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8542Y - 捕蚊机 - Google Patents

捕蚊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8542Y
CN201238542Y CNU2008201076027U CN200820107602U CN201238542Y CN 201238542 Y CN201238542 Y CN 201238542Y CN U2008201076027 U CNU2008201076027 U CN U2008201076027U CN 200820107602 U CN200820107602 U CN 200820107602U CN 201238542 Y CN201238542 Y CN 20123854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squito
opening
intake ven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76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道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NSK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NSK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NSK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NSK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076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854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854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854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捕蚊机,主要构造包括有一壳体、一风扇、一滤网及一引诱单元,其中壳体包括有一出风口及一入风口,并将风扇及滤网设置于出风口,而引诱单元则设置于入风口的邻近位置,当风扇运转时将于入风口附近形成负压,使得受到引诱单元吸引而接近入风口的蚊虫被吸入壳体内部,并经由壳体内部传送至出风口的滤网上,藉此以达到捕捉蚊虫之目的。

Description

捕蚊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蚊机,可有效对蚊虫进行诱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习用捕蚊灯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习用的捕蚊灯10包括有一灯管11及一金属网13,其中金属网13环绕于灯管11外部。在通电后灯管11将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并利用蚊虫的趋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的敏感性,使得蚊虫接触捕蚊灯10。金属网13上则持续存在有一高压,当蚊虫受到光源的吸引而与金属网13接触瞬间将使蚊虫烧焦,藉此以达到除蚊的效果。
捕蚊灯10虽然具有除蚊的效果,但在使用时存在有相当多的缺点。首先,当蚊虫与金属网13接触并导致蚊虫烧焦的瞬间,金属网13会因为电击的原因而发出巨大的声响,此一声响的出现将会惊吓到使用者或宠物。再者,金属网13上持续存在有一高压,不仅容易引发电器走火,而且当幼儿或宠物误触金属网13时亦容易导致伤害。
又,捕蚊灯10主要是以灯管11所产生的光源来吸引蚊虫,因此当捕蚊灯10摆放在一光源充足的环境下,便会导致捕蚊灯10诱捕蚊虫的功效下降。另外,捕蚊灯10的灯管11所产生的光源的波长主要分布在370mm附近,藉此以对蚊虫产生最有效的诱捕。然而此一波长范围的光线在光谱上是属于紫外光,人体若长时间接受紫外光的照射将容易造成皮肤的病变,例如皮肤癌,另外,若眼睛长时间接触紫外光源亦容易引发视网膜的病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捕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壳体,包括有一出风口及一入风口;一风扇,设置于该出风口;一滤网,设置于该出风口;及一引诱单元,设置于该入风口的邻近区域,并可诱使蚊虫接近该入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主要于壳体的入风口处形成一负压,藉此以对接近入风口的蚊子进行吸附。因此使用起来比较安全。
2、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主要于入风口的邻近区域设置有一引诱单元,藉此以吸引蚊子接近入风口,而提高诱捕蚊虫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包括有一回风装置,并将回风装置的第一开口设置在出风口前方或壳体其它位置,而化学药剂则设置在回风装置的第二开口,藉此将第一开口所导入的空气引导至第二开口,并使得导入的空气与化学药剂接触而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扩散。
4、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其中回风装置内部设置有一加热器,并可以加热器对化学药剂进行加热,而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挥发。
5、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其中藉由加热器的设置,可将回风装置的第二开口及/或壳体的入风口附近的温度控制在摄氏30至60度之间,尤其以摄氏38度到45度之间为最佳,以使得入风口邻近区域的温度接近人体温渡,而提高对蚊虫的诱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捕蚊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又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又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之捕蚊机20包括有一壳体21、一风扇23、一滤网25及一引诱单元27,其中壳体21包括有一出风口211及一入风口213,并于出风口211设置风扇23及滤网25,而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则设置有该引诱单元27。
在对风扇23供给电源后将致使风扇23旋转,风扇23在旋转时将会带动壳体21内的空气流动,并由出风口211排出壳体21内部的空气,由于出风口211及入风口213是经由壳体21彼此连通,因此当风扇23旋转时入风口213附近将会一负压。
引诱单元27具有吸引蚊虫接近的效果,例如引诱单元27可为一化学药剂、一发光单元(如发光二极体LED、紫外线、萤光灯等)或两者共享。藉此蚊虫将会受到引诱单元27的引诱而接近入风口213,并由入风口213被吸入壳体21内部,再经由壳体21传送至出风口211。由于出风口211上设置有滤网25,因此当蚊虫被传送到出风口211时,将会被吸附在出风口211的滤网25上,而达到诱捕蚊虫之目的。
为此,如果引诱单元27为一发光单元时,发光单元可固设于入风口213或接近入风口213处。
当引诱单元27为一化学药剂时,其主要成分可包括有碳酸盐类、重碳酸盐或两者的混合,并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当然为了提高对蚊虫的诱捕效果,化学药剂内亦可添加不同的化合物,例如包括有八烯醇、酯肪酸、费洛蒙、乳酸、丁二酸二丁脂(dibutyl succinate)、二甲基二硫(dimethyl disulfide)、右旋香芹酮(d-carvone)、脂族酯(aliphatic ester),、胺基酸(aminoacid)中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出风口211的风扇23及滤网25的设置位置可加以交换,如图2A所示是先将风扇23设置在出风口211,之后再将滤网25设置在出风口211,而使得滤网25设置在风扇23的外部。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亦可先将滤网25设置在出风口211,如图3A所示,之后再进行风扇23的设置,并使得风扇23设置在滤网25的外部。
引诱单元27主要是用以吸引蚊虫接近,因此在使用时要将引诱单元27设置在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21之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上设置有一固定架26,并可将引诱单元27放置在固定架26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亦可于引诱单元27的邻近区域设置有一加热器24,例如,当引诱单元27为化学药剂时,可将加热器24设置在固定架26上,并使得加热器24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化学药剂,藉此对化学药剂进行加热,而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挥发,当然化学药剂亦可设置在入风口213并与壳体21相连接。藉由加热器24的设置不仅有利于化学药剂的挥发,同时亦可提高入风口213之邻近区域的温度,例如使得入风口213附近的温度维持在大约摄氏30度至60度之间,尤其以摄氏38度到45度之间为最佳,而有利于诱使蚊虫接近入风口213。
在本实用新型另外实施例中亦可选择不要设置上述之引诱单元27,同样可以由入风口213将蚊虫吸入壳体21内部,并传送至出风口211。
请参阅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之捕蚊机30包括有一壳体21、一风扇23、一滤网25、一回风装置39及一化学药剂37,其中壳体21包括有一出风口211及一入风口213,而回风装置39则包括有一第一开口391及一第二开口393,且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设置在出风口211的前方,而第二开口393则设置在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
在实际应用时风扇23会带动壳体21内部的气体流动,并使得壳体21内部的空气由出风口211排出,而在入风口213形成负压。由于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设置于出风口211前方,因此由出风口211排出的空气将会被导入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并由回风装置39的第二开口393排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化学药剂37是设置在回风装置39的第二开口393,因此当风扇23运转时由第二开口393所排出的空气将与化学药剂37接触,而有利于化学药剂37的扩散,并达到吸引蚊虫之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同图3A及图3B所示,回风装置39可以贯穿壳体21,并使得部分的回风装置39设置在壳体21内部。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回风装置39亦可不设置在壳体21内部,而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同样设置在出风口211前方,且第二开口393上同样设置有化学药剂37,并使得第二开口393及化学药剂37设置在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同样可以吸引蚊虫接近并使得蚊虫由入风口213被吸入壳体21内部。
请参阅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40又一实施例之部分构造的立体示意图。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风装置39贯穿壳体21,并由壳体21的顶部215延伸至入风口213,使得部分的回风装置39被壳体21所包围,其中回风装置39内部尚设置有一加热器44,且回风装置39的第二开口393上同样设置有化学药剂37,并将第二开口393及化学药剂37设置在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化学药剂37是透过承载底座46而与回风装置39的第二开口393相连接,例如承载底座46可直接与回风装置39相连接,且承载底座46的底部是由网状构造461所制成,而化学药剂37则设置在网状构造461上。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图4A及图4B,当风扇23运转时外界的空气将会由壳体21的入风口213进入并由出风口211排出,而有部分由出风口211排出的空气将会进入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由于承载底座46的底部为网状构造461,因此由第一开口391进入回风装置39的空气可顺利由第二开口393排出,此外,经由回风装置39的第二开口393排出的空气将会与化学药剂37接触,而有利于化学药剂37的扩散。
另外,由回风装置39的第一开口391进入的空气,将会与回风装置39内部所设置的加热器44接触,并使得加热器44所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由第二开口393排出,而第二开口393及化学药剂37将具有较高的温度,例如第二开口393及/或入风口213附近的温度大约在摄氏30度至60度之间,尤其以摄氏38度到45度之间为最佳,藉此不仅有利于化学药剂37的挥发,同时藉由温度的增加亦可提高对蚊虫的引诱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之化学药剂37可以是固体态样或液体态样,当化学药剂37为固体态样时,则可将化学药剂37直接放在承载底座46的网状构造461上。而当化学药剂37为液体态样时,则可将化学药剂37放置在容器48内部,再将容器48放置在承载底座46的网状构造461上,当然容器48上设置有孔洞481以有利于化学药剂37的发散。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捕蚊机又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捕蚊机50包括有一壳体21及一送风单元59,且送风单元59设置于该壳体21内部。送风单元59包括有一第一开口591及一第二开口593,其中第一开口591延伸至该壳体21外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91是设置在壳体21的顶部215,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开口591亦可设置在壳体21的任意区域,而第二开口593则设置在入风口213的邻近区域,并于第二开口593上设置化学药剂37,如图4B所示。
送风单元59内部设置有一第二风扇52,当第二风扇52运转时,送风单元59将经由第一开口591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并由第二开口593将空气排出,藉此同样有利于化学药剂37的扩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之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一壳体,包括有一出风口及一入风口;
一风扇,设置于该出风口;
一滤网,设置于该出风口;及
一引诱单元,设置于该入风口的邻近区域,并可诱使蚊虫接近该入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回风装置,该回风装置包括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出风口的前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送风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部,且该送风单元包括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延伸至该壳体外部,并该送风单元内部选择设置有一第二风扇或一加热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单元为一化学药剂设置于该第二开口。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入风口的邻近区域。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该回风装置内设置有一加热器。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附近的温度介于摄氏30度至60度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加热器设置于该引诱单元的邻近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捕蚊机,其特征在于,该引诱单元选择为一化学药剂、一发光单元或上述两者。
CNU2008201076027U 2008-03-31 2008-03-31 捕蚊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854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76027U CN201238542Y (zh) 2008-03-31 2008-03-31 捕蚊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76027U CN201238542Y (zh) 2008-03-31 2008-03-31 捕蚊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8542Y true CN201238542Y (zh) 2009-05-20

Family

ID=4071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760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8542Y (zh) 2008-03-31 2008-03-31 捕蚊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854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1346628A (ja) 蚊の誘殺器又は捕獲器
CN104430262A (zh) 昆虫诱捕器
CN204733790U (zh) 害虫诱捕装置
KR20170131250A (ko) 포충기
CN201178641Y (zh) 改良的诱捕飞行昆虫装置
CN106035283A (zh) 一种风力诱捕虫装置
KR20160027835A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KR20120073476A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US20200196587A1 (en) Mosquito attracting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10203084U (zh) 除蚊装置
JPH11346629A (ja) 蚊の誘殺器又は蚊の捕獲器
AU2008243253A1 (en) Insect trap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01238542Y (zh) 捕蚊机
CN203167857U (zh)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US20040068917A1 (en) Portable insect capturing apparatus
CN110274335A (zh) 一种诱导灭蚊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3766310A (zh) 一种气流式灭蚊器
TWM451829U (zh) 誘捕昆蟲裝置
WO2015035667A1 (zh) 一种捕蚊器
KR101965568B1 (ko) 포충기
CN203279693U (zh) 一种捕蝇灭蚊器
CN205727749U (zh) 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器
CN210352824U (zh) 托盘及具有该托盘的除蚊装置
CN216651067U (zh) 一种led灭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