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89904Y - 双极化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9904Y
CN201289904Y CNU2008202080405U CN200820208040U CN201289904Y CN 201289904 Y CN201289904 Y CN 201289904Y CN U2008202080405 U CNU2008202080405 U CN U2008202080405U CN 200820208040 U CN200820208040 U CN 200820208040U CN 201289904 Y CN201289904 Y CN 2012899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department
support portion
base plate
ground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080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080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990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99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99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极化天线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第二极化天线与第一极化天线垂直交叉配置且互不接触,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分别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上,使得双极化天线装置得以降低成本,且组装上更为便利。

Description

双极化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特别是一种双极化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经由馈线传送到天线,天线再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外界。当电磁波传送到接收点时,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再经由馈线将射频信号传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一般而言,天线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由电场与磁场所组成,其中电场方向即为天线极化方向。因此,不同极化特性的天线所能接收与辐射的电磁波也就因极化方向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天线的结构设计相当复杂,需考虑到天线增益、阻抗匹配、尺寸大小等问题,相对使得制造与组装过程相当不容易。因此,为了有效简化天线的制造与组装过程的困难度以及降低相对的制造成本,相关研究人员不断地进行天线的结构设计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极化天线装置,以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一般天线的结构复杂,相对使得制造与组装过程不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种双极化天线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
第一极化天线包括第一辐射部、第一支撑部、第一接地部与第二支撑部。第二极化天线包括第二辐射部、第三支撑部、第二接地部与第四支撑部。第二极化天线与第一极化天线垂直交叉配置且互不接触。
第一辐射部用以收发电磁波。第一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与第一辐射部之间,用以支撑第一辐射部。第一接地部与第一辐射部延伸排列,用以接地。第二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垂直连接于底板与第一接地部之间,用以支撑第一接地部。第二辐射部用以收发电磁波。第三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与第二辐射部之间,用以支撑第二辐射部。第二接地部与第二辐射部延伸排列,用以接地。第四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与第二接地部之间,用以支撑第二接地部。
上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更包括金属板设置于底板的相对于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的另一面。
上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更包括第一同轴电缆线与第二同轴电缆线贯穿底板,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第一馈入线、第一绝缘层与第一金属层。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第二馈入线、第二绝缘层与第二金属层。
其中,第一馈入线连接至第一辐射部,用以传递相应于电磁波的电信号。第一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包覆第一馈入线。第一金属层包覆第一绝缘层,连接至第一接地部。第二馈入线连接至第二辐射部,用以传递相应于电磁波的电信号。第二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包覆第二馈入线。第二金属层包覆第二绝缘层,连接至第二接地部与第四支撑部之间。
上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第一辐射部的表面的延伸与底板的表面相交,且第一接地部的表面的延伸与底板的表面相交。第二辐射部的表面的延伸与底板的表面相交,且第二接地部的表面的延伸与底板的表面相交。
上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底板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且第二通孔位于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之间。
上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更包括第一同轴电缆线与第二同轴电缆线。第一同轴电缆线通过第一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一辐射部和第一接地部。第二同轴电缆线通过第二通孔,电性连接至第二辐射部和第二接地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分别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上,使得双极化天线装置得以降低成本且组装上更为便利。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圈选部分的第一极化天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圈选部分的第二极化天线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第一极化天线和第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Isolation)的测试曲线图;
图9为针对图5所示的第一同轴电缆线所量测得的驻波比(SWR)的测试曲线图;
图10为针对图5所示的第二同轴电缆线所量测得的驻波比的测试曲线图;
图11A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的垂直平面(H-plane)的辐射场型图;
图11B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4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1C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5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1D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6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1E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7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2A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的水平平面(V-plane)的辐射场型图;
图12B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4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2C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5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2D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6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2E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7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3A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3B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4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3C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5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3D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6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3E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7GHz的垂直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4A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4B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4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4C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5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4D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6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图14E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馈入讯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7GHz的水平平面的辐射场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第一极化天线
101  ..............................第一辐射部
101a ..............................突出部
102  ..............................第一支撑部
103  ..............................第一接地部
103a ..............................突出部
104  ..............................第二支撑部
200  ..............................第二极化天线
201  ..............................第二辐射部
201a  ..............................突出部
202   ..............................第三支撑部
203   ..............................第二接地部
203a  ..............................突出部
204   ..............................第四支撑部
300   ..............................底板
301   ..............................第一通孔
302   ..............................第二通孔
303   ..............................第一开口
304   ..............................第二开口
305   ..............................第三开口
306   ..............................第四开口
400   ..............................金属板
500   ..............................第一同轴电缆线
501   ..............................第一馈入线
502   ..............................第一绝缘层
503   ..............................第一金属层
520   ..............................第二同轴电缆线
521   ..............................第二馈入线
522   ..............................第二绝缘层
523   ..............................第二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的结构作具体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示意图。在这一实施例中,双极化天线装置包括底板300、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第二极化天线200与第一极化天线100垂直交叉配置且互不接触。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极化天线示意图。在此,为了方便说明,在图2中未绘出第二极化天线200。
请参照图1和图2,第一极化天线100包括第一辐射部101、第一支撑部102、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
第一支撑部102连接于底板300与第一辐射部101之间。第二支撑部104连接于底板300与第一接地部103之间。
其中,第一支撑部102的一端衔接于第一辐射部101的底侧,且第一支撑部102的另一端衔接于底板300。并且,第二支撑部104的一端衔接于第一接地部103的底侧,且第二支撑部104的另一端衔接于底板300。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邻近设置于底板300,即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相距有第一既定距离。并且,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接地部103分别从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以相反方向延伸并扩展成平面。
在这里,第一辐射部101可为完全位在同一平面的金属片。而第一接地部103也可为完全位在同一平面的另一金属片。再者,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一辐射部101可延伸排列。换句话说,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一辐射部101可大致上共平面。
此外,第一辐射部101的表面的延伸可与底板300的表面相交,且第一接地部103的表面的延伸可与底板300的表面相交。其中,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可大致上垂直连接底板300,且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一辐射部101可大致上共平面。
在这里,第一辐射部101、第一支撑部102和底板300可为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可利用一金属板做为底板300。并且,在金属板上切割出相互连接之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且第一支撑部102相对连接第一辐射部101的另一侧不做切割以衔接于底板300上。再将切割后的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借助第一支撑部102和底板300的衔接处立于底板300。
同样地,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和底板300也可为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可利用一金属板做为底板300。并且,在金属板上切割出相互连接的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且第二支撑部104相对连接第一接地部103的另一侧不做切割以衔接于底板300上。再将切割后的第一接地部103与第二支撑部104借助第二支撑部104和底板300的衔接处立于底板300。
在这里,第一辐射部101用以收发电磁波。第一支撑部102支撑第一辐射部101。第一接地部103作为接地。第二支撑部104支撑第一接地部103。
其中,底板300可具有一第一通孔301,该第一通孔301位于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之间。信号线可由底板30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的另一侧穿过第一通孔301,进而连接至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接地部103。换句话说,该第一通孔301可用以穿设信号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极化天线示意图。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在图3中未绘出第一极化天线100。
请参照图1及图3,第二极化天线200包括第二辐射部201、第三支撑部202、第二接地部203与第四支撑部204。
第三支撑部202连接于底板300与第二辐射部201之间。第四支撑部204连接于底板300与第二接地部203之间。
其中,第三支撑部202的一端衔接于第二辐射部201的底侧,且第三支撑部202的另一端衔接于底板300。并且,第四支撑部204的一端衔接于第二接地部203的底侧,且第四支撑部204的另一端衔接于底板300。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邻近设置于底板300,即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相距有第二既定距离。并且,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二接地部203分别从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以相反方向延伸并扩展成平面。
在这里,第二辐射部201可为完全位在同一平面的金属片。而第二接地部203也可为完全位在同一平面的另一金属片。再者,第二接地部203与第二辐射部201可延伸排列。换句话说,第二接地部203与第二辐射部201可大致上共平面。
此外,第二辐射部201的表面的延伸可与底板300的表面相交,且第二接地部203的表面的延伸可与底板300的表面相交。其中,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可大致上垂直连接底板300,且第二辐射部201与第二接地部203可大致上共平面。
在这里,第二辐射部201、第三支撑部202和底板300可为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可利用一金属板做为底板300。并且,在金属板上切割出相互连接的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且第三支撑部202相对连接第二辐射部201的另一侧不做切割以衔接于底板300上。再将切割后的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借助第三支撑部202和底板300的衔接处立于底板300。
同样地,第二接地部203与第四支撑部204和底板300也可为一体成型。换句话说,可利用一金属板做为底板300。并且,爱金属板上切割出相互连接的第二接地部203与第四支撑部204,且第四支撑部204相对连接第二接地部203的另一侧不做切割以衔接于底板300上。再将切割后的第二接地部203与第四支撑部204借助第四支撑部204和底板300的衔接处立于底板300。
在这里,第二辐射部201用以收发电磁波。第三支撑部202支撑第二辐射部201。第二接地部203作为接地。第四支撑部204支撑第二接地部203。
其中,底板300可具有一第二通孔302,此第二通孔302位于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之间。信号线可由底板300相对设置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的另一侧穿过第二通孔302,进而连接至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二接地部203。换句话说,该第二通孔302可用以穿设另一信号线。
请参照图4,可设置金属板400在底板300的相对于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的另一面,以提高信号的强度。换句话说,金属板400的表面可与底板300相对于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的另一表面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单一金属板来形成底板300、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换句话说,可在金属板相对应位置上切割出相互连接的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相互连接之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相互连接的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及相互连接的第二接地部203和第四支撑部204,并且第一支撑部102、第二支撑部104、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分别相对于第一辐射部101、第一接地部103、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二接地部203的另一段不切割,即仍在金属板其它部分衔接在一起。然后,借助第一支撑部102将切割出的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立于金属板其它部分上、借助第二支撑部104将切割出的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立于金属板其它部分上、借助第三支撑部202将切割出的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立于金属板其它部分上、以及借助第四支撑部204将切割出的第二接地部203和第四支撑部204立于金属板其它部分上。因此形成具有第一开口303、第二开口304、第三开口305和第四开口306的底板300。其中,第一开口303、第二开口304、第三开口305和第四开口306为金属板切割出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并立起后而相应形成的,且剩余部分金属板则作为底板300。此时,与底板300相接触的金属板400还可用以覆盖(遮蔽)第一开口303、第二开口304、第三开口305和第四开口306,以加强底板300对辐射信号所造成的指向性。
在这里,第一开口303的形状可完全相同于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的形状。此外,第一开口303的形状也可相似但大于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的形状,也就是说,在金属板上大致切割出相似但大于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的形状的金属区块,之后再将切割出的金属区块进行微调以裁切成所需的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的形状,以获得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支撑部102。同理,第二开口304的形状可完全相同于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的形状,也可相似但大于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二支撑部104的形状。第三开口305的形状可完全相同于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的形状,也可相似但大于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三支撑部202的形状。第四开口306的形状可完全相同于第二接地部203和第四支撑部204的形状,也可相似但大于第二接地部203和第四支撑部204的形状。
此外,可设置有第一通孔301和第二通孔302,且第一通孔301和第二通孔302同时贯穿底板300和金属板400,以穿设信号线于第一通孔301和第二通孔302中。
请参照图5,可利用第一同轴电缆线500与第二同轴电缆线520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以分别传递第一极化天线100的信号与第二极化天线200的信号。
第一同轴电缆线500与第二同轴电缆线520贯穿底板300并分别连接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
第一同轴电缆线500的一端连接第一极化天线100,且第一同轴电缆线500的另一端连接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以致于可透过第一同轴电缆线500将来自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的电信号传送给第一极化天线100以无线辐射出,并且可透过第一同轴电缆线500将第一极化天线100无线接收到电信号传送给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第二同轴电缆线520的一端连接第二极化天线200,且第二同轴电缆线520的另一端连接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以致于可透过第二同轴电缆线520将来自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的电信号传送给第二极化天线200以无线辐射出,并且可透过第二同轴电缆线520将第二极化天线200无线接收到电信号传送给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
其中,底板300可具有第一通孔301和第二通孔302,而第一同轴电缆线500与第二同轴电缆线520则分别穿设于第一通孔301和第二通孔302中。
图6为第5图中圈选区块的放大图。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在图6中未绘出第二极化天线200及第二同轴电缆线520。
参照图5及图6,第一同轴电缆线500可包括第一馈入线501、第一绝缘层502与第一金属层503。
第一绝缘层502包覆第一馈入线501的外表面。第一金属层503包覆第一绝缘层502的外表面。第一绝缘层502具有绝缘性,以电性隔离第一馈入线501和第一金属层503。
第一馈入线50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辐射部101,且第一馈入线50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图中未绘出)。第一金属层503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接地部103,且第一金属层50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的接地(图中未绘出)。
第一馈入线501可传递相应于第一辐射部101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的电信号给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并且也可由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将电信号传送给第一辐射部101以由第一辐射部101转换且发送出相应电信号的电磁波。
在这里,第一同轴电缆线500穿过底板300,并从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4之间穿出底板300。
第一辐射部101具有突出部101a。此突出部101a由第一辐射部101延伸出,且突出部101a的末端衔接第一馈入线501,但与第一金属层503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一金属层503)。换句话说,突出部101a一体不可分地设置在第一辐射部101上,具有导电性,因此可通过突出部101a使第一辐射部101和第一馈入线501电性导通。
突出部101a由第一辐射部101向第一接地部103的方向延伸出,但与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一金属层503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一金属层503。此突出部101a的末端指向底板300,以便于衔接从穿出底板300的第一馈入线501。在这里,突出部101a可以L型延伸。
即,突出部101a不与第一金属层503接触,并且突出部101a也不与第一接地部103接触。
此外,第一接地部103也可定义有突出部103a。此突出部103a由第一接地部103延伸出,且第一接地部103衔接第一金属层503,但与第一馈入线501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一馈入线501)。换句话或,突出部103a一体不可分地设置在第一接地部103上,具有导电性,因此可通过突出部103a使第一接地部103和第一金属层503电性导通。
突出部103a由第一接地部103向第一辐射部101的方向延伸出,但与第一辐射部101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一辐射部101)。
即,突出部103a不与第一馈入线501接触,并且突出部103a也不与第一辐射部101接触。
图7系为图5中圈选区块的放大图。在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在图7中未绘出第一极化天线100及第一同轴电缆线500。
参照图5及图7,第二同轴电缆线520可包括第二馈入线521、第二绝缘层522与第二金属层523。
第二绝缘层522包覆第二馈入线521的外表面。第二金属层523包覆第二绝缘层522的外表面。第二绝缘层522具有绝缘性,以电性隔离第二馈入线521和第二金属层523。
第二馈入线52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辐射部201,且第二馈入线52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图中未绘出)。第二金属层52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接地部203,且第二金属层52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的接地(图中未绘出)。
第二馈入线521可传递相应于第二辐射部201所接收到的电磁波的电信号给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并且也可由电子装置的相关电路将电信号传送给第二辐射部201以由第二辐射部201转换且发送出相应电信号的电磁波。
在此,第二同轴电缆线520穿过底板300,并从第三支撑部202和第四支撑部204之间穿出底板300。
第二辐射部201具有突出部201a。此突出部201a由第二辐射部201延伸出,且突出部201a的末端衔接第二馈入线521,但与第二金属层523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二金属层523)。换句话说,突出部201a一体不可分地设置在第二辐射部201上,具有导电性,因此可通过突出部201a使第二辐射部201和第二馈入线521电性导通。
突出部201a由第二辐射部201向第二接地部203的方向延伸出,但与第二接地部203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二接地部203)。
即,突出部201a不与第二金属层523接触,并且突出部201a也不与第二接地部203接触。
此外,第二接地部203也可具有突出部203a。此突出部203a由第二接地部203延伸出,且第二接地部203衔接第二金属层523,但与第二馈入线521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二馈入线521)。换句话说,突出部203a一体不可分地设置在第二接地部203上,具有导电性,因此可通过突出部203a使第二接地部203和第二金属层523电性导通。
突出部203a由第二接地部203向第二辐射部201的方向延伸出,但与第二辐射部201间隔开(即不接触到第二辐射部201)。
即,突出部203a不与第二馈入线521接触,并且突出部203a也不与第二辐射部201接触。
举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可设置与各式电子装置电性连接,电信号自电子装置送出,通过第一同轴电缆线500与第二同轴电缆线520传递至第一辐射部101与第二辐射部201,转换成电磁波后,由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发射出去。而在接收时,也由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接收电磁波,第一辐射部101与第二辐射部201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第一同轴电缆线500与第二同轴电缆线520,以送达至连接的电子装置,因而完成信号收发。
请参照图8,其为图5所示的第一极化天线与第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Isolation)测试曲线图。其中,纵轴表示能量取log后所得的值,单位为dB,每格5dB(5.00dB/DIV),且参考基准REF为-30dB。而横轴表示量测的频率范围,起始频率为2000MHz,且终止频率为3000MHz。在这里,测试点1(频率约为2.3GHz)的值为-20.506dB,测试点2(频率约为2.5GHz)的值为-26.479dB,测试点3(频率约为2.6GHz)的值为-29.882dB,且测试点4(频率约为2.7GHz)的值为-30.770dB。
请参照图9,其为针对图5所示的第一极化天线的水平驻波比(SWR)的测试曲线图。其中,纵轴表示驻波比值,每格值为0.5(0.5/DIV),且参考基准REF为1.000。而横轴表示量测的频率范围,起始频率为2000MHz,且终止频率为3000MHz。在这里,测试点1(频率约为2.3GHz)的值为1.054,测试点2(频率约为2.5GHz)的值为1.332,测试点3(频率约为2.6GHz)的值为1.351,且测试点4(频率约为2.7GHz)的值为1.575。
请参照图10,其为针对图5所示的第二极化天线的水平驻波比的测试曲线图。其中,纵轴表示驻波比值,每格0.5(0.5/DIV),且参考基准REF为1.000。而横轴系表示量测的频率范围,起始频率为2000MHz,且终止频率为3000MHz。在这里,测试点1(频率约为2.3GHz)的值为1.372,测试点2(频率约为2.5GHz)的值为1.311,测试点3(频率约为2.6GHz)的值为1.350,且测试点4(频率约为2.7GHz)的值为1.531。
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50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的峰值增益(Peak Gain)及半功率波束宽度(half power beam width;HPBW)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Figure Y200820208040D00161
并且,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52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的峰值增益及半功率波束宽度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Y200820208040D00162
请参照图11A、图11B、图11C、图11D与图11E,其分别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52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2.4GHz、2.5GHz、2.6GHz和2.7GHz的垂直平面(H-plane)的辐射场型图。
请参照图12A、图12B、图12C、图12D与图12E,其分别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二同轴电缆线52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2.4GHz、2.5GHz、2.6GHz和2.7GHz的水平平面(V-plane)的辐射场型图。
请参照图13A、图13B、图13C、图13D与图13E,其分别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50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2.4GHz、2.5GHz、2.6GHz和2.7GHz的垂直平面(H-plane)的辐射场型图。
请参照图14A、图14B、图14C、图14D与图14E,其分别为由图5所示的天线中第一同轴电缆线500馈入信号后,所量测得频率2.3GHz、2.4GHz、2.5GHz、2.6GHz和2.7GHz的水平平面(V-plane)的辐射场型图。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借助第二极化天线与第一极化天线垂直交叉配置且互不接触来形成双极化,以有效地接收不同极化方向的信号。更通过第一极化天线100与第二极化天线200分别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底板300上,使得根据本新型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得以降低成本且组装上更为便利。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
一第一极化天线,包括:
一第一辐射部,用以收发一电磁波;
一第一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一辐射部之间,用以支撑该第一辐射部;
一第一接地部,与该第一辐射部延伸排列,用以接地;以及
一第二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垂直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一接地部之间,用以支撑该第一接地部;以及
一第二极化天线,与该第一极化天线垂直交叉配置且互不接触,包括:
一第二辐射部,用以收发该电磁波;
一第三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二辐射部之间,用以支撑该第二辐射部;
一第二接地部,与该第二辐射部延伸排列,用以接地;以及
一第四支撑部,一体不可分地连接于该底板与该第二接地部之间,用以支撑该第二接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金属板,设置于该底板的相对于该第一极化天线与该第二极化天线的另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同轴电缆线,贯穿该底板,该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
一第一馈入线,连接至该第一辐射部,用以传递相应于该电磁波的电信号;
一第一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包覆该第一馈入线;以及
一第一金属层,包覆该第一绝缘层,连接至该第一接地部;以及
一第二同轴电缆线,贯穿该底板,该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
一第二馈入线,连接至该第二辐射部,用以传递相应于该电磁波的该电信号;
一第二绝缘层,具有绝缘性,包覆该第二馈入线;以及
一第二金属层,包覆该第二绝缘层,连接至该第二接地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辐射部的表面的延伸与该底板的表面相交,且该第一接地部的表面的延伸与该底板的表面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辐射部的表面的延伸与该底板的表面相交,且该第二接地部的表面的延伸与该底板的表面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具有一第一通孔和一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位于该第一支撑部和该第二支撑部之间,且该第二通孔位于该第三支撑部和该第四支撑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极化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同轴电缆线,通过该第一通孔,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辐射部和该第一接地部;以及
一第二同轴电缆线,通过该第二通孔,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辐射部和该第二接地部。
CNU2008202080405U 2008-09-01 2008-09-01 双极化天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990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80405U CN201289904Y (zh) 2008-09-01 2008-09-01 双极化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080405U CN201289904Y (zh) 2008-09-01 2008-09-01 双极化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9904Y true CN201289904Y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8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0804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89904Y (zh) 2008-09-01 2008-09-01 双极化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990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876A1 (zh) * 2014-02-25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CN11176935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通过调节框架结构参数改变极化的天线单元设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7876A1 (zh) * 2014-02-25 2015-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US10418725B2 (en) 2014-02-25 2019-09-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nd antenna array
CN11176935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通过调节框架结构参数改变极化的天线单元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5072B (zh) 宽波束多环形天线模块
CN102110910B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3858277B (zh) 一种三极化天线
KR101194370B1 (ko) 전방향성 코니컬 빔 패턴을 갖는 듀얼편파 안테나
CN105720361A (zh) 一种基于人工磁导体结构的宽带低剖面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04852150A (zh) 一种平行双线馈电的双频双极化基站天线
KR101679555B1 (ko) 패치 안테나 엘리먼트
CN104868228A (zh) 双极化天线及天线阵列
CN102842756B (zh) 双极化mimo天线阵
CN102280696A (zh) 半波传输去耦小间距微带阵列天线
CN102868017A (zh) 辐射装置及基于辐射装置的阵列天线
CN109301486B (zh) 用于5g移动通信的单层贴片式微波毫米波跨频段双频双极化辐射单元
CN211578982U (zh) 一种新型双层多频宽带微带天线
CN201699130U (zh) 双极化天线结构
EP2467899A1 (en) Directional planar log-spiral slot antenna
CN202737099U (zh) Wlan抗干扰天线
WO2021012299A1 (zh) 用于移动传感器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及其信号收发方法
CN104300233A (zh) 超宽频双极化多入多出天线
CN201927708U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112117532B (zh) 基于微带天线的紧凑型低耦合三极化回溯阵及三极化mimo天线单元
CN201289904Y (zh) 双极化天线装置
CN112310630A (zh) 宽频带高增益印刷天线
CN201773944U (zh) 天线结构
CN204067588U (zh) 超宽频双极化多入多出天线
CN215869784U (zh) 一种车载多频段多端口的mimo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