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1829U - 誘捕昆蟲裝置 - Google Patents

誘捕昆蟲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1829U
TWM451829U TW101210831U TW101210831U TWM451829U TW M451829 U TWM451829 U TW M451829U TW 101210831 U TW101210831 U TW 101210831U TW 101210831 U TW101210831 U TW 101210831U TW M451829 U TWM451829 U TW M45182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opening
insect
reaction tank
attracta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0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Kai Lin
Sheng-Ru Li
ming-ren Zhan
qi-w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i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i Lin filed Critical Yong-Kai Lin
Priority to TW101210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1829U/zh
Publication of TWM451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1829U/zh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Description

誘捕昆蟲裝置
本創作提供一種昆蟲誘捕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使用引誘劑之昆蟲誘捕裝置。
昆蟲是一種重要的疾病傳播媒介,可傳播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與黃熱病等多種致命人類傳染病。目前消滅蚊蟲的方式大多使用光線來引誘並利用電擊方式使昆蟲昏迷,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毒化物來殺死昆蟲;上述兩種方法都會造成噪音與環境污染。
二氧化碳是吸引昆蟲的另一種方法,因此,二氧化碳亦為誘捕昆蟲的重要誘因,特別對蚊蟲而言,蚊蟲會因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逆風飛行,過去要產生二氧化碳的方式不外乎使用氣體鋼瓶、乾冰,至2004年由日本學者提出使用蔗糖溶液為基質,並添加酵母菌使其在發酵過程中緩慢釋放二氧化碳,近期則是出現許多利用光觸媒反應以紫外線照射TiO2生成二氧化碳之昆蟲誘捕裝置。
以引誘蚊蟲為例,雌蚊藉由特殊的感應器來尋找牠們的獵物。雌蚊對二氧化碳、熱及汗水非常敏感,所以牠們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尋找恆溫的哺乳類和鳥叮咬。經常有人認為血型、肥胖、性別甚至血糖會影響被叮咬的風險,但是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統計數據。唯,雌蚊需要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來產卵,而從一般雄蚊的正常飲食(花蜜、果汁)中無法獲得足量的蛋白質,因此雌蚊才會有吸血的行為。又經由不同動物血液對蚊蟲引誘之比較,發現所有動物血液均有引誘蚊蟲之功能,其中以豬血效果最佳,因此,本創作利用動物血液做為引誘昆蟲之引誘劑並搭配本創作之容器做為陷阱裝置、生理干擾劑等方式來達到降低有害昆蟲數量之目的。
本創作的目的,在於解決目前消滅蚊蟲的方式大多使用光線來引誘並利用電擊方式使昆蟲昏迷,或使用毒化物來殺死昆蟲,以致於會造成噪音與環境污染的問題。
本創作的其中一特徵,是提出一種不需使用電力,而仰賴引誘劑進行生化反應產生的氣味誘捕昆蟲,進而使昆蟲進入一容器後無法逃脫之裝置。此裝置是將對昆蟲具有誘因的引誘劑放入具有迷宮結構的容器內,利用昆蟲的飛行特性及迷宮效應使昆蟲被引誘劑吸引進入容器內後無法逃脫。本裝置可適用於蚊蟲、蒼蠅、鋏蠓(小黑蚊)及蟑螂等昆蟲。
本創作的另一特徵,是提出一種除了利用引誘劑生化反應產生的氣味誘捕昆蟲外,可進一步配合電力驅動風扇導引氣流將昆蟲吸入容器內,進而使昆蟲無法逃脫之裝置。
本創作的其中一技術手段,包括有一容器與一引誘劑,該容器具有一可盛裝液體的反應槽,以及至少一非直形但連續延伸而 貫通至該反應槽的通道,該通道具有一開口;所述引誘劑主要由動物血液、二氧化碳、乳酸等三種對昆蟲具有誘因之物質或元素結合製成,該引誘劑被提供於放置在該容器的反應槽內,於反應槽內加入水後與該引誘劑產生生化反應而釋出引誘昆蟲的氣味,昆蟲被該氣味吸引而經由該具有迷宮作用的非直形通道進入容器內後,即無法再從原來的通道逃出,達到誘捕昆蟲的效果。
本創作設於容器的通道,可以是呈連續彎曲的結構,藉此形成具有迷宮效果的通道結構。
本創作設於容器的通道,可以是包含有一對稱的雙錐形內空間,並使通道的開口形成為喇叭形,該開口與容器的內空間之間,以及容器的內空間與反應槽之間分別以一小孔連通,藉此形成具有迷宮效果的通道結構。
本創作設於容器的通道,可以是包含有一半圓形的內空間,以及在該內空間與容器的反應槽之間設置一隔板,該隔板則設置通孔,通道的開口亦形成為半圓形,該開口與該內空間以一小孔連通,藉此形成具有迷宮效果的通道結構。
本創作的另一技術手段,可以在一外殼設置至少一開口與一滑槽;在外殼的開口設置一風扇、外殼內設置一用來驅動該風扇的電力模組,以及一具有槽口並且滑動配合於該滑槽的容器;放入引誘劑後的容器內則加入水以產生生化反應,進而釋出引誘昆蟲的氣味,昆蟲被該氣味吸引而接近該開口,運轉中的風扇可以將外殼外的氣流連同昆蟲吸入外殼而進入容器內,並且無法逃脫。
本創作也可以在外殼的滑槽底面設置由電力驅動的加熱器,容器則以可導熱的材質製造,當容器被推動滑槽內後係使容器與加熱器接觸,藉由加熱器運作時升高容器的溫度,進而提升引誘劑和水產生生化反應的效果。
本創作可以在容器的外側壁設置把手,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將容器拉出外殼以添加水及引誘劑,以及方便地將容器推入外殼內。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具有以下優點:
1.可以不需使用電力,節能減碳,適用於開發中國家病媒蚊防治。
2.不似傳統昆蟲誘捕器僅能提供一種引誘原,本創作可配合引誘劑的成份而同時提供多種引誘原,並廣泛誘導不同物種昆蟲。
3.本創作的引誘劑在反應過程中不產生任何環境毒物,減低對環境的衝擊。
4.本創作之引誘劑包含的動物血液屬於農業廢棄物,可藉此提升其附加價值。
5.傳統昆蟲誘捕裝置均設計為圓型,較佔空間,本創作的容器或外殼均設為扁平方形或矩形體,適用於各種環境地形。
6.使用非常容易。
以下配合圖式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地說明,俾能對本創作的技術手段、功能及效果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第一實施例》
第一圖與第二圖是顯示本創作誘捕昆蟲裝置的第一實施例,可以是一種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力的容器1,此容器1可以採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製造,使其具有一位於內部下方的反應槽11,反應槽11的上方則連通一非直形但連續往上方延伸而貫通容器1上方的通道12,使得通道12的上端形成一開口121;在本創作的第一實施例,該通道12是形成為連續彎曲的結構形態,例如在第二圖中所呈現的通道12是以傾斜角度約15到45度角設置,由側面觀察係呈現出複數個相互連通的V形通道。
本創作的誘捕昆蟲裝置還進一步包含有一用來產生引誘昆蟲之氣味的引誘劑2,該引誘劑2主要以鹼性化合物、有機酸、碳水化合物、動物血液與脂肪酸等化合物製造而成;其中,鹼性化合物需能產生二氧化碳且不具環境毒性。有機酸則可以溶液、粉末或海綿狀基質等物理形式與其它誘餌混合之。碳水化合物須能通過30 mesh並得以溶液、乳化液、粉末或海綿狀基質等物理形式與其它誘餌混合之。動物血液須能通過30 mesh並得以溶液、乳化液、粉末或海綿狀基質等物理形式與其它誘餌混合之。脂肪酸須能通過30 mesh並得以溶液、粉末或海綿狀基質等物理形式與其它誘餌混合之。上述引誘劑得以不同比例混合達到引誘不同物種昆蟲。
前述引誘劑2配合容器1使用時,是直接將引誘劑2從開口121投入,通過通道12後進入反應槽11內,然後從開口121再倒入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使水或其他液體和已置於反應槽11內的 引誘劑2產生生化反應而生成可以引誘昆蟲的氣味,此氣味會從開口121飄出,昆蟲嗅到此氣味後會進入開口121,並沿著通道12進入到反應槽11內;因為本創作的通道為曲折迂迴而具有迷宮性質,再加上昆蟲本身的習性與受限於視野的關係,一旦昆蟲進入反應槽11後即因為由內至外的視線角度受到阻擋而找不到出口,以致於會被捕獲收集於反應槽11中,昆蟲在反應槽11中盲目飛行時一旦沾到液體,即被黏附無法飛行,終至溺斃;待一段時間後,使用者直接將容器1內的昆蟲屍體與液體一起倒出並清洗後,再重複前述的程序操作使用。
前述種種引誘劑多數為有機化合物,由於亞洲地區氣候較為潮溼,極易腐敗或遭受黴菌汙染。再者引誘劑中的動物血液若以液態方式儲存,運輸及使用常會造成使用者的恐懼感與心理衝擊。為避免上述困擾,本創作的引誘劑可以整合一種發泡劑(effervescent tablets)製成錠劑,這種錠劑同時含解離酸與解離鹼,溶解於水中可釋放出二氧化碳,可使有效成分均勻溶解與水中。本引誘劑實施例參考表一進行混合:
本實施例使用乾式顆粒法(即重壓法)製造所述引誘劑2,通常將配方充分混勻後形成錠塊,再經粉碎過篩後製成顆粒,再行壓製成錠。本實施例所得之發泡錠劑,置放於誘捕裝置中,得以控制二氧化碳、血液氣味與揮發性乳酸等引誘劑之釋放,具有持續性吸引昆蟲之效果。
本創作的引誘劑2也可以是一種具有影響昆蟲生理機能的成份配方。利用,利用動物血液中的蛋白質與蛋白質水解產物,以及昆蟲容易受碳水化合物誘引之特性,再混摻影響昆蟲生理機能之干擾劑,在昆蟲受引誘攝食後可干擾生理機能而無法再繁殖,進而達到減少昆蟲族群數量之目的。本引誘劑的實施例參考表二進行混合:
本實施例使用乾式顆粒法(即重壓法)製造所述引誘劑2,通常將配方充分混勻後形成錠塊,再經粉碎過篩後製成顆粒,再行壓製成錠。本實施例所得之錠劑,置放於環境中,得以引誘昆蟲食用,昆蟲於食用後並不會立即死亡,但藉由干擾昆蟲生理機能之機制達到減少昆蟲族群數量之目的。
《第二實施例》
第三圖與第四圖是顯示本創作誘捕昆蟲裝置的第二實施例,同樣是一種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力的容器1,此容器1可以採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製造,使其具有一位於內部下方的反應槽11,反應槽11的上方則連通一非直形但連續往上方延伸而貫通容器1上方的通道12,使得通道12的上端形成一開口121;在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該通道12是包含有一對稱的雙錐形內空間122,所述開口121為喇叭形,該開口121與該雙錐形內空間122之間,以及該雙錐形內空間122與該反應槽11之間分別以一小孔123連 通。本第二實施例之容器1可以採開口121朝向上方的直立狀態,或開口121朝向側方的橫置方式使用。
前述引誘劑2配合第二實施例之容器1使用時,是直接將引誘劑2從開口121投入,通過通道12後進入反應槽11內,然後從開口121再倒入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使水或其他液體和已置於反應槽11內的引誘劑2產生生化反應而生成可以引誘昆蟲的氣味,此氣味會從開口121飄出,昆蟲嗅到此氣味後會進入開口121,並沿著通道12進入到反應槽11內;因為本創作的通道為曲折迂迴而具有迷宮性質,再加上昆蟲本身的習性與受限於視野的關係,一旦昆蟲進入反應槽11後即因為由內至外的視線角度受到阻擋而找不到出口,以致於會被捕獲收集於反應槽11中,昆蟲在反應槽11中盲目飛行時一旦沾到液體,即被黏附無法飛行,終至溺斃;待一段時間後,使用者直接將容器1內的昆蟲屍體與液體一起倒出並清洗後,再重複前述的程序操作使用。
《第三實施例》
第五圖與第六圖是顯示本創作誘捕昆蟲裝置的第三實施例,同樣是一種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力的容器1,此容器1可以採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製造,使其具有一位於內部下方的反應槽11,反應槽11的上方則連通一非直形但連續往上方延伸而貫通容器1上方的通道12,使得通道12的上端形成一開口121;在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該通道12是包含有一半圓形內空間124,該半圓形內 空間124與該反應槽11之間設有一隔板125,該隔板125具有至少一通孔126,所述開口121則形成為半圓形,該開口121與該半圓形內空間124以一小孔123連通;亦即,開口121與半圓形內空間124呈彼此對稱配置。
前述引誘劑2配合第三實施例之容器1使用時,是直接將引誘劑2從開口121投入,通過通道12後進入反應槽11內,然後從開口121再倒入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使水或其他液體和已置於反應槽11內的引誘劑2產生生化反應而生成可以引誘昆蟲的氣味,此氣味會從開口121飄出,昆蟲嗅到此氣味後會進入開口121,並沿著通道12進入到反應槽11內;因為本創作的通道為曲折迂迴而具有迷宮性質,再加上昆蟲本身的習性與受限於視野的關係,一旦昆蟲進入反應槽11後即因為由內至外的視線角度受到阻擋而找不到出口,以致於會被捕獲收集於反應槽11中,昆蟲在反應槽11中盲目飛行時一旦沾到液體,即被黏附無法飛行,終至溺斃;待一段時間後,使用者直接將容器1內的昆蟲屍體與液體一起倒出並清洗後,再重複前述的程序操作使用。
《第四實施例》
第七圖與第八圖是顯示本創作誘捕昆蟲裝置的第四實施例,其提供一種可以配合電力輔助使用的誘捕昆蟲裝置;包括有一外殼3、一容器1A、一風扇4與一電力模組5;所述外殼3的側邊設有一水平的滑槽32,滑槽32的底面可以進一步設置一加熱器 34,外殼3上方而具有一開口31;外殼3下方的周圍側壁則設置複數個排氣孔33。所述容器1A為一具有位於上方之槽口的抽屜式形態,該容器1A以滑動配合方式組合於外殼3之滑槽32,容器1A的外側壁設有一把手1A1,可以方便使用者握住把手1A1將容器1A拉出滑槽32,或是將容器1A推入滑槽32內;容器1A是由可導熱的材質製成,當容器1A被完全推入滑槽32內時,其上方的槽口係對應於開口31,且容器1A的底面接觸加熱器34。
前述的風扇4是設於外殼3內的開口31;電力模組5則包含有蓄電池52、開關51、電源連接埠53與電路板(圖中未顯示);電力模組5電性連接該風扇4,並且在外殼3上端的頂板上連接設置一開關51;使用者操作該開關51可以控制電力模組5運作,使蓄電池52提供電力予風扇4並控制其運轉與否;當風扇4運轉時,可以將外殼3外的氣流吸入外殼3內,然後將氣流從排氣孔33排出。使用者可以利用電源線連接該電源連接埠53對蓄電池52進行充電。
前述電力模組5被啟動運作的同時,亦啟動加熱器34通電產生熱量,熱量則傳導至容器1A而使容器1A升高溫度;放入容器1A內的引誘劑2受到較高溫度後可以加速分解反應。
前述引誘劑2配合第四實施例使用時,是將容器1A1從外殼3拉出後,將引誘劑2放入容器1A1內並注入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使水或其他液體和已置於容器1A內的引誘劑2產生生化反應而生成可以引誘昆蟲的氣味,此氣味會飄出外殼3,昆蟲嗅到此氣 味後會接近外殼,由於風扇4運轉時會將外殼3外的氣流導引進入外殼3內,亦即外殼內是呈現負壓狀態,致使接近開口31的昆蟲會被從開口31吸入外殼3,進而落入容器1A內;利用外殼3內與容器1A均為負壓的狀態而使昆蟲無法逃脫,以致於被捕獲收集於容器1A內;昆蟲在容器1A盲目飛行時一旦沾到液體,即被黏附無法飛行,終至溺斃;待一段時間後,使用者直接將容器1A內的昆蟲屍體與液體一起倒出並清洗後,再重複前述的程序操作使用。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
1‧‧‧容器
11‧‧‧反應槽
12‧‧‧通道
121‧‧‧開口
122‧‧‧雙錐形內空間
123‧‧‧小孔
124‧‧‧半圓形內空間
125‧‧‧隔板
126‧‧‧通孔
2‧‧‧引誘劑
3‧‧‧外殼
31‧‧‧開口
32‧‧‧滑槽
33‧‧‧排氣孔
34‧‧‧加熱器
1A‧‧‧容器
1A1‧‧‧把手
4‧‧‧風扇
5‧‧‧電力模組
51‧‧‧開關
52‧‧‧蓄電池
53‧‧‧電源連接埠
第一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結構之立體圖。
第二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一實施例結構之平面剖視圖。
第三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結構之立體圖。
第四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二實施例結構之平面剖視圖。
第五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結構之立體圖。
第六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三實施例結構之平面剖視圖。
第七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結構之立體圖。
第八圖為顯示本創作昆蟲誘捕裝置之第四實施例結構之平面剖視圖。
1‧‧‧容器
11‧‧‧反應槽
12‧‧‧通道
121‧‧‧開口

Claims (7)

  1. 一種誘捕昆蟲裝置,包括有:一容器,具有一可盛裝液體的反應槽,以及至少一非直形但連續延伸而貫通至該反應槽的通道,該通道具有一開口;一引誘劑,被提供於放置在該容器的反應槽內。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捕昆蟲裝置,其中,所述容器的通道呈連續彎曲。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捕昆蟲裝置,其中,所述容器的通道包含有一對稱的雙錐形內空間,所述開口為喇叭形,該開口與該內空間之間,以及該內空間與該反應槽之間分別以一小孔連通。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誘捕昆蟲裝置,其中,所述容器的通道包含有一半圓形的內空間,該內空間與該反應槽之間設有一隔板,該隔板具有通孔,所述開口形成為半圓形,該開口與該內空間以一小孔連通。
  5. 一種誘捕昆蟲裝置,包括有:一外殼,設有一滑槽與一開口;一具有槽口的容器,滑動配合於該外殼的滑槽內;一風扇,設於該外殼的開口;一電力模組,電性連接該風扇,用以驅動該風扇運轉,以將外殼外的氣流從該開口吸入該容器內;一引誘劑,被提供於放置在該容器內。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誘捕昆蟲裝置,其中,所述滑槽的底面設有加熱器,所述容器為可導熱的材質製成,該容器被推入該滑槽後,該容器的底面接觸該加熱器。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誘捕昆蟲裝置,其中,所述容器的外側壁設有把手,可從該外殼的外面將該容器拉出或推入。
TW101210831U 2012-06-05 2012-06-05 誘捕昆蟲裝置 TWM451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0831U TWM451829U (zh) 2012-06-05 2012-06-05 誘捕昆蟲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0831U TWM451829U (zh) 2012-06-05 2012-06-05 誘捕昆蟲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1829U true TWM451829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0831U TWM451829U (zh) 2012-06-05 2012-06-05 誘捕昆蟲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18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166A (zh) * 2019-03-25 2019-05-07 寿县楚光照明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环保的捕虫装置
CN111528925A (zh) * 2020-05-14 2020-08-14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兽医用动物唾液采样设备
TWI710317B (zh) * 2020-01-15 2020-11-21 國立高雄大學 螞蟻食餌藥效測試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166A (zh) * 2019-03-25 2019-05-07 寿县楚光照明器具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环保的捕虫装置
TWI710317B (zh) * 2020-01-15 2020-11-21 國立高雄大學 螞蟻食餌藥效測試裝置
CN111528925A (zh) * 2020-05-14 2020-08-14 西北民族大学 一种兽医用动物唾液采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4910A (zh) 具有改良流量调节器的诱捕器
WO2016119274A1 (zh) 一种捕蚊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引诱剂装置
TWM451829U (zh) 誘捕昆蟲裝置
CN203072705U (zh) 一种捕蝇器
CA2966262A1 (en) Mosquito attracting de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I732378B (zh) 飛蟲捕捉裝置
CN20934586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和乳酸独立发生器及便携蚊虫捕杀装置
CN201700288U (zh) 一种自动捕蚊器
CN203167857U (zh)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
CN207219893U (zh) 诱捕杀电子灭蟑盒
CN206525394U (zh) 一种捕蚊器
CN205922612U (zh) 一种风力诱捕虫装置
KR20100022260A (ko) 초파리 유인 및 사멸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초파리 제거기
CN211631465U (zh)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CN201451108U (zh) 多用自动循环引诱捕鼠、灭蟑螂箱
CN214339559U (zh) 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
CN201577437U (zh) 仿生蟑螂诱杀器
CN205727749U (zh) 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器
CN200990832Y (zh) 捕鼠器
JP2004305162A (ja) 捕虫器
CN2669603Y (zh) 无毒饵电加热蟑螂诱捕器
CN201150223Y (zh) 电子灭蚊器
CN202172729U (zh) 一种新型蚊虫诱杀器
CN201097567Y (zh) 色光引诱昆虫捕捉器
KR20160000179U (ko) 파리 유인 포집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