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0631U - 多功能板凳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板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0631U
CN201480631U CN2009201672458U CN200920167245U CN201480631U CN 201480631 U CN201480631 U CN 201480631U CN 2009201672458 U CN2009201672458 U CN 2009201672458U CN 200920167245 U CN200920167245 U CN 200920167245U CN 201480631 U CN201480631 U CN 201480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ol
connecting part
group connecting
functional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672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修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672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80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0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06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包括一第一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一前本体及第一后本体,使第一前本体可翻折的设于第一后本体上;并且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板凳,相邻的设于第一板凳的一侧边,第二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且对应该第一前本体和第一后本体的第二前本体和第二后本体,使该第二前本体可对应第一前本体而翻折的设于该第二后本体上。使可便捷的将第一板凳折叠成一具有椅背的座椅,或与第二板凳共同折叠成一具有椅背的座椅。

Description

多功能板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凳的技术,尤指一种易于相互折叠而形成具有椅背的座椅,且能快速组装或分离的多功能板凳。
背景技术
从古至今,长板凳的使用已相当普及,不仅店家会设置长板凳以供较多人数乘坐,一般集会、庙会等人数众多的场合都会应用到长板凳,并且近年来复古风兴起,长板凳更是被广泛的使用,就连居家生活也会设置长板凳,以增添复古的气氛与格调。
现有的长板凳的结构,具有一长方形的座板部以及位于座板部两侧下方的支撑部,支撑部通常为复数长形的支架或是长形板体,以用来支撑座椅部的重量。然而此种现有长板凳由于座板部的宽度小,且不具有一般座椅的椅背的设置,所以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产生不舒适感,因此仅能提供使用者短时间内简便的乘坐,相对降低了现有长板凳的实用性。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现有长板凳的缺失,所以有相关业者研发出改良的专利,例如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334671号新型专利,其结构包括宽度较宽的第一板凳构件和第二板凳构件,第一板凳构件于底端设有两对第一脚柱及一容纳槽。第二板凳构件底部设有一对第二脚柱及一延伸板,使第一板凳构件和第二板凳构件间可以作摊开或折叠操作,第二板凳构件的延伸板在摊开状态下,对应嵌入第一板凳构件的容纳槽内,而当第二板凳构件的延伸板在折叠状态下,延伸板则形成接触地面的支点,以配合第一板凳构件的第一脚柱与第二板凳构件的第二脚柱,共同折叠形成躺椅。
然而,上述现有的板凳必须在第一板凳构件底部预设一容纳槽,而第二板凳构件底部也必须设置一可嵌入于容纳槽内部的延伸板,由于第一板凳构件的厚度已经很薄,若再设置容纳槽会降低第一板凳构件的结构强度,而延伸板的厚度又更薄,且是由第二板凳构件底部朝向外部凸出设置,所以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不慎断裂或损坏,并且当折叠成躺椅时,以延伸板作为支撑,不仅支撑力不足,也很容易导致延伸板断裂。另外,此种长板凳结构复杂,相对会增加制造时的工时与成本,再者,此种长板凳仅能弯折成躺椅使用,而不能当做一般座椅使用,所以使用的时机相对减少,而不具有实用性。
是以,如何改善上述现有各种长板凳的缺失,以提升长板凳的实用性及使用便利性,乃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能快速便捷的折叠,以形成具有椅背的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具有较宽的宽度,以提升乘坐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能相互组装及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具有单纯的结构,可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板凳,包括一第一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一前本体和第一后本体,使该第一前本体可翻折的设于该第一后本体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功能板凳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板凳,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一板凳的一侧边,该第二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且对应该第一前本体及第一后本体的第二前本体和第二后本体,使该第二前本体可对应第一前本体而翻折的设于该第二后本体上。
前述的第一板凳的一侧边设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第二板凳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组接部的第二组接部,且第一组接部为定位柱,第二组接部为定位槽,使第一组接部和第二组接部可相互组接或分离,以令该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可组接成一体或相互分离。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具有可快速便捷的相互折叠的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且在折叠后可形成一具有椅背的座椅,以当一般座椅使用,所以可视不同需求作调整,并且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组装在一起时,可具有较宽的乘坐空间,以提升乘坐的舒适性,另外,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又可相互分离,而可供更多使用者乘坐,所以整体具有实用性和变化性,因此能改善现有长板凳仅具有单一功能而不具有椅背功能的座椅或结构复杂和结构强度不足等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1-多功能板凳
11-第一板凳
111-第一前本体
112-第一后本体
113-第一前座板部
114-第一前支撑部
115-第一后座板部
116-第一后支撑部
117-第一抵靠部
118-第一组接部
12-第二板凳
121-第二前本体
122-第二后本体
123-第二前座板部
124-第二前支撑部
125-第二后座板部
126-第二后支撑部
127-第二抵靠部
128-第二组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以下图式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因此图式中仅例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和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形态、数量和比例并非以图示为限,可依实际设计需要作变化,合先叙明。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1包括一第一板凳11,第一板凳11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一前本体111和第一后本体112,使该第一前本体111可翻折的设于该第一后本体112上。
第一前本体111包含有第一前座板部113和位于第一前座板部113下方的至少一第一前支撑部114,第一后本体112具有第一后座板部115和位于第一后座板部115下方的两个第一后支撑部116,第一后支撑部116设置于第一后座板部115下方的相对两侧,并且,在靠近第一前本体111的第一后支撑部116的前侧一体朝向前方延伸设有第一抵靠部117。
所以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前本体111可相对第二前本体112呈摊平使用,即可形成一般板凳的结构供多个使用者乘坐于第一前座板部113和第一后座板部115上。另外,又可如图2所示,将第一前本体111翻折的设于第二后本体112上,以形成一具有椅背的座椅,使第一前支撑部114形成椅背,而可当做一般的座椅使用,进而能提升整体的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座板部113、第一前支撑部114为长方形的结构,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为正方形或其它等效的结构。
并且第一板凳11在一侧边可进一步设有复数第一组接部118,而另一侧边亦进一步设有对应第一组接部118的第二组接部128,藉此,可使第一板凳11再与其它板凳相互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接部118为定位柱,第二组接部128为定位槽,藉此,第一组接部118可相对固定于第二组接部128内,使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可快速便捷的相互组装成一体,或是拆开分离独立使用,所以具有快速组装和分离的特性,而可随时视不同需求而作调整。
当然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并不以前述为限,亦可相反设置,即第一组接部118亦可为定位槽而第二组接部128亦可为定位柱。或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都可为穿孔,可通过一轴杆穿置于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的穿孔,而将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结合定位。又或者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可为相互对应的磁铁、磁扣或其它等效元件。并且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其位置和数量亦可视需求而作不同的调配。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1包括一第一板凳11和紧靠于第一板凳11一侧边的第二板凳12。
第一板凳11同样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一前本体111和第一后本体112,第一前本体111包含有第一前座板部113和位于第一前座板部113下方的至少一第一前支撑部114,第一后本体112具有第一后座板部115和位于第一后座板部115下方的两个第一后支撑部116,第一后支撑部116设置在第一后座板部115下方的相对两侧,并且,在靠近第一前本体111的第一后支撑部116的前侧一体朝向前方延伸设有第一抵靠部117。
第二板凳12与第一板凳11一样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二前本体121和第二后本体122,第二前本体121包含有第二前座板部123和位于第二前座板部123下方的至少一第二前支撑部124,第二后本体122具有第二后座板部125和位于第二后座板部115下方的两个第二后支撑部126,第二后支撑部126设置于第二后座板部125下方的相对两侧,并且,在靠近第二前本体121的第二后支撑部126的前侧一体朝向前方延伸设有第二抵靠部1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座板部113、第一前支撑部114、第二后座板部125和第二后支撑部126为长方形的结构,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为正方形或其它等效的结构。
在实际使用时,如图3所示,第一前座板部113、第一后座板部115和第二前座板部123、第二后座板部125、呈摊平状态,且第一前座板部113和第二前座板部123分别抵靠在第一抵靠部117和第二抵靠部127的上方,以透过位于前侧的第一后支撑部116和第二后支撑部126,来提升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位于中央的支撑力。并且,透过第一前座板部113、第一后座板部115和第二前座板部123、第二后座板部125相互紧靠成一体,以增加使用者乘坐的面积和舒适性,所以能提供更多使用者同时乘坐于多功能板凳1上,进而能提升整体的实用性。
并且当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相互组装成一体时,使整体具有较大的宽度,所以亦可当做矮桌使用,以增添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价值。
请再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4所示,在实际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1的第一前本体111和第二前本体121可共同翻折的设于第一后本体112和第二后本体122上,使多功能板凳1形成一具有椅背的座椅,而可供使用者坐在第一前座板部113和第二前座板部123之上,第一前支撑部114和第二前支撑部124共同形成椅背,以供使用者的背部依靠于第一前支撑部114和第二前支撑部124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1亦具备有一般座椅的功能,以增加整体的变化性和实用性。
请参阅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5所示,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可相对拆开独立使用,分离后的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各自形成一独立的板凳,而可供更多的使用者乘坐于其上,所以可视不同的需求时拆开独立使用。并且第一板凳11在邻近第二板凳11的一侧边设有复数第一组接部118,而第二板凳11的一侧边亦设有对应第一组接部118的第二组接部1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接部118为定位柱,第二组接部128为定位槽,藉此,第一组接部118可相对固定于第二组接部128内,使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可快速便捷的相互组装成一体,或是拆开分离独立使用,所以具有快速组装和分离的特性,而可随时视不同需求而作调整。
当然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并不以前述为限,亦可相反设置,即第一组接部118亦可为定位槽而第二组接部128亦可为定位柱。或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都可为穿孔,可通过一轴杆穿置于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的穿孔,而将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结合定位。又或者第一组接部118和第二组接部128可为相互对应的磁铁、磁扣或其它等效元件。
请参阅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板凳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如图6所示,相互组装的第一板凳11和第二板凳12亦可为一摊平和一折叠使用,即第一板凳11为摊平使用,而第二板凳12折叠形成一座椅的状态,藉此又可组构成另一种态样,可视不同的使用状态作调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板凳由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相互组装成一体,所以可形成宽度较宽的板凳,以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并且,第一前本体和第二前本体可翻折的设于第一后本体和第二后本体上,所以亦可具备一般座椅的功能。再者,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可相互分离独立使用,所以可同时提供更多使用者乘坐,使整体具有变化性和实用性。并且,通过第一组接部和第二组接部的设置,使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在拆开或组装时更加便捷,进而使整体更具变化性和实用性。
虽然前述的描述和图式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都不会脱离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精神和范围。熟悉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将可体会,本实用新型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在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的第一前本体和第一后本体,使该第一前本体可翻折的设于该第一后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板凳,其相邻的设于该第一板凳的一侧边,该第二板凳具有前、后相互枢接且对应该第一前本体和第一后本体的第二前本体和第二后本体,使该第二前本体可对应第一前本体而翻折的设于该第二后本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凳的一侧边设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该第二板凳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组接部的第二组接部,使该第一组接部和第二组接部可相互组接或分离,以令该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可组接成一体或相互分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部为定位柱,该第二组接部为定位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部和第二组接部分别为穿孔,可通过一轴杆穿置于该第一组接部和第二组接部的穿孔而将第一板凳和第二板凳组接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前本体具有第一前座板部和位于第一前座板部下方的至少一第一前支撑部,该第一后本体具有第一后座板部和位于第一后座板部下方的至少一第一后支撑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后支撑部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该第一后座板部的下方,并于靠近该第一前本体的第一后支撑部的前侧一体朝向前方延伸设有第一抵靠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前座板部的后侧底面抵靠于该第一抵靠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后本体具有第二前座板部和位于第二前座板部下方的至少一第二前支撑部,该第二后本体具有第二后座板部和位于第二后座板部下方的至少一第二后支撑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板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凳于一侧边可进一步设有复数第一组接部,而另一侧边设有对应第一组接部的第二组接部。
CN2009201672458U 2009-08-03 2009-08-03 多功能板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0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72458U CN201480631U (zh) 2009-08-03 2009-08-03 多功能板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672458U CN201480631U (zh) 2009-08-03 2009-08-03 多功能板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0631U true CN201480631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1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6724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0631U (zh) 2009-08-03 2009-08-03 多功能板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80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9397A1 (de) * 2015-07-15 2017-01-19 Leinemann Joachim Bierbank, möbel bzw. sitzmöb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9397A1 (de) * 2015-07-15 2017-01-19 Leinemann Joachim Bierbank, möbel bzw. sitzmöbe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513134S1 (en) Chair
USD513457S1 (en) Chair
US8851561B2 (en) Convenient telescopic folding chair
USD566975S1 (en) Chair
USD566411S1 (en) Chair
CN201480631U (zh) 多功能板凳
CN201147062Y (zh) 多功能沙发
CN108283397B (zh) 一种家用双面卡座沙发
KR200390555Y1 (ko) 허리받침기능을 갖는 의자용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의자
CN103504872A (zh) 一种儿童便携折叠餐桌
CN201200160Y (zh) 折叠板凳
USD501331S1 (en) Sofa
CN201767495U (zh) 一种双面使用的椅子
KR101066241B1 (ko) 접이식 좌의자
CN216147590U (zh) 一种组装式多用脚踏
CN205457463U (zh) 一种易套装沙发套的沙发
KR20130053719A (ko) 다기능 의자
CN217959438U (zh) 一种中区中空多功能沙发
CN209898775U (zh) 一种一体成型具有舒展功能的弯折休闲椅
CN204245652U (zh) 椅背结构
CN201101286Y (zh) 一种组合家具
CN201831353U (zh) 一种毛竹椅
CN203234366U (zh) 一种插接式椅子
CN219331236U (zh) 枕头套
CN208740413U (zh) 一种沙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