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7008Y -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7008Y
CN201387008Y CN200920126953U CN200920126953U CN201387008Y CN 201387008 Y CN201387008 Y CN 201387008Y CN 200920126953 U CN200920126953 U CN 200920126953U CN 200920126953 U CN200920126953 U CN 200920126953U CN 201387008 Y CN201387008 Y CN 20138700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al gas
spray orifice
precombustion chamb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26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瑞海
张昭贵
钟星立
杨勇
王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S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26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8700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700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700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包括预燃室,在预燃室的外壁上设置有空气引入管和煤气引入管,空气引入管与设置在预燃室壁内的空气环道相连通,煤气引入管与设置在燃烧室壁内的煤气环道相连通;所述煤气环道通过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内腔相连通,在煤气喷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燃室内腔相通的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所述空气环道和空气引入管均为一个,所述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均与空气环道相连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空气和煤气混合效率高,燃烧时火焰长度短、火焰截面积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燃烧装置,特别是一种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黑色冶金领域中所采用的热风炉是引进的俄罗斯卡卢金型顶燃式热风炉,设计者在设计该热风炉的时候,为避免在燃烧室墙面因旋流流场形成的层流附面层是煤气,从而造成该部分煤气燃烧不尽问题的出现,设计者就将其中的煤气环道置于空气环道之上,为此,这样的设计就决定了它的流场的主要特征:在预燃室内,“上层是煤气,下层是空气”;而在燃烧室入口处,由预燃室所形成的空气和煤气的混合旋流是“外层为空气,中心为煤气”,这样的混合旋流为单混合面旋流。这种旋流结构,就造成如下的不足:1.拱顶空间充满的煤气,在燃烧期终点时无法完全燃烧,需在换炉时用氮气吹扫,既存在安全隐患,又降低了煤气的燃烧率;2.该单混合面旋流,造成空煤气混合时间长,亦即燃烧火焰长。
在CN200955735Y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旋流式顶燃热风炉燃烧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它是通过在卡卢金型顶燃式热风炉的煤气环道上方增加一层空气环道,形成三层环道的砌体结构,这使得:在预燃室内,“上层是空气,中间是煤气,下层是空气”;在燃烧室入口处,由预燃室所形成的空煤气混合旋流是“外层为空气、中间为煤气、中心为空气”,是双混合面旋流。这种旋流流场的结构,在燃烧期终点时,拱顶空间充满的是空气,避免了上述的第1个问题;同时,“外层为空气、中间为煤气、中心为空气”的双混合面旋流流场,可加快空煤气的混合速度、缩短燃烧火焰长度,弥补了上述的第2个问题。但是,该专利的三层环道砌体结构,是将空气环道分置两层,这也造成以下两个结果:1.预燃室显著增高,不仅提高了投资成本,更多的环道和隔断层也使砌体稳定性被削弱,容易出现掉砖、窜风等问题,影响使用寿命;2.空气引入管道以及相应阀门的增加,提高了建设和维护成本,也使操作过程更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砌体稳定性强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预燃室,在预燃室的外壁上设置有空气引入管和煤气引入管,空气引入管与设置在预燃室壁内的空气环道相连通,煤气引入管与设置在燃烧室壁内的煤气环道相连通;所述煤气环道通过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内腔相连通,在煤气喷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燃室内腔相通的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所述空气环道和空气引入管均为一个,所述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均与空气环道相连通。
所述空气引入管和空气环道位于煤气引入管和煤气环道上方,空气下喷孔通过空气纵向通道与空气环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纵向通道的一端与空气下喷孔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与空气环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在燃烧过程中,空气经空气引入管进入到空气环道,煤气经煤气引入管进入到煤气环道,进入到空气环道内的空气经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分别喷入到预燃室内形成旋流,进入到煤气环道内的煤气经煤气喷孔喷入到预燃室内形成旋流;此时,一部分空气从空气上喷孔进入预燃室后形成旋流,一方面向上发展占据炉顶空间,避免了燃烧结束后该区域存在残余煤气的可能,另一方面向下发展直接与煤气喷孔流出的同旋向煤气相遇;两股旋流相遇后,煤气以较大的动量将空气挤压至中心区域,减小了中心负压区范围,使得气体在径向上分布均匀化;此时,空煤气接触面开始发生混合,此处即为点火区。之后,煤气带动空气继续下行,至空气下喷孔区域时被以相同旋向流出的空气所包围,形成第二个空煤气接触面;由于空气动量较小,因此不会发生明显的挤压现象,但混合速度加快,火焰开始迅速发展。
在预燃室内形成的内外层为空气、中间层为煤气的旋流在喉口段和燃烧室继续发展,不仅促使气体在周向上得到均匀分配,更加快了空煤气的混合和燃烧速度。同时,旋流中心产生的回流使火焰尖端被压扁为圆盘状,径向分布得到改善;在气体流速和更新较慢的壁面附面层和中心气流核均为空气,也确保了煤气的充分燃烧,降低了空气过剩系数。由此,也就实现了安全稳定的大功率短焰燃烧。
空气上喷孔喷出的空气在下行过程中被从煤气喷孔喷出的煤气挤压到预燃室中心区,其混合后又继续下行时又被空气下喷孔喷出的空气所包围,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空气和煤气混合面,在燃烧时,中心燃烧的产物会因体积膨胀挤压外侧的燃烧面,使得火焰燃烧的横截面增大,这有利燃烧器表面温度趋于一致。
所述空气引入管和空气环道位于煤气引入管和煤气环道下方,空气上喷孔通过空气纵向通道与空气环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纵向通道的一端与空气上喷孔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与空气环道连通。
工作原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通过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喷出的空气在喷出时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加快混合速度,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10°~45°;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0°~45°。
为了使通过煤气喷孔喷出的煤气在喷出时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加快混合速度,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0°~45°;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0°~45°。
为了促进煤气和空气的混合速度,使得煤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所述煤气喷孔为1~3排;所述空气上喷孔为1~2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采用一个空气环道和一个空气引入管,降低了预燃室的高度,增强了砌体的稳定性,并且还降低了建设和维修成本,也使操作过程更简单;
2.由于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10°~45°,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横截面的夹角为0°~45°因此,
使得由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喷出的空气能够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使其空气与煤气的混合速度提高;
3.由于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和横截面的夹角均为0°~45°,因此,使得由煤气喷孔喷出的煤气能够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使其煤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提高;
4.由于所述煤气喷孔为1~3排,所述空气上喷孔为1~2排,因此,就会使得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更好,使其燃烧效率提高。
总之,采用本燃烧器,能够使得空气和煤气混合效率高,燃烧时缩短火焰长度短,增大火焰截面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5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6为图1中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4、5、6所示,一种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包括预燃室1,在预燃室1的外壁上设置有空气引入管2和煤气引入管3,空气引入管2与设置在预燃室1壁内的空气环道4相连通,煤气引入管3与设置在燃烧室1壁内的煤气环道5相连通;所述煤气环道5通过煤气喷孔7与预燃室1内腔相连通,在煤气喷孔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燃室1内腔相通的空气上喷孔6和空气下喷孔8,所述空气环道4和空气引入管2均为一个,所述空气上喷孔6和空气下喷孔8均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所述空气引入管2和空气环道4位于煤气引入管3和煤气环道5上方,空气下喷孔8通过空气纵向通道9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所述空气纵向通道的一端与空气下喷孔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与空气环道连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空气纵向通道9与煤气环道5之间发生干涉。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空气引入管2和空气环道4位于煤气引入管3和煤气环道5下方,空气上喷孔8通过空气纵向通道9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所述空气纵向通道9的一端与空气上喷孔6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10与空气环道4连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空气纵向通道9与煤气环道5之间发生干涉。
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10°~45°;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0°~45°。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通过空气上喷孔和空气下喷孔喷出的空气在喷出时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加快混合速度。
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0°~45°;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0°~45°。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通过煤气喷孔喷出的煤气在喷出时形成适当强度的旋流流场,加快混合速度。
所述煤气喷孔为1~3排;所述空气上喷孔为1~2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煤气和空气的混合速度,使得煤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均匀。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相同,所不同之处为: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1°;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1°。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1°;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1°。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相同,所不同之处为: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20°;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20°。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20°;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20°。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相同,所不同之处为: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30°;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30°。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30°;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30°。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相同,所不同之处为: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均为45°;所述空气上喷孔和/或空气下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45°。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半径的夹角为45°;所述煤气喷孔与预燃室的横截面的夹角为45°。

Claims (10)

1.一种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包括预燃室(1),在预燃室(1)的外壁上设置有空气引入管(2)和煤气引入管(3),空气引入管(2)与设置在预燃室(1)壁内的空气环道(4)相连通,煤气引入管(3)与设置在燃烧室(1)壁内的煤气环道(5)相连通;所述煤气环道(5)通过煤气喷孔(7)与预燃室(1)内腔相连通,在煤气喷孔(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预燃室(1)内腔相通的空气上喷孔(6)和空气下喷孔(8),其特征是:所述空气环道(4)和空气引入管(2)均为一个,所述空气上喷孔(6)和空气下喷孔(8)均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引入管(2)和空气环道(4)位于煤气引入管(3)和煤气环道(5)上方,空气下喷孔(8)通过空气纵向通道(9)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纵向通道(9)的一端与空气下喷孔(8)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10)与空气环道(4)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引入管(2)和空气环道(4)位于煤气引入管(3)和煤气环道(5)下方,空气上喷孔(8)通过空气纵向通道(9)与空气环道(4)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纵向通道(9)的一端与空气上喷孔(6)连通,另一端通过横向通道(10)与空气环道(4)连通。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上喷孔(6)和/或空气下喷孔(8)与预燃室(1)半径的夹角均为10°~4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空气上喷孔(6)和/或空气下喷孔(8)与预燃室(1)的横截面的夹角均为0°~4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煤气喷孔(7)与预燃室(1)半径的夹角为0°~4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煤气喷孔(7)与预燃室(1)的横截面的夹角为0°~45°。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煤气喷孔(7)为1~3排;所述空气上喷孔(6)为1~2排。
CN200920126953U 2009-04-09 2009-04-09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700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6953U CN201387008Y (zh) 2009-04-09 2009-04-09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26953U CN201387008Y (zh) 2009-04-09 2009-04-09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7008Y true CN201387008Y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269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7008Y (zh) 2009-04-09 2009-04-09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87008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180B (zh) * 2009-04-09 2013-03-27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KR20180008814A (ko) * 2017-08-16 2018-01-24 엠씨씨 캐피탈 엔지니어링 앤드 리서치 인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상부 연소식 열풍로 버너
WO2018082001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顶燃热风炉
CN111961780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顶燃式热风炉NOx生成量的改进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180B (zh) * 2009-04-09 2013-03-27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WO2018082001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郑州安耐克实业有限公司 新型顶燃热风炉
RU193758U1 (ru) * 2016-11-04 2019-11-13 Чжэнчжоу Аннек Индастриал Ко., Лтд Воздух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с расположенной вверху камерой горения новой модели
KR20180008814A (ko) * 2017-08-16 2018-01-24 엠씨씨 캐피탈 엔지니어링 앤드 리서치 인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상부 연소식 열풍로 버너
KR102089011B1 (ko) 2017-08-16 2020-03-13 엠씨씨 캐피탈 엔지니어링 앤드 리서치 인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상부 연소식 열풍로 버너
CN111961780A (zh) * 2020-08-31 2020-11-20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顶燃式热风炉NOx生成量的改进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5849B (zh) 分级富氧无焰燃烧燃气烧嘴及其控制方法
CN201387008Y (zh)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CN108603660B (zh) 新型顶燃热风炉
CN209495326U (zh) 一种双空气入口旋流喷射燃烧器的顶燃式热风炉
CN205664377U (zh) 一种烧嘴
CN107606613A (zh) 燃气空气精确分级内置烟气再循环的低氮旋流燃气燃烧器
CN103175398B (zh) 一种燃重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预分解系统
CN101520180B (zh) 顶燃式热风炉陶瓷燃烧器
CN107355786A (zh) 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
CN203147763U (zh) 多级燃料扁平附墙火焰低nox气体燃烧器
CN204434564U (zh) 一种气化烧嘴和气化炉
CN100430649C (zh)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CN205939146U (zh) 一种新型低NOx燃气燃烧器
CN104634101A (zh) 一种同向旋浮熔炼方法、喷嘴和冶金设备
CN201772458U (zh) 一种环道旋流上喷多孔蓄热体预混预热燃烧器
CN204084375U (zh) 分级富氧无焰燃烧燃气烧嘴
CN204080004U (zh) 一种双流场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CN2787675Y (zh) 顶燃式热风炉
CN107559826A (zh) 一种悬浮焙烧炉分级燃烧系统及其应用
CN103333978B (zh) 锥柱复合型拱顶结构顶燃式热风炉
CN1858492A (zh) 多火孔无焰陶瓷燃烧器
CN105889930B (zh) 一种烧嘴及其制造方法
CN216891060U (zh) 一种双环道旋流柱流低氮顶燃式热风炉
CN204084373U (zh) 多孔陶瓷燃烧器
CN201306714Y (zh) 一种工业炉窑用反吹式外预混高速均流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0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