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44610Y - 节能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节能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44610Y
CN201344610Y CNU2009201297062U CN200920129706U CN201344610Y CN 201344610 Y CN201344610 Y CN 201344610Y CN U2009201297062 U CNU2009201297062 U CN U2009201297062U CN 200920129706 U CN200920129706 U CN 200920129706U CN 201344610 Y CN201344610 Y CN 20134461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re body
wind
dirty
exchang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297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9201297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4461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4461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4461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污风风扇及新风风扇;壳体上设有分开设置的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两组相互隔绝且交替相邻的换热流道,两组端口被分别集中设置在换热芯体的四个不同部位,实现相互隔绝和集中进出风;换热流道为扁长形,污风或新风在各自换热流道内的总流程至少是换热流道截面最大外接圆直径的3倍。吸入的污风和新风分别在换热芯体的两个相互隔绝的两组换热流道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并且两组换热流道相互平行隔绝、并气流方向相逆;增加了污风和新风的换热时间,且污风和新风的换热均匀,不会造成较大的温差,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节能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换气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外空气热交换及通风换气的节能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室内的场合(例如一些餐饮店、电影院、会场等)需要进行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一些常规的做法是直接引入新风,并排出室内的污风。在室内的污风被排出时,往往会带走室内的热量或冷气,造成室内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增加室内的空调的负荷,消耗能量。
为此,出现了一些应用于室内的节能通风换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是一种换气系统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该换热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换热芯体。其中,换热芯体1内包括相互隔绝、并相互垂直的流道2和流道3。安装使用时,可以将图1中的换热装置的左侧安装到室内,而右侧安装到室外。室内的污风从流道2的进风口进入到换热芯体中;而外界的空气从流道3的进风口进入到换热芯体中;不同温度的气体分别在隔绝的流道2和流道3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然而,这种结构的换热芯体具有很明显的缺陷:
(1)靠近流道2进风口和流道3进风口交界处的温差极大,而靠近流道2出风口和流道3出风口交界处的温差极小,造成芯体各部位的散热效率不均匀,热交换效率较低。
(2)换热芯体的流道通常较短,气流在换热芯体内的换热时间较短,换热不充分,降低了热回收效率。
(3)由于芯体的结构形式限制,若要增加流道长度来进行更充分的换热,则需要增加换热芯两个方向上的尺寸,极大的增加了换热芯体积。
另一类是转轮式热回收新风机,如图2所示,是一种热交换转轮的构造示意图,该热交换转轮11上密布了微小的流道12,使转轮具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转轮通过驱动装置13驱动。一个分隔结构14将转轮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为排气通道15和进气通道16。工作时,该转轮以一较低速旋转,理想状况下,室内的污浊空气与室外的新鲜空气以逆向流动的方式流过转轮11,分别与转轮11的上下两部分进行热传递,转轮转动半圈后,转轮的上下两个部分互换,并分别与进气通道16和排气通道15进行热交换,实现热回收目的。但是,利用这种热交换转轮的热交换装置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热交换转轮的流道短,气流在换热芯体内的散热(或吸热)时间较短,散热(或吸热)不充分,降低了热回收效率。
(2)热交换转轮需要一个驱动装置,自身需要消耗能量。
(3)因转轮是在旋转过程中换热,因此上半部分是吸热(或散热)后才转到下半部分进气通道里与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不是即时交换,因此降低了换热效率。
(4)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热交换转轮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间的气体会相互渗漏,无法完全避免交叉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结构合理的换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向室外排出污风的污风风扇以及向室内供应新风的新风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开设置的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两组相互隔绝且交替相邻的换热流道,每一组所述换热流道包括两个端口,两组所述换热流道的所述端口被分开集中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体的四个不同部位以实现相互隔绝和集中进出风,并分别与所述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相对应;
污风和新风在所述污风风扇和所述新风风扇的作用下,分别由所述污风进口和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两组换热流道内,并逆向流动进行热交换,并分别由所述污风出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排出;所述换热流道为扁长形,污风或新风在各自换热流道内的总流程至少是所述换热流道截面最大外接圆直径的3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装置中,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组换热流道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所述换热芯体的另一组换热流道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装置中,所述热交换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换热芯体按照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芯体的换热流道沿相接面对称的方式并排串连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装置中,所述一个所述换热芯体的两组换热流道与相邻一个所述换热芯体的两组换热流道直接对接接通或者通过导风盒相接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装置中,所述节能换热装置还包括隔开所述污风进口与所述新风出口的挡板或风管;和/或还包括隔开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污风出口的挡板或风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入的污风和新风分别在换热芯体的两个相互隔绝的两组换热流道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并且两组换热流道相互平行隔绝、并气流方向相逆;并且,污风或新风在各自换热流道内的总流程至少是所述换热流道截面最大外接圆直径的3倍;从而增加了污风和新风的换热时间,并且污风和新风的换热均匀,不会造成较大的温差,提高了换热效率。
另外,由于两组换热流道的气流方向相逆,因而,可以将多个换热芯体组合使用,增加换热流道的长度,从而进一步增加污风和新风之间的换热,进一步的提高换热效率,使得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非常接近于排出的污风的温度,降低温差,从而降低能耗,更加的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芯体和走风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转轮式换热芯体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芯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芯体的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芯体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芯体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换气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包括需换气室110、新风源120、以及安装在新风源120和需换气室110之间的换气装置130。该需换气室110可以是各种需要换气的室内空间,例如餐饮店、电影院、会场、火锅店等等。而新风源120可以为室外的任意空间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新风场合,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实现对室内的换气。当然,室内的污风(浊气)也可以直接排放到室外空间中,只要避免被重新吸入即可。
该换气装置130包括壳体131、污风风扇和新风风扇132以及安装在壳体131内的热交换器。该壳体131包括与需换气室110相通吸入污风的污风进口1311、与需换气室110相通送入新风的新风出口1314、与新风源120相通吸入新风的新风进口1313、以及排出污风到外界的污风出口1312。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扇和污风风扇132安装在壳体131内,分别安装在新风进口1313和污风进口1311的位置,为污风和新风的流动提供动力。当然,污风风扇和新风风扇132也可以安装到壳体131外侧,或者安装到其他位置,只要能够带动气流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即可。
该热交换器采用一个换热芯体133,该换热芯体133包括两组相互平行隔绝的换热流道,该换热流道包括污风流道和新风流道。每一组换热流道包括两个端口,两组换热流道的端口被分开集中设置在换热芯体的四个不同部位以实现相互隔绝和集中进出风,并分别与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相对应。污风和新风在污风风扇和新风风扇的作用下,分别由污风进口和新风进口进入两组换热流道内,并逆向流动进行热交换,并分别由污风出口和新风出口排出。该换热流道为扁长形,污风或新风在各自换热流道内的总流程至少是换热流道截面最大外接圆直径(即换热流道宽度)的3倍。大大增加了气流在污风流道和新风流道内的流动行程和时间,使得两股气流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换热芯如图4所示,是由多层具有换热功能的隔片25和外壳26组成,将隔片25叠放起来后可形成每相邻层相互隔绝且各自开口面沿中心对称的气室,形成相互平行隔绝的两组换热流道。每一组换热流道包括两个端口,两组换热流道的端口被分开集中设置在换热芯体的四个不同部位以实现相互隔绝和集中进出风,并分别与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相对应。
该污风流道设有分别与壳体131的污风进口1311和污风出口1312相连通的污风流道端口1331和污风流道端口1332;该新风流道设有分别与壳体131的新风进口1313和新风出口1314相连通的新风流道端口1333和新风流道端口1334;从而将需换气室110的污风引入到污风流道内,将新风引入到新风流道内,经过热交换后,将污风排出,而新风进入到需换气室110,实现室内的换气。
如图5所示,该换热芯体133的污风流道端口1331与污风流道端口1332分别位于换热芯体133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1333和新风流道端口1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133的另外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即两组换热流道呈L形和倒L形,如此布局可以方便与多个换热芯体133的组合使用。
当然,换热芯体133的风口的布局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图6所示,换热芯体133的污风流道端口1331与污风流道端口1332位于换热芯体133的同一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1333和新风流道端口1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133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并且与污风流道端口1331与污风流道端口1332不在同一侧面上。或者,如图7所示,换热芯体133的污风流道端口1331与污风流道端口1332位于换热芯体133的同一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1333和新风流道端口1334位于换热芯体133的另一个同一侧面上。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成其他形式的布局。
如图3所示,换气装置130安装在需换气室110的墙壁上,污风进口1311设置在上部,在污风进口1311的内侧安装污风风扇132,将室内的污风抽入,并通过换热芯体133的污风流道端口1331进入到污风流道;而新风进口1313设置在室外,利用室外空气作为新风源120,并且在新风进口1313的内侧安装新风风扇132,将室外的新风抽入,并通过换热芯体133的新风流道端口1333进入到新风流道。当然,新风风扇和污风风扇132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
污风在浊风流道内与新风流道内的新风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了排出的污风的能量的损失。例如,当室内的污风温度较高时,将热量传递给新风,提高新风的温度,使得从新风流道端口1334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基本能够达到室内的温度;或者,当室内的污风温度较低时,可通过污风对新风进行冷却,避免了进入室内的新风的温度过高,降低了能耗。经过污风流道换热的污风直接通过设在室外的污风流道端口1332排出;而经过新风流道的新风通过设在室内的新风流道端口1334进入到室内,实现对室内的换气,并具有节能的效果。
如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热交换器包括两个左右并排排列的换热芯体233,按照每相邻两个换热芯体的换热流道沿相接面对称的方式并排串连而成。换热芯体233的污风流道端口2331与污风流道端口2332分别位于换热芯体233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2333和新风流道端口2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233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一个换热芯体233的污风流道端口2332与另一个换热芯体233的污风流道端口2331相接通,组成串联的污风流道;而一个换热芯体233的新风流道端口2334与另一个换热芯体233的新风流道端口2333相接通,组成串联的新风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31上设有导风套234,用于连接两个换热芯体233的新风流道。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新风流道连通,例如通过导风管等。而污风出口2312设置在壳体231的上侧,并在污风出口2312内侧安装污风风扇232,与换热芯体233的污风流道出口2332相接通,排出污风。
当然,还可以将多个换热芯体233并排排列,并将每一换热芯体233的污风流道串联起来,同时将每一换热芯体233的新风流道串联起来,形成较长的换热路径,使得污风和新风能够充分的换热。如图9所示,是将三个换热芯体233左右并排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是将四个换热芯体233左右并排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与图6相同,故不赘述。
如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热交换器包括上下并排排列的两个的换热芯体333。并且换热芯体333的污风流道端口3331与污风流道端口3332分别位于换热芯体333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3333和新风流道端口3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333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污风流道端口3332与另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污风流道端口3331相接通,组成串联的污风流道;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新风流道端口3334与另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新风流道端口3333相接通,组成串联的新风流道。从而可以增加污风流道和新风流道的长度,增加污风和新风之间的换热时间和面积,使得热交换更加的充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污风流道端口3332与另一换热芯体333的污风流道端口3331连通;将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新风流道端口3334与另一个换热芯体333的新风流道端口3333连通,在两个换热芯体333的相接位置处分别设有导风套334,从而实现连通。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连通。
如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热交换器采用两个上下并排排列的换热芯体433。该两个换热芯体433的流道端口排列不同,其中第一个换热芯体433的污风流道端口4331与污风流道端口4332分别位于换热芯体433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新风流道端口4333和新风流道端口4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433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另一个换热芯体433的污风流道端口4331与污风流道端口4332分别位于换热芯体433的同一侧面的上下两个位置上;而新风流道端口4333和新风流道端口4334分别位于换热芯体433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
两个换热芯体433上下直接对接,下方的换热芯体433的新风流道端口4334与上方的换热芯体433的新风流道端口4333对接;而上方的换热芯体433的污风流道端口4332通过导风套434与下方的换热芯体433的污风流道端口4331对接;从而组成串联的新风流道和污风流道。
当以上实施例应用于低噪音要求的场合时,如卧室、办公室、会议室等,还可利用其狭长的新风流道和污风流道来极大的降低由外界传入室内的噪音。

Claims (4)

1、一种节能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器、向室外排出污风的污风风扇以及向室内供应新风的新风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开设置的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两组相互隔绝且交替相邻的换热流道,每一组所述换热流道包括两个端口,两组所述换热流道的所述端口被分别集中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体的四个不同部位以实现相互隔绝和集中进出风,并分别与所述污风进口、污风出口、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
污风和新风在所述污风风扇和所述新风风扇的作用下,分别由所述污风进口和所述新风进口进入所述两组换热流道内,逆向流动并进行热交换,再分别由所述污风出口和所述新风出口排出;所述换热流道为扁长形,污风或新风在各自换热流道内的总流程是所述换热流道截面最大外接圆直径的3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一组换热流道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上,而所述换热芯体的另一组换热流道的端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换热芯体按照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芯体的换热流道沿相接面对称的方式并排串连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换热芯体的两组换热流道与相邻一个所述换热芯体的两组换热流道直接对接接通或者通过导风盒相接通。
CNU2009201297062U 2009-01-21 2009-01-21 节能换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461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97062U CN201344610Y (zh) 2009-01-21 2009-01-21 节能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97062U CN201344610Y (zh) 2009-01-21 2009-01-21 节能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44610Y true CN201344610Y (zh) 2009-11-11

Family

ID=4127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2970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4610Y (zh) 2009-01-21 2009-01-21 节能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44610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818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曾国辉 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CN104791921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6940144A (zh) * 2016-01-04 2017-07-11 许劲松 一种换热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8189A (zh) * 2011-05-26 2012-11-28 曾国辉 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CN102798189B (zh) * 2011-05-26 2015-03-04 曾国辉 热回收新风换气装置
CN104791921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4791921B (zh) * 2015-04-21 2017-08-18 张跃 一种新风机
CN106940144A (zh) * 2016-01-04 2017-07-11 许劲松 一种换热器
CN106940144B (zh) * 2016-01-04 2019-07-26 许劲松 一种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0657B (zh) 改变流道提高效率的空气全热交换器
CN106907820A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201344610Y (zh) 节能换气装置
CN201170647Y (zh) 带旁通的新型能量回收新风换气机
CN203224023U (zh) 改变流道提高效率的空气全热交换器
CN201748579U (zh) 管道式新风换气机及换气用管道
WO2010083643A1 (zh) 节能换气装置
CN201751793U (zh) 高效热交换芯体及新风换气装置
CN206556192U (zh) 一种具有取暖功能的新风机
CN206430313U (zh) 分体式新风换气机
CN103175293B (zh) 新风换气机用平板全热换热芯体
CN207395118U (zh) 双向流通风系统的交叉管路热回收装置
CN203518097U (zh) 模块化交叉露点式与水平管式复合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
CN106642498A (zh) 全热交换装置
CN110579127A (zh) 一种固体蓄热系统
CN208735848U (zh) 全热交换器滤芯及全热交换器
CN100498090C (zh) 具有温湿度双重交换的通风装置
CN201615554U (zh) 一种用于生态酒店或温室的热回收装置
CN2932928Y (zh) 热交换器
CN210741201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6642640B (zh) 全热交换装置
CN201285134Y (zh) 智能隔离式逆流空气换热器
CN100498105C (zh) 全热交换空调装置
CN208803749U (zh) 通风节能降温房
CN2819156Y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