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59606U -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59606U
CN201459606U CN2009200878542U CN200920087854U CN201459606U CN 201459606 U CN201459606 U CN 201459606U CN 2009200878542 U CN2009200878542 U CN 2009200878542U CN 200920087854 U CN200920087854 U CN 200920087854U CN 201459606 U CN201459606 U CN 201459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units
support frame
chute
bridge support
prefabr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878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878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59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59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596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它包括块状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内固定有第二吊钩。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加载物--预制构件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为保证桥梁板浇注砼时,其桥梁支撑架不下沉,常需要在桥梁支撑架搭设完后,先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满足要求以后,才能进行邦扎钢筋,浇注混凝土。传统的桥梁支撑架加载的方法是采用人工堆砂包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桥梁支撑架一般较高,人工堆砂包劳动强度高;2、桥梁支撑架堆载的特点是线路长、面积大,人工堆砂包效率低;3、砂的比重小,因此,砂包占地多,需要堆的高度高,堆载难度加大,不安全;4、因堆的高度高,大量的人在高空堆砂包,不安全;5、进度慢,会延长封交道的时间,对居民出行不利;6、砂包之间有间隙,加载吨位计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可重复使用的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它包括块状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水平凹槽,水平凹槽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内固定有第二吊钩。
所述的预制构件的长为1.0~2.0m,宽为1.0~2.0m,高为0.6~1.2m。
所述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平行设置,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内均至少设有2个滚轮;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条、第二导条,第一导条与第一滑槽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条与第二滑槽的位置相对应;滚轮的下端位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表面上,滚轮上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的预制构件的材料为混凝土,或铸铁,或铸钢,或钢材与混凝土的组合;按现有常规方法预制。
为保证预制构件的加载量的通用性,可将预制构件设计成高低不同的种类,然后进行组合或单一使用,从而可满足各工程不同的加载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桥梁支撑架发生不均匀沉降时,为保证各预制构件之间的联系,能均匀加载;在预制构件上设置水平面纵横两方向的水平凹槽、在竖向设竖向凹槽,采用钢丝绳将各预制构件在水平和竖向均连接在一起。无论是单层加载还是多层加载,将钢丝绳与设置在凹槽中并且在每个预制构件的吊钩处进行锁紧,以保证各预制构件的整体性和加载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将砂包加载改为预制构件,人工堆砂包改为起重机械,对加载物进行安装,全机械化作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要求,工期仅为人工堆载的1/10~1/6;具有效率高的特点.
3、预制构件作为加载物,预制构件比重大,占地少(尤其在城市桥梁建设时,该优势更加突出),堆载高度低,安全性高。
4、因为预制构件比重大,在同样重量的情况下,预制构件数量少,起吊、安装件数少,效率高,工期缩短,减少封交通的时间少,减少了对居民出行的干扰。
5、每层预制构件铺设完后,将钢丝绳设在凹槽中,并在每个预制构件的吊钩处锁紧,从而将各预制构件连为整体;保证了预制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和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工作,也起到了安全性好的作用。
6、加载物(即预制构件)可以重复使用,通用性强,可长期使用,符合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体现了节能和环保。
7、预制构件作为加载物,计量准确,加载量得以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预制构件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预制构件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预制构件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层预制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层不等高的预制构件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倒T型导轨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构件,2-水平凹槽,3-第一吊钩,4-竖向凹槽,5-第二吊钩,6-第一滑槽,7-滚轮,8-第二滑槽,9-第一导条,10-第二导条,11-水平钢丝绳,12-竖向钢丝绳,13-加载面,14-倒T型导轨,15-第五预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它包括块状的预制构件1;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水平凹槽2,水平凹槽2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3;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4,竖向凹槽4内固定有第二吊钩5。
所述的预制构件的材料为混凝土;按现有常规方法预制。所述的预制构件的长为1.2m,宽为1.2m,高为0.8m。
应用:利用预制构件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1、图2、图3所示,制作预制构件1,预制构件为块状,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即“十”字型)的水平凹槽2,水平凹槽2的交叉处(即纵横交叉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3;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4(竖向凹槽与水平凹槽连相通,本实施例为左右侧面均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4内固定有第二吊钩5(第二吊钩位于竖向凹槽的中部);
2)当桥梁支撑架施工完后,采用起重机械(如吊车)将预制构件吊到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即桥梁支撑架的加载面13上);先在桥梁支撑架上铺设第一层预制构件,然后在第一层上铺设第二层预制构件,依次类推,直至达到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的设计加载重量;每一层预制构件铺设完后,用水平钢丝绳11穿过水平凹槽将同一层预制构件上的第一吊钩3系在一起(水平钢丝绳11在第一吊钩处锁紧,水平钢丝绳位于水平凹槽2内,如图6所示);第一层至最上一层预制构件中,上下相邻的预制构件之间用竖向钢丝绳12穿过竖向凹槽将第二吊钩5系在一起(竖向钢丝绳12在第二吊钩处锁紧,上下相邻的预制构件上的竖向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竖向钢丝绳12位于竖向凹槽内,如图6所示);
3)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加载达到设计要求后,解开水平钢丝绳、竖向钢丝绳,将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本实施例预制构件移动全部采用起重机械,由钢丝绳吊着预制构件上的第一吊钩3移动),下一个施工段系水平钢丝绳、竖向钢丝绳同步骤2);依次类推,将上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直至最后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加载完毕;每一个施工段系水平钢丝绳、竖向钢丝绳同步骤2)。
图6中列举了部分上下层之间的关系,如:下层为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上层为第三预制构件、第四预制构件。下层的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由水平钢丝绳11连接在一起,第三预制构件与第四预制构件由另一水平钢丝绳11连接在一起;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三预制构件由竖向钢丝绳12系在一起,第二预制构件与第四预制构件由另一竖向钢丝绳12系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连接同一层预制构件所用钢丝绳称为水平钢丝绳,连接层与层预制构件之间所用钢丝绳称为竖向钢丝绳)。
所述的预制构件的材料还可为铸铁。所述的预制构件的材料还可为铸钢。所述的预制构件的材料还可为钢材与混凝土的组合(如钢筋混凝土)。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8平行设置,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内均至少设有2个滚轮7;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条9、第二导条10,第一导条9与第一滑槽6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条10与第二滑槽8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导条9与第二导条10之间的间距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8之间的间距一致;上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7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导条9上,上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导条10上;即上一层的预制构件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上滑动;在同一层纵向可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安装位置);滚轮7的下端位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表面上,滚轮上设有环形凹槽。
应用:利用预制构件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4、图5所示,制作预制构件1,预制构件为块状,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即“十”字型)的水平凹槽2,水平凹槽2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3;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4(竖向凹槽与水平凹槽连相通,本实施例为左右侧面均设有竖向凹槽),竖向凹槽4内固定有第二吊钩5(第二吊钩位于竖向凹槽的中部);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8平行设置,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内均至少设有2个滚轮7(本实施例采用2个滚轮7);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条9、第二导条10(相当于导轨),第一导条9与第一滑槽6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条10与第二滑槽8的位置相对应(上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7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导条9上,上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导条10上;即上一层的预制构件能在下一层的预制构件上滑动;在同一层纵向可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安装位置);滚轮7的下端位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表面上(滚轮上设有环形凹槽)。
2)当桥梁支撑架施工完后,在桥梁支撑架上铺设两条平行的倒T型导轨14(如图8所示),两条平行的倒T型导轨之间的间距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第一滑槽6至第二滑槽8之间的间距一致;
起重机械(如吊车)将预制构件吊到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且第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分别对应落在第一个施工段的两条平行的倒T型导轨14上,然后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至安装位置;先在桥梁支撑架上铺设第一层预制构件,然后在第一层上铺设第二层预制构件;
第一个施工段的第一层之上的预制构件采用起重机械将预制构件吊到第一层预制构件上,且第一层之上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分别对应落在下一层预制构件上表面上的第一导条9、第二导条10上,然后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至安装位置;
依次类推,直至达到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的设计加载重量;
每一层预制构件铺设完后,用水平钢丝绳11穿过水平凹槽将同一层预制构件上的第一吊钩3系在一起(水平钢丝绳11在第一吊钩处锁紧,水平钢丝绳位于水平凹槽2内,如图6所示);第一层至最上一层预制构件中,上下相邻的预制构件之间用竖向钢丝绳12穿过竖向凹槽将第二吊钩5系在一起(竖向钢丝绳12在第二吊钩处锁紧,上下相邻的预制构件上的竖向凹槽的位置相对应,竖向钢丝绳12位于竖向凹槽内,如图6所示);
3)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加载达到设计要求后,解开水平钢丝绳、竖向钢丝绳,将第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依次类推,将上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直至最后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加载完毕。
所述的将上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的方法为:起重机械将上一个施工段的预制构件吊到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且下一个施工段的第一层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分别对应落在下一个施工段的两条平行的倒T型导轨14上,然后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至安装位置(牵引钢丝绳与预制构件上的第二吊钩系在一起);下一个施工段的第一层之上的预制构件采用起重机械将预制构件吊到下一个施工段的第一层预制构件上,且下一个施工段的第一层之上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上第一滑槽6内的滚轮、第二滑槽8内的滚轮7分别对应落在下一层预制构件上表面上的第一导条9、第二导条10上,然后采用卷扬机的牵引钢丝绳将预制构件拖曳至安装位置;每一个施工段系水平钢丝绳、竖向钢丝绳同步骤2).
加载层只有一层,将上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移至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进行加载的方法为:在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设卷扬机和倒T型导轨14,将上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预制构件放在下一个施工段的桥梁支撑架上的倒T型导轨14上,然后用卷扬机直接将预制构件拖曳至下一个施工段的安装位置。
如图7所示,为同种材料高低不等的两种高度的预制构件进行组合(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第五预制构件15,第五预制构件的高度低于第一预制构件、第二预制构件,全部制成标准件,每一型号的预制构件的重量是相同的),可满足加载量的不同。

Claims (3)

1.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它包括块状的预制构件(1);其特征在于: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水平凹槽(2),水平凹槽(2)的交叉处固定有第一吊钩(3);预制构件的侧面设有竖向凹槽(4),竖向凹槽(4)内固定有第二吊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构件的长为1.0~2.0m,宽为1.0~2.0m,高为0.6~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构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8)平行设置,第一滑槽(6)、第二滑槽(8)内均至少设有2个滚轮(7);预制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导条(9)、第二导条(10),第一导条(9)与第一滑槽(6)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条(10)与第二滑槽(8)的位置相对应;滚轮(7)的下端位于预制构件的下表面的表面上,滚轮上设有环形凹槽。
CN2009200878542U 2009-08-07 2009-08-07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59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78542U CN201459606U (zh) 2009-08-07 2009-08-07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78542U CN201459606U (zh) 2009-08-07 2009-08-07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59606U true CN201459606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87854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59606U (zh) 2009-08-07 2009-08-07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596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811B (zh) * 2009-08-07 2012-05-02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811B (zh) * 2009-08-07 2012-05-02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1264B (zh) 水中高位支架单柱预压方法及装置
CN106978784A (zh) 一种大跨径公路悬索桥拆除施工方法
CN108867622A (zh) 一种用于穿越地下管线的地连墙钢筋笼及其施工方法
CN209397501U (zh) 桥面吊机
CN101761031B (zh) 大节段桥面梁连续垂直提升装置
CN103669217A (zh) 一种后支点挂篮及其整体换幅横移方法
CN103074871B (zh) 一种弧形坡面混凝土滑升模板
CN204198225U (zh) 一种用于预制u形渡槽吊装的吊架及装置
CN101624811B (zh)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CN101672008B (zh) 利用预制构件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方法
CN201459606U (zh) 用于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预制构件
CN203284126U (zh) 简易组合门架高空重物吊装装置
CN101913534B (zh) 固定双吊点悬臂轨道式桁吊
CN102926388A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开挖的运土装置及方法
CN106948226B (zh) 易维护弹性垫减振道床
CN203755151U (zh) 一种带抗风升降平台的悬挂式桥梁检查车
CN203654191U (zh) 一种用于斜拉索吊运上桥的装置
CN214783820U (zh) 一种吊点加固型超重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CN101672009B (zh) 下挂式对桥梁支撑架进行加载的方法
CN205934730U (zh) 波形钢腹板的安装装置
CN111392589B (zh) 一种附着式拆除混凝土支撑梁用起重和运输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2882002U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开挖的运土装置
CN201990401U (zh) 具备纵横向行走功能的门式起重装置
CN201746247U (zh) 固定双吊点悬臂轨道式桁吊
CN202850063U (zh) 建筑工程基桩检测中抗压静载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GROUP CORP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81 Wuhan Industrial Zone, Qingshan District, Hubei, No. 3

Patentee after: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81 Wuhan Industrial Zone, Qingshan District, Hubei, No. 3

Patentee befor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