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3991Y - 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3991Y
CN201233991Y CNU2008201142692U CN200820114269U CN201233991Y CN 201233991 Y CN201233991 Y CN 201233991Y CN U2008201142692 U CNU2008201142692 U CN U2008201142692U CN 200820114269 U CN200820114269 U CN 200820114269U CN 201233991 Y CN201233991 Y CN 20123399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ard
main body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42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美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TER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TER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TER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TER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42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399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399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399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对板连接器,主要是包含有:一主体,其两端边内侧是设有边肋,用来插设端子,所述的端子是连续弯折延伸已形成一弹性部。一插接件,其中央设有并排对应的端子槽,所述的端子槽外侧设有端子,所述的端子末端是形成一弯折部。综上述,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主体端子的弹性部在导接时与插接件端子弯折部接触以产生干涉力,以达到卡固的效果者,并在主体与插接件定位后可通过弯折部外侧缺口顶抵弹性部的外弧,提供端子定位来确保正确的电性导通,再者本实用新型可凭借主体两端定位槽以及插接件两端定位块,作为导接可确实定位,以避免端子无法正确导接的状况发生。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板对板连接器是用于作为两电路板或电子装置间作电性连接,大多分为将两端连接器称公母端连接器,为使两端连接器导接后可确实电性导接,现有技术是在连接器内侧设有端子,组装时是利用公母连接器内的端子相互接触而电性导通,但现有公母连接器内的端子在设计上有所缺失,其说明如下:请参图1所示,图中为业界常采用的一种端子设计,在所述的母连接器的接触端子采用凹型设计,公连接器是采U型以导入母连接器端子内凹处,利用所述的母连接器端子尾端向内弯折作为接触点,达到电性导通的目的,但此等设计虽符合连接的设计,但两端子间并无干涉力可言,端子连接后更无法卡固,有容易脱落或接触不良的疑虑。
另外请参图2所示,图示中为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端子的另一种设计,其母连接器中央也采凹型设计,端子尾端向内弯折形成突出作为接触点A,公连接器端在所述的接触点A对角有一处向内弯折已形成一接触点B,利用对角的双接触点设计,提供良好的电性导通。然而,此等设计虽电性导通佳且较无脱落的问题,但对于端子的卡固力量也不足够,稍微施力向上拔起就会使端子脱落,无法达到一个较佳的接触状态。
上述现有方式虽可达到端子接触以及电性导通的目的,因设计的问题而常出现无干涉力、单一接触点或无法卡固的问题,而常为人所诟病。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在解决此缺失上仍有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特别是利用主体端子的弹性部在导接时与插接件端子弯折部接触以产生干涉力,以达到卡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主体与插接件定位后可通过弯折部外侧缺口顶抵弹性部的外弧,提供端子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凭借主体两端定位槽以及插接件两端定位块,作为导接可确实定位,以避免端子无法正确导接的状况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一板对板连接器,主要是包含有: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其两端边内侧设有边肋,用来插设主体端子,所述的主体端子是连续弯折延伸并形成一弹性部;
一插接件,其中央设有并排对应的端子槽,所述的端子槽外侧设有插接端子,所述的插接端子末端是形成一弯折部;
所述的主体与插接件对应导接,且所述的主体端子与插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其中,所述的弹性部下方是延伸一顶抵部。
且所述的弯折部向端子另一端外侧则形成一缺口,用来与定位后与弹性部接触产生干涉力。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两端是可进一步设置一定位槽,作为与插接件导接时定位之用。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中央是可进一步设置一强化肋,用来强化主体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理想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件两端是朝导接方向各设置一定位块,用于导接时插入定位槽作为定位之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利用主体端子的弹性部在导接时与插接件端子弯折部接触以产生干涉力,以达到卡固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与插接件定位后可通过弯折部外侧缺口顶抵弹性部的外弧,提供端子定位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凭借主体两端定位槽以及插接件两端定位块,作为导接可确实定位,以避免端子无法正确导接的状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现有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时端子接触及其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接触点;B-接触点;1-主体;11-边肋;12-主体端子;121-弹性部;122-顶抵部;13-定位槽;14-强化肋;2-插接件;21-端子槽;22-插接端子;221-弯折部;222-缺口;23-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实用新型设计人举出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板对板连接器,其是包含一主体1以及与主体对应导接的插接件2,其中所述的主体1其两端边内侧是设有边肋11,用来插设主体端子12,所述的主体端子12是连续弯折延伸并形成一弹性部121(见图7)。
所述的插接件2其中央设有并排对应的端子槽21,所述的端子槽21外侧设有插接端子22,所述的插接端子22末端是形成一弯折部221(见图7)。
所述的主体1与插接件2对应导接,且所述的主体端子12与插接端子22形成电连接。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的弹性部121下方是延伸一顶抵部122。
且所述的弯折部221向插接端子22另一端外侧则形成一缺口222,用来与定位后与弹性部121接触产生干涉力。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1两端是可进一步设置一定位槽13,作为与插接件2导接时定位之用。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1中央是可进一步设置一强化肋14,用来强化主体1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理想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件2两端是朝导接方向各设置一定位块23,用于导接时插入定位槽13作为定位之用。
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以及插接件2可利用埋入射出的工法来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此工法,以本体1为例,成型前需先将模具设计完成(需设计边肋11来固定端子13),利用模具将端子13预先埋入后再进行射出,待本体1成型后所述的主体端子12即可嵌设在边肋11内。而插接件2的埋入射出也相同,待插接件2成型后所述的插接端子22即可嵌设在端子槽21外侧。
所述的强化肋14是在埋入射出后一并完成,用来强化主体1结构的强度。
上述埋入射出的工法仅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射出成型的方式,也可采用传统工法是先将连接器射出成型后,再将端子打入连接器内,以上方式仅为其中成型方式,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图7至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动作的示意图,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体1预设固定在上方电路板,插接件2预设固定在下方电路板,当主体1与插接件2导接时,因本实用新型具有定位槽13以及定位块23的设计,利用主体1两端定位槽13对应插接件2两端定位块23,当主体1朝插接件2方向组装时,插接件2两端的定位块23会先导入主体1的定位槽13内,此时,主体1以及插接件2内的主体端子12、22尚未接触,因定位块23设计较长,可确保主体端子12、22后续的卡接动作确实定位不致偏移。
待主体1持续往插接件2方向位移时,主体端子12会与插接端子22接触,主体端子12的顶抵部122会先与插接端子22的弯折部221接触,利用顶抵部122的斜度倾斜导入挤压所述的弯折部221并使其受力呈现略为向内外伸张,供主体端子12可继续向下位移(位移时因相互受力使弹性部121向反方向弹性位移),待主体端子12通过插接端子22的弯折部221后,其位置刚好位于所述的缺口222处,始完成主体端子12、22导接的目的。
而主体端子12在导接完成后,因所述的顶抵部122与缺口222接触产生干涉力,也产生了卡固作用,进一步增加其定位效果,不容易发生错位或接触不良的情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除利用定位槽13以及定位块23的设计,当主体1朝插接件2方向组装时,定位块23预先导入定位槽13内,确保主体端子12、22后续的卡接动作确实定位不致偏移,再者凭借本体1主体端子12的顶抵部122斜度在导接时先与插接端子22的弯折部221接触导入,使弯折部221其受力呈现略为向内外弹性伸张,供主体端子12通过插接端子22弯折部221并位于所述的缺口222处,产生卡固作用,不致发生错位或接触不良的情形者。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其两端边内侧设有边肋,用来插设主体端子,所述的主体端子是连续弯折延伸并形成一弹性部;
一插接件,其中央设有并排对应的端子槽,所述的端子槽外侧设有插接端子,所述的插接端子末端是形成一弯折部;
所述的主体与插接件对应导接,且所述的主体端子与插接端子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下方是延伸一顶抵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部向插接端子另一端外侧形成一缺口,用来与定位后与弹性部接触产生干涉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两端进一步设置一定位槽,作为与插接件导接时定位之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中央进一步设置一个用来强化主体结构的强度的强化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件两端是朝导接方向各设置一定位块,用于导接时插入定位槽作为定位之用。
CNU2008201142692U 2008-06-19 2008-06-19 板对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399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2692U CN201233991Y (zh) 2008-06-19 2008-06-19 板对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2692U CN201233991Y (zh) 2008-06-19 2008-06-19 板对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3991Y true CN201233991Y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20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426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3991Y (zh) 2008-06-19 2008-06-19 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399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71A (zh) * 2013-08-13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净化部件的通电装置
CN107706582A (zh) * 2016-08-09 2018-02-1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71A (zh) * 2013-08-13 2015-02-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净化部件的通电装置
CN107706582A (zh) * 2016-08-09 2018-02-16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7706582B (zh) * 2016-08-09 2020-11-03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7980A (zh) 连接器以及端子
CN201233991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6025618A (zh) 板端用直立插板式c型usb公座连接器
CN212517597U (zh) 一种Type-C母座8P连接器
CN201117997Y (zh) 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7009715U (zh)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212366266U (zh) 一种Type-C母座8P连接器主体
CN213584431U (zh) 一种网络双绞线用数据接口
CN203839545U (zh) 扬声器用电连接器
CN204720616U (zh) 一种耐高振动稳定可靠的冲压端子
CN208489409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rs485通信的插头
CN203607591U (zh) 具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204088662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CN201584542U (zh) 兼容圆形插孔和片式插孔的信号端子
CN206834377U (zh) 电连接器
CN22008654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887594U (zh) 一种具有防垮Pin结构的音频连接器绝缘体
CN204793276U (zh) 适配器
CN218677679U (zh) 一种舌片及Type-C母座
CN20938937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6488809U (zh) 一种防下压避位连接器
CN208589574U (zh) 具有两个弹性插针的电源连接器
CN201167155Y (zh) 一种plcc-dip端子
CN203503900U (zh) 一种通信设备
CN203326191U (zh)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