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06381Y - 转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06381Y
CN201306381Y CNU2008201402238U CN200820140223U CN201306381Y CN 201306381 Y CN201306381 Y CN 201306381Y CN U2008201402238 U CNU2008201402238 U CN U2008201402238U CN 200820140223 U CN200820140223 U CN 200820140223U CN 201306381 Y CN201306381 Y CN 2013063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wheel
friction
component
rotating shaft
oi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402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402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063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063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063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轴装置,其系于承接座一侧弯折延伸有可供转轴穿设的支架,且转轴上为穿设有连动组件、摩擦组件及固定座,即可由连动组件的阻尼部提供摩擦组件的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所需的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而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的相对接触面上为分别间隔排列有三个等距且可供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及卡持部,并于第一摩擦轮各二相邻的嵌合部间设有复数第一储油槽,再于第二摩擦轮的卡持部上设有复数第二储油槽,则可由第一储油槽、第二储油槽呈现放射状的储油机制,提供第二摩擦轮位于第一摩擦轮的相对接触面上旋动滑移定位全面性的润滑效果而有效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转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轴装置,属于机械电子产品的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具有翻盖结构的机械电子产品中,特别是笔记型计算机产品中主机与显示屏之间连接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计算机科技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成长,其计算机发展趋势亦朝向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方向迈进,不论是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皆会使用到计算机来完成相关的处理作业与多媒体影音等功能,如:网络订票、查询数据、影音播放或是电玩游戏等,俨然已成为人们所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随着工商、服务业高度的发展且交通工具更为便捷情况下,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而笔记型计算机具备了多功能、高速度及讲究可携式所带来的方便性,乃深受到常需要至外地去办公、出差的商务人士以及一般在外旅游使用者、学生族群等所喜爱。
然而,除了笔记型计算机的外,亦可在常见所使用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等电子装置上为设置有显示器及主机,并以转轴装置可供显示器与主机作活动折迭、掀翻动作,但随着电子装置大量使用,转轴装置也浮现出许多的缺失,如:笔记型计算机的显示器掀翻时容易因施力过大造成旋转角度超出预定范围而使软板或排线有扯坏、毁损的情况,并于闭合时显示器即直接与主机产生碰撞,甚至是碰撞、撞击后所衍生有相关故障、机能失效等缺失发生;所以,便有业者针对转轴装置作一改良,其系利用转轴装置上的转轴加设有阻尼器,而阻尼器为可由复数弹片所构成,并于转轴作旋转时即可压缩复数弹片产生有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以防止显示器作掀翻、闭合时施力过大造成碰撞或损坏的情况,其虽可改善部份问题,但习用转轴装置于实际使用时仍有下列各项的缺失:
1、习用的阻尼器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为由复数弹片相互压缩所产生,而于长时间反复使用下便会使弹片因弹性疲乏造成摩擦力降低,以致使用有效寿命缩短,亦必须常予以更换、不符合经济效益上的考虑。
2、习用转轴装置的转轴为可透过加设阻尼器来使摩擦力增加,并于正常施力掀翻显示器时可有效发挥其效用,但是使用者常不自觉施力过大,且当施力为大于摩擦力时即会使显示器掀翻超过预定范围而造成产品损坏。
3、习用转轴装置的转轴可透过阻尼器防止显示器闭合时直接与主机碰撞,使其摩擦力为大于使用者施力于显示器所产生的扭力,但长时间反复使用下便会因润滑液、储油不足而造成摩擦力过大现象,以致显示器与主机无法密合,同时衍生有相关的磨擦异音、磨损与升温等问题。
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装置,以实现具有旋动滑移定位的全面性润滑效果,进而可达到有效延长整体使用寿命,可有效解决因安装不良所衍生相关磨损、异音与温升及减少过度异音情况发生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轴装置,系包括有承接座、转轴、连动组件、摩擦组件及固定座所组成,而承接座一侧弯折延伸有可供转轴穿设的支架,且转轴上为穿设有连动组件、摩擦组件及固定座,并由连动组件所具的阻尼部提供摩擦组件对接结合的第一摩擦轮及第二摩擦轮所需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其中:
该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相对接触面上分别间隔排列有三个等距且可供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及卡持部,而位于第一摩擦轮二相邻嵌合部间设有可供储存润滑油的复数第一储油槽,并于第二摩擦轮的卡持部上则设有可与第一储油槽呈现放射状的复数第二储油槽。
该摩擦组件的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上所具的复数第一储油槽及第二储油槽为可分别形成对正或错位状态。
该转轴一侧为设有可供穿设于支架上的对接部,且远离对接部的另侧设有接合部,而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上设有可供接合部穿设的轴孔,并于第二摩擦轮上亦设有可与接合部呈嵌卡定位的嵌孔,且接着嵌孔内壁面朝卡持部方向形成有渐扩状的逃离面。
该阻尼部具有可供压缩产生预定弹性阻力的复数弹片,且复数弹片与摩擦组件间为设有可缓冲第二摩擦轮下压推挤于第一摩擦轮上的消音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由于转轴上所穿设的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的相对接触面上间隔排列有三个等距且可供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及卡持部,而第一摩擦轮位于各二相邻嵌合部间设有复数第一储油槽,并于第二摩擦轮卡持部上设有复数第二储油槽,则使第一储油槽、第二储油槽呈现放射状的储油机制,用以提供第二摩擦轮位于第一摩擦轮相对接触面上旋动滑移定位全面性的润滑效果而达到有效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者。
由于摩擦组件为于第二摩擦轮中央设有可与转轴接合部呈紧密嵌卡定位的嵌孔,且嵌孔内壁面朝卡持部方向形成有渐扩状的逃离面,如此,便可减少第二摩擦轮的嵌孔与转轴的接合部间接触的表面积,同时可有效解决因干涉组装、配合同心度不良所衍生相关磨损、异音与温升等问题。
由于第二摩擦轮的卡持部为滑移抵持至第一摩擦轮的嵌合部时,即会受到阻尼部反向推挤的作用而瞬间自动下压呈一定位,此时将造成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间产生相互嵌合、碰撞所引起的异音,便可藉由阻尼部与第二摩擦轮间的消音片来缓冲其下压的推挤作用,不致造成有过度异音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摩擦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摩擦轮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承接座
11、支架                  111、定位孔
2、转轴
21、对接部                221、外螺纹
22、接合部
3、连动组件
31、连动片                321、弹片
311、储油孔               322、消音片
312、止挡部               33、垫片
32、阻尼部                34、锁固组件
4、摩擦组件
41、第一摩擦轮             42、第二摩擦轮
411、轴孔                 421、嵌孔
412、插接部               422、逃离面
413、嵌合部               423、卡持部
414、第一储油槽            424、第二储油槽
5、固定座
51、支架                512、对接孔
511、穿孔               513、抵持肩部
6、笔记型计算机
61、底座                6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承接座1、转轴2、连动组件3、摩擦组件4及固定座5所组成,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承接座1一侧弯折延伸有垂直向支架11,并于支架11上设有定位孔111。
该转轴2一侧为设有可供穿设于承接座1定位孔111内的对接部21,而远离对接部21的另侧设有接合部22及其末端形成有外螺纹221。
该连动组件3为依序由二相对应的连动片31及阻尼部32所构成,并定位于转轴2的接合部22上,其中,二连动片31二侧外表面皆具有可供储存润滑油的复数储油孔311,且位于其中的一连动片31顶部上方设有止挡部312;再者,阻尼部32为具有复数弹片321及消音片322所构成,并于阻尼部32相对连动片31的另侧依序设有可供定位于接合部2
2末端外螺纹221上形成穿附锁固的垫片33及锁固组件34。
该摩擦组件4为具有可供相互对接结合的第一摩擦轮41及第二摩擦轮42所构成,并定位于连动片31及阻尼部32间的接合部22上。
该固定座5一侧弯折延伸有垂直向支架51,并于支架51上设有可供定位于转轴2接合部22的穿孔511以及位于穿孔511下方的对接孔512,且穿孔511二侧设有相对的抵持肩部513。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系先将转轴2一侧的对接部21对应嵌入于承接座1支架11上的定位孔111内,并以转轴2另侧的接合部22为依序穿设于连动组件3的连动片31、固定座5支架51上的穿孔511、摩擦组件4的第一摩擦轮41及第二摩擦轮42、连动组件3的阻尼部32,使接合部22的外螺纹221为露出于阻尼部32外侧,再以垫片33、锁固组件34进行穿附锁固,而可由锁固组件34螺合于外螺纹221松紧度来调整阻尼部32压缩复数弹片321产生的摩擦力与弹性阻力大小,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请继续参阅图4、图5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摩擦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及第二摩擦轮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摩擦组件4为于第一摩擦轮41中央设有可供转轴2接合部22穿设的轴孔411,并于轴孔411下方则朝外延伸有矩形状的插接部412,且插接部412为嵌卡于固定座5支架51上的对接孔512内呈一定位;而第二摩擦轮42中央设有可与转轴2接合部22呈紧密嵌卡定位的嵌孔421,且接着嵌孔421内壁面朝卡持部423方向形成有渐扩状的逃离面422,以供减少第二摩擦轮42的嵌孔421与转轴2的接合部22间接触的表面积,同时可有效解决因干涉组装、配合同心度不良所衍生相关的磨损、异音与温升等问题;再者,第一摩擦轮41、第二摩擦轮42的相对接触面上分别间隔排列有三个等距且可供相互嵌合的嵌合部413及卡持部423,第一摩擦轮41位于各二相邻嵌合部413间的相对接触面上设有可供储存润滑油的复数第一储油槽414,并于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上亦可设有复数第二储油槽424,则使第一储油槽414、第二储油槽424为形成对正或错位状态而呈现放射状的储油机制,用以提供第二摩擦轮42位于第一摩擦轮41相对接触面上旋动滑移定位全面性的润滑效果,并可减少第二摩擦轮42瞬间自动下压于第二摩擦轮42移动的摩擦力,进而可达到有效延长摩擦组件4整体的使用寿命者。
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系先扳动承接座1以转轴2的接合部22为轴心进行旋转,使其连动片31上方的止挡部312即可抵持靠置于固定座5支架51二侧相对的抵持肩部513作预定旋转角度范围的限位,防止因使用者施力过大造成旋转角度超出而损坏,并可透过连动片31外表面所具的复数储油孔311来储存润滑油辅以良好的润滑效果,此时,亦可由转轴2的接合部22带动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脱离于第一摩擦轮41相互嵌合的嵌合部413,使其卡持部423即沿着高、低位差的嵌合部413滑移抵持至外侧端面上,而可将第二摩擦轮42朝阻尼部32方向轴向旋转位移且连带压缩复数弹片321产生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后,再由第二摩擦轮42受到阻尼部32反向推挤作用而与第一摩擦轮41相对接触面上逐渐形成有较大的摩擦力,以供转轴2连接的承接座1瞬间停止旋转状态而具有动作确实且稳固不晃动的定位效果。
另外,若欲将承接座1扳动回复至原先位置时,即必需施力大于第一摩擦轮41、第二摩擦轮42相对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同时产生有足够的扭力使承接座1以转轴2的接合部22为轴心进行旋转,并使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滑移抵持至第一摩擦轮41的嵌合部413时,即会受到阻尼部32反向推挤的作用而瞬间自动下压呈一定位,此时,将造成第一摩擦轮41、第二摩擦轮42间产生有因相互嵌合、碰撞引起不必要的异音,便可藉由阻尼部32与第二摩擦轮42间的消音片322来缓冲其瞬间自动下压的推挤作用,不致造成有过度异音的情况发生;又,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为可自动下压于第一摩擦轮41的嵌合部413内呈一定位,以避免承接座1于扳动回复至原先位置时无法紧密闭合而翘起,进而可确保使用上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6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其中笔记型计算机6为可由底座61及盖板62所组成,并以底座61左、右二侧位置为与本实用新型转轴装置的固定座5相互连接,同时将盖板62左、右二侧亦可供承接座1相互连接,且当盖板62掀翻时可以承接座1带动转轴2进行旋转,且因转轴装置可产生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而使盖板62于掀翻时动作平稳、顺畅;另其摩擦组件4为具有自动下压的功能,则可供盖板62紧密闭合于底座61上,并达到稳性定高、定位确实且可利用自动下压方式来使操作上更为便利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摩擦组件4的第一摩擦轮41位于各二相邻嵌合部413间设有复数第一储油槽414,并于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上设有复数第二储油槽424,则使第一储油槽414、第二储油槽424形成对正或错位状态而呈现放射状的储油机制为保护重点,以此结构设计,便可提供第二摩擦轮42位于第一摩擦轮41相对接触面上旋动滑移定位全面性的润滑效果而达到有效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并可改善习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1、本实用新型连动组件3位于固定座5的支架51二侧上设有相对的连动片31,并以连动片31上方的止挡部312可抵持靠置于支架51二侧相对的抵持肩部513作预定旋转角度的限位,且二连动片31与支架51间可形成较大摩擦力,使其摩擦接触的表面积倍增而掀翻时平稳、顺畅,同时亦可防止因施力过大造成旋转角度超出而损坏。
2、本实用新型转轴2为可带动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脱离第一摩擦轮41相嵌合的嵌合部413,使其卡持部423即沿着高、低位差的嵌合部413滑移抵持至外侧端面上,并朝阻尼部32方向压缩复数弹片321产生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再由第二摩擦轮42受到阻尼部32反向推挤与第一摩擦轮41相对接触面上形成较大摩擦力,以供转轴2所连接的承接座1瞬间停止旋转状态而具有动作确实且稳固不晃动的定位效果。
3、本实用新型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滑移抵持至第一摩擦轮41的嵌合部413时,即会受到阻尼部32的反向推挤而瞬间自动下压,将造成第一摩擦轮41、第二摩擦轮42间产生有不必要的异音,便可藉由阻尼部32与第二摩擦轮42间的消音片322来缓冲其瞬间自动下压的推挤作用,且不致造成有过度异音的情况发生。
4、本实用新型第二摩擦轮42的卡持部423为嵌合于第一摩擦轮41的嵌合部413内呈一定位,而使摩擦组件4具有自动下压的功能,以避免承接座1扳动回复至原先位置无法紧密闭合而翘起,进而可确保使用上的稳定性与可靠度,使盖板62紧密闭合于底座61上且可利用自动下压方式来使操作上更为便利的效用者。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4)

1、一种转轴装置,系包括有承接座、转轴、连动组件、摩擦组件及固定座所组成,而承接座一侧弯折延伸有可供转轴穿设的支架,且转轴上为穿设有连动组件、摩擦组件及固定座,并由连动组件所具的阻尼部提供摩擦组件对接结合的第一摩擦轮及第二摩擦轮所需预定摩擦力与弹性阻力,其特征在于:
该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相对接触面上分别间隔排列有三个等距且可供相互嵌合的嵌合部及卡持部,而位于第一摩擦轮二相邻嵌合部间设有可供储存润滑油的复数第一储油槽,并于第二摩擦轮的卡持部上则设有可与第一储油槽呈现放射状的复数第二储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组件的第一摩擦轮、第二摩擦轮上所具的复数第一储油槽及第二储油槽为可分别形成对正或错位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一侧为设有可供穿设于支架上的对接部,且远离对接部的另侧设有接合部,而摩擦组件为于第一摩擦轮上设有可供接合部穿设的轴孔,并于第二摩擦轮上亦设有可与接合部呈嵌卡定位的嵌孔,且接着嵌孔内壁面朝卡持部方向形成有渐扩状的逃离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尼部具有可供压缩产生预定弹性阻力的复数弹片,且复数弹片与摩擦组件间为设有可缓冲第二摩擦轮下压推挤于第一摩擦轮上的消音片。
CNU2008201402238U 2008-10-16 2008-10-16 转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063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02238U CN201306381Y (zh) 2008-10-16 2008-10-16 转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402238U CN201306381Y (zh) 2008-10-16 2008-10-16 转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06381Y true CN201306381Y (zh) 2009-09-09

Family

ID=4109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40223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06381Y (zh) 2008-10-16 2008-10-16 转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06381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894A (zh) * 2010-05-21 2011-01-26 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油槽片
CN105318284A (zh) * 2014-06-25 2016-02-10 宁波高新区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6641095A (zh) * 2016-12-29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机械设备及其转动轴消震系统
WO2024098549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宜宾市天珑通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6894A (zh) * 2010-05-21 2011-01-26 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油槽片
CN105318284A (zh) * 2014-06-25 2016-02-10 宁波高新区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5318284B (zh) * 2014-06-25 2018-07-17 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
CN106641095A (zh) * 2016-12-29 2017-05-1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机械设备及其转动轴消震系统
CN106641095B (zh) * 2016-12-29 2018-11-1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机械设备及其转动轴消震系统
WO2024098549A1 (zh) * 2022-11-11 2024-05-16 宜宾市天珑通讯有限公司 转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6381Y (zh) 转轴装置
CN105822876B (zh) 一种电子显示屏的固定装置
CN201172901Y (zh) 高阻尼橡胶球型组合支座
CN201772213U (zh) 用于移动电子装置的支撑架
EP1594289A3 (en) Double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730433B (zh) 旋转结构及采用该旋转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7786225A (zh) 卡托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01085A (zh) 一种用于柔性屏折叠的转动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1301886Y (zh) 转轴装置
CN100561600C (zh) 旋转装置
CN201753726U (zh) 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EP43258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551961B (zh) 显示器支撑结构、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567921A (zh) 显示装置结构
CN201368116Y (zh) 一种大角度限位枢纽器
CN107632360A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光纤交换箱
CN201344222Y (zh) 一种弹簧结构
CN202876216U (zh) 跑步机用降噪音减震跑步板
CN211154577U (zh) 一种多媒体演示柜
CN210362777U (zh) 一种高硬度秸秆板材
CN211737734U (zh) 一种定位转轴
CN215181951U (zh) 一种双屏滑动居中设计结构
CN215378980U (zh) 一种铰链同步转动机构
CN201651030U (zh) 双轴向枢纽器
CN201335092Y (zh) 电子设备用的枢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