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4404Y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4404Y
CN201374404Y CN200920007535U CN200920007535U CN201374404Y CN 201374404 Y CN201374404 Y CN 201374404Y CN 200920007535 U CN200920007535 U CN 200920007535U CN 200920007535 U CN200920007535 U CN 200920007535U CN 201374404 Y CN201374404 Y CN 2013744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hip
power connector
connector
conductive contac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07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照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lteff energy systems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Energy Systems Noth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Energy Systems Noth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Energy Systems Noth America Inc
Priority to CN200920007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440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44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44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与匹配的连接器或PCB金手指一起使用,利用两个连接器的彼此导电接触片的对插搭接实现电流的导通,包括绝缘外壳、固定于绝缘外壳内的导电接触片。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若干腔体,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功能的导电接触片位于不同的腔体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具有扩展性,在符合安规要求、EMC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交直流需要和实现信号合一的电源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满足交直流需要和实现信号合一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源行业发展过程中,电源模块体积越来越小,功率密度不断提高。传统的螺钉安装方式的连接器因为是用户接口界面为连接器和母排,体积庞大,操作不便,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电源行业的需求。现在已经逐渐过渡到使用印刷电路板(PCB)结合板上连接器的方式来实现模块的输入输出及信号的连接。
在现有的电源技术中,增大电接触面积,增大连接器的电流密度,一直是减小连接器体积努力的方向。业界也已经存在不少类似的板上连接器,采用面接触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线接触和点接触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尚没有可以满足交直流及信号合一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定扩展性,能够满足交直流需要和实现信号合一的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安规要求、EMC要求的多功能合一的电源连接器。
实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连接器,与匹配的连接器或PCB金手指一起使用,利用两个连接器的彼此导电接触片的对插搭接实现电流的导通,包括绝缘外壳、固定于绝缘外壳内的导电接触片。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若干腔体,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功能的导电接触片位于不同的腔体中。
优选的,所述导电接触片包括交流接触片、直流接触片,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交流接触片腔体和至少一直流接触片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PE接触片,所述连接器还包括PE接触片腔体,所述PE接触片腔体紧靠交流接触片腔体。
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信号接触片。作为信号接触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信号接触片合并在直流片腔体内。
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信号接触片。作为信号接触片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信号接触片腔体。
所述连接器的绝缘外壳具有减小连接器对插时应力的导向位。
优选的,较大功率的导电接触片前端搭接部分为锯齿状。
所述导电接触片通过弹性扣固定在对应接触片的腔体内。
或者,所述导电接触片采用快插端子,并与电缆直接连接。
电缆快插端子时,在插片上设定绝缘突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技术方案,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若干腔体,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功能的导电接触片位于不同的腔体中,满足交直流需要和实现信号合一;2)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通过绝缘外壳及其内部的结构可向连接器两侧延伸,通过对接触片数量的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环境下,电路回路数量的要求,并通过增加接触片数量、宽度以达到增大连接器电流的目的;3)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设计了相应的导向位结构,可减小连接器对插时的应力,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4)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通过特殊的管脚设计和布置,使连接器能够满足安规对于不同电路的安规要求,并保证PCB焊接后其焊盘依然能够满足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管脚分布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导电芯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快插端子绝缘隔离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快插端子另一绝缘隔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为板-板连接器,通过与匹配的连接器或PCB金手指一起使用,利用两个连接器的彼此导电接触片的对插搭接实现电流的导通。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10、固定于绝缘外壳内的导电接触片。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若干腔体,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功能的导电接触片位于不同的腔体中。
具体来说,所述导电接触片包括交流接触片3、直流接触片2、PE接触片和信号接触片。所述连接器1的绝缘外壳10内形成有至少一交流接触片腔体和至少一直流接触片腔体。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交流接触片腔体和一个直流接触片腔体。
本发明的电源连接器为交直流及信号合一的电源连接器,需要满足相应的安规要求和防护的要求。所述电源连接器通过调整不同的接触片间距的方法,达到不同电压等级和功能的电路对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绝缘穿透距离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功能接触片(管脚)的排布,使连接器在PCB上时能最好的处理EMC问题和安规问题。
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将较低电压的直流接触片2和较高电压的交流接触片3分布在两个独立的腔体内。如果信号部分的电路所需管脚不多,亦即信号接触片少,则可以合并于直流腔体内。当信号接触片的管脚较多时可以独立出一个信号接触片腔体,形成一共有3个独立腔体的电源连接器,功能区分明确的连接器1。
连接器设计一个导向位4,通过与匹配的连接器配合,减小对插的误差并有效的减小对插时的应力,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各个接触片的大小由其需要的电流容量决定的。
为了保证PCB焊接时的定位,并减小连接器在对插的过程中的应力,在连接器的焊接面上设置两到三个定位销(根据连接器的长度决定),定位销通过特殊设计卡进PCB的预留孔里。定位销在连接器对插时需分担一定应力。
为保证产品的EMC性能,一般相类似的或电位差不大的电路布置于相邻的位置。因此本连接器各功能导电接触片(引脚)基本分为直流接触片2、信号接触片和交流接触片3三部分。
对于直流接触2片及信号接触片一般要求为功能绝缘,因此彼此之间只需较小的间距即可满足。对于交流接触片3对直流接触片2需要满足加强绝缘要求,交流接触片3对地、交流接触片3对外壳需满足基本绝缘需要有较大的间距。这样合理布置不同电路引脚的位置,从而实现电源连接器的小型化。一般的布局方案是:直流接触片2、信号接触片、PE接触片和交流接触片3或完全相反。有时为了便于PCB的布局,会将PE接触片放置在交流接触片的外侧。
为了保证连接器在PCB焊接时的工艺性,并使彼此焊盘之间不连锡,各导电接触片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连接器的设计应尽可能保证最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器的通流能力,并且导电接触片的设计应能有效防止脱落。需要对导电接触片的设计作出处理。
请参考图3,为导电芯的结构图,所述导电接触片就形成在各功能导电芯上。导电芯的一侧形成导电接触端5。导电芯的两侧设置有弹性扣6,所述弹性扣6为导电芯在腔体内的防脱落装置,利用弹性扣6本身的弹性卡接于腔体内;导电芯的焊接部分即连接器的引脚7,通过搭接导体的布置满足相邻接触片的间距要求,在焊接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切除部分导体使焊脚间距合理化,同时尽可能的使用较多的导体以满足连接器散热和降低阻抗的需要。同时所述导电芯的导电接触端5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长度。
请参考图4和图5,为了便于PCB布板,减小安规规避所占用的空间,各导电接触片可以以快插端子的方式伸出插座,直接与带有平行端子的电缆进行连接。当以此种方式实现时,快插端子的上方、下方或四周根据需要可以伸出绝缘的外沿,隔离平行端子与上方、下方、侧面PCB等相邻电路,以满足安规要求,同时有效降低连接器的高度尺寸。
所有PCB焊接的引脚可以改变成为快插端子,从而实现PCB连接器到电缆连接器的转变。
考虑到快插端子可能与PCB电路的距离不能满足安规要求的间距,在快插端子处设置如图4或者图5所示的绝缘隔离。绝缘隔离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由腔体44包围的绝缘隔离42,也可以是仅在PCB的焊接面伸出一块绝缘平板46达到隔离电缆和PCB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与匹配的连接器或PCB金手指一起使用,利用两个连接器的彼此导电接触片的对插搭接实现电流的导通,包括绝缘外壳、固定于绝缘外壳内的导电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若干腔体,不同电压等级或不同功能的导电接触片位于不同的腔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包括交流接触片、直流接触片,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交流接触片腔体和至少一直流接触片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PE接触片,所述连接器还包括PE接触片腔体,所述PE接触片腔体紧靠交流接触片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信号接触片,所述信号接触片合并在直流接触片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还包括信号接触片,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信号接触片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绝缘外壳具有减小连接器对插时应力的导向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较大功率的导电接触片前端搭接部分为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通过弹性扣固定在对应接触片的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片采用快插端子,并与电缆直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缆快插端子时,在插片上设定绝缘突出。
CN200920007535U 2009-02-27 2009-02-27 电源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7440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7535U CN201374404Y (zh) 2009-02-27 2009-02-27 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07535U CN201374404Y (zh) 2009-02-27 2009-02-27 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4404Y true CN201374404Y (zh) 2009-12-30

Family

ID=41500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075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74404Y (zh) 2009-02-27 2009-02-27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440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636A (zh) * 2012-07-16 2012-10-2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连接器插头结构
CN103178385A (zh) * 2011-12-21 2013-06-26 莫列斯公司 滑接式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385A (zh) * 2011-12-21 2013-06-26 莫列斯公司 滑接式连接器
CN103178385B (zh) * 2011-12-21 2015-05-20 莫列斯公司 滑接式连接器
CN102751636A (zh) * 2012-07-16 2012-10-24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连接器插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308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374404Y (zh) 电源连接器
WO2008083166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pin
CN201478503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13425379U (zh) 一种新型pci-e4.0或5.0版本显卡延长转接线
CN202940401U (zh) 一种三通电连接器
CN203015291U (zh) 一种电路板
CN204045775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微型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组合
CN204856305U (zh) 便于自动化组装的笔记本电脑接口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CN20545259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1797087U (zh) 电连接器
TWM509410U (zh) 高頻訊號及電流傳輸組合件
CN201252263Y (zh) 电连接器
CN201274355Y (zh) 带转接电路的连接器装置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8770155U (zh) Led显示模组及其电源信号共用插接件
CN20609891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载体
CN220915674U (zh) 一种封装器件
CN218735227U (zh) 一种电池充电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852798U (zh) 一种充电器电路板的高效堆叠结构
CN202738338U (zh) 用于电力仪表内部的电路板模块
CN112117610A (zh) 一种多路正负输出用叠层母排
CN201345562Y (zh) 备援式电力系统输出架构
CN215186485U (zh) 一种高压小体积acdc电源模块
CN214848426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510, Kansas Avenue, lureen, Ohio, USA

Patentee after: Walteff energy systems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of Ohio city F Lorain Street No. 1122

Patentee befor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