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3689Y -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3689Y
CN201233689Y CNU200820125546XU CN200820125546U CN201233689Y CN 201233689 Y CN201233689 Y CN 201233689Y CN U200820125546X U CNU200820125546X U CN U200820125546XU CN 200820125546 U CN200820125546 U CN 200820125546U CN 201233689 Y CN201233689 Y CN 20123368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dule
framework
pane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55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弘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255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368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368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368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系统壳体及连接于其上的显示装置模块。显示装置模块包含壳体及面板模块。壳体具有显示面、连接端及对应于连接端的外盖。当面板模块容纳于壳体内时,即可透过壳体的显示面向外显示影像。连接端位于显示面的侧边,且朝向系统壳体。连接端上并形成有组装口,供组装面板模块进入壳体。外盖对应遮蔽组装口,以提供面板模块适当的保护与遮蔽。由于面板模块经由位于连接端的组装口进入壳体内,故壳体上因组装需要而产生于外盖与组装口间的缝隙仅产生于连接端上,且可为系统壳体所遮蔽。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平面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的进步,各式电子装置的设计无不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此同时,产品的耐用度、强度及组装的便利性仍然需在设计时同时兼顾。除此之外,各式电子装置外观设计的美观也成为除产品规格外的另一项重点。为增加外观设计上的美感,也需兼顾产品的耐用度、强度及组装便利性,许多传统的设计方式均因而受到挑战。
以传统的膝上型电脑为例,如图1所示,传统膝上型电脑包含有显示模块20及系统模块10。显示模块20铰接于系统模块10上,且接收来自系统模块10的信号以显示影像。显示模块20包含有前框31、后盖33及显示面板50;其中显示面板50设置于前框31及后盖33之间。前框31上形成有镂空的显示区域,显示面板50透过前框31上形成有镂空的显示区域向外显示影像;后盖33则覆盖显示面板50的背侧,并与前框31组合以固定两者间显示面板50的位置。
在此设计中,由于前框31与后盖33为不同的组件,因此两者在组合时并会在其间产生间隙。一旦有间隙的存在,即会对外观的完整性造成影响。此外,由于一般会要求曝露在外的间隙宽度需符合于一定公差范围内的要求,因此外观上间隙的存在也对产品的合格率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具有较佳的生产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具有不同的外观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模块,其包含壳体及面板模块。壳体具有显示面,当面板模块容纳于壳体内时,即可透过壳体的显示面向外显示影像。壳体另具有连接端及对应于连接端的外盖。连接端位于显示面的侧边,其上并形成有组装口,供组装面板模块进入壳体。外盖对应遮蔽组装口,以提供面板模块适当的保护与遮蔽,并可避免面板模块自壳体意外脱出。由于面板模块经由位于连接端的组装口进入壳体内,故壳体上因组装需要而产生在外盖与组装口间的缝隙仅产生在连接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含系统壳体与显示装置模块。显示装置模块中壳体的连接端朝向系统壳体,并连接于系统壳体的侧边。由于显示装置模块壳体300上的组装口位于连接端,因此当显示装置模块与系统壳体连接时,连接端上的组装口与对应的外盖350即可隐藏于显示装置模块与系统壳体之间,并为系统壳体所遮蔽而不外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外盖对应遮蔽组装口的设置,可提供面板模块适当的保护与遮蔽,并可避免面板模块自壳体意外脱出,又由于面板模块经由位于连接端的组装口进入壳体内,故壳体上因组装需要而产生在外盖与组装口间的缝隙仅产生在连接端上,因此其外观视觉效果好,并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膝上型电脑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装置模块的实施例元件分解图;
图3a为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另一电子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3c为另一电子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显示装置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包含框架组的显示装置模块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另一包含框架组的显示装置模块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显示装置模块与系统壳体组装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系统壳体
200 显示装置模块
300 壳体
310 显示面
311 透明区
313 光遮蔽区
330 连接端
331 组装口
350 外盖
370 内侧壁
371 导引装置
373 次导引装置
500 面板模块
510 信号线组
530 面板
550 框架组
551 第一框架
552 第二框架
555 翼板
557 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模块及使用此模块的电子装置。显示装置模块较佳包含平面显示模块,例如液晶显示模块、等离子体显示模块或包含其他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块。电子装置包含膝上型电脑、移动电话、电视、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电子字典、电子游戏机或其他包含显示模块的装置。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模块包含壳体300及面板模块500。壳体300可以塑料、金属或其他材质制成;此外,壳体300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或不透明材质。壳体300较佳地是形成为扁形六面体;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壳体300也可包含其他形状的六面体、施以圆角处理的六面体或其他立体的形状。壳体300具有显示面310;显示面310较佳地是形成于壳体300上表面积较大的一面。显示面310上较佳包含透明区311及光遮蔽区313,其中光遮蔽区313围绕于透明区311的外侧。在较佳实施例中,透明区311为显示面310上镂空的开口部分,而光遮蔽区313则为围绕此镂空区域的边框;亦即在显示面310上形成镂空区域作为透明区311,供向外界显示影像。在此实施例中,壳体300可使用不透明的材质制成,而镂空的透明区311则可选择性增加透光的保护膜或不加任何其他保护。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透明材质形成显示面310,且透明区311与光遮蔽区313可为完整连续的平面。例如可以注塑成型方式配合透明材质完整射出包含显示面310的壳体,此时可在光遮蔽区313及其他非属透明区311的部分以涂布、喷洒或其他方式覆上不透光材料,以形成光遮蔽的效果。
壳体300另具有连接端330及对应于连接端330的外盖350。如图2所示,连接端330位于显示面310的侧边;换言之,在此实施例中,当壳体300形成为扁形的六面体时,连接端330为与显示面310相邻的一面,若以显示面310为扁形六面体中面积较大的顶面或底面,则连接端330即为侧边面积较小的一面。连接端330上形成有组装口331,供组装面板模块500进入壳体300。外盖350则遮蔽组装口331,以提供面板模块500适当的保护与遮蔽,并可避免面板模块500自壳体300意外脱出。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组装口331的面积等同于连接端330整个端面的面积;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组装口331的面积也可小于连接端330的端面面积。以较佳实施例而言,除外盖350的部分外,壳体30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例如采用注塑成型等制作工艺。
面板模块500较佳包含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或其他平面显示面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面板模块500也可包含其他形式的显示面板。面板模块500经由组装口331容纳于壳体300内,并经由显示面310向外显像。在此实施例中,面板模块500即经由显示面310的透明区311向外显像,而光遮蔽区313则提供了漏光的防护。此外,面板模块500较佳包含有信号线组510,信号线组510较佳地是经由组装口331穿过外盖350向外伸出,以与系统端的信号源电连接。由于面板模块500经由位于连接端330的组装口331进入壳体300内,故壳体300上因组装需要而产生在外盖350与组装口331间的缝隙仅产生在连接端330上。壳体300的其他表面较佳则不具有因组装需求而产生的缝隙,且可选择性为连续平面,以提供较平整的外观。
图3a所示为包含显示装置模块200的电子装置实施例示意图。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为一膝上型电脑;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如图3b及图3c所示,电子装置也可为移动电话、数字相机或其他电子装置。如图3a所示,电子装置包含系统壳体100与显示装置模块200。系统壳体100内较佳设置有系统装置,例如主机板、处理装置、储存装置等等。系统装置供处理各式信号并维持系统运作;此外,系统装置中的处理装置也经由信号线组510控制显示装置模块200中面板模块500的运作。显示装置模块200中壳体300的连接端330朝向系统壳体100,并连接于系统壳体100的侧边。如图3a、图3b及图3c所示,连接端330较佳地是以铰接方式与系统壳体100的侧边连接,使显示装置模块200可相对于系统壳体100旋转;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以其他方式相连接。此外,信号线组510较佳地是经由连接端330与系统壳体100连接位置延伸至系统壳体100内,以与系统端取得信号连接。由于显示装置模块200壳体300上的组装口331位于连接端330,因此当显示装置模块200与系统壳体100连接时,连接端330上的组装口331与对应的外盖350即可隐藏于显示装置模块200与系统壳体100之间;换言之,连接端330上因组装口331与外盖350组合而产生的缝隙也为系统壳体100所遮蔽,不易自外部察觉。
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模块的壳体300具有至少一内侧壁370。在此实施例中,内侧壁370为形成于壳体300内部,且位于显示面310与连接端330两侧的相对二侧壁。内侧壁370上设置有导引装置371;当面板模块500与壳体300组装时,面板模块500即沿导引装置371进入壳体300内。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装置371形成为导轨;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导引装置371也可设置为导槽、导轮或其他具类似功能的装置。此外,导引装置371也可设置于面板模块500上,或分别设置于面板模块500与壳体300的内侧壁370以相互配合。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面板模块500包含面板530、框架组550及信号线路510。面板530可为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等,信号线路510则自面板530延伸而出。在此实施例中,框架组550较佳设置于面板530的两侧;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框架组550也可设置于面板530的背侧或底端,且不一定为多个框架所组成。当面板模块500组合至壳体300内部时,框架组500自壳体300的内部与壳体300连接。框架组500与壳体300的连接方式包含锁附、焊接、卡合或其他具连接功效的方式。通过框架组500与壳体300的连接,可固定面板模块500与壳体30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避免面板模块500在壳体300内部产生非预期的位移。
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框架组550包含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两者相互平行并分别设置于面板530的两侧。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较佳地是以锁附方式组合于面板530上,然而也可以贴附、焊接等方式组合于面板530上。此外,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也可以一体注塑成形的方式直接形成于面板530上。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较佳为具有L形剖面的长条结构,形成L形的两翼板555分别平行对应或贴合于面板530的侧边及底面,以包覆面板530侧边及底面相交的棱线。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的剖面高度较佳地是与组装口331的高度近似,当面板模块500容纳于壳体300内时,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更作为壳体300内部支撑的结构,以减少面板530受压迫的机会。
在此实施例中,外盖350横跨连接于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上,因此当面板模块500伸入壳体300内时,外盖350即随着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与壳体300组合,并遮盖组装口331。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外盖350也可不与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连接,而另外在面板模块500与壳体300组装完毕后再与壳体300连接并覆盖于组装口331。此外,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300的内壁面可加设有导引装置371,而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的外侧则加设相应的次导引装置373。导引装置371及次导引装置373可分别为导轨、导槽、导轮等。当面板模块500伸入壳体300内时,导引装置371及次导引装置373即相互配合引导面板530进入壳体300内,以增加组装上的便利性。
如图7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当面板模块500伸入壳体300内时,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的底端分别伸出外盖350之外。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伸出的部分分别具有铰链557,并与系统壳体100铰接。通过此一设计,显示装置模块200即得以相对于系统壳体旋转。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框架551与第二框架552也可不伸出壳体300外,而为外盖350所覆盖。

Claims (24)

1、一种显示装置模块,供与一系统配合使用,包含:壳体以及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显示面;连接端,位于该显示面的侧边;其中该连接端朝向该系统,且其上形成一组装口;以及外盖,遮蔽该组装口,该面板模块经由该组装口容纳于该壳体内;其中,该面板模块经由该显示面向外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除该显示面及该连接端的部分均形成为连续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内侧壁,该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导引装置;该面板模块沿该导引装置进入该壳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包含一导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模块包含:面板;以及框架组,设置于该面板的两侧;其中该框架组自该壳体的内部连接该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组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分别设置于该面板的两侧,该外盖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的底端分别伸出该外盖外,且分别具有一铰链供连接该系统。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内侧壁,该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导引装置;该框架的外侧则设置有至少一次导引装置,这些次导引装置分别对应所述导引装置,且与所述导引装置组合并引导该面板模块进入该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及该次导引装置分别为一导轨及一导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包含一开口,该面板模块经由该开口向外显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包含一透明区及一光遮蔽区,该面板模块经由该透明区向外显像。
12、一种电子装置,包含:系统壳体;以及显示装置模块,所述显示装置模块连接于该系统壳体上,该显示装置模块包含:壳体及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显示面;连接端,位于该显示面的侧边;其中该连接端连接该系统壳体,且为该系统壳体所遮蔽,其中,该连接端上形成一组装口;以及外盖,遮蔽该组装口,该面板模块经由该组装口容纳于该壳体内;其中,该面板模块经由该显示面向外显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除该显示面及该连接端的部分均形成为连续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内侧壁,该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导引装置;该面板模块沿该导引装置进入该壳体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包含一导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模块包含:面板;以及框架组,设置于该面板的两侧;其中该框架组自该壳体的内部连接该壳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组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分别设置于该面板的两侧,该外盖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的底端分别伸出该外盖外,且分别连接该系统壳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及该第二框架的底端分别具有一铰链以铰接于该系统壳体。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内侧壁,该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导引装置;该框架的外侧则设置有至少一次导引装置,这些次导引装置分别对应所述导引装置,且与所述导引装置组合并引导该面板模块进入该壳体内。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引装置及该次导引装置分别为一导轨及一导槽。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包含一开口,该面板模块经由该开口向外显像。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包含一透明区及一光遮蔽区,该面板模块经由该透明区向外显像。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壳体内设有一处理装置,该面板模块经由该组装口耦接该处理装置。
CNU200820125546XU 2008-07-21 2008-07-21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368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5546XU CN201233689Y (zh) 2008-07-21 2008-07-21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5546XU CN201233689Y (zh) 2008-07-21 2008-07-21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3689Y true CN201233689Y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20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554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33689Y (zh) 2008-07-21 2008-07-21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368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2532A (zh) * 2013-08-01 2013-12-11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外壳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2532A (zh) * 2013-08-01 2013-12-11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外壳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5258B2 (en) Display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414730B (zh) 显示装置
EP2395496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6090838A1 (zh) 单元显示屏、拼接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2640074A (zh) 折叠式便携终端
CN101194218A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CN101295457A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233689Y (zh) 电子装置及其具有隐藏接缝的显示装置模块
CN207764512U (zh) 显示装置
CN102970839B (zh) 枢转装置
KR102252436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WO2020187049A1 (zh) 盖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206413075U (zh)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及其摄像装置
JP202353203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07339955U (zh) 盖板组件、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6181227U (zh) 一种一体化电视机外壳
KR101553782B1 (ko) 디스플레이 케이스
CN110708488A (zh) 一种透明悬浮显示副屏及电视机
CN205806818U (zh) 一种防尘的vr一体机
US11706508B2 (en) Light lamp assembly for multi-sensor camera
JP3923976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の遮光フード
TWI767660B (zh) 遮光罩、具有遮光罩的顯示器及其包裝盒
CN210617322U (zh) 一种工业级3d打印机机箱
CN104111546A (zh) 显示装置
CN202713494U (zh) 一种降低平板电视透明前框螺丝过孔可见性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