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7929U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Google Patents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77929U CN201477929U CN2009201861106U CN200920186110U CN201477929U CN 201477929 U CN201477929 U CN 201477929U CN 2009201861106 U CN2009201861106 U CN 2009201861106U CN 200920186110 U CN200920186110 U CN 200920186110U CN 201477929 U CN201477929 U CN 2014779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branch
- master control
- active line
- high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其特征是采用一主控缆和多分支缆的结构形式;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之间的导电线芯的连接采用镀银插接件,在镀银插接件的外部以耐高温热缩套管为封套,封套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F4生料带绕包层,以及以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层;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的缆线结构是内环为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工作线。本实用新型可以较大地减少线束用量、方便施工,并能满足耐高低温、阻燃、耐气候、耐腐蚀、抗老化、耐霉菌、可靠性、柔软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殊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组件,更具体地说尤其是适用于兵器工业、舰船工业,以及地面移动防空控制系统,比如应用于坦克车、导弹发射车等移动的武器装备控制系统中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国防科技的不断发展,武器装备、舰船工业技术水平不断不提高,往往会出现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线缆的分别安装,线束多、相互交叉、施工困难,目前已有的“一根电缆接一个终端用户”的电缆结构无法改善这一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应用环境的特殊性,要求电缆组件具有耐高低温、阻燃、耐气候、耐腐蚀、抗老化、耐霉菌、可靠性、柔软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性,现有的电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以期减少线束用量、方便施工,并能满足耐高低温、阻燃、耐气候、耐腐蚀、抗老化、耐霉菌、可靠性、柔软性、体积小、重量轻等特殊性能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的特点是采用一主控缆和多分支缆的结构形式;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之间的导电线芯的连接采用镀银插接件,在所述镀银插接件的外部以耐高温热缩套管为封套,所述封套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F4生料带绕包层,以及以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层;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的缆线结构是内环为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工作线,在所述工作线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F4生料带绕包层,以及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还在于:
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中的各屏蔽信号线和工作线采用镀银铜线为导电线芯,以氟塑料形成为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的特点也在于:
所述一主控多分支的结构形式为一主控缆和三分支缆,其中:
作为一主控的主控缆线A的内环为七根0.75mm2主控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十二根0.5mm2主控工作线;
作为三分支的各分支缆线分别为近端分支缆B、中部分支缆C和远端分支缆D;所述近端分支缆B的内环为七根0.50mm2分支缆B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十二根0.5mm2工作线;所述中部分支缆C的内环为两根0.50mm2分支缆C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十根0.5mm2分支缆C工作线;所述远端分支缆D的内环为一根0.50mm2分支缆D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六根0.5mm2分支缆D工作线。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一根电缆接一个终端用户、功率和信号分别传输的传统模式,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一主控缆与多根分支缆相匹配,实现了“一主控多分支”,以一根电缆支持多个独立终端用户。
2、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可以按客户要求,在主控和分支部分可任意对电源线、工作线、信号线进行增减调整,匹配若干个分支终端用户。使电缆组件使用方便灵活,用途更为广泛。
3、本实用新型电缆组件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主控缆和各分支缆可取任意长度,安装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采用芳纶材料作为护套,环保、重量轻,是常规氟塑料护套的1/20重量,其机械强度高,对电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本实用新型导电线芯采用镀银铜线,单丝直径为0.05mm,既保证了电缆整体的柔软性、弯曲性,同时提高了导体的抗腐蚀能力和可焊性,提高电能传输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对于各导电线芯的绝缘层采用氟塑料层FEP,柔软,耐高温,耐低温,阻燃,耐气候,耐腐蚀,抗老化,耐霉菌等。
7、本实用新型中的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编织,编织密度可达到90%,有效的防止电磁场干扰,外加F4生料带绕包,使得电缆整体结构紧凑,圆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标号:A主控缆、B近端分支缆、C中部分支缆、D远端分支缆、1a主控屏蔽信号线、2a主控工作线、1b分支缆B屏蔽信号线、2b分支缆B工作线、1c分支缆C屏蔽信号线、2c分支缆C工作线、1d分支缆D屏蔽信号线、2d分支缆D工作线、3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4为F4生料带绕包层、5护套。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之间的导电线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中标号:11镀银插接件、12封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采用一主控缆和多分支缆的结构形式;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之间的导电线芯的连接采用镀银插接,11,在镀银插接件11的外部,以180℃耐高温热缩套管为封套12,封套12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F4生料带绕包层,以及以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层;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的缆线结构是内环为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工作线,在工作线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3、F4生料带绕包层4,以及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5,镀锡铜丝编织形成的屏蔽层的编织密度不低于90%,F4生料带绕包起到扎紧后的固定和保护的作用,芳纶丝材料作为护套具有阻燃、防火防水等作用。
具体实施中,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中的各屏蔽信号线和工作线是以镀银铜线为导电线芯,以氟塑料形成为绝缘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主控缆多分支缆的结构形式为一主控缆和三分支缆,其中:
作为一主控的主控缆线A的内环为七根0.75mm2主控屏蔽信号线1a,外环为十二根0.5mm2主控工作线2a;
作为三分支的各分支缆线分别为近端分支缆B、中部分支缆C和远端分支缆D;
近端分支缆B的内环为七根0.50mm2分支缆B屏蔽信号线1b,外环为十二根0.5mm2工作线2b;
中部分支缆C的内环为两根0.50mm2分支缆C屏蔽信号线1c,外环为十根0.5mm2分支缆C工作线2c;
远端分支缆D的内环为一根0.50mm2分支缆D屏蔽信号线1d,外环为六根0.5mm2分支缆D工作线2d。
Claims (3)
1.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其特征是采用一主控缆和多分支缆的结构形式;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之间的导电线芯的连接采用镀银插接件(11),在所述镀银插接件(11)的外部以耐高温热缩套管为封套(12),所述封套(12)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F4生料带绕包层,以及以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层;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的缆线结构是内环为屏蔽信号线、外环为工作线,在所述工作线的外层依次形成镀锡铜丝编织屏蔽层(3)、F4生料带绕包层(4),以及芳纶丝为材质的护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其特征是所述一主控缆与各分支缆中的各屏蔽信号线和工作线是以镀银铜线为导电线芯,以氟塑料形成为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其特征是所述一主控多分支的结构形式为一主控缆和三分支缆,其中:
作为一主控的主控缆线A的内环为七根0.75mm2主控屏蔽信号线(1a),外环为十二根0.5mm2主控工作线(2a);
作为三分支的各分支缆线分别为近端分支缆B、中部分支缆C和远端分支缆D;所述近端分支缆B的内环为七根0.50mm2分支缆B屏蔽信号线(1b),外环为十二根0.5mm2工作线(2b);所述中部分支缆C的内环为两根0.50mm2分支缆C屏蔽信号线(1c),外环为十根0.5mm2分支缆C工作线(2c);所述远端分支缆D的内环为一根0.50mm2分支缆D屏蔽信号线(1d),外环为六根0.5mm2分支缆D工作线(2d)。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861106U CN201477929U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861106U CN201477929U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77929U true CN201477929U (zh) | 2010-05-19 |
Family
ID=42414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8611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7929U (zh) | 2009-06-26 | 2009-06-26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77929U (zh) |
-
2009
- 2009-06-26 CN CN2009201861106U patent/CN2014779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2064A (zh) |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浅海风力发电场光电传输复合电缆 | |
CN201717050U (zh) | 用于传输差分信号的数据总线电缆 | |
CN101593575B (zh)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
CN208208398U (zh) | 一种具有弹性结构的增强型电缆 | |
CN209880225U (zh) | 一种自承式耐火防水计算机电缆 | |
CN202332403U (zh) | 阻燃防水型复合屏蔽高频数字电缆 | |
CN203760112U (zh) | 一种海洋工程用电缆 | |
CN201477929U (zh) | 耐高温特软氟塑料绝缘分支电缆组件 | |
CN201194176Y (zh) | 高阻燃防火层双屏蔽抗拉力电缆 | |
CN203931556U (zh) | 一种耐火控制软电缆 | |
CN209388777U (zh) | 一种交流电力电缆 | |
CN202034090U (zh) | 耐高温轻型lvds数据总线电缆 | |
CN202404984U (zh) | 一种通讯信号用无卤低烟电缆 | |
CN206460787U (zh) | 一种环保、柔韧、双屏蔽、阻燃型充电桩用软电缆 | |
CN205911043U (zh) | 一种128芯数据传输综合电缆 | |
CN201707961U (zh) | 组合信号电缆 | |
CN206546724U (zh) | 一种数控机床拖链系统专用高柔性控制电缆 | |
CN202976891U (zh) | 一种机载视频系统用阻燃综合电缆 | |
CN203366829U (zh) | 耐低温阻燃轻型控制综合防爆电缆 | |
CN221261997U (zh) | 一种复合型电缆 | |
CN210349432U (zh) | 一种高强度耐弯折微型阻燃信号电缆 | |
CN215680183U (zh) | 一种通信电源用组合电缆 | |
CN203562241U (zh) | 一种船用耐高温多对屏蔽通信电缆 | |
CN201758026U (zh) | 电厂超临界防爆电缆 | |
CN215600153U (zh) | 一种新型车载ahd摄像头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