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7429Y - 发光键盘 - Google Patents

发光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17429Y
CN201417429Y CN2009201472127U CN200920147212U CN201417429Y CN 201417429 Y CN201417429 Y CN 201417429Y CN 2009201472127 U CN2009201472127 U CN 2009201472127U CN 200920147212 U CN200920147212 U CN 200920147212U CN 201417429 Y CN201417429 Y CN 2014174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output optical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72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宙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472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174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174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174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光键盘,包括导光板、光源、键盘本体以及不透光材料层。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与贯孔,而入光面邻接出光面,其中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而键盘本体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不透光材料层是配置于贯孔的表面上。如此可避免光线由贯孔表面射出,藉以达到导光板均匀出光的效果。

Description

发光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键盘,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光键盘已逐渐变成键盘的主流,且发光键盘在光线较不充裕的场合仍可使用。特别是具有发光键盘的笔记型计算机,更可让使用者于各种场合均能轻易使用。此外,发光键盘亦可配合按键而有不同的发光色彩,以满足年轻族群创新求炫的需求。
图1A为现有一种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而图1B为图1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1A与图1B,现有的发光键盘100包括导光板110、发光二极管120以及键盘本体130,其中导光板110具有入光面112以及邻接入光面112的出光面114,而发光二极管12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2旁,且键盘本体130是配置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4上。
承接上述,为使发光键盘100便于排出使用者不慎滴入的流体,导光板110更开设贯孔116以使流体可经由贯孔116导出。此外,发光二极管120所发出的光线(未绘示)会从入光面112进入导光板110,并由出光面114离开导光板110以入射键盘本体130,藉此使键盘本体130产生发光的效果。
一般而言,藉由适当设计导光板110上的反射点(未绘示)的配设位置,可使键盘本体130达到均匀发光的效果。然而,部分光线会从贯孔116表面穿出导光板110而入射键盘本体130,造成键盘本体130于对应贯孔116区域位置的亮度较高,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如此一来,使用者可明显感受到键盘本体130的局部区域(对应贯孔116位置)具有较高的亮度,而会产生发光键盘100质量不良的印象。
此外,以发光键盘100作为笔记型计算机的构件来说,发光键盘100通常是安装于本机内而与屏幕枢接。若屏幕(或本机)机壳的颜色为黑色或暗色时,则发光键盘100的键盘本体130在邻接前述机壳的边缘区域的亮度会相对机壳高出许多,进而造成高差对比使得发光键盘100与机壳格格不入,影响整体观感。
图2A为公知的另一种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而图2B为图2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公知的发光键盘200包括导光板210、两组发光二极管220a、220b以及键盘本体230,其中导光板210具有出光面214以及邻接出光面214的两个入光面212a、212b,而此两组发光二极管220a、220b是分别配置于对应的入光面212a、212b旁,且键盘本体130是配置于出光面114上。
承接上述,这两组发光二极管220a、220b可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而导光板210的出光面214可区分出对应不同颜色发光二极管220的第一出光区214a与第二出光区214b。如此一来,键盘本体230中对应第一出光区214a与第二出光区214b的不同区域将会具有不同色彩的发光效果。
然而,位于第一出光区214a与第二出光区214b交界处的光线会产生混光现象,而使得颜色间的边界不明显,甚至在边界处产生模糊的混合色彩,造成发光键盘200质量下降。
在另一实施例中而如图2C所示,发光键盘200a更包括遮光层240,而遮光层240是配置于导光板210的出光面214与键盘本体230之间,其中遮光层240为部分印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而不同区域所透光的颜色也不相同。具体而言,遮光层240具有第一遮光区240a与第二遮光区240b,而第一遮光区240a与第二遮光区240b是分别对应第一出光区214a与第二出光区214b,其中两个发光二极管220a、220b均是发白光,且第一遮光区240a与第二遮光区240b可分别让不同颜色的光线穿透,藉此使键盘本体230产生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尽管如此,键盘本体230在对应第一遮光区240a与第二遮光区240b交界处(也为第一出光区214a与第二出光区214b的交界处)的边界区域仍会产生混色现象,造成发光键盘200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键盘,可避免键盘本体中对应贯孔附近的区域产生明显的亮区。
此外,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键盘,可有效提升不同区域的对比度,特别是不同颜色区域交界处的清晰度或对比度。
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键盘,包括导光板、光源、键盘本体以及不透光材料层。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与贯孔,而入光面邻接出光面,其中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而键盘本体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不透光材料层是配置于贯孔的表面上。
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发光键盘,包括导光板、光源、键盘本体、吸光材料层。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与出光面,而入光面邻接出光面,其中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而键盘本体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旁。此外,出光面分为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而吸光材料层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位于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交界处。
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键盘更可包括遮光层,而遮光层是配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与键盘本体之间。此外,遮光层例如为部份印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另外,遮光层更可具有第一遮光区与第二遮光区,其中第一遮光区与第二遮光区是分别对应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
一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更可具有底面与多个反射点,而这些反射点是配置于底面上,且底面与出光面相对。
一实施例中,上述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而不透光材料层可为黑色油墨层或铝层,且吸光材料层可为油墨层。
综上所述,该发光键盘中,藉由在贯孔的表面配置不透光材料层,如此可避免光线由贯孔表面射出,以达到导光板均匀出光的效果。此外,藉由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特定区域配置吸光材料层,可提升出光面的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交界处的对比度,而在多个发光颜色的发光键盘中,更可消除混光的产生。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公知的一种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1B为图1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公知的另一种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2B为图2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C为公知的另一种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3B为图3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4B为图4A中发光键盘移除键盘本体的上视图。
图4C为图4B中发光键盘再移除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5B为图5A中发光键盘移除键盘本体的上视图。
图5C为图5B中发光键盘再移除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而图3B为图3A中发光键盘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3A与图3B,该发光键盘300包括导光板310、光源320、键盘本体330以及不透光材料层340,其中导光板310具有入光面312以及邻接入光面312的出光面314,而光源320是配置于导光板310的入光面312旁,且键盘本体330是配置于导光板310的出光面314上。此外,导光板310更开设贯孔316,以使不慎滴入的流体可从贯孔316排出,而不透光材料层340是配置于贯孔316的表面,其中不透光材料层340例如是黑色油墨,而贯孔316的出口会邻接出光面314。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32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而光源320所发出的光线(未绘示)会从入光面312进入导光板310,并由出光面314离开导光板310以射入键盘本体330,藉此使键盘本体330产生发光的效果。
由于贯孔316的表面上配置有不透光材料层340,因此部份从贯孔316表面射出的光线会被不透光材料层340阻挡而无法经由贯孔316内的空间射向键盘本体330。如此一来,键盘本体330中对应贯孔316的区域便不会突兀地具有较高的亮度,藉以达到均匀发光的效果。
此外,若键盘本体330中对应贯孔316的区域仍较其它区域具有较高的亮度,本创作更可将不透光材料层340进一步涂布于出光面314围绕贯孔316出口的区域上,而如图3C的发光键盘300a所示,藉以再降低贯孔316周缘的发光亮度。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轻易理解,并依据前述而再稍加调整不透光材料层340的配设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前述的不透光材料层340是以黑色油墨为例,但是并不限制不透光材料层340的种类。举例而言,不透光材料层340也可为铝或其它具高反射性的材质,如此一来,不透光材料层340更可将穿出贯孔316表面的光线再次反射回导光板310中,以更进一步提升光源320的使用效率。
请再参考图3A与图3B,本实施例的发光键盘300更可包括遮光层350,而遮光层350是配置于导光板310的出光面312与键盘本体330之间,其中遮光层350例如是部份印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而印有遮光油墨的位置可对应键盘本体330的按键轮廓,藉此凸显按键边缘轮廓的对比,以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此外,导光板310乃具有底面318,而底面318是与出光面314相对。为使光源320产生的光线更加均匀从导光板310的出光面314射出,该导光板更可具有多个反射点319,而这些反射点319是配置于底面318上。当导光板310的光线入射到这些反射点319时,便容易因为全反射条件被破坏而从出光面314离开导光板310。藉由适当设计反射点319的配设位置与分布密度,便可进一步提升出光的均匀度。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而图4B为图4A中发光键盘移除键盘本体的上视图,且图4C为图4B中发光键盘再移除光源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4A~4C,本实施例中发光键盘400包括导光板410、光源420、键盘本体430以及吸光材料层440,其中导光板410具有出光面414以及邻接出光面414的入光面412,而光源420是配置于入光面412旁,且键盘本体430是配置于出光面414上。
承接上述,导光板410的出光面414可区分出第一出光区414a与第二出光区414b,其中第二出光区414b例如是相对于光源420所在的狭长区域,且第二出光区414b的位置是用于邻接其它暗色系的电子构件(如前述屏幕或本机的机壳)。此外,吸光材料层440是配置于导光板410的出光面414上,并位于第一出光区414a与第二出光区414b交界处,其中吸光材料层440例如是黑色油墨。
由于第二出光区414b为狭长形状,在部分区域被吸光材料层440遮盖后,导光板410中的部分光线在离开出光面414时会被吸光材料层440吸收,使得第二出光区414b的亮度降低。如此一来,第一出光区414a(亮区)、第二出光区414b(较不亮区)以及暗色系的电子构件便形成渐层效果,而不致使第一出光区414a与电子构件因为亮度对比过大而产生突兀的感觉。换句话说,藉由降低第二出光区414b的亮度而作为第一出光区414a与电子构件的缓冲,可降低发光键盘400与电子构件间的不协调感,进一步提升整体构件间的搭配效果。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吸光材料层更可覆盖第二出光区414b以进一步降低第二出光区414b的亮度,可视实际设计上的配置而定。此外,本创作并不限定吸光材料层440的厚度,举例来说,吸光材料层440的厚度也可呈梯度的方式而由第一出光区414a往第二出光区414b渐增,藉此以加强亮度由第一出光区414a往第二出光区414b渐减的效果,熟悉此项技艺这当可轻易理解。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光键盘400也可类似前述而再增设遮光层或反射点,于此便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是藉由在两个出光区交界处设置吸光材料层以增加两个出光区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此两个出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时,该实用新型更可避免交界处产生混色现象。以下将再另举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
图5A为依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光键盘的侧视剖面图,而图5B为图5A的发光键盘移除键盘本体的上视图,且图5C为图5B中发光键盘再移除光源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5A~5C,本实施例中发光键盘500包括导光板510、两组光源520a、520b、键盘本体530以及吸光材料层540,其中导光板510具有出光面514以及邻接出光面514的入光面512,而光源520a、520b是配置于入光面512旁,且键盘本体530是配置于出光面514上。此外,导光板510的出光面514可区分出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而吸光材料层540是配置于导光板510的出光面514上,并位于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交界处。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520a、520b可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以使键盘本体530中对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的区域可分别具有不同色彩的发光效果。导光板510中对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交界处的部分光线在离开出光面514时会被吸光材料层540吸收,藉此以降低混色现象的产生,并增加键盘本体530中对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区域的色彩对比。亦即若光源520a是发红光,而光源520b是发蓝光,则键盘本体530中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的区域将仅会分别呈现出高对比纯色的红光与蓝光,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的交界处亦不会出现混色的紫光。
在另一实施例中而如图5D所示,发光键盘500a更包括遮光层550,而遮光层550是配置于导光板510的出光面514与键盘本体530之间,其中遮光层540为部分印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而不同区域所透光的颜色也不相同。具体而言,遮光层550具有第一遮光区550a与第二遮光区550b,而第一遮光区540a与第二遮光区540b是分别对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其中光源520a、520b均是发白光,且第一遮光区550a与第二遮光区550b可分别让不同颜色的光线穿透,藉此使键盘本体530产生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类似前述,藉由吸光材料层540的设置,可有效降低导光板510中对应第一出光区514a与第二出光区514b交界处所产生的混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的形状与大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前述而设计出适当形状大小的出光区,并更可增设成三个以上的出光区,以组成更多样的变化。此外,可调整入光面的配置而在如图5E所示的发光键盘500b中,导光板510b可具有两个相对的入光面512a、512b,而光源520a、520b是分别配置于对应的入光面512a、512b旁。
综上所述,该发光键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一、藉由在贯孔的表面上配置不透光材料层,可避免光线由贯孔表面射出,藉以达到导光板均匀出光的效果。
二、藉由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特定区域配置吸光材料层,可提升出光面的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交界处的对比度。
三、在多个发光颜色的发光键盘中,吸光材料层的配置更可消除混光的产生。

Claims (10)

1.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与贯孔,而该入光面邻接该出光面;
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
键盘本体,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以及
不透光材料层,配置于该贯孔的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遮光层,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与该键盘本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为部分设置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更具有一底面与多个反射点,而该些反射点是配置于该底面上,且该底面与该出光面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不透光材料层为黑色油墨层或铝层。
6.一种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而该入光面邻接该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分为第一出光区与第二出光区;
光源,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入光面;
键盘本体,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以及
吸光材料层,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并位于该第一出光区与该第二出光区交界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遮光层,配置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与该键盘本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为部份印有遮光油墨的透光薄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更具有第一遮光区与第二遮光区,而该第一遮光区与该第二遮光区是分别对应该第一出光区与该第二出光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吸光材料层为油墨层。
CN2009201472127U 2009-03-30 2009-03-30 发光键盘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174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2127U CN201417429Y (zh) 2009-03-30 2009-03-30 发光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2127U CN201417429Y (zh) 2009-03-30 2009-03-30 发光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17429Y true CN201417429Y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9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721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17429Y (zh) 2009-03-30 2009-03-30 发光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17429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281A (zh) * 2010-08-06 2010-12-01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5425331A (zh) * 2015-09-01 2016-03-2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8766818A (zh) * 2017-09-29 2018-11-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CN109036928A (zh) * 2018-08-13 2018-12-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281A (zh) * 2010-08-06 2010-12-01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5425331A (zh) * 2015-09-01 2016-03-2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8766818A (zh) * 2017-09-29 2018-11-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的背光装置
CN109036928A (zh) * 2018-08-13 2018-12-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5165B2 (ja) 表示装置
JP4825164B2 (ja) 表示装置
CN201417429Y (zh) 发光键盘
KR101484466B1 (ko) 휘도 및 휘도의 균일도를 향상시킨 직하형 면광원 장치
WO2020103867A1 (zh) 发光机构及背光模块
JP2008226792A (ja) 面光源装置
CN209045104U (zh) 集成发光标识
CN210118661U (zh) 铺光画相框
TW202102384A (zh) 發光車標
JP2017091678A (ja) 面発光装置
JP2011090020A (ja) 内照式表示板
JP3064006B2 (ja) 面発光装置
JPH0412551Y2 (zh)
CN202613325U (zh) 一种高色彩饱和度的调光板及其所制作的照明装置
CN100492059C (zh) 背光模组
JP5950145B2 (ja) 内照式表示板
KR20200042167A (ko) 휘도 및 휘도의 균일도를 향상시킨 직하형 면광원 장치
CN200993710Y (zh) 液晶屏幕的背光模块光源改良结构
TWM312683U (en) Improvement structure of light source of backlight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9916653U (zh) 多图案的透光显示结构
JPH0412552Y2 (zh)
WO2024046480A1 (zh) 透光装饰结构
KR100906492B1 (ko) 면광원 조명장치
CN217209213U (zh) 充电器和用于状态指示的均光板
JP5045904B2 (ja) スロットマ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