学膜片而产生发光效果。
直下式的背光模块,是在一背盖的内空间设置复数光源,再于背盖的开口设置一扩散板,使得扩散板的入光面对应于光源,光源可将光线直接从入光面投射进入扩散板内,再通过出光面而发光,进而达到光线均匀效果与支撑功用。
由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均较大,因此必须设置数量较多的光源才能维持出光面足够的亮度与辉度;所述光源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或冷光阴极管(CCFL)。CCFL是一种直管状的光源,因此,一般是平行设置在对应扩散板的入光面;此种结构形态的背光模块,由于光源与扩散板的最近距离处会在出光面产生较高的亮度,而两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因为距离光源较远,其亮度会较低以致于产生暗带区域,造成了扩散板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改善前述背光模块之暗带的问题,中国台湾地区I224233号专利案,系在非正对光源位置的扩散板设置聚光凸块,以使光线通过该聚光凸块时提升通过出光面的亮度,以弥补两光源之间的暗带,但此种方式所能改善的效果有限。
中国台湾地区M350032号专利案,则是针对设于扩散板进行改良,其主要特征是在扩散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平滑部与复数个突出曲部,其中每一突出曲部之位置直接对应于一子光源之位置,每一平滑部之位置则对应于相邻二子光源之间之位置。但该技术特征与习知技术并无太大差异,且改良的效果亦不甚明显。
中国台湾地区公开200844587号专利案,是在扩散板设置具有多孔隙结构的扩散层,该些孔隙在沿着扩散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由光线射至该孔后,使部分的光线反射,部分光线则穿过该些孔,以及在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产生折射;其原理仍然是以扩散或聚焦的方式进行,所能改善的效果亦不大。
中国台湾地区公开200739203号专利案的改良方案,则是在扩散板设置贯通其基材两侧的复数长形孔洞,使每一孔洞皆具有一弧面,此种设计与前述利用扩散或聚焦方式来消除暗带并无差异,所能达成的效果实属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背光模块在扩散板所产生的问题,本案的发明人曾提出一种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暗带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背光模块两光源之间的扩散板分布复数个细小的破孔,使得光量较大的原始光源得以从该破孔射出,以弥补该区域出光量的不足,让整个背光模块的发光亮度与辉度更为均匀而避免产生暗带。如何有效率地在扩散板上形成细小破孔的方法与设备是技术人员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材料加热输送装置,包括有一用来盛装固态光学材料的料筒、一端设于该料筒出口的加热螺杆,以及一设于该加热螺杆另一端的模头;所述固态光学材料是由该加热螺杆输送的同时予以加热软化而进入该模头内,并可由模头的出口送出;
一以承接由模头出口送出的软化光学材料,并将该软化光学材料成型出光学板的成型装置,设于所述模头的出口位置;
一以将该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破孔装置,设于所述成型装置的后面;
一用以将通过所述破孔装置后的光学板进行输送的光学板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破孔装置的后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率地在扩散板上形成细小破孔,使得光量较大的原始光源得以从该破孔射出,以弥补该区域出光量的不足,让整个背光模块的发光亮度与辉度更为均匀而避免产生暗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学板形成破孔的设备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学板形成复数凹孔之局部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将光学板形成复数贯穿洞孔之局部示意图。
图4为显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在光学板成型出复数等间隔破孔区域之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将材料加热输送装置、成型装置、破孔装置与光学板输送装置安排在一连续的流程中,使得光学材料从固态被加热为软化状态,再成型为光学板并形成破孔,均在动态的输送过程中完成,从而能高效率地制造出具有复数破孔的光学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加热输送装置,包括有一用来盛装固态光学材料的料筒、一端设于该料筒出口的加热螺杆、一设于该加热螺杆另一端并具有出口的模头;固态颗粒状的光学材料系置于料筒内,并适当地控制落入加热螺杆的量,加热螺杆由加热器通电时加热而产生适当温度将颗粒状的固态光学材料熔融软化;同时,加热螺杆藉由马达或其它动力装置驱动旋转而得以将软化的光学材料输送至筒状的模头内。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包含有复数个设于所述模头的出口位置的滚压轮,以承接由模头出口送出的软化光学材料,由相对滚动的滚压轮将软化的光学材料压掣成型为光学板。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成型装置设有可以调整两滚压轮之间距离的机构,藉以可控制成型光学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破孔装置,是设于所述成型装置的后面,用以将该光学板成型出破孔。所述破孔装置包含有对该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冲模,该冲模可被控制在垂直与水平的方向移动,其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是等于光学板被输送的速度,所述垂直方向的移动系用来对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行程。
作为一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对光学板所形成的破孔,可以是不贯穿的细小凹孔,也可以是贯穿的细小洞孔。
作为另一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在光学板上所形成的破孔,其破孔的中心轴线可以和扩散板的板面垂直,也可以呈倾斜而和板面成一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板输送装置,是设于所述破孔装置的后面,主要是由相对滚动的托拉轮与光学板两面的摩擦力将通过所述破孔装置后的光学板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材料加热输送装置1、一成型装置2、一破孔装置3与一光学板输送装置4。其中,材料加热输送装置1进一步包含有一用来盛装固态光学材料的料筒11、一端设于该料筒11出口的加热螺杆12,以及一设于该加热螺杆12另一端且下端具有出口的筒状模头13;颗粒状的固态光学材料系置于料筒11中,可以被控制适当地落下至加热螺杆12。所述加热螺杆12连接有加热器(图中未显示),当加热器被通以电流时,得以对加热螺杆12加热而提供足以将固态光学材料熔融软化的热量;连接于马达(图中未显示)或其它动力源的加热螺杆12受到驱动旋转时,则可将软化的光学材料输送至模头13内,并可由模头13的出口131送出而落至成型装置2。
所述成型装置2是设于模头13的出口131下方的位置,以承接由模头出口131送出的软化光学材料;该成型装置2包含有复数个滚压轮21,两滚压轮21之间的距离是被设定为欲成型之光学板的厚度,因此,落于成型装置上的软化光学材料受到相对滚动的滚压轮21压掣,便可将软化具有可塑性的光学板成型为光学板5,光学板在冷却后即具有相当的硬度。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成型装置2之两滚压轮21之间,设有可以调整两滚压轮相对距离的机构,以能调整控制所成型之光学板的厚度;由于该调整机构并非本实用新型诉求的技术特征,故省略说明。
所述破孔装置3是设于成型装置2的后面,该破孔装置3依所要在光学板上成型之破孔数量而设计了复数个冲模31,且破孔装置3可以被驱动而使其冲模31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水平方向的移动,是与光学板5被输送的速度相同;而垂直方向的移动,则为冲模31对光学板5提供冲压成型的行程。
所述冲模31对光学板5所成型的破孔,可以是非贯穿孔的凹孔52(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贯穿孔的洞孔5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之破孔装置3的冲模31的分布,在对光学板5成型后,可以在光学板5上形成条带状的破孔区域51。所述条带状的破孔区域51可以呈等间隔地分布于光学板5(如第四图所示),也可以呈不等间隔地分布于该光学板。此外,所形成之凹孔52或洞孔53的中心轴线可以和光学板5的板面垂直,也可以和光学板5的板面具有一夹角。
所述光学板输送装置4是设于破孔装置3的后面,其可包含两个托拉轮41,以及复数个位于托拉轮41之前的滚辘42,该两托拉轮41的轮面之间被设定为大致上相同于光学板5之厚度的距离,因此,光学板5经由该等滚辘42被输送至两托拉轮41之间时,得以和两托拉轮41接触,当两托拉轮41被驱动相对旋转时,得以由摩擦力带动光学板5而输送。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内。

Claims (5)

1.一种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材料加热输送装置,包括有一用来盛装固态光学材料的料筒、一端设于该料筒出口的加热螺杆,以及一设于该加热螺杆另一端的模头;所述固态光学材料是由该加热螺杆输送的同时予以加热软化而进入该模头内,并可由模头的出口送出;
一以承接由模头出口送出的软化光学材料,并将该软化光学材料成型出光学板的成型装置,设于所述模头的出口位置;
一以将该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破孔装置,设于所述成型装置的后面;
一用以将通过所述破孔装置后的光学板进行输送的光学板输送装置,设于所述破孔装置的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含有复数滚压轮,两滚压轮之间构成提供所述软化光学材料通过而能被滚压成型为光学板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具有能调整两滚压轮之间距离的机构,以可控制成型后的光学板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孔装置包含有对该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冲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模能被控制在垂直与水平的方向移动,其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是等于所述光学板被输送的速度,所述垂直方向的移动是对该光学板冲压成型出破孔的行程。
CN2009200759863U 2009-08-07 2009-08-07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7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59863U CN201487824U (zh) 2009-08-07 2009-08-07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759863U CN201487824U (zh) 2009-08-07 2009-08-07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7824U true CN201487824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26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7598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7824U (zh) 2009-08-07 2009-08-07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878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186A (zh) * 2010-10-21 2011-05-04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186A (zh) * 2010-10-21 2011-05-04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1148B1 (ko) 도광판용 패턴 형성 장치
TWI531462B (zh) 用於押出成型及圖案形成之同軸射出式裝置
CN104175580B (zh) 转印设备及导光膜片的制造方法
CN104626530A (zh) 一种导光板的加工工艺
CN102959317A (zh) 发光装置及该发光装置用合成树脂灯罩的制造方法
CN108445577A (zh) 一种均匀出光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0811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extrusion equipm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270724B (en) Flexible backlight module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231648U (ja) 導光フィルム製品の加工装置
CN201487824U (zh)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设备
CN109049594A (zh) 一种在线热辊压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01738676B (zh) 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CN102896776B (zh) 双面微结构光学板的成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80924C (zh) 菲涅尔透镜连续化生产工艺中的滚筒模具
CN101988685A (zh) 对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学板成型出破孔的方法与设备
WO2009131261A1 (en) Apprtus for forming pattern on light guide panel
TWI328129B (en) Method for making light guide plate
KR20130118160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세레이션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114835383A (zh) 玻璃材料光学镜片的辊压成形装置及辊压成形方法
CN202102139U (zh) 双向光导引组件及其双面显示器
JP2009196129A (ja) 多目的照明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0503151B1 (ko) 도광판의 제조 방법과 그 방법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도광판
CN111168983A (zh) 一种多块导光板表面连续高速加工网点的设备及方法
CN102303946A (zh) 一种压延制造菲涅尔聚光透镜的方法及装置
CN213860703U (zh) 一种带有对膜进行预加热的模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