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6530Y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06530Y CN201406530Y CN2009200391033U CN200920039103U CN201406530Y CN 201406530 Y CN201406530 Y CN 201406530Y CN 2009200391033 U CN2009200391033 U CN 2009200391033U CN 200920039103 U CN200920039103 U CN 200920039103U CN 201406530 Y CN201406530 Y CN 20140653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ring
- face
- lopping
- dial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角编织机构,有一三角底板,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设置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其中每一编织单元的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对应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优点是:行程减短,编织效率提高,三角底板长度可缩短,耗材少,制造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编织机,尤其涉及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背景技术
在编织粗线时,其编织机上的对应织针相对一般织针既大又长。因此,针板上针槽的间距比现有一般针板上针槽间距要大,所以称为粗针距。目前对应粗针距的三角编织机构,一般是根据现有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之前提出了名称为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的发明申请(申请号:200810124454.4),其中的三角编织机构结构如图7所示。每一编织单元有如下编织三角:设置在编织区域上部的移圈拦针三角44和移圈三角43;设在编织下部的成圈回针三角42、成圈三角47、集圈三角46;一对压针三角41对称置于成圈三角47的两侧;一对接圈三角48及起针三角45自内而外分别排列在集圈三角46的一侧。其中的集圈三角46、移圈三角43、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是活动地安装在三角底板71上的。集圈三角46是沿三角底板纵向上下可滑移地滑接在三角底板71上。集圈编织时,集圈三角46向上滑移至上位的集圈工作位置,集圈三角46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集圈轨迹见图8;翻针编织时,处于接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接圈三角46向下滑移至下位的接圈工作位置,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接圈轨迹见图9。而移圈三角43与成圈回针三角42及成圈三角47是沿垂直于三角底板面方向上下移动。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通过一杠杆机构与移圈三角43实现联动。翻针编织时,处于移圈一侧的三角底板上的移圈三角43高出三角板71的底面,此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则低于三角板71的底面。移圈三角43对挺针片1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移圈轨迹见图10。反之,成圈编织时,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高于三角板71的底面。成圈回针三角42和成圈三角47对挺针片60作用,其上针踵163、164的成圈轨迹见图11。不出针编织时,由于选针器100的导磁板111对挺针片电磁吸合面165作用,使挺针片160的后针踵163沉入针槽而不受三角的推抵,其不出针轨迹见图12。
如将上述结构的三角编织机构按一定比例放大,做成对应的粗针距三角编织机构,编织机构中的底板不但宽度加宽,长度也要相应加长,这势必使机头运行行程加长,由此就会降低编织效率。同时,编织机长度的加长又会增加耗材从而增大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并针对电磁选针的编织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可使底板长度减小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有一三角底板,其上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附设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每一编织单元至少包含如下走针面:移圈拦针面、移圈面、移圈回针面、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两移圈拦针面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设置在一移圈拦针三角上,两成圈回针面和两成圈面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的下部两侧,且成圈回针面置于成圈面的外侧,两压针面分别设置在对应成圈回针面的外侧并附设在压针三角上,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了成圈针道,其中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附设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摆动回针三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将对应针锺压入成圈针道,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
进一步的改进是,成圈面附设在一成圈起针三角上;或将上述成圈面分设成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并按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的上下位置关系将上述成圈起针三角分设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所包含的成圈脱圈面附设在成圈三角上,下部分所包含的起针面附设在起针三角上。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移圈起针面附设在压针三角上,第二移圈起针面附设在一移圈起针三角上,移圈稳针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移圈稳针面的一侧设有与之相交接的移圈压针斜面,该移圈压针斜面附设在移圈三角上并由外至内向上倾斜,使对应针锺在沿移圈稳针面移动的同时被向上推抵至移圈三角的上端面。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移圈三角与成圈三角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可滑动的接-集圈复合面,两所述复合面分别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下端且位于成圈回针面内侧并附设在一复合三角上,复合三角滑动连接在成圈起针三角或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复合三角滑移到上位为集圈面,滑动到下位为接圈面,形成由所述复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的集圈针道和由所述复合面和压针面组成的接圈针道。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面,该两压针斜面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在成圈面的内侧且集圈压针斜面置于接圈压针斜面的内上侧,所述两压针斜面附设在成圈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或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面分别附设在成圈三角和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摆动的移圈回针面,并将移圈面分成三部分分别设置在不同高度的压针三角、移圈起针三角和移圈三角这三个不同编织三角上,或设置在压针三角和移圈三角两个不同编织三角上。使第一移圈起针面处于压针面的外侧,在摆动回针三角转动到两侧位置时对应针锺被压入成圈针道,最终形成偏于编织单元中心一侧的移圈走针针道,由此产生这样的有益效果:移圈走针的起始点提前,使相应行程减短,三角底板的长度可相应縮短,提高了编织效率提高,减少耗材,降低制造成本。在此同时,三角机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即使在任意位置换向,也不会出现撞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编织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编织走针轨迹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成圈走针轨迹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圈走针轨迹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圈走针轨迹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圈走针轨迹图。
图7是现有一种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机构的结构简图。
图8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集圈走针轨迹图。
图9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接圈走针轨迹图。
图10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移圈走针轨迹图。
图11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成圈走针轨迹图。
图12是图7所示编织机构的不编织走针轨迹图。
图中,10三角底板,11编织单元,22移圈拦针三角,22a移圈拦针面,23移圈起针三角,23a第二移圈起针面,24成圈三角,24a成圈面,24a′成圈脱圈面,24b成圈回针面,24c成圈针道,24e集圈压针斜面,25压针三角,25a第一移圈起针面,25b压针面,26起针三角,26a接圈压针斜面,26b起针面,27移圈三角,27a移圈稳针面,27b移圈压针斜面,27g移圈三角上侧面,28摆动回针三角,28a摆动移圈回针面,29接-集圈复合三角,29a接-集圈复合面,41压针三角,42成圈回针三角,43移圈三角,44移圈拦针三角,45起针三角,46集圈三角,47成圈三角,48接圈三角,60挺针片,63后针踵,64前针踵,65电磁吸合面,70舌针,71三角底板,80针槽,100选针器,110选针压板,111导磁板,160挺针片,163后针踵,164前针踵,165电磁吸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的实施例以编织单元随机头左行、针床上每一针槽内的挺针片的63、64针踵相对三角机构右行为例来说明。
对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三角编织机构,主要由三角底板10和编织三角组成。三角底板上设有两个编织单元11,每一编织单元11设有用于推动针锺使织针上下运动的走针面,如:移圈拦针面22a、第二移圈起针面23a、摆动移圈回针面28a、成圈面24a、起针面26b、移圈稳针面27a、成圈回针面24b、压针面25b,第一移圈起针面25a和接-集圈复合面29a。上述的走针面垂直于三角底板面,置于编织单元11内的不同位置,并分别附设在对应编织三角上,对应走针面组成不同的走针针道。
两移圈拦针面22a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附设在一移圈拦针三角22上;第二移圈起针面23a置于对应一侧的移圈拦针面22a的内侧并设置在移圈起针三角23上;两摆动移圈回针面28a相交于前端并设置在一摆动回针三角28上,摆动回针三角28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22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上,两摆动移圈回针面28a对称于转动中心。
两成圈面24a和两成圈回针面24b由内至外向上倾斜地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下部,成圈回针面24b设置在成圈面24a的外侧。成圈面24a附设在成圈三角24上。成圈面24a和成圈回针面24b形成了三角形的成圈固定针道24c。
成圈面24a按织针编织过程实际可分为两部分,成圈面下部的是在成圈的起针阶段起作用为起针面26b,上部的是在成圈的脱圈阶段起作用为成圈脱圈面24a′(或也称为成圈面)。如设置成整体的成圈面24a,则该成圈面设置在一成圈起针三角上,该成圈起针三角为一三角形状。如将该成圈起针三角按上述成圈过程的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包含成圈脱圈面24a′设置在成圈三角24上,下部的起针面26b设置在呈梯形状的起针三角26上。
两移圈稳针面27a分别设置在对应侧成圈回针面24b的上端,并分别附设在对应侧的移圈三角27上,移圈三角27对称置于成圈回针面24b的上端。
两压针面25b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成圈面外侧,第一移圈起针面25a设置在对应侧的压针面外侧并与压针面共同附设在压针三角25上,压针三角25可沿图中箭头方向在底板上滑动。
两复合面29a由外至内向上倾斜地对称设置在上述成圈面或起针面26b的内侧,并附设在置于编织单元中心下端部的一接-集圈复合三角29的对称两侧。该复合三角29滑动连接在成圈起针三角或起针三角26的上侧面上,复合三角29滑移到上位复合面29a起集圈作用为集圈面,滑动到下位复合面29a起接圈作用为接圈面。
针道一般为槽形,针锺从一针道进入另一针道时,需要一斜面引渡,该斜面就是压针斜面,本实用新型根据设置的针道设有移圈压针斜面27b、接圈压针斜面26a和集圈压针斜面24e。移圈压针斜面27b附设在移圈三角27呈收缩状上端的左右两侧,由外至内向上倾斜,处于移圈稳针面的一侧设并与之相交接。接圈压针斜面26a和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在成圈面的内侧,集圈压针斜面24e位于接圈压针斜面26a的内上侧。如成圈面为一整体面,则上述两压针斜面附设在成圈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如成圈面划分成两部分,则集圈压针斜面24e附设在成圈三角24的上侧面上,接圈压针斜面26a附设在起针三角26的上侧面上。
图1所示的三角编织机构采用如图2左侧所示由舌针70和挺针片60组成的织针组合。并采用电磁选针,电磁选针器100连接在三角底板的下方。
编织三角通过推抵挺针片60的后针踵63或前针踵64使对应的舌针70进行编织活动。
编织时,三角编织机构随编织机机头在针床上往复运动。在每一行编织初始,电磁选针器中的选针压板110将下压针槽内的挺针片60,使挺针片后端的电磁吸合面65向左转动被选针器上导磁板111吸住,挺针片产生弹性变形,其后针踵63沉入针槽内。在电磁选针器100运行到选针位I(第一选针位)时,如对应针槽内的舌针70不参与编织,导磁板111将继续吸住其对应的挺针片60,使其后针踵63不露在针槽80外受不到编织三角的推抵而处于不编织状态,对应的针踵轨迹请参见图2。如该针槽内的舌针70参与编织,选针器100使导磁板111不再吸住挺针片的电磁吸合面65,挺针片60脱开导磁板111其后部向上弹出,前、后针踵全都露出针槽80,就可进行成圈编织、翻针编织和集圈编织。
进行成圈编织时,挺针片后针踵63先受到起针三角26上的起针面26b推抵接进入成圈针道24c,受到成圈三角24上的成圈面24a继续向上推抵直至成圈三角的上端。在针踵63触接到成圈回针面24b后,受到该面向下的推抵,接着受到压针三角25上的压针面25b的继续向下推抵,直至压针三角下端,完成成圈编织,形成由成圈脱圈面24a、成圈回针面24b和压针面25b组成的成圈针道,其挺针片60的前、后针踵轨迹见图3。
进行翻针编织时:
移圈编织一侧,其对应三角底板10上的一侧压针三角25下移,摆动回针三角28转动到右侧位置。挺针片后针踵63先受到压针三角上的第一移圈起针面25a向上推抵,在挺针片前针踵64触接到左侧移圈起针三角23的第二移圈起针面23a后被其继续向上推抵,其后挺针片后针踵63碰到到移圈三角上移圈稳针面27a的推抵,由该面通过推抵后针踵63使挺针片60继续向上运动直至移圈稳针面27a的上端。随着机头的运行,挺针片60沿移圈稳针面移动的同时被移圈压针斜面27b向上推抵直至移圈三角的上侧面27g,继续右行前针踵64触接到摆动回针三角28上的一侧摆动移圈回针面28a时,受到该面的向下推抵。此时后针踵63通过移圈压针斜面27b进入移圈三角27的上侧面27g后滑入成圈针道24c。后针踵63相继受到成圈回针面24b和压针面25b的推抵,直至后针踵63在压针三角的下端,完成移圈编织。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25a、第二移圈起针面23a、移圈稳针面27a、摆动移圈回针面28a和成圈回针面24b组成的一偏于编织单元中心一侧的单肩式移圈针道,其挺针片60的前、后针踵轨迹见图4。
本实用新型移圈针道与现有技中对称于编织单元中心的双肩式走针轨迹(图10所示)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移圈走针轨迹的起始点A显然早于图10所示的起始点B。由此可减少相对于编织粗线的较大舌针在移圈编织的总行程量,从而提高编织效率,缩短三角底板的长度,减少耗材。
接圈编织一侧,对应三角底板10上的复合三角29下移,左、右侧压针三角25上移。挺针片60的后针踵63受到复合三面29a的向上推抵,后针踵63移动到复合三角29的上端,并由起针三角26上的接圈压针斜面26a移至起针三角26的上端面,接着受到压针三角上压针面25b的推抵,直至后针踵63在压针三角的下端,完成接圈编织,形成由所述复合面29a和压针面25b组成的接圈针道,其挺针片60的前、后针踵轨迹见图5。
进行集圈编织时,三角底板10上的复合三角29上移,左、右侧压针三角25分别上移和下移。挺针片60的后针踵63受到复合三角29的向上推抵,在后针踵63移动到复合三角29的上端,并通过成圈三角24上的集圈压针斜面24e移至成圈三角24的上侧面,在触接到成圈回针面24b后受到该面的向下推抵,接着受到压针三角上压针面25b的向下推抵,直至后针踵63在压针三角的下端,完成集圈编织,形成由复合面29a、成圈回针面24b和压针面25b组成的集圈针道,其挺针片60的前、后针踵轨迹见图6。
Claims (7)
1.一种三角编织机构,有一三角底板,其上至少设有一个编织单元,编织单元上设有若干走针面,走针面设置在对应的编织三角上,每一编织单元至少包含如下走针面:移圈拦针面、移圈面、移圈回针面、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两移圈拦针面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的上部两侧并分别设置在一移圈拦针三角上,两成圈回针面和两成圈面对称设置在编织单元中心的下部两侧,且成圈回针面置于成圈面的外侧,两压针面分别设置在对应成圈回针面的外侧并设置在压针三角上,成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了成圈针道,其特征在于移圈面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和移圈稳针面组成,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面外侧,第二移圈起针面置于移圈拦针面内侧,移圈稳针面置于成圈回针面的上端外侧;移圈回针面由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两摆动移圈回针面设置在一摆动回针三角上,摆动回针三角可转动地设置在两移圈拦针三角之间的编织单元中心上,在其转动到一侧时,将对应针锺压入成圈针道,形成由第一移圈起针面、第二移圈起针面、移圈稳针面、摆动移圈回针面和成圈回针面组成的移圈针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成圈面设置在一成圈起针三角上;或将上述成圈面分设成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并按成圈脱圈面和起针面的上下位置关系将上述成圈起针三角分设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所包含的成圈脱圈面设置在成圈三角上,下部分所包含的起针面设置在起针三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移圈起针面设置在压针三角上,第二移圈起针面设置在一移圈起针三角上,移圈稳针面设置在移圈三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移圈稳针面的一侧设有与之相交接的移圈压针斜面,该移圈压针斜面设置在移圈三角上并由外至内向上倾斜,使对应针锺在沿移圈稳针面移动的同时被向上推抵至移圈三角的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圈三角与成圈三角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可滑动的接-集圈复合面,两所述复合面分别对称置于编织单元中心下端且位于成圈回针面内侧并设置在一复合三角上,复合三角滑动连接在成圈起针三角或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复合三角滑移到上位为集圈面,滑动到下位为接圈面,形成由所述复合面、成圈回针面和压针面组成的集圈针道和由所述复合面和压针面组成的接圈针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的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编织单元上还设有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面,该两压针斜面由内至外向上倾斜,设置在成圈面的内侧且集圈压针斜面置于接圈压针斜面的内上侧,所述两压针斜面设置在成圈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或集圈压针斜面和接圈压针斜面分别设置在成圈三角和起针三角的上侧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0391033U CN201406530Y (zh) | 2009-04-29 | 2009-04-29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0391033U CN201406530Y (zh) | 2009-04-29 | 2009-04-29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06530Y true CN201406530Y (zh) | 2010-02-17 |
Family
ID=4167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03910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06530Y (zh) | 2009-04-29 | 2009-04-29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06530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2206B (zh) * | 2009-04-29 | 2011-04-06 | 冯加林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
2009
- 2009-04-29 CN CN2009200391033U patent/CN20140653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2206B (zh) * | 2009-04-29 | 2011-04-06 | 冯加林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06529Y (zh) | 三角编织机构 | |
CN101532206B (zh)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
CN201268765Y (zh) | 单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 |
CN1793467B (zh) | 一种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及其走针轨迹形成方法 | |
US9834871B2 (en) |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 |
CN101532207B (zh) | 三角编织机构 | |
CN201268764Y (zh) | 三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 |
CN101985789B (zh) | 一种全自动电脑横机三角底板 | |
CN201406530Y (zh) | 一种三角编织机构 | |
CN201276637Y (zh) |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201883252U (zh) | 新型全自动电脑横机三角底板 | |
CN102817173B (zh) |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 | |
CN102277682B (zh) |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 | |
CN102121166B (zh) |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 |
CN101368315A (zh) | 具有一个编织和移圈系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三角机构 | |
CN201212089Y (zh) | 一种经济型电脑横编织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 |
CN105671772A (zh) | 一种电机式三角底板 | |
CN203295765U (zh) |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 | |
CN2673900Y (zh) | 针织横机 | |
CN103409925A (zh) | 一种全自动电脑多功能横机三角底板 | |
CN201224820Y (zh) | 一种采用电磁选针的三角编织控制系统 | |
CN102965832A (zh) | 电脑横机的编织控制机构 | |
CN103088535A (zh) | 一种电脑横机三针道及双向移圈技术的编制控制机构 | |
CN202519433U (zh) | 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 | |
CN202090145U (zh) | 适应于织针、弹性针脚和推针脚组合的三角编织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