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1465U -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 Google Patents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1465U
CN211631465U CN202020173547.2U CN202020173547U CN211631465U CN 211631465 U CN211631465 U CN 211631465U CN 202020173547 U CN202020173547 U CN 202020173547U CN 211631465 U CN211631465 U CN 211631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squito
box
box body
mosquitoe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35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欣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Greenyellow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35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1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1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1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的诱导剂盒、发热装置和灭蚊装置,箱体的前端开设有一开口,发热装置设置于开口上方的箱体,灭蚊装置设置于开口下方的箱体,诱导剂盒设置于灭蚊装置,诱导剂盒用于放置诱导剂,开口上方的箱体设有空腔,发热装置沿空腔的内壁周向设置。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相互配合工作,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吸引,最后再通过灭蚊装置将其引诱至箱体内,诱蚊效果好。本捕蚊器的发热装置沿空腔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从箱体向外周发散,便于蚊子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诱蚊效果。

Description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背景技术
蚊子,据统计,地球上有二千多种蚊子,我国有二百多种,危害人类的蚊子主要有三类,按蚊、库蚊和伊蚊。根据科学研究:蚊虫叮咬人类并非凭借视觉,而是通过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体表散发出来的汗味以及热量为线索来确定人的位置的。
现有的捕蚊器一般是采用UV灯产生特定波长光线吸引蚊子靠近,进而捕杀。然而上述光源引诱方式具有局限性,受空间和障碍物的限制,被障碍物遮挡的部分无法起到引诱效果,捕蚊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捕蚊效果好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至少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的诱导剂盒、发热装置和灭蚊装置,箱体的前端开设有一开口,发热装置设置于开口上方的箱体,灭蚊装置设置于开口下方的箱体,诱导剂盒设置于灭蚊装置,诱导剂盒用于放置诱导剂,开口上方的箱体设有空腔,发热装置沿空腔的内壁周向设置;
发热装置配置为产生热量;
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配置为吸引蚊子,灭蚊装置配置为将蚊子引诱至箱体内,并风干脱水至死。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捕蚊箱设置有诱导剂盒、发热装置和灭蚊装置,其中,诱导剂盒放置诱导剂,发热装置散发温度为38℃~45℃的热量,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相互配合工作,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吸引,最后再通过灭蚊装置将其引诱至箱体内,并风干脱水至死,诱蚊效果好,灭蚊效果理想,而且,本捕蚊箱对不同种类的蚊子均起到良好的灭蚊效果。更为重要地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沿空腔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从箱体向外周发散,便于蚊子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诱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为贴合于箱体内壁的发热片。由此,发热片结构的发热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片为PI发热片或者PET发热片。由此,PI发热片元件采用高强度绝缘材料-聚酯薄膜作为载体,安全可靠,永不漏电;元件远红外辐射强,其工作时有2-13um远红外波长产生,具有阳光般温暖,有益人体健康;元件自身重量轻而且薄;元件柔性好;元件热转换率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的发热温度为38℃~45℃。实验表明,蚊子喜爱发热人群,因此,将发热装置的发热温度控制为38~45设施度,具有良好的诱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方式诱导捕蚊器还包括诱蚊灯,诱蚊灯安装于箱体且位于灭蚊装置的上方。由此,诱蚊灯的设置利用了蚊子趋光的特性,进一步增强诱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灭蚊装置包括风扇、导风罩和储蚊盒,风扇、导风罩和储蚊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风扇位于开口的下方,用于将进入开口所在空间的蚊子吸入至导风罩,再进入储蚊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灭蚊装置还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开设于开口下方的箱体,风扇设置于进风口的下方,出风口设置于风扇外侧的箱体上。由此,在二氧化碳排放口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引诱至进风口,风扇高速运转产生一股由进风口流向储蚊盒的气流,将靠近进风口的蚊子吸入到储蚊盒内,并风干脱水至死,诱蚊效果好,灭蚊效果理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进风口进风,出风口出风,能够有效的形成气流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蚊盒包括储蚊网和防逃逸漏斗,防逃逸漏斗安装于储蚊网内。由此,进入储蚊盒中的蚊子无法逃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方式诱导捕蚊器还包括设置于箱体的二氧化发生装置和二氧化碳排放口,二氧化碳排放口设置于开口上方的箱体;
二氧化发生装置配置为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口与二氧化发生装置连接,配置为释放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口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配置为吸引蚊子,灭蚊装置配置为将蚊子引诱至箱体内,并风干脱水至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并排设置且均设置于开口后方的箱体内,通过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内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从二氧化碳排放口释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捕蚊箱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诱导剂盒、发热装置和灭蚊装置,其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产生二氧化碳,诱导剂盒放置诱导剂,发热装置散发温度为38℃~45℃的热量,二氧化碳排放口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相互配合工作,模拟人体呼吸,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吸引,最后再通过灭蚊装置将其引诱至箱体内,并风干脱水至死,诱蚊效果好,灭蚊效果理想,而且,本捕蚊箱对不同种类的蚊子均起到良好的灭蚊效果。更为重要地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沿空腔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从箱体向外周发散,便于蚊子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诱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的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的部分结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中的附图标记:1-箱体;2-二氧化发生装置;3-二氧化碳排放口;4-诱导剂盒;5-发热装置;6-灭蚊装置;7-诱蚊灯;8-脚轮;11-开口;12-空腔;21-第一容器;22-第二容器;61-风扇;62-导风罩;63-储蚊盒;64-进风口;65-出风口;631-储蚊网;632-防逃逸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如图1~4所示,该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的二氧化发生装置2、二氧化碳排放口3、诱导剂盒4、发热装置5和灭蚊装置6。箱体1的前端开设有一开口11,二氧化碳排放口3、发热装置5设置于开口11上方的箱体1,灭蚊装置6设置于开口11下方的箱体1。诱导剂盒4设置于灭蚊装置6,诱导剂盒4用于放置诱导剂。开口11上方的箱体1设有空腔12,发热装置5沿空腔12的内壁周向设置。
二氧化发生装置2配置为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口3与二氧化发生装置2连接,配置为释放二氧化碳。
发热装置5配置为产生热量。
在二氧化碳排放口3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4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5产生的热量配置为吸引蚊子,灭蚊装置6配置为将蚊子引诱至箱体1内,并风干脱水至死。
本实用新型的捕蚊箱设置有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诱导剂盒4、发热装置5和灭蚊装置6,其中,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产生二氧化碳,诱导剂盒4放置诱导剂,发热装置5散发温度为38℃~45℃的热量,二氧化碳排放口3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4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5产生的热量相互配合工作,模拟人体呼吸,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吸引,最后再通过灭蚊装置6将其引诱至箱体1内,并风干脱水至死,诱蚊效果好,灭蚊效果理想,而且,本捕蚊箱对不同种类的蚊子均起到良好的灭蚊效果。更为重要地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装置5沿空腔12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发热装置5产生的热量从箱体1向外周发散,便于蚊子准确定位,大大提高了诱蚊效果。
发热装置5为贴合于箱体1内壁的发热片。如图4所示,发热片贴合于空腔12前端以及两侧的箱体1的内壁。由此,发热片结构的发热装置5结构简单,体积小。热片为PI发热片或者PET发热片。由此,PI发热片元件采用高强度绝缘材料-聚酯薄膜作为载体,安全可靠,永不漏电;元件远红外辐射强,其工作时有2-13um远红外波长产生,具有阳光般温暖,有益人体健康;元件自身重量轻而且薄;元件柔性好;元件热转换率高。PET发热片可以为PET电热膜,PET电热膜是一款低温(0~90℃)材质电热膜,厚度大约为0.2mm,具有升温快、热惯小、发热均匀等诸多优点。
发热装置5的发热温度为38℃~45℃,优选为38~41℃。可以通过增设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发热装置5温度的控制。实验表明,蚊子喜爱发热人群,因此,将发热装置5的发热温度控制为38~45设施度,具有良好的诱蚊效果。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还包括诱蚊灯7,诱蚊灯7安装于箱体1且位于灭蚊装置6的上方。本实施方式的诱蚊灯7可以为365nm的紫光LED灯。由此,诱蚊灯7的设置利用了蚊子趋光的特性,进一步增强诱蚊效果。
灭蚊装置6包括风扇61、导风罩62、储蚊盒63、进风口64和出风口65。风扇61、导风罩62和储蚊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风扇61位于开口11的下方,用于将进入开口11所在空间的蚊子吸入至导风罩62,再进入储蚊盒63。进风口64开设于开口11下方的箱体1,风扇61设置于进风口64的下方,出风口65设置于风扇61外侧的箱体1上。由此,在二氧化碳排放口3释放的二氧化碳、诱导剂盒4内的诱导剂以及发热装置5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最大程度的将蚊子引诱至进风口64,风扇61高速运转产生一股由进风口64流向储蚊盒63的气流,将靠近进风口64的蚊子吸入到储蚊盒63内,并风干脱水至死,诱蚊效果好,灭蚊效果理想。
出风口65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方式的出风口65为三个。进风口64进风,出风口65出风,能够有效的形成气流循环。
储蚊盒63包括储蚊网631和防逃逸漏斗632,防逃逸漏斗632套设安装于储蚊网631内。由此,进入储蚊盒63中的蚊子无法逃逸。
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包括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并排设置且均设置于开口11后方的箱体1内,通过第一容器21和第二容器22内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从二氧化碳排放口3释放。具体的,第一容器21为柠檬酸水溶液,第二容器22为碳酸氢钠溶液,柠檬酸水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排放口3排出。
优选的,第一容器21内装有柠檬酸和水,第二容器22内装有小苏打和水。柠檬酸和水的重量比为(1-2)∶(1-2);小苏打和水的重量比为(1-2)∶(1-2),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重量比为(1-2)∶(1.1-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捕蚊箱的底部四角处还设置有脚轮8,脚轮8的数量为四个,且前端的两个脚轮8的直径要小于后端的两个脚轮8的直径。由此,方便移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的诱导剂盒(4)、发热装置(5)和灭蚊装置(6),所述箱体(1)的前端开设有一开口(11),所述发热装置(5)设置于开口(11)上方的箱体(1),所述灭蚊装置(6)设置于开口(11)下方的箱体(1),所述诱导剂盒(4)设置于灭蚊装置(6),所述诱导剂盒(4)用于放置诱导剂,所述开口(11)上方的箱体(1)设有空腔(12),所述发热装置(5)沿空腔(12)的内壁周向设置;
所述发热装置(5)配置为产生热量;
所述诱导剂盒(4)内的诱导剂以及所述发热装置(5)产生的热量配置为吸引蚊子,所述灭蚊装置(6)配置为将蚊子引诱至箱体(1)内,并风干脱水至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5)为贴合于箱体(1)内壁的发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为PI发热片或者PET发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5)的发热温度为38℃~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蚊装置(6)包括风扇(61)、导风罩(62)和储蚊盒(63),所述风扇(61)、导风罩(62)和储蚊和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风扇(61)位于开口(11)的下方,用于将进入开口(11)所在空间的蚊子吸入至导风罩(62),再进入储蚊盒(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蚊装置(6)还包括进风口(64)和出风口(65),所述进风口(64)开设于开口(11)下方的箱体(1),所述风扇(61)设置于进风口(64)的下方,所述出风口(65)设置于风扇(61)外侧的箱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式诱导捕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盒(63)包括储蚊网(631)和防逃逸漏斗(632),所述防逃逸漏斗(632)安装于储蚊网(631)内。
CN202020173547.2U 2020-02-14 2020-02-14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Active CN211631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3547.2U CN21163146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3547.2U CN21163146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1465U true CN21163146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3547.2U Active CN211631465U (zh) 2020-02-14 2020-02-14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14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016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李鉴明 高压诱蚊灭蚊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016A1 (zh) * 2021-06-17 2022-12-22 李鉴明 高压诱蚊灭蚊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4351Y (zh) 仿生型电子捕蚊器
US20110030266A1 (en) Flying insect capture apparatus
CN201451113U (zh) 多功能诱捕器
CN206507094U (zh) 热蒸式蟑螂捕捉器
CN205671322U (zh) 一种茶树防治用害虫诱杀装置
CN201045491Y (zh) 一种光触媒电子灯
CN206866441U (zh) 捕蚊装置
CN211631465U (zh) 多方式诱导捕蚊器
CN107980744A (zh) 一种智能驱捕蚊虫装置
CN206978503U (zh) 环保智能灭蟑螂器
CN108402007A (zh)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
CN201700288U (zh) 一种自动捕蚊器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10519888U (zh) 一种捕虫装置
CN112586468A (zh) 一种智能超声波多功能杀虫灯
CN205455537U (zh) 一种栽培大棚固定式诱捕虫器
CN207219908U (zh) 一种害虫防治箱
CN208300787U (zh)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
CN211129494U (zh)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
CN206760534U (zh) 灭蚊灯
CN201813738U (zh) 可集中虫只的捕虫器
CN210960048U (zh) 一种适用于飞行类害虫的监测诱捕装置
CN208676174U (zh) 一种仿生灭蚊器
CN208300802U (zh) 一种加湿型灭蚊器
CN206078723U (zh) 一种胡蜂捕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