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2568Y -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2568Y
CN201352568Y CNU2008201904605U CN200820190460U CN201352568Y CN 201352568 Y CN201352568 Y CN 201352568Y CN U2008201904605 U CNU2008201904605 U CN U2008201904605U CN 200820190460 U CN200820190460 U CN 200820190460U CN 201352568 Y CN201352568 Y CN 20135256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ver
hole
pole
pole ho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904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坚
刘克宇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TE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TE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TE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INTE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904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256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256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256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特别是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个正极端极柱孔、一个负极端极柱孔,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在电池盖顶面上呈不对称分布。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非对称端极柱孔设计,反极情况下电池就不能正常装配,也就消除了电池反极隐患,从而避免因反极而对电池及其它设备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反极带来的返工情况,减少返工产生的人力和物力等的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特别是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技术背景
目前,所有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由于其结构原因,端极柱都是采用对称设计,因此电池盖的极柱孔也采取对称设计。这种对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工艺缺陷。
下面以6V铅酸蓄电池电池(6V铅酸蓄电池电池极群数量为6/2=3;nV铅酸蓄电池电池的极群数为n/2)为例,简要说明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的基本结构:
6V铅酸蓄电池电池极群数为3;当铅酸蓄电池极群数为奇数时,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的端极柱一般不能设计在铅酸蓄电池长边或短边的同一侧,相应地,电池盖上的正、负极端极柱孔1也不能设计在电池盖长边或短边的同一侧,而是对称分布在电池盖顶面的对角;当端极柱对称时,极群装配好后,电池盖以正确极性或是旋转180°后均可以正常装配;但是电池盖旋转180°后,此时电池盖极性标识与极群极性已经相反(即反极)。反极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并在实际使用和测试时会严重损坏电池及其它设备,是绝对不允许的。
2V铅酸蓄电池电池极群数为1,2V铅酸蓄电池电池电池盖上具有一个正极端极柱孔、一个负极端极柱孔,这2个孔对称分布在电池盖顶面的对角或对侧。所以电池盖以正确极性或是旋转180°后均可以正常装配;这样也可能发生反极问题。
在图1中,端极柱孔1、极群间跨连极柱孔2,分布在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
偶数极群铅酸蓄电池不存在反极现象,其原因如下所述:由于偶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的两个作为正负极引出端的端极柱均位于铅酸蓄电池长边或短边的同一侧,所以相应地偶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的端极柱孔也设计在电池盖长边或短边的同一侧,如果电池盖旋转180°后就无法安装,所以偶数极群铅酸蓄电池也就不存在因电池盖而造成反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反极隐患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个正极端极柱孔、一个负极端极柱孔,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在电池盖顶面上呈不对称分布。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中的一个孔的孔心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上,另一个孔的孔心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一侧。
按以上方案,所述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一侧的端极柱孔孔心与电池盖对角线之间的垂直距离≥1mm。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均分布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上,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两侧,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相同。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两侧,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相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不同。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两侧,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也不相同。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同一侧。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相差≥1mm。
按以上方案,所述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相差≥1mm。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特点是:
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处在电池盖上的不对称位置。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非对称端极柱孔设计,反极情况下电池盖就不能正常装配,也就消除了因电池盖而造成电池反极隐患,从而避免因反极而对电池及其它设备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反极带来的返工情况,减少返工产生的人力和物力等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端极柱孔、极群间跨连极柱孔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其中,1-为端极柱孔、2-为极群间跨连极柱孔、3-电池盖顶面对角线。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2、图3、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对端极柱孔1,其中,一个是正极端极柱孔,另一个是负极端极柱孔;两个端极柱孔1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在电池盖顶面上呈不对称分布。
具体地,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对端极柱孔1,其中,一个是正极端极柱孔,另一个是负极端极柱孔;两个端极柱孔1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两个端极柱孔1中的一个孔的孔心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上,另一个孔的孔心分布在偏离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位置,比如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上侧或下侧,按任意方向偏离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偏离距离≥1mm。
具体地,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对端极柱孔1,其中,一个是正极端极柱孔,另一个是负极端极柱孔;两个端极柱孔1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所述一对端极柱孔1的孔心都分布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上,两个端极柱孔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如见图3所示,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的距离标识为A,另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的距离标识为B,A与B相差≥1mm。
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对端极柱孔1,其中,一个是正极端极柱孔,另一个是负极端极柱孔;两个端极柱孔1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两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均不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上;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1、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两侧,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垂直距离相同。
2、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两侧,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相同,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垂直距离不同。
3、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两侧,该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垂直距离也不相同。
4、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均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3的同一侧。
如图4所示,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垂直距离标识为C,另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的垂直距离标识为D,C和D相差≥1mm;或者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在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标识为E,另一个端极柱孔1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在竖直方向的垂直距离标识为F,E和F相差≥1mm。
以上实施例均可以使电池盖旋转180°后,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上的端极柱孔1与铅酸蓄电池中对应的端极柱之间的位置无法全部对装,从而使得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的电池盖反装情况下不能正常装配,从而杜绝了因电池盖设计缺陷而造成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的反极问题。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本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电池盖顶面呈矩形,电池盖上具有一个正极端极柱孔、一个负极端极柱孔,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上的对角或对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在电池盖顶面上呈不对称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中的一个孔的孔心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上,另一个孔的孔心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一侧的端极柱孔孔心与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之间的垂直距离≥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均分布电池盖顶面对角线上,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与电池盖中心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两侧,该正、负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两侧,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相同,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别分布在电池盖对角线顶面的两侧,该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不同,该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也不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极柱孔、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分布在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偏离电池盖中心的距离相差≥1mm。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端极柱孔的孔心到电池盖顶面对角线的垂直距离相差≥1mm。
CNU2008201904605U 2008-08-25 2008-08-25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56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904605U CN201352568Y (zh) 2008-08-25 2008-08-25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904605U CN201352568Y (zh) 2008-08-25 2008-08-25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2568Y true CN201352568Y (zh) 2009-11-25

Family

ID=4137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9046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2568Y (zh) 2008-08-25 2008-08-25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256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3802B2 (en) 2010-02-25 2015-10-0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condary battery
CN112397818A (zh) * 2020-11-25 2021-02-23 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电池反接电池盖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3802B2 (en) 2010-02-25 2015-10-06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condary battery
CN112397818A (zh) * 2020-11-25 2021-02-23 浙江华东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电池反接电池盖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439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分布及变化的测试方法
CN201352568Y (zh) 一种奇数极群铅酸蓄电池电池盖
CN10229926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02259508U (zh) 一种蓄电池agm隔板
CN204538140U (zh) 一种正极为集成式结构的锂电池
CN206412434U (zh) 一种锂电池
CN203941970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新型板栅
CN207818778U (zh) 一种铅蓄电池板栅、极板和铅蓄电池
CN205178544U (zh) 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
CN109244526A (zh) 一种新型电池
CN203326030U (zh) 铅酸蓄电池及其板栅结构
CN20167397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
CN209045693U (zh) 一种新型电池
CN105226760B (zh) 一种用于故障指示器通信终端的低功耗低电压关断电路
CN208014813U (zh) 密封结构及包含其的液流电池
CN104538569A (zh) 一种航标灯器用锂电池组
CN20733851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锂离子电池
CN105552283A (zh) 适于铅酸蓄电池的双隔板极板组件
CN203553285U (zh) 一种大功率容量锂电池
CN202495491U (zh) 一种防止电池反极的蓄电池盖及一种蓄电池
CN205692923U (zh) 一种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锂聚合物电池
CN205282565U (zh) 一种电池板栅
CN201910470U (zh) 分体式铅酸蓄电池
CN207282533U (zh) 高耐压性方型电池铝壳
CN208862103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